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七五]青天侠义传 >

第186章

[七五]青天侠义传-第186章

小说: [七五]青天侠义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是我不对。”气氛实在太过尴尬,包拯急忙岔开了话题,扬了扬手中的信纸,“这件事的确很严重,看起来我们要尽快赶回去,起码要弄明白公孙伯父到底有什么打算才好啊。”

    提起了让公孙策惦记的妹妹,对方果然立刻转移了注意力,俊脸上的疑惑顷刻间被气愤取代。

    “他还能有什么打算?”公孙策咬牙道,“他就是想把静儿嫁出去!可是他也不想一想,跟襄阳王府结亲,能是什么好事?!”

    “我倒觉得不一定。”包拯放下了手中的书信,看着公孙策脸上愤怒的表情,心中却有另外一番想法。

    “什么意思?”公孙策不悦地盯了包拯一眼。

    包拯见公孙策不高兴,忙笑道:“阿策,你先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

    说着,包拯又给公孙策倒了一杯茶,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虽然我跟公孙伯父相处的时间不久,但是我总觉得,他并不像你说的那么糊涂。”

    “你这是何意?”公孙策眉头一皱,瞪了包拯一眼,“你是说,你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父亲吗?”

    包拯急忙摆手,笑道:“当然不是。只是因为你是他的儿子,又替他处理了多年的政务,朝夕相处,难免当局者迷。你先不要发火,耐心听我说完嘛。”

    公孙策虽然绝不会承认包拯说的什么当局者迷,但是这几年的相处下来,他对包拯的智慧和见识却早已信服。因此,就算心中十分不高兴,他还是耐着性子听包拯说了下去。

    “阿策,你还记不记得三年前我们在襄阳初识,就是因为真命天子一案。”包拯笑道,“那时我从京城带了一封书信,那信就是八贤王写给公孙伯父的。”

    公孙策的眉头微微松了松,点头道:“没错。正是那封信让我第一次知道,父亲与八贤王竟然会有通信联络。”

    包拯点了点头,“这些年我有时候也会想起当初的情景。八贤王睿智英明,与先帝和襄阳王更是亲如兄弟,幼年同时在宫中长大,彼此一定十分了解。阿策,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伯父真的是一个糊涂人,八贤王为何会举荐他作襄阳的父母官,而且一做就是这么多年?”

    公孙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疑惑,看着包拯的黑脸,他竟也有些迟疑了。

    “你的意思是说,八贤王与我父亲——”

    包拯点了点头,笑道:“我并不清楚伯父与八贤王之间到底有什么约定,但是我能看得出来,八贤王对伯父十分信任。在襄阳这种敏感的地方当知府,守着襄阳王这种狼子野心之人,能安安稳稳呆上八年的时间,这样的人,绝不会是糊涂人。”

    “所以,你是说他并不打算让静儿嫁给赵旭?”公孙策皱眉道,“可是婚期已经定了,等我们赶到襄阳,差不多只剩下七八天的时间了。”

    “七八天的时间,未必不能扭转乾坤。”包拯的嘴角浮现出一抹笃定的笑容,“阿策,你放心,静儿是你妹妹,也就是我妹妹,我绝不会让她的成为襄阳王的人质。”

    公孙策一怔,看着包拯脸上的笑容,竟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可是片刻之后,他却再次担心起来。

    “但愿如此吧。”公孙策轻轻叹了口气,“不管怎样,还是要尽快赶回襄阳。见到父亲,我才能安心。”

    一夜无话,次日,包拯就将昨晚收到的飞鸽传书呈给了赵祯。赵祯看到信之后脸色也很凝重。虽然赵祯已经意识到襄阳王有谋反之意,但是他并不知道对方已经筹备到了什么程度。现在看到君山上藏有重兵的消息,已经把最后一丝侥幸也完全打破了。作为大宋的皇帝,赵祯一直以来最看重的就是手中的皇权。他幼年登基,一路与太后斗,与群臣斗,现在终于平衡了朝中各方的势力,又提拔了一批像包拯这样年轻的心腹近臣。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年年丰盈,外无战争,风调雨顺,大宋朝正在赵祯的统治下一步步走向繁荣。而襄阳王赵珏,就是摆在赵祯前方的最后一个障碍。这并不是一座小土包,而是一座高山。与襄阳王的斗争,并不亚于当初的太后,甚至比太后还要凶险的多。

