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306章

明末强国梦-第306章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利用他们,就要武装他们,给他们加强军力。但是那里路途遥远,没有后续的补给通道,所以只有一次支援的机会。那就必须给他们自己生产军火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是不能持久的。具体到每一件武器来说,火铳需要的黑火药,弹丸他们要能够自己生产,并且要有原料的来源。

    这就牵扯到找矿和冶炼的技术了,铁矿、铅矿都是比较普遍的矿物,冶炼方法也简单,中国乃至世界很多民族自古就懂得这些知识,作为商品的生铁、铅锌很多地区也有。巴尔喀什湖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那里也会有不少汉人,汉人工匠自然也会有的。在他们出发之前,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们,他们在巴尔喀什湖地区就可以自己补充弹药了。

    还要教会他们铸造手榴弹的弹头(生铁铸造的),只要有铁,有化铁炉就可以制造。

    最难的是手榴弹和三眼铳的拉火冒,击发药是最高机密,不能交给他们,只能给他们成品。好在这个东西用量不大,给他们携带一大批备用品,如果按五到十年来打算,这个数量折合成重量,也不是很大,算法如下:

    三眼铳的每一发子弹使用一个拉火帽,一枚手榴弹用样使用一个。在冷兵器作战的战场上,一次上规模的战斗最大的消耗量假如是3000发三眼铳子弹,500枚手榴弹,消耗拉火帽3500个。这种战斗,一个季度打一次,年消耗量是14000个,十年消耗十四万个,打出富裕,按二十万计算。

    这种拉火帽的包装是:一粒一粒的封装在多层纸板中,类似现代的泡沫塑料封装药丸的方法,一块纸板装20个。每一百个装一盒,盒子的大小比香烟盒略大,1000个拉火帽是一个大包装,只有女士手提袋大小,重量大约一斤。这样算下来十万个拉火帽才一百斤,给他们二十万个才两百斤,完全可以带走。只是眼下没有这么多的现货,要紧急的组织生产,力争他们出发之前可以凑齐。

    假如罗汝才有五到十万的部队,这种装备足以让他称王于西北地区而无对手了。

    巴尔喀什湖地区湖泊众多河网纵横,湖泊也有几个,最大的巴尔喀什湖的形状细长向一条虫子,他的长度上千里!由此可见这里是多么的富庶,他是中亚大地上的明珠,现代的新疆省偌大的地盘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一块地方。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这么好的地方,俄国也就不会那么贪恋了。

    新疆的伊犁地区也属于这个范围,也是不错的地方,不满足的俄国人依然时刻盯着伊犁,所以到了现代,伊犁地区总是动乱不止,上百年的动乱已经把这里搅成了一锅浑水。

    罗汝才拥有这么好的武装,占据着富庶之地,支撑几十年绝对没有问题。

    以前我们说过,罗汝才没有野心,不称霸,所以他在乱民中人缘好。但是,不要忘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条件变了,有了称霸的天时地利,他也必定会称王称霸的,权利谁不想?

    所以,问题还是有的。

    罗汝才不听话怎么办?他到了那里就裂土为王,形成了一个新的强大的中亚国家,独立了!怎么办?还有,他根本就不去那里,拿到援助,拿到军火,看着那里好就奔那里去了,怎么办?

    朱万化可以明确的告诉他,以巴尔喀什湖为界,湖泊以东是大明的疆土。如果他还愿意做大明的子民,那么他有开疆扩土的功劳,国家不会亏待他。如果他想过国王的瘾,那好!你顺便把巴尔喀什湖西边也占了!东边的那一块地方你是代替大明守候的,你在巴尔喀什湖以西称王,我们支持你,做你的后盾。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以国防军的力量,他想霸占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地区是不可能的。

    如果他说谎,拿到军火就跑了呢?

    前面说过,他只能向西、向北跑,别的地方他去不了!无论向西还是向北,都是蒙古人的地盘,并且地域广袤,除了草原就是戈壁滩!想找一块巴尔喀什地区那样的土地根本就没有。即便找到一个好的落脚地,那也是与蒙古人斗,蒙古人会甘心吧好地方给他?那里的蒙古人一直不怎么驯服,有个搅屎棍去搅合搅合也是个不错的结果,错综复杂的局面将来更容易收拾,起码比铁板一块强多了。这一地区的蒙古人没有百万之众也差不多,罗汝才力量再强也难于统一他们。因为,蒙古地广人稀,他们自己都是统一不了的一盘散沙,外人能统一吗?

