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化身星球 >

第10章

化身星球-第10章

小说: 化身星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植物无一例外都变得更加耐旱,它们随着时间慢慢的向内陆进发,二十五亿年前它们的祖先最先征服了海洋,现在它们又最先开始征服陆地,死寂了六亿年的大陆开始变得生机勃勃。

    从现在开始,原始星球的进化道路就与地球不同了,这里面的植物是我以藻类植物和裸蕨类植物为原型二次加工而成的,算是原始星球特有的植物吧,后面我还会创造些原始星球特有的动物,大家有什么奇怪动植物的灵感,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我会一一总结进行创造,谢谢大家。

    (本章完)

第19章 贝壳姑娘与触手怪() 
生命的每一个种类都是在不断死亡又不断繁衍出的一个个全新的物种,对于地球时代的生物来说如此,对于原始星球海洋里的生物也是如此。

    生物在有性繁殖之后,雌雄双方的染色体互相排列重组,产生了一些奇妙的后果。诞生下来的小生命与它的母体总有些不同,小生命之间也总有细微的差别,这就是我们总是说的个性。

    原始的蠕虫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演变出了扁虫、转轮虫、线虫等不同的种类,这些蠕虫类与它们的祖先相比,更加适应现阶段的生存环境,它们大多都进化出了消化腺、排泄孔和血管,身体左右对称,可以分出头、背、腹和尾巴,它们的头部出现了脑神经节和眼点,使它们可以接收到周围环境反射的光,从而看到图像。从头向尾部,出现了两条或者多条腹神经索,中间用横的神经纤维连接,中胚层的肌肉组织更加强大,它们现在可以靠体壁肌肉收缩着移动寻找食物。

    现在它们的三胚层形成了原体腔,里面有少许的内脏组织,消化道基本上直上直下,前端是用于进食的口腔,后端是排泄口,消化道有神经环,神经环分出神经索连接口腔周围的感应器。它们大多都是雌雄异体,少数的是雌雄同体,但都是进行有性繁殖。

    而它们产生的后代就更多了。

    距离原始蠕虫诞生,已经过了三点五亿年,原始星球现在一天有二十个小时。

    韩辰正在观察一种海底的小动物。

    它体长不到五厘米,两侧对称,头位于前端,有一对触角,触角上长着眼点,身体腹面扁平,有能支持它缓慢移动的肌肉群,最奇特的是它的背后覆盖着一圈盾牌形状、向外凸起的贝壳,贝壳由碳酸钙构成,在危险的时候它可以缩进贝壳内保护整个身体。

    贝壳下面是双层细胞结构的外套膜,外套膜可以分泌出蛋白素,蛋白素有很强的黏性,就是依靠它黏住碳酸钙形成贝壳。外套膜下是内脏膜,外套膜和内脏膜之间有一个空洞,里面有许多对外呼吸的腮,腮上有血管、神经和肌肉,用几丁质的骨棒增加强度。塞得表面布满纤毛,这些纤毛摆动使水流不断再空洞里经过,用于气体交换和不是微生物。

    它的口腔位于头的前端,嘴里长着几丁质的细齿,他的舌囊上也长着密密麻麻的细齿,舌囊上附有伸缩肌肉,可以靠伸缩肌肉将舌囊伸出体外,刮取食物,食物进过食道进入半圆状胃部,然后在消化腺里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它的体腔位于身体中部,体腔包围着一颗心脏和消化肠道,体腔后就是肾脏和排泄器官,肾脏将食物残渣中的养分再次进行重吸收,然后再有排泄器官将无用的废物排除体外。

    这个贝壳动物本体很柔软,主要依靠背上坚硬的贝壳进行防御,它的祖先是原始蠕虫演化出的一种叫转轮虫的生物,它还有一个亲族,是一种环节动物,环节动物呈圆条状,身体由前后相连的许多环节合成,环节是表皮细胞分泌粘液然后吸附碳酸钙组成,但是没有贝壳动物那么坚硬。它们的体侧有多条足状的突起,这是附肢,用来帮助运动,它们的腮在身体前的环节下,用于呼吸和收集食物。它们一般生活在海底沙粒下,少数的在海水中,腹部有大量的刚毛可以使它们游动。

    韩辰观察的软体类动物只是海洋中软体动物的一种,还有许多种披着壳的动物生存着。

    最大的一个种群与前一种有点不同,它也有壳,不过是两个壳而且上下开合,掩盖背腹两面,大的叫腹壳,小的叫背壳。壳体后部隆起一个特别高的部分叫壳顶,壳顶向后突起弯曲呈现出鸟喙状,壳体一般很光滑,上面分布着花纹,花纹以壳喙为中心呈放射性或者同心圆。

