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轮回闯末世 >

第162章

轮回闯末世-第162章

小说: 轮回闯末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的水军作战方式也有所改变,因为火箭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古代船舰的木质结构很容易被火箭点燃。

    所以到了228年之后,水战的模式渐渐由撞击战改为箭矢战。

    在三国时代,船运行的动能主要是依附于风力、水力,人力也有一定作用。

    但是还没有比较精巧的机关设计来作为主要动能来源。

    因此,船速应该不是很大,尤其是当逆风逆水时,想达到直接撞沉对方船只的效果,恐怕很难。

    艨艟是一种速度快,个头小,船身长的突击型战船。

    从物理的角度上讲,要速度快、个头小,从当时的技术角度分析,船的重量应该不会特别大。

    重量不大,动能有限,冲击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故而,艨艟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冲突敌船,兼有撞击的能力。

    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撞沉敌船是有可能的,但应该不是其主要的进攻方式。

    所以宁凡认为,三国水战的方式只有两种,即:远程弓箭,接舷战;突击敌船兼冲撞,接舷战。

    在东吴的水战战船有很多种类,从两种水战方式上来讨论的话,这里就楼船和艨艟而言。

    楼船,水上碉堡性质。

    吴国最大的战船设楼五层,在遇敌时,主要的进攻方式是远程弓箭射杀,形成立体攻势。

    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大幅削弱对方的抵抗力量。

    由于楼船主要是远距离射击,而非近战肉搏。

    楼船上的兵将,远比在艨艟等突击性的战船上安全。所以楼船也会被作为指挥舰使用。

    艨艟,艨艟是一种轻巧、速度快的突击性战船。

    在遇敌时,进攻方式是快速接近敌船,避免被弓箭攻击,而不单纯依赖于弓箭的射击。

    艨艟的撞角和狭长的船身,不完全是用来撞翻敌船的,更大的作用在于突击敌阵,将对方船阵打散,失去船与船之间的联系。

    水战不比陆战,一旦船阵被打散,兵力想像陆战一样集结起来要困难的多。另外撞角在冲撞时可以引起敌船的混乱。艨艟撞击后,即为接舷战。

    接舷战和弓箭是水战的主要进攻方式,而撞击战,目的是为了接舷战,并不是撞完就跑,让敌船自沉。

    一旦进行接舷战,谁的水性好,谁的兵将更勇猛,就是水战的关键了。

    前者是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原因之一。后者是黄祖老吃败仗的原因之一。

    赤壁之战中,“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周瑜为取得更大的水战优势,避免和曹操进行远距离弓箭对射。

    采用速度快的艨艟来火烧赤壁。一旦烧乱曹船,之后的近战也好远战也罢,曹船都是东吴的靶子了。

    水战,在防守上依靠弓箭的多。

    进攻上艨艟斗舰的进攻效果更强。

    故而,黄祖的兵将害怕与东吴进行接舷战,而冲撞的效果仅仅是为接舷战的辅助。

    所以黄祖为防守“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采用“以弩交射,飞矢雨下”,达到东吴“军不得前”的效果。

    而东吴是攻方,为了避免在黄祖的弓箭防守下造成较大的损失。

    采用速度快的艨艟来接近敌船,靠东吴强悍的肉搏能力,直接打乱敌军。所以战后孙权对部下的勇猛大为赞赏。

    不过,对于各种战船的作用,结构等都要十分熟悉才行。

    宁凡仔细回想易小川曾经说过的话,以及他在身为霍去病之时,接触到的大汉水战战术。

    毕竟,他当时乃是骠骑将军,大司马,各种战法都要了解一番。

    本章完

第297章 对水战的思考(上)() 
凌操、凌统父子,蒋钦、周泰两位九江人士,甘宁这位锦帆贼。

    可都是猛将!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还都是熟悉水战的将领!

