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民妇有理:拐个皇帝去种田 >

第153章

民妇有理:拐个皇帝去种田-第153章

小说: 民妇有理:拐个皇帝去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唐梓芊虽为女官,却是皇帝的得力臣子,为朝廷贡献了太多,若是除之,只怕会引来不少人追查,到时候

    皇帝想了想,便断了杀念,只是敲打一番还是避免不了的。

    做好了决定,皇帝的心情反而畅快了几分,至于今晚抓到的那几人,以及牵扯到的妃嫔,皇帝直接下令秘密处死,这件事暂时了结。

第二百九十八章请求离京() 
在百姓心中,安居乐业才是最大的需求,而年节更是百姓们一年所最期待的日子。

    还有三日便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在为迎接新年做着准备,唐府上下也都在为此忙碌着,可唐梓芊却没有过年的兴奋感,尤其是宫里传话,皇帝召见,唐梓芊的心情就更糟糕了。

    进宫之前,唐梓芊带上了素描的工具,以及彩绘的材料,期望着能博皇帝一笑,以免自己会被责难,毕竟小年夜的事情,过去不过三日余。

    御书房之中,皇帝冷着一张脸,在唐梓芊行礼之后,半晌才说了句平身,便又沉默了,害得唐梓芊内心无比的郁卒。

    “皇上,微臣今日进宫来,有一件特别的礼物想要进献给皇上,还请皇上能够恩准。”站的腿都酸了,见皇帝还是没有开口的意思,唐梓芊只能斟酌了一番,如此说道。

    “哦?”皇帝眼睛一亮,但表情还是淡漠的很。

    “微臣想要为皇上画一幅肖像图,不同于传统的墨画,但也需要费一些时间,还请皇上让刘总管验过微臣带来的箱子,再给微臣准备一张桌子。”双手抱拳,唐梓芊用平静的语气说话,免得皇帝以为她心虚。

    小年夜之后,唐梓芊与赵芳华曾去过二公主府,得知清雪郡主因祸得福,还福泽了清河郡主,唐梓芊总算是安心了一些,但不认为皇帝会不警示自己一番,没见着赵芳华被贵妃娘娘召到后宫里陪伴了已有两日吗?

    皇帝点头,示意刘三德按照唐梓芊的话去做。

    “皇上只管按照平日那般,批阅奏章或是看书都可以,微臣的素描,不需要皇上静坐。”在刘三德准备的时候,唐梓芊又道。

    让皇帝这般的盯着自己,唐梓芊才觉得不自在,哪还能有心思作画呢。

    “爱卿这素描,倒是有趣。”许是能见到新事物,所以皇帝的龙心大悦,面上也不再那般的冰冷了。

    召见唐梓芊,就是想要敲打一番,此刻见唐梓芊与平时无异,皇帝便明白这是唐梓芊的暗示,也就不再为难。

    唐梓芊浅笑,见刘三德将箱子提进来,道谢之后,便将箱子里的用具,一一的摆放出来,铺开了一张三尺长、两尺宽的宣纸,深深的看了皇帝一眼,又打量了一番皇帝周围的事物,便开始素描。

    期间,唐梓芊偶尔太一次头,捕捉到皇帝平时批阅奏章的严谨之态,笔下的人物已然越于纸上,接下来上色倒是不需太过观察皇帝本人,许多东西的颜色都是单一的,唯有皇帝身上的龙袍,需要唐梓芊费些心思。

    过了一个多时辰,唐梓芊退后了一步,在画纸和皇帝之间来回扫视了三次,又修改了几笔,便对皇帝说道:“皇上,微臣的画已经做好了,请皇上赏鉴。”

    唐梓芊立身到一旁,刘三德上前来取画,在见到画的那一刻,便惊诧的连自己过来做什么都忘记了。

    “刘三德?”皇帝唤了一声,见刘三德失态,对唐梓芊的素描更有兴趣了。

    刘三德连忙将画纸端起来,小心翼翼,却快步的朝皇帝那边走去,并且说道:“皇上,是奴才失仪了。只是奴才跟在皇上身边几十年,也算是见过不少好东西,却不曾见过这般令人真实的肖像图,便是宫里的御用画师,也不及唐大人一二啊。”

    刘三德说完,已经将画纸展现在桌面之上,皇帝一看,顿时惊喜不已,历代帝王都有画像供奉在皇庙之内,却不曾有一张和本人有五成以上的相似,更别说还有那么多的背景图。

    “刘三德,立即让人将画装裱起来,挂到朕的寝殿不,就挂在御书房。待朕百年之后,便着人将这幅画像供奉在皇庙之内。”皇帝一口气说完,虽然没有夸赞画像一句,可流露出的神态,却足以说明这一切了。