    太后毕竟是赵祯的母亲,就算母子之间斗得再厉害,也不会你死我活。而如今的襄阳王,可是已经摆下了雄兵千万,只等着推翻赵祯,取而代之。

    想到这些,赵祯年轻的脸上神情严肃。看了看包拯,沉声道:“既然皇叔已经等不及了,我们就快马加鞭,不要让他久等的好。”

    虽然包拯和公孙策此时也都希望能够加快前进的速度,但是听见赵祯如此说,还是忍不住对视了一眼。公孙策想要说话,却被包拯抢了先。

    “陛下,臣以为,此行襄阳太过危险,您还是先回京的好。”

    包拯话音刚落,公孙策便接着劝道:“包拯所言极是。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此番襄阳王既然已经陈兵君山,想必对谋反一事早有准备。陛下是万金之躯,不需要,也没必要如此涉险。”

    赵祯微微一笑,淡淡地道:“朕的这位皇叔一直认为他才是真命天子,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此番襄阳之行,不如就让上天决定,到底我们叔侄两个哪一个才是受命于天。”

    赵祯这一番话虽然是含着笑说的,但是目光之中却没有丝毫的笑意。在场的人无论是包策二人还是庞统,都是十分了解赵祯的人。赵祯此时的眼神已经说明他拿定了主意。这位少年天子虽然平时脾气温和,乐于采纳群臣的建议,但是一旦已经决定的事,想要让他改变主意,必定十分困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赵祯见三个人都不出声,便笑道:“既然你们也没意见,我们就快马加鞭,早早上路吧。”

    说着,又含笑看了公孙策一眼,“也许还赶得上给公孙小姐添嫁妆呢。”

    公孙策心中一惊,急忙应道:“陛下容禀,家父并不知晓襄阳王的狼子野心,我家小妹与襄阳王府二公子的婚事也是三年之前商定的。我们公孙家绝没有站在襄阳王一边的意思,请皇上明鉴。”

    包拯也急忙附和道:“公孙策所说,我可以作证。公孙伯父只是慈父爱女心切,而那赵旭公子也的确是个不错的人,并不像他父兄那样心怀不轨。无论是公孙策还是公孙伯父,更加都是忠君爱国之人。还请陛下不要因为这桩婚事而对公孙家有所怀疑。”

    赵祯笑吟吟地看着包拯和公孙策诚惶诚恐的表白,等他们说完了,才抬头看了一眼站在对面的庞统,无奈地道:“庞大哥,我刚才只是说想要给公孙小姐添嫁妆,怎么就把公孙先生吓成这个样子?还有包爱卿,我知道你关心你的主簿先生,可是朕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以为我一直不知道公孙小姐与赵旭定亲的事吗?既然我早没怀疑,又怎会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疑心公孙先生一家?”

    庞统笑了笑,迈步来到公孙策身边,轻轻拍了拍自己好友的肩膀,笑道:“你这个人就是思虑太重。”

    公孙策微微苦笑,心道,这可是谋反,又不是普通的罪责。就算是心再宽的人,恐怕也没办法心平气和吧?不过转念一想,眼前这位好友可不正背负着谋反的罪名么?这样看来,他们两个也算得上是同病相怜了。想到这里,公孙策竟也抬起手拍了拍庞统,笑道:“等到了襄阳,还要庞大哥像以往那样常与我下上几盘棋,也好开导开导我这个思虑太重的毛病啊。”

    公孙策的话让庞统脸上一垮,眼睛一瞟,发现包拯和赵祯都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庞统呵呵一笑,答道:“我是阶下囚,到了襄阳以后就要住牢房,怎敢与公孙先生手谈。这个光荣的任务还是交给包大人吧。”

    说着,便抓起公孙策的手,塞进了包拯的手心里,笑道:“交给你了。”

    无论是公孙策和包拯,都没想到庞统会突然来这么一手。公孙策一惊,下意识地往赵祯那边瞄了一眼,竟发现皇帝陛下此时正眨着好奇的眼睛盯着他与包拯相握的那只手,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

    公孙策的脸瞬间爆红,下意识地甩手,竟然没甩开。

    公孙策又羞又怒,忍不住骂道:“包黑炭!你还不放手!”

    包拯呆呆地盯着公孙策红着脸的样子,心跳突然加速,本来十分聪明的脑子竟然成了一团浆糊。包拯抓着公孙策的手半天,竟然只憋出来一句傻话:“不是……要去下棋么?”