    它的本体也很柔软,体腔通常隐藏在壳里面,头部会经常探出来,它的头顶有凸起物,上面生有许多的触手,触手由坚韧的肌肉组成,上面分布着大量的感觉器官,会随着海水波动,看起来张牙舞爪的,用来捕食或者恐吓敌人。它的心脏有一个心室和两对心耳,神经系统很发达,大脑可以集中控制触手的摆动。

    这就是现在海洋里的基本物种。

    软体动物藏在贝壳类一动不动,贝壳后部有刚毛将它们牢牢固定在海底或者岩石上;沙粒下环节动物悄悄地移动着,趁软体动物张开贝壳交换气体时,猛地窜出,将软体动物猎杀;海水中漂浮着雪白的水母,还有能依靠刚毛和附肢游动的环节动物。一些原始蠕虫的亚种在水藻和水草之间游动,靠吞食藻类植物为生;一些软体动物没有贝壳而是生活在岩石上的几丁质栖管里,将扫帚一样的纤毛伸出来捕食浮游生物,它们一生基本不会移动,产下的后代也生活在栖管里。

    海洋世界更加充满活力,植物也开始登陆陆地,随着海洋中生物物种和数量的增多,它们的死亡使海水中磷、钙等生命元素增加,大陆架仍然在扩展,气候变得更加温和,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数量越来越多,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更多的氧气被释放出来,生物链更加完整,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可以获取更多的能量进行更复杂的运动。陆地上,陆生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开始改造环境,它们更加耐旱,因为重力大,它们的体型慢慢缩小,但是伸展的面积却扩大了,更容易进行光合作用。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已经突破了百分之二十,氮氧化物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形成了臭氧,在百分之二十的氧气的支持下,大量的臭氧在大气上空聚集,这些臭氧在地表二十公里的上空形成了一个薄薄的保护膜,它的密度比氧气大。所以会向沉降,在沉降的过程中与紫外线发生反应,被分解成氧气。

    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使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有利于生命繁衍,它的出现对之后节肢动物登陆陆地至关重要。

    (本章完)

第20章 咱们节肢动物有力量() 
原始蠕虫分化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一支产生角质的外壳,发达的腹肌,在海底捕食小型软体动物为食;另一只体壁则加强了保护,形成了几丁质组成的外骨骼,并且体侧发展出了附肢,依靠附肢在海水中游动。

    第二支环节动物现在已经可以称呼为节肢动物了。

    现在海洋食物链顶端的是一种板甲虫,这是韩辰给它起的名字。

    板甲虫的样子像是地球上的蜈蚣,最长可达一米,身体左右对称,头部和胸部融合成一体,腹部有五节,每一个体节两侧都有一对分节且有关节的节肢,节肢适应不同的环境分化出了不同的形状:靠近头胸部和尾部的节肢主要给板甲虫提供游泳,所以呈现出扁平状,节肢上布满刚毛;第二节和第三节的节肢则是所有节肢中最粗大的,上面有锋利的勾爪,板甲虫捕食就是通过高速的游动俯冲到猎物上空,然后粗大的节肢将猎物抱起,勾爪固定住猎物,使其不能轻易挣脱,然后强壮的肌肉带动节肢收缩,将猎物捏碎。

    板甲虫名字来源就是它有一身厚厚的甲壳,甲壳是它体表细胞分泌出粘液,附着碳酸钙、沙粒等物质形成的,平均厚度有十厘米,最后厚地方有二十五厘米。甲壳将除了它的触角之外的所有器官都包裹着,但甲壳不能成长,所以板甲虫一生中有多次蜕壳。

    它的食物是贝壳和其他的节肢动物,偶尔还会捕食同类。它主要依靠腮进行呼吸,不过必要时也可以通过甲壳下的表皮细胞来进行呼吸,它有完善的运动器官和相当发育的肌肉,大脑中的神经节达到了新的高度,感觉器官也分化出了不同的形态,它的眼睛在头部的甲壳下,单眼和复眼并存,头顶端的触角十分灵活,上面有细密的绒毛,能感应到十分轻微的水流波动。

    平静的海底,有一条板甲虫正在寻找食物,它强有力的腹部带动四条节肢前后摆动,在水里像波浪一样运动,它很快的就锁定了食物,那是一个巨大的鹦鹉螺,这个鹦鹉螺足有八十厘米长,身体左右对称,背上生有一个石灰质贝壳,贝壳沿一个平面从背部向腹部卷曲,略呈现出螺旋状,它的头部很发达,口腔周围生有六十根触手,触手各有分工,有的警戒,有的用于摄取食物,在休息时,它的大部分触手都会缩进壳内,只留三到四条触手进行警戒。