    朱家父子算来算去,没有遗漏,这个计划可行!

    既然可行,那就开始实施!

    首先要无色一个使者,这次出使,危险性不是很大,因为罗汝才犯不着得罪国防军,国防军也没有和他结仇。他与国防军接触只有一次,就是在山西炮打宣传单招收黄河河堤工程的民工。但是此去的危险性毕竟存在,因此就需要一个胆大心细,并且忠诚的人去执行这个任务,最后他们选择了李四娃。

    李四娃就是南霸天事件中的那个佃户,此后一直跟着朱家,陕西整军的时候他到了第八师,现在是团长。于是就发出指令召李四娃到开封接受任务。

    。。。。。。

    联省的官员任命公布二十多天之后,二月底,卢象升、史可法来到了开封接受任命,到任了,随他们而来的还有孙传庭。他们碰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史可法现在是卢象升的部下,他们都在大同边关。他们从大同到开封就要路过代州,孙传庭现在就在代州老家“读书”,当然“顺路”就把他带过来了。

    朱万化大喜,接见了他们并设宴款待,开封的一干大员都到场奉陪。

    他们的到来是可以预计的,崇祯四年时卢象升已经接触过朱家父子,并且是当面交谈,双方都有深刻的了解。这几年来,国内各种事态的变化时时刻刻的加深着他对朱家的理解。从思想深处说,没有哪一个官员能有卢象升对朱家认识深刻,他是从心里支持宪政的。他心中唯一的羁绊就是“忠君”二字。

    现在的宣大边关已经逐步平静下来。清国的威胁没有了;察哈尔、绥远的蒙古人受到了热河、外蒙古的牵制,蒙古人自家的安危尚且不保,那还有精力骚扰别人?边关能不平静吗?

    前不久察哈尔的蒙古人还派来使者,带着礼物,前来求和,要求互不侵犯。他们是自身不保了,知道危局已经来了,生怕大明的边军趁机进攻他们。这种安定的局面是怎么来的?还不是朱家父子的努力?还不是国防军的军威?

    退一步说,如果他不来开封,还有什么前途?边关无事,朝廷定然把他们调到面向国防军的前线,他还能够与国防军刀兵相见吗?

    史可法是卢象升的部下,自然会受到他的影响。在这样的外部形势之下,还有别的选择吗?何况这个大法官的地位非常有诱惑力,中华日报他们是经常看的,因此,他知道大法官是个什么位置。

    有这两位的劝说,孙传庭最低限度会跟过来看一看,他已经在家赋闲接近十年了,朝廷也似乎忘记了他,投向联省衙门也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刚一出山就是一个大省的巡抚,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天雄军几乎等同于卢象升的私家军,卢象升投奔了联省官府,天雄军自然就带过来了,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也有三万多人了。其实这个数量主要是受到粮饷的制约,所以数量没有进一步的扩充。这种部队朝廷用的到的时候是可以拨付军饷的,一般情况下只能卢象升自己去设法解决,三万人的负担也不小,光军粮一个月就要四五百石,因此他很难扩充。

    ………第353章完………

第354章:公之于众() 
天雄军的安置是个问题,为此朱家父子还专门商议了这个事情,现在朱万武、朱万杰也已经到开封任职,他们一个是兵房侍郎,一个是陆军总监,可以说重要的军权还都在朱家手中。

    因此,朱万武、朱万杰也经常参与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朱万武说道:

    “再组建一个师也是可以的,一万人的粮饷不是问题,问题是军火不足,暂时就不能武装他们了。另外,现在也没有用兵的方向,陕西、河南、山东有三个师,还有三个超员的武警师部队,已经够用了。”

    朱大典说道:“现在有一个用兵之处,需要大量的兵源,那就是黑龙江流域,但是中原人觉得那是苦寒之地,他们愿意去吗?”