    宁凡暗自言道:

    自己需要好好请教一番。

    但是,看情况,这三方阵营的“江表虎臣”,很可能打起来。

    吕素素现在很虚弱,必须要保护好她才行。

    宁凡将帝皇铠甲给吕素素装备上,意念操控其借着水雾笼罩,隐身远离战场。

    他自己召唤出光影驹,隐去身形,飞上天空,居高临下,观摩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

    这个时候的水战,倒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距离远了,就用铺天盖地的箭矢笼罩,无差别打击。

    近一点的,根据船只情况,进行撞击。

    几乎贴身之后,开始跳船,进行白刃肉搏战。

    此时,水战与陆战的战术没有什么不同。

    主要就是能不能适应得了颠簸的船上生活。

    再有一个,便是水战对于天时地利的依赖,更为严重。

    猛然下雨,波浪突起,都对战斗很有影响,甚至可以决定战斗的胜负。

    但,显然此时的天气状况良好,这个季节的长江也比较平缓,波澜不惊。

    锦帆贼横行长江中上游,几乎没有敌手,甘宁甘兴霸又勇猛非常。

    是以,锦帆贼远远地便开始箭矢攒动,笼罩向商船和九江贼的船只。

    商船在长江上也行走多年,很有一套应对措施,暂且不提。

    就说蒋钦与周泰的九江贼队伍。

    蒋钦与周泰都是猛将,两人率领的九江贼,在长江下游横行,也是没有敌手。

    对于对于甘宁的锦帆贼闻听众多,很早就想一较高下。

    如今,正是一个好机会。

    锦帆贼漫天箭矢笼罩而下,蒋钦招呼手下躲入船舱,伺机而动。

    周泰却是不同,他虽然也吩咐士卒躲入船舱,却令他们摇橹向前,他亲自在船头甲板挺身直立,目视前方,指挥士卒如何转向。

    面对着铺天盖地的如雨箭矢,周泰周幼平丝毫不惧。

    宁凡在空中俯瞰,将这一幕看在眼底,感叹道:

    “不愧是被称之为‘不死将军’的周泰周幼平,果真变态!”

    那边,接着箭矢无差别打击,锦帆船快速冲刺,宛如利箭一般,直直奔向商船。

    锦帆贼乃是顺流而下,速度迅疾,片刻间便赶了上来,却是与周泰率领的船只迎头碰上。

    距离近了,锦帆贼不再放箭,而是加速,要与周泰船只对撞。

    两边都是水贼,船只并不是太大,而且都比商船要小。

    船头的撞角,都包有一层生铁。

    “轰隆——”

    两相撞击,人仰马翻,水贼们都瘫倒在站船上。

    只有两道身影相互对立,没有倒下,脚下仿佛生根,牢牢钉在原地。

    这两人,正是甘宁与周泰。

    不愧为“江表十二虎臣”之二,果然不同凡响。

    “甘宁甘兴霸!”

    “周泰周幼平!”

    双方都是面色凝重,各自叫出对方的名字。

    商船上,护卫队首领凌操大叫一声不好,面色阴沉道:

    “看来这两伙人是吃定我们了!”

    周泰与甘宁的船只相互撞击,在哪里不好,偏偏拦住商船的去路。

    都不是易于之辈。

    两伙水贼,既是在较量,又是在合作。

    这一次撞击,首先试探对方武力,然后是顺便将商船堵住,作为盘中餐。

    这时候,就不得不说一说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水战方式。

    三国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火炮、火枪之类的武器都没有发明。

    甚至连火箭都是后来郝昭防御陈仓时首次使用的,在此前的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中都没有出现火箭。

    那么三国时期的水战是以什么方式为主呢?能想到的水战方式大概有三种:

    首先,远程弓箭互射。

    这里只包括普通的弓箭,不包括火箭。

    因为在228年之前还没有将火箭正式应用于军事。

    而弓箭只能射杀甲板上的敌军,对于躲在船舱里的敌军是无法用弓箭射杀的,这种作战方式是有其弊端的。

    这也就是刚才锦帆贼所采取的战术。

    再次,船舰的舰首装上锥状的撞角,撞沉敌船。

    这便是周泰与甘宁相互撞击,顺便阻隔商船去路。

    然后,便是接舷战。

    那么,在水战的近战模式下,是撞击式为主还是接舷战为主?