    这只被板甲虫列为目标的鹦鹉螺现在正在休息,两条触手从壳口探出,懒洋洋的随波晃动,浑然不知危险即将到来。

    选好目标后,板甲虫背部向后拱起,用于捕食的节肢张开成最大,然后腹部猛地一弹,划水的节肢飞快的划动,整个身体如同一个箭矢,猛地从上面向鹦鹉螺俯冲下来。

    鹦鹉螺的触手第一时间就侦测到了水流流动,然后迅速的缩回壳内,,板甲虫借着俯冲下来的力量,巨大的节肢合拢将鹦鹉螺抱起,在感觉到自己浮在水中后,鹦鹉螺惊慌失措的从壳尾喷射出水流,想要逃跑,但于事无补,板甲虫节肢上的肌肉骤然收缩,带着节肢,强悍的力量瞬间将鹦鹉螺的外壳夹得粉碎,顿时,鹦鹉螺柔软的身体暴露了出来,板甲虫三下五除二,鹦鹉螺就变成了碎片,残破的身躯混合着黄褐色的血液在水中荡漾。

    板甲虫开始趴在海底张开口器大口大口的吞食食物,它已经饥饿了许久,上一次的蜕壳使它体能下降了许多,所以这次在食物面前它也不做警戒了。

    就在它旁若无人的进食时,它身后的沙地上突然爆开,两只足有五十厘米长的大螯闪电般从爆开的沙子里伸出,狠狠地夹住板甲虫的尾部,大螯猛地一合,板甲虫背后的甲壳顿时裂开了,浑浊的体液夹杂着丝丝缕缕淡蓝色的血液从裂口流出。

    板甲虫吃痛之下,顾不得进食了,长长的身躯一扭就拜托了大螯的钳制,它转身向袭击者发起反击,刚一转身,沙地里就跃起一个巨大的生物,将它压在地上。

    这个生物身体奇大无比,八十厘米长,头胸甲几乎就是一个方形,在中央有一个单眼,两侧还有一对复眼,嘴巴位于头胸甲的腹面,它有一条二十厘米长的尾节,尾节呈钳状,上面生有长刺。它的体表没有披甲,而是具备角质的鳞片,鳞片之间覆盖着褶皱,最引人注目的是它胸前的一对大鳌,大螯足有五十厘米长,螯口长着锋利的齿,大螯侧后方还有一对船桨一般的游泳足,游泳足连接着强悍的肌肉组织,游泳足主要是能够让它八十厘米的身体在海底弹跳两米高,游泳只是附带的功能。

    这就是螯鲎,能够挑战板甲虫海洋霸主地位的生物。

    螯鲎一般不喜欢游泳,而是喜欢隐藏在沙粒下行动,它船桨般的游泳足能提供给它强大的弹跳能力,两对强壮无比的大螯使它们不惧任何挑战,它的单眼捕捉生物动静,体侧的复眼能看到普通生物体表散发的的热量,使它们在沙粒覆盖下也能观察到上方的生物。

    这一次板甲虫捕食的下方沙层中正好隐藏了一只螯鲎,板甲虫进食不设防的状态刚好给了螯鲎可乘之机,它跃起来猛地将板甲虫扑倒在地,板甲虫坚硬的背壳靠在沙地上,相对柔软的腹部暴露在外。

    螯鲎巨大的身体压在板甲虫身上,令对手挣脱不得,两对巨大的大螯夹住板甲虫体侧的节肢,螯口一合就将节肢绞断,板甲虫吃痛不已,更加猛烈的挣扎起来,带有勾爪的节肢将螯鲎背部的鳞片死开,深蓝色的血液流了出来。

    但螯鲎不为所动,两只游泳足固定住板甲虫的腹部,位于腹面的嘴巴张开,探出一根十厘米长的尖锐口器,这根口器由硬化的蛋白素构成,中空,平时隐藏在嘴巴里,攻击或者进食时就会露出来。

    只见螯鲎将口器猛地刺入板甲虫腹部,板甲虫腹部的甲如同豆腐般被穿透,带有麻痹毒素的溶解酶顺着中空的口器迅速的注入板甲虫身体,不到一会就看到,板甲虫节肢挣扎的越来越慢,最后不动了,它的体腔已经被溶解了。

    螯鲎惬意的趴在板甲虫尸体上,用口器将猎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