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武将一阵互相切磋以谋求进步的热潮,使得董卓集团下所有武将几乎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尤其是如同华雄等本来是属于野路子出身但其实天赋不差地,取得的进步更加明显,至少在吕布手底下坚持的时间和回合华雄已经是越来越久越来越多了,至于反败为胜那是别想,持平都是奢望,恐怕目前也就只有典韦和张辽还能够和吕布干上,尤其是前者的步战就是吕布也要表现出十二分的头疼。
扯远了,现在的吕布是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彪悍的武将气质,但偏偏或许是因为和蔡邕等文人接触也不少的原因,再加上本身灵魂里就是一个以读书为了的宅男,这家伙身上的文人气质也不低,这样矛盾的综合体反而令路粹更感兴趣。
不过路粹终究只不过是一个看起来普通的瘦弱文人,身高虽然不算矮,在吕布面前却很明显只能当“下一辈”,尤其是吕布看似很友好地拍着路粹肩膀的时候,这家伙似乎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和对方的身高比较以及力量差距,别说他那手几乎只和身体成了不超过三十度角,就是他自以为是很不重的力气,也几乎要成了压死路粹的稻草,如果不是蔡邕在旁怒斥提醒了他,恐怕面前这个他期待已久的文士还没能够帮助到他,就要悲剧地成为他手下亡魂了。
闹了这么一出,吕布多少有些尴尬,却让路粹先笑起来,他先是向吕布拱手一礼,而后道:“吕将军那首五原飞将令,在下也是早有耳闻了,但使五原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好诗、好湿!”
吕布看了蔡邕一眼,后者却是一脸苦笑,显然路粹的表现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不过至少这对于吕布来说不是一件坏事,毕竟本来吕布的身份不管是作为一个武夫还是基本上被公认为国贼的董卓手下得力干将,在文人中的形象普遍不是太好,这也是为什么吕布很早就和蔡邕说过这件事情,却到现在才找到这么一个家伙的原因。
但毫无疑问通过那么一首诗,吕布对外的形象多多少少有些改变了,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路粹他本身就不太拘泥于这些,他更渴望地,还是能够有自己一展才能的舞台,至于名声那东西,到了这时候谁会在乎?'s ……》
第七章、人才()
(感谢书友“怒焱儿”的评价票支持,谢谢~)
古往今来,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如果想要自立、想要崛起,尤其是在混乱末世拥有自己的势力,想要做大做强,一个最不可或缺的因素就在于人才。'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才能真正算是人才呢?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要按照需要来,因为一个势力之所以能够起家、能够确立,在自己的原班人马里面不可能没有一个人才,但肯定还无法具备全面性的人才,比如说有些偏文、或者有些偏武,这一点放在吕布目前所直属的势力里,最是明显。
虽说和董卓在一条船上,但吕布的人马实际上却是独立于董卓控制之外地,包括洛阳的并州军三万人马,留在并州驻守、遥控指挥的两万并州军,还有如典韦、张辽、曹性这些武将,高顺与他的陷阵营,而如同陈宫、贾诩,多是军师系的人才,也就是说他们也应该属于战争一系、武之一系,而真正能够处理政务、琐事、后勤以及战争后续治理地方等一系列计划安排的文政方面的人才,吕布手下居然一个皆无。
董卓其实也没有自己的文的人才,他靠的是军事铁腕统治,但他毕竟现在主掌朝政,那些文臣名义上都要听他所命,真想要找出些人才为自己所用,也不是没有办法,不会像吕布这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更何况和吕布比起来他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吕布本身在董卓之下,并不算独立,对于一些需要大展舞台的人吸引力无疑就会弱上许多,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计划要慢慢一步步来进行。
