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兰陵风流 >

第97章

兰陵风流-第97章

小说: 兰陵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中将帅统一了思想,如泡泡般鼓起来的浮躁就平了下去。

    过了七日,探马禀报逻些调遣到东路的十万吐蕃援军——其中一半是后勤——已经赶至扎西纳,李毓祯号令全军起营开拔,高原症还没消去的四千多人都留在嘎木黎驻守,其余十二万禁军和二万西宁军都开向扎西纳。

    此时扎西纳已经聚拢了十六万吐蕃军,其中本地召集的部族军有六万骑,尚仁嘉措进攻青唐的军队五万三千余,加上逻些从西部领地调过来的援军,从兵员人数上来讲,已经超过了唐军。

    而从唐军的军营中传出“大军因为高原病严重在嘎木黎休整,已经向西宁道撤回了四万多兵员”这个消息被吐蕃人探知,让尚仁嘉措、扎西纳万户长、援军主帅论索朗都松了口气,只要唐人不适应高原,那就好办,他们这仗就能打。

    但唐军威名远扬,在与吐蕃军的作战中,一向是以少胜多。即使吐蕃打败唐军的最大一次胜仗,百多年前大非川之战兵败大唐名将薛守礼,那也是以二十万军队胜了唐军的五万,这种兵员的悬殊对比根本没法让人骄傲起来。现在他们的兵员只比唐军多出四万,至多五万,尚仁嘉措三人真没有打败唐军的必胜信心。

    “请王廷再调些兵吧,至少得二十……五万吧?”论索朗语气有些不确定道,其实还想多要一点,最好有个四十万,他觉得才稳妥些。

    扎西纳万户长愁眉苦脸的补了句,“三十万吧。”

    “……我还想四十万呢。”尚仁嘉措没好气道。他从逻些带走了八万兵,留守王城的只有五万兵,肯定是一个都不会挪的,从南部几个领主那已征调五万骑去然乌湖阻击剑南道唐军,王廷还能调得出十几二十万兵?想到这里,他又暗骂格桑达玛,如果不是争赞普之位闹内战,死伤那么多人,也不至于现在为兵力发愁。

    “那就四十万。”论索朗大手一挥道,提笔刷刷写军函。

    尚仁嘉措和扎西纳万户互瞅了一眼,都不吭声了。他们可不敢这么狮子大张口,有这位王族开口那自然是好的,怎么着也能多要几万骑吧。

    逻些这边还没接到信,扎西纳已经打起来了。

    再说青唐这边,在尚仁嘉措撤军后,青唐军还没歇口气,就遭到了河西军的进攻。

    这次河西军是玩真的了。

    与逻些军相比,河西军拥有攻城利器,抛石车、大型弩机一字排开,在城下一百步外抛石射弩,城上的吐蕃兵惊呼四窜,但越是乱跑死得越快,如果贴墙不动反而安全,但守兵中有一半是妇人老幼,根本没有躲避唐人攻城利器的经验,恐惧中死于乱跑的就有一半。

    “毁了它们!毁了它们!”格桑达玛在城楼里跳脚,急令高手出城毁坏唐军的石车、弩机。但被唐军的武骑将军和武骑上将军所阻,青唐的高手因为与逻些军斗,已经死伤不少,这高手一出动,便在人数上落了下风。

    “快,快,请德贡大上师派法师,不,大师过来。”格桑达玛火烧火燎的派人向大昭寺住持求援。

    但吐蕃僧门在与钵教的对战中也损失惨重,登极境僧人死了二十多人,洞真境法师死了九人,洞真境后期的六位护寺法师一死二伤,连先天期大师也重伤一人,再要派出宗师级高手也有些难为。

    但青唐这边不能不保,失去了青唐王,如何斗得过有逻些支持的钵教?