    “皇上乃是真龙天子,自是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刘三德应下之后,不忘拍一拍龙屁。

    “你这奴才,跟在朕身边这么久了,竟然临老了,学会了溜须拍马。朕不过是肉体凡胎,能有百年寿禄,已属高龄,如何能万岁。”皇帝虽然这么说着,可笑意却不减半分。

    身为帝王,没有人不向往万岁,不希望寿与天齐的,但那只能是向往和希望,明君都不会为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梦,而去研制那些祸国殃民的长生丹药。

    刘三德笑而不语,在皇帝看了又看,终于舍得放下画像之后,这才拿着画像离开。

    皇帝转首望向唐梓芊,问道:“唐爱卿,你总是能给朕惊喜。说吧,这一次你希望朕给你什么赏赐?”

    “回皇上,微臣已经是三品城主,是否再升官,对微臣而言没有多大区别,守着一方之地,尽一份心力,便是微臣心之所向。厚禄,亦是身外之物,微臣亦不向往。”唐梓芊认真的开口,只是内心真正的感受却不能言之于口,便道:“皇上若真要赏赐微臣,便请皇上允许微臣在办完赏花宴之后,能够回到巾帼城去。”

    “京都不好吗?”皇帝挑了一下眉头,第一次遇到不想做京官的臣下。

    “回皇上,京都虽繁花似锦,但巾帼城却是微臣的根。数万灾民尚待安置,城内建设尚未完成,且微臣安置的那些工人,也需要微臣去统筹安排。”唐梓芊说着,撩起衣摆跪在地上,认真道:“皇上,微臣在京都,只是可有可无的官,或许能为皇上分一点忧。可微臣更适合巾帼城那样待发展之地,唯有在那种天高海阔之地,微臣才能舒心做事,一展所长。”

    “唐爱卿此言,可是有计划了?”皇帝并未直接应下,而是端起茶盏,啜饮了一口。

    “微臣却是有了初步的计划,在安置巾帼城之后,微臣想要南下,希望能够考察一下南方的水田。我奉天王朝,乃是诸国之中。这几年与邻国商人有过接触,听闻许多国家都能种植两茬庄稼。尤其是水田和麦田,虽第二季产量会低于第一季,却也抵得上寻常年间的正常产量。若是微臣能够带领百姓们种植两茬庄稼,到时候我奉天王朝粮仓便会充盈,百姓们也能生活的更安乐。”唐梓芊知道,要是不许下点什么承诺,皇帝根本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她离开。

    不知为何,在京都的这段时间,唐梓芊总觉得皇帝召她进京,就是为了逼她费费脑细胞。

    “如此大事,堪为头等,唐爱卿应当放在首位。”皇帝语气兴奋的说着,觉得比巾帼城安置灾民什么的重要多了。

    “皇上,微臣总要先试验一番,才能去实行啊。”唐梓芊无奈的说着,虽然之前在北塞的时候,也曾经种植过两茬庄稼,却与重茬的种植大不相同,对着没种过地的皇帝,唐梓芊真不知该如何解释。

第二百九十九章唐梓芊的底线() 
对于种植两茬庄稼的事,唐梓芊也只是听说过,并未真正的实践过,所以不敢贸然的大面积推行,以免引来民怨,或是有心人的攻击,到时候好心办了坏事,说不定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见唐梓芊无奈的样子,皇帝也知道自己太急进了些,便问道:“唐爱卿,你觉得需要多久,才能实验成功,并且推广?”

    唐梓芊皱眉,看了一眼旁边的椅子,真希望皇帝能够隆恩一次,让她坐下说话,站久了容易出小腿肚的。

    虽然心里在抱怨着,可唐梓芊的表情绝对只是在思考问题,过了一会说道:“皇上,种庄稼这种事,不是有心就能成的。不仅仅是付出劳动,便会有收获。第一年种植,就算是成功了,经验不足且收成多少,都是直接导致何时能推广两茬庄稼的种植之术。而且,微臣也不敢保证,老天爷会不给给微臣这个面子,天气可是产量的最大因素。”