    围观的皇帝和庞大将军实在没忍住,一起大笑了出来。公孙策的脸烧得更厉害了,情急之下狠狠踩了包拯一脚,挣脱了这块傻黑炭以后,迈开大步,好像逃命一样飞奔出门!

    “阿策,你这是要去哪里啊?”庞统含着笑喊道。

    “去给你准备囚车!”

第6章 。回襄阳(13)() 
赵卓进门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亲像往常那样正站在书桌前写字,一张严肃的脸上神情自然。书房中燃着檀香,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即便每天看惯了父王这样的作派,赵卓今日还是有些沉不住气。他不相信在他已经心急如焚的状况下,父王还有心情继续写字作画。这是他的父王,更是野心勃勃的襄阳王,并不是赵旭那个小呆瓜。就算他每天都要在书房里消磨大半日的时光,赵卓也绝不会相信,自己的这位父王是真心打算修身养性了。

    “包拯他们已经进城了?”不必抬头,赵珏便已经知晓来的是哪一个。他一挥手写好最后一笔,嘴角满意地勾了勾,才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儿子,“所以你沉不住气了?”

    赵卓眉毛一挑,忙答道:“包拯和公孙策今天带着一队人马,将庞统的囚车押进了襄阳城。可是他们并没有来我们王府的方向,而是直接回了知府衙门。”

    “公孙策也有三年没回来了。儿子回乡,先去见老子,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对吗?”襄阳王似笑非笑地端详着自己的儿子。

    赵卓一皱眉,忍不住道:“可是皇上不是早就给父王发来圣旨,说是让父王主审庞统谋反一案。他们把人押到襄阳,就应该送到王府关押,怎么可以私自做主,把朝廷钦犯直接带回自己家里。这难道不是欺君之罪吗?”

    赵珏看着赵卓眉头紧锁的样子,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叹道:“卓儿,你还是没看明白这里面的名堂啊。”

    “父王此话何意?”赵卓不解地道。

    “很简单。”襄阳王笑道,“皇上的圣旨说让为父审理庞统谋反一案,但是却并没有说让我们负责此案的全部事宜。为父虽然是一个王爷,但王府并不是衙门。赵祯的意思只是让为父在府衙审案的时候,坐镇主审的位置而已。”

    “怎么会这样?”赵卓眉头一紧,不悦地道,“赵祯难道是想借父王的名头,再找茬寻我们父子的麻烦?”

    赵珏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已经算是不错了。其实赵祯的想法也好猜,他一方面不想让包拯那个愣头青直接用龙头铡铡了庞统,另一方面又想借着这件事打击一下庞太师那一班老臣,进一步收拢手中的权力。

    但是这几年八贤王渐渐淡出朝堂,庞太师一家独大,想要压制住这老家伙本来就不容易。赵祯需要包拯,但是又舍不得庞统,所以只好找个借口把庞统弄到襄阳来,借助本王来帮他压制包拯。我想,赵祯的意思是希望本王与包拯彼此制衡,最后将庞家入罪,但是最好不要立刻就宰了庞统。最后管他是真谋反假谋反,只要名正言顺地把人押回京城,落在赵祯的手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个赵祯,为了庞统也算得上是煞费苦心了。”赵卓冷笑道,“只可惜庞统就算是知道了他的打算,恐怕也不会领受他这份苦心。若我是庞统,堂堂一个男人被另一个人如此耍弄,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家族尽毁,就算不杀了对方,这辈子也不会愿意再看他一眼的。”

    “所以我一直说,赵祯这个人虽然心思还算聪明,但是性格太过软弱。患得患失,当断不断,根本不配做大宋天子。”赵珏冷笑道,“更何况三年前的那桩案子,我总觉得包拯和赵祯对外界隐瞒了什么。赵祯到底是不是先帝的儿子,我还是心存怀疑。”

    “父王,你的意思是,赵祯的血统有问题?”赵卓眼睛一亮,忙道,“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

    赵珏摆了摆手,淡淡地道:“时机不对。三年前我们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一鼓作气将赵祯推翻,现在再旧事重提,杀伤力已经远远不及当初。现在赵祯已经收拢了以前掌握在刘太后手中的大部分权力,依附八王的那群大臣也已全部为他所用。再加上包拯这样的少壮派,想要在朝廷上用这种流言动摇赵祯继位的合法性,已经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