    这个问题就需要研究历史记载了,原文是这样的。

    东汉末年,水军主要舰种是艨艟。

    艨艟船艏有一大椎,可以椎破敌船。荆州据长江上游,顺水行舟,船速颇高,利于冲撞。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逆水行舟,难于冲撞。

    但孙氏集团一向以骁勇剽悍著称,江东水军勇猛地进行接舷战。

    西洋古代军事史屡次证明,水战中,接舷战大大优于撞击战。所以,江东水军屡屡大破荆州水军。

    曹操到赤壁时,周瑜之所以气壮,就是因为,荆州水军在刘表手下尚且不是江东水军的对手,新附曹操,不肯用命,更没什么可怕的了。

    当然,赤壁之战,曹军拥有绝对优势,若不是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就不可能击败盖世枭雄曹操。

    后来,孙权与曹操直接照面,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而周泰、蒋钦的九江贼,以及甘宁的锦帆贼,甚至是江面上所有的水贼,都使用的乃是艨艟快船。

    这种船只,个头不大,船身狭长,速度快。

    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载:“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

    解释起来,便是用来冲撞敌船,另外一种是冲锋陷阵,突击敌船。

    艨艟斗舰船头装有尖锐的撞角,用来撞毁敌船,使其漏水,这种艨艟斗舰是当时东吴水军的主力。

    东吴水军作战,有一艘指挥舰船。

    指挥舰是一种楼船,高三至五层,顶部有一架小型投石机,由于舰船的载重量有限,不可能装载太多的石块,所以不是主要的作战方式,只是用来指挥其他船只的作战。

    通俗的说,就是投石机射向哪艘敌船,艨艟就围攻哪艘敌船。

    再研究同时期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海战,可以看出刚开始他们的作战方式也是以接舷战为主,就像电影加勒比海盗里一样,必须登上敌船。

    这也同周泰、甘宁他们的作战方式一样。

    他们的目的,乃是截获商船财物,并不是撞毁船只。

    是以,水贼与水贼之间,乃是冲撞式战法。

    水贼阻隔商船,却是要用接舷战。

    本章完

第298章 对水战的思考(中)() 
在宁凡想来,他将来代替陆逊身份,作为东吴水军大都督,这种接舷战却是有所不妥。

    到那个层面,主要是达到战略上的目标,而不是像水贼似的,截获财物。

    接舷战这种作战方式在诸侯之间的水战与海战中应当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撞击式,直接撞沉敌船。

    早期的海战是人和人的海战,大都采取攻入敌部的办法。

    而对于诸侯而言,他们的目的则为破坏对方船只的部身;使船员遭受伤亡则成为次要的事。

    战舰撞角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对速率和机动性的需要。

    因此,战舰不久就发展为具有狭长、低船身的船只,这种部的每一侧具有可容纳多达二十多名摇橹手的空间。

    接舷战只有水贼海盗仍然以它为主要作战方式,因为海盗水贼的目的不是让被打劫的船只沉没,而是要截获船上的钱财。

    军事上当然是以摧毁敌军为目的,所以撞击式应该是诸侯争霸的主要方式。

    艨艟的船头上是装有撞角的,应当使用冲撞式战术更好。

    不过,还是要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孙权在征黄祖的时候,多次与黄祖进行了水战,而黄祖占据长江上游,顺流而下。

    在以撞击式为主要水战方式的年代,黄祖却多次被逆流而上的孙权击败。

    史料记载: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

    ……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亦或是: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还有:

    建安十三年,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

    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

    祖便开门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