    唐梓芊长话短说,总不能对皇帝说什么选种子,以及如何种植、施肥等等种地的细节,否则在过年之前,唐梓芊都可以在御书房里待着了。

    果然,对种地并不懂的皇帝,在唐梓芊说老天爷会不会给面子的时候沉默了。

    往年的天灾且不说,今年的灾情,便让许多百姓心情耕种了一年的庄稼,颗粒无收,且在唐梓芊和各地捐财捐物的情况下,国库还是掏出去不少。

    而灾年过后,很多的地都会减产,而且可能有两年之久,这个时候推广两茬庄稼,根本就不现实。

    且不说唐梓芊的种植成功与否,便是将方法传下去,老百姓也不见得能蒙老天的照顾。

    而且灾年过后,粮种便是一大问题,能保证所有的百姓都种植一茬粮食,已经是难事了,所得的收成也将用来新一年的口粮和粮种。

    若是唐梓芊知道皇帝这么想,一定会翻个白眼,真能培养出两茬庄稼,便等于一年收获两次,还用得着预留一年的粮食吗?

    “唐爱卿,朕知道你在全国各地,都买了不少的田产和田庄。如今灾年,不仅仅是灾民需要安置,两种更是一大问题,你怎么看?”皇帝故作体恤的问了一句,不直接说让唐梓芊捐两种。

    可若真的不觊觎唐梓芊手中的两种,又何必说了那么多铺垫的话呢?

    “这件事,微臣暂时不能给皇上答复,需要回巾帼城去统计一下,才能知道可以匀出多少粮种来。”为了不让皇帝狮子大开口,唐梓芊便哭穷道:“皇上也是知道的,安置那五万多灾民,再加上送给边关将士的粮草,以及唐记名下所有伙计发放的口粮,微臣纵然有粮食,也用了多半之数。而且,这种消耗还在持续中,万一明年的年景仍不能丰收,微臣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今年救活的人再饿死。所以,巾帼城的那些荒地,势必都要种植粮食的,这粮种剩下的当真不多。”

    “巾帼城就不能少种一点吗?”皇帝皱眉,毕竟唐梓芊这里,可是皇帝眼中的‘大户’,要是唐梓芊都不能为君分忧,皇帝就真的要头疼了。

    朝廷的粮仓倒是还有粮食,可也得存着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皇上希望巾帼城安置的灾民,只能一天喝一碗稀粥吗?”唐梓芊的眉头皱的更紧。

    被唐梓芊问的无语至极,皇帝总不能点头说是,除非他不要明君的名声了。

    见皇帝不语,唐梓芊叹息道:“微臣最多能拿出十万斤的粮种来。”

    “才十万斤?”皇帝表示不满。

    “皇上若是早点与微臣说粮种一事,在给救助灾民和捐赠边关粮食的时候,微臣便会先让人挑选了粮种之后,再送出去,也就不会只有十万斤了。”唐梓芊比皇帝还要不满,尽管空间里有不少的粮食,可以直接拿出来做种子,但是唐梓芊不愿意让皇帝牵着走,以免以后会觉得她无所不能,早晚累死。

    这次皇帝是真的接不了话了,以唐梓芊给赈灾和捐赠的粮食来看,多到有朝廷库存的三分之一了。

    “这十万斤粮种,都是小麦和玉米这样的粗粮,大约能种植两万亩地左右。除此之外,微臣可以捐献一千万斤的红薯,大约能种三万亩地左右,且红薯不挑地,即便是下等田,产量也不错,至少能让人填饱肚子,而且还很有营养。”唐梓芊肉疼的说着,也不知道捐赠了这些之后,还能有多少富余,在皇帝要开口之际,又道:“若是皇上能减免至少一年的税收,并且稳住粮价,明年绝不会发生饿死人事件。”

    “而且,这些粮食,只是给那些要回归故土的灾民之用,留在巾帼城的灾民,微臣会额外提供粮种。”这是唐梓芊的底线了,毕竟巾帼城的土地不少,想要都种植庄稼,也是一笔大开支。

    皇帝默默的算了一下,根据以往灾情过后的产量,两万亩的玉米和小麦,大约能产出三四百万斤的粮食,三万亩的红薯则能产出至少一万万斤的红薯,倒是能解决不少人的口粮问题。

    “唐爱卿所言极是,只是明年若减免了税收,朝廷的粮仓便会空了,万一有战事发生”皇帝再次皱眉,看的问题也更全面一些。

    “今年的天灾,只是几个府城,皇上只要减免了有灾情的地方,其他府城只需按照粮食的产量,适当的减免一两成,便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唐梓芊建议道。

    皇帝沉默了一会后,问道:“唐爱卿捐赠粮种之后,挑选剩下的粮食,打算如何处置?”

    “皇上,巾帼城尚且不曾有粮食产出,且第一年的产量也不会高,近十万张嘴等着微臣去喂养。”唐梓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