    在现代,黑龙江那可是中国的大粮仓,绝对是好地方。可是,这是大明的年代呀!

    其实这是个误区,因为中原人很少有人到过黑龙江,天雄军在宣化、大同驻了两年多,那里的冬季和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差不多。当然了,黑龙江北部的漠河一带,或者到了兴安岭以北确实是过于严寒了,哪里的冬季,零下四五十度是常事,关里人的确受不了。

    朱万化说道:“用兵之处还是有的,老哲布尊丹巴圆寂了,他的转世灵童也应该开始筹划了。这个过程我们要积极参与,而不是坐等。活佛的产生,在宗教方面有很多规矩,我们也要尊重宗教,不能全面的推翻这些规矩。完全按照我们的需要操作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该改的规矩也一定要改。现在,寻找灵童就要改一改,其中加上一条:必须有我联省督军府的认可,要求不算太高,这一条一定要加进去,若是不同意咱们就动武。下一步还有灵童的教养培育问题,我们也要想出介入的办法,介入的程度。这可是关系到外蒙古的安危,是国家大事,为此,杀几个不听话的活佛喇嘛也是正常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军队,用天雄军的兵源组建一个师,进驻青海,为此沿途的天水、定西、兰州等这一路都要驻军保持补给通道,一个师也很宽裕了。”

    朱万杰说道:“这一个师只是驻防在青海,没有太多的任务,好像人数多了一点。青海也属于地广人稀之地,他们的敌人就是蒙古的骑兵,所以组建骑兵应该更合适,能否改为骑兵团,人数少了后勤也简单一些。”

    朱万化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并且他补充说道:“这个团的任务就是守住青海城,保持我们在西北的存在,是一股威慑力量,并没有出击的任务。此外就是配合外蒙古,寻找哲布尊丹巴的转世灵童。因此这个团可以暂时沿用骑兵的小编制,就是一个团两个营,每营两个连,需要的时候再扩充。”

    大都督府给出的番号是独立第六骑兵团,采用小编制。

    朱万化开始考虑西北问题了,起码青海的核心地区先控制起来,毕竟到青海距离还不算太远,努力一下还不太困难。

    明代的甘肃的大部分还在官府的控制之中,但是甘肃的西部、青海、新疆实际上已经失控了。所以国防军过了兰州就进入了蒙古人的地盘,这些蒙古人是不听朝廷指令的。走过去,并且在青海驻军,这就需要动武了。对于蒙古朱万化一直不想大动干戈,和平处理最好。办法有两条:一是利用宗教;二是大批的移民,同化这一地区,让各民族都认同大中华。所以动武只能是局部的。

    朱万化又说:“东北人口太少了,扩建的第五师已经一年了,依然缺员严重,我们还是在天雄军中动员一批兵源为好,可以增加一些士兵的优惠条件,例如允许带家属什么的。”

    作为军人要服从命令,不能太矫情了。所以,一方面朱万化亲自做卢象升的工作,通过卢象升做动员。另一方面也准备了一些黑龙江的有关资料,印发下去,实际的说明情况。此外就是提高待遇,军饷有定数,不能随便增加,可以给高寒地区补贴吗?可以带家属,军营旁边就修建家属住宅区,将来有的士兵能够定居东北地区就更好了。多方努力定会有好结果,能动员出一万人就是胜利!其他的就可以在二线部队以及退役返乡等方面安排了。

    对于天雄军的改编工作还算顺利,首先动员到东北的兵源,三万人的队伍动员出一万三千人的合格兵源送往辽宁,已经超出了预期。东北太缺人了,所以动员出来的全部送往东北,充实那里的第四师、第五师,和两个武警师,为辽宁解决的大量的合格兵员。

    东北之地人口太稀疏了,组建部队也不容易。

    还剩下接近一万六千人,数量还是不少,足以选拔出一千优秀兵源组建新的独立第六骑兵团。考核选拔的标准主要是骑术。

    第六团将在河南组建、训练,包括军官的军校学习。计划夏季过后即可开赴青海。

    再剩下来的天雄军士兵还有一万多人,且部分是老弱病残,从中又为武警选拔了部分兵员和警官教导队的学员,其余的就只能是回乡和就业两种安置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