而这,也是吕布迫切需要拥有自己的文政系人才的原因,而对于目前缺少这方面人脉的他来说,蔡邕这里无疑是最好也是唯一的突破口。
好在,蔡邕也确实相当给他面子,在那一次登门拜访直接请求之后,蔡邕就记挂在了心上,也就有了之前那一次帮他找到百里渡,以及如今这一次,为他推荐路粹。
事实上,吕布对于百里渡也很满意,但他很清楚之所以现在的百里渡能够令自己满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现在对于文政人才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和强烈,毕竟他现在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势力,所需要处理得更多也只是军营里面的杂务,对于百里渡这种程度的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而也正是因此,如果现在这个路粹没有足够让吕布留他下来的理由,或许会被直接拒绝了也说不定。
虽然对于蔡邕的眼光,吕布还是很放心地,但吕布还是在随后对路粹进行了一番考验。
这些考验实际上却是之前陈宫为他准备好地,毕竟在这些方面他还真不擅长,就算是一个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宅男,但真要是能够做到完全的文武全才,也未免太不把古人的智慧当回事儿了。
对此蔡邕也表示理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对于一个人才吕布当然不可能只凭着别人的片面评价就完全相信了,总得要考验一下,也要得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于这个自己印象中完全没有地路粹,而贾诩和陈宫乃至张辽的意见也都是很可以参考一下地。
不过路粹显然不负蔡邕的推荐,也是出乎了吕布的意料,因为他的对答让吕布也感到非常满意,见识这方面,他自认还是很强大地,对于路粹的考察,也不像是百里渡那样只局限在处理文务方面,还涉及到了一些局势的看法之类,对这些吕布自己凭着后世的头脑印象以及长久以来受到陈宫、贾诩两大决定军师的熏陶,可以说在这方面的认识在如今的天下间已经是不属于任何人了,也正因此路粹的对答让他满意才令他惊喜。
不管怎么说,意外收获总是好地,接下来吕布的态度更好了几分,对于人才他可不怕偶尔降降自己的身段去和他们交流一下,尤其路粹这种算是极有眼色地,就看他在最后看出了吕布明显还有事情要和蔡邕单独交谈,结果自己主动提出要下去,这点就很让吕布赞赏。
“奉先觉得如何?”路粹才一离开,蔡邕就直言不讳问着吕布。
而看着吕布表示满意的点头,他心里也才算松了口气,终究不负人所托,对于承诺蔡邕可一向是很坚守地。
实际上为了帮吕布搜寻这种人才,蔡邕费的劲儿可也不小,要知道他为董卓征辟之后,多少有受到了文人集团的排挤,再加上知道是要为董卓手下第一大将吕布服务地,就更是令人避而远之了,如他的弟子顾雍等人就不留余地直接回绝了,而路粹实际上与他之间并没有师生之名,只是此人毕竟有真才实学,也肯来吕布这边,蔡邕自然不会拒绝。
吕布虽然不知道蔡邕花的心思,但也大大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这可是份不小的人情。
“其实布,还有一件事情想要找蔡师参详参详。”
“哦?愿闻其详……”
……
东汉洛阳城,大致看起来,却像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也有“九六城”的俗称,就是因为其城东西六里十一步,而南北九里一百步。
在比较长的南北纵向中,两边都分别接连着一片山水,洛阳地形本来就是处于山川水流间,风景也算这片独好了。
洛阳城中央,自然就是皇城,象征着威严皇权的宫殿建筑群,在夕阳映照下多少有些失了神色,就仿佛是在应和着此时大汉皇族的处境。
而自此向南而走,步行近两千步,一排排平房出现在视野中,洛阳街头的那些小贩喽啰们,此时多会与此处,有的是收拾了行当归了这片家,有的恰恰相反,却是要现在才正出工。
而在一片布衣灰衫中间,一袭白曲裙制式文士袍的青年男子,和身边持枪挺立、髯眉虎须、凛然不可侵犯的巨汉的出现,无疑惹人耳目,也鹤立鸡群。
两人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异样扫量眼色,自顾自走着自己的路,而且目标很明确,逐渐走进了这一片普通民居的深处去。
这一对搭档的沉默就似此时西沉的斜阳,但周围拥挤的人群却不自觉在他们过来的时候纷纷让开了道路。
就仿佛是在做着某种迎接!
两人彼此亦步亦趋前进着,闲庭信步好似是来游山玩水一般,但真到了某一处终于停下了脚步,青年文士却是看着面前一栋房子皱起了眉头。
这亦是一处普通的民居,门前也破败的有些不成样子了,只是在半围着那个小院子一圈的低矮的围墙上,零零散散披挂着一些碎布,上面隐约还可以看到一些痕迹,似乎是字迹、又似乎是画痕。
两人对此都是视若不见,周围好像完全没有吸引力,但他们的目光却又放在了那个从矮墙上一眼看进去就看得到地、此时正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浑身披散似乎在沐浴享受着夕阳的身影上,青年文士更是一阵爽朗的“哈哈”大笑,而后道:“颍川戏略来访,故友可安好否?”'s ……》
第八章、办书院()
(感谢书友“圣灵飞羽”打赏,新一周求票~)
“什么?”蔡邕怪叫了一声,犹自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吕布,而那目光让吕布感觉象是被当成一个白痴被看着一样。
没错,在如今的蔡邕看来,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想法的吕布,第一反应就是被认定为一个白痴,一个大白痴。
什么想法呢?办书院,但如果仅仅是如此,也还不至于令蔡邕吃惊,但吕布的想法却是要办一个如孔子的私学一般所谓不分贵贱的书院。
虽说自从汉武帝时董仲舒上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开始渐渐朝着文化主流的位置上靠,但孔子的地位显然还是不像后来那样,直接被推到了圣人的高度,不过也是因为汉朝以儒家治国,所以儒生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儒家的思想更为人所熟悉,而作为创始人的孔子其事迹也是广为流传。
蔡邕其实也算是一个儒生,因为他涉猎最深的一门学问,正是儒家的《春秋》经义,也是为此才令他为编史而做出了诸般努力,对于孔子曾经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自然不会感到陌生,但作为一个世家子弟,不说他自己的态度,对于时局的认识,也使他很清楚这种事情的难度。
阻力毫无疑问地会很大,毕竟自光武中兴近三百年来,汉朝已经再难以回复到武帝时期驱逐匈奴、封狼居胥的功业了,而这几百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不是其政治体制,不是其经济水平,也并非在于文化上,反而是在各大地方家族垄断这一方面,由于相对安稳的天下大势,那些原本的功勋之后亦或者是借势而起的地方豪强们,都纷纷发展壮大,如果说在几百年前他们或许还都是暴发户,但经过了数百年的优胜劣汰、此消彼长,真正从中崛起地,都是真正有实力有底蕴的家族势力,他们牢牢把持着地方政经尤其是天下文化、一旦联合起来的可怕能量就是朝廷官府也不敢小觑。
而这些世家势力经过了起起伏伏到现在依然能够掌握着这个天下间大部分的权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来自于他们本身对于学院、对于文化的垄断。
这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也是取决于现在的科技水平,虽说自从蔡伦开始纸质被改造后,呈现了一种取代竹简、律刻等而成为书籍载体的主流的趋势,但一来这种纸质量并非那么好,其制造技术更是被世家所控制,没有谁会愿意将自己赖以生存甚至是强大的根基随便放出去,难道去培养别人来挑战自己的地位?
而且因为印刷术还未被创造出来,因而现在书籍的传播也是以抄录为主,而这种事情总需要读书人才能够做得了,一般平民根本就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
再加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所谓文人相轻,自己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好拿出来地,除非如蔡邕这样著书编史,或者是郑玄注解经义、卢植收徒授业之类,流传度被大大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在往复循环之后,世家出身的人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接触到文化层面的东西,寒门子弟想要出头除非是被人所看重,世家、亦或者名士,百里渡是野路子就不用说了,路粹也是因为和蔡邕的交集。
所以从这种种因素看起来,吕布的这个设想不只是没有实际操作可能,更有点异想天开,毕竟世家绵延下来靠的就是这些,如果说董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