    德贡大上师很快有了决断,果断派出一名先天期的伏藏大师和两名洞真境后期的护寺法师。但这三人才刚出现在城头,就听三声宏亮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

    三名黄衣光顶的僧人从密集的唐军步阵中凌空步出,飘然落在城下五十步外,领头的高瘦圆脸僧人合什道:“大唐梵因寺,度嗔、寂灭、寂生,拜会大昭寺伏藏大师、金刚法师。”

    佛门高僧大德称法师,法师之上是大师,武道高僧中的后天宗师称为金刚法师,先天宗师则称大师,若加“伏藏”,就是密宗大师——吐蕃僧门的宗师高手多是出自密宗传承,显宗的比较少。

    城上城下都一片寂静。

    萧琰心想,真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梵音寺”一出,便是万籁俱寂了。

    梵因寺的武道宗师很少在外行走,即使游历也多用化名,所以梵因寺很出名,但寺内宗师不出名,不过,度字辈是先天宗师,寂字辈是后天宗师,这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城头上的三位吐蕃宗师脸色都变了。

    梵音寺果然在唐军里面!

    为首的伏藏大师干巴巴的声音和他枯瘦如骨的身材很相适,“多说无益,找个地方见真章吧。”说着跃下城去,两位金刚法师跟在他身后。

    六位宗师很快消失在城外,去了远处厮斗,否则打起来两方兵士都要遭殃了。

    萧琰一脸遗憾,这种宗师级的战斗,即使旁观也受益无穷呀,可惜了。

    她遗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唐军再次发起了进攻,她的注意力转移到战场。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记室参军:相当于副官、秘书。

    话说唐僧为何称为唐三藏呢,因为他是三藏法师,精通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经藏就是佛教经书,经藏法师称为经师,律藏是僧人的戒法律条,精通律藏的法师称律师。写书解释经义,或论辩经义称为论藏,论藏法师称为论师。所以唐朝的律师是指和尚哟。

    伏藏是什么呢?伏,是隐伏(在心里),或埋伏(以符号、图画或其他不易理解的方式)藏在某地,与经藏(经书)。伏藏一般是通过灌顶传授,因为能说出的就不是道,要用心去悟(有点类似于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O三章 灭蕃之战(二)() 
说说大非川之战(这是资料章;不小心进来的也没关系)。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四月;在青藏高原的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唐与吐蕃在此进行了一场大决战。吐蕃先后出动了40万大军(战斗兵员应该只有一半),唐军的兵力5万。

    唐朝在高宗时期达到武力的巅峰时期;此时东突厥已在贞观初年被击败;西突厥实力较弱,对唐朝没有威胁;唐在西域设置四镇;北部代突厥而起的薛延陀在太宗晚年亦被击败;从隋炀帝时期就屡攻不下的高丽于总章年间被消灭;稍前百济已经被唐水师泛海攻占,日本军队前来干涉亦被痛剿。唐军可谓傲视天下。就在这个巅峰时期;唐军却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大非川之败。

    战争结果在史书上写着:唐全军覆没、薛仁贵与论钦陵约和而还。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败仗;也是唐王朝自开国以来的第一次败仗,论钦陵打破了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大非川战役之前;唐与吐蕃已经干过一仗,只是影响不大。贞观十五年(641)松赞干布向唐求婚不得攻打松州,唐军予以反击。这是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唐蕃战争。随后在龙朔二年(662)十二月,苏海政讨龟兹、疏勒时;弓月部引吐蕃来援;“海政以师老,不敢战,遂以军资赂吐蕃,约和而还。”这是吐蕃与唐在西域发生军事对峙最早的记录。

    大非川战役发生是为了救援属国。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就是“(吐蕃)后与吐谷浑不和,龙朔、麟德中递相表奏,各论曲直,国家依违,未为与夺。吐蕃怨怒,遂率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河源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脱身走投凉州,遣使告急。咸亨元年(670)四月,诏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右卫将军郭待封为副,率众十余万以讨之。”表面看来是为吐谷浑复国,薛仁贵实际上执行的是围魏救赵的战略,迫使吐蕃撤回了在西域的主力部队。

    大非川唐军为什么会大败呢?吐蕃军的战斗力真的很厉害吗?以下详讲。

    从战术灭看,唐军在大非川分兵,一路主力部队由薛仁贵率领,一路辎重部队由郭待封率领。原作战计划是辎重部队在大非岭上设栅固守,主力部队倍道疾进。

    首先,唐军的冒进给了吐蕃军队各个击破的机会。

    ——薛仁贵到达河口时击破吐蕃部分部队,然后回撤到乌海城,而郭待封在主力部队出发后并没有在大非岭建立阵地,而是继续前进,刚到乌海地区就被突然出现的吐蕃军队击溃,辎重军粮全部损失,薛仁贵没有了补给也就只好撤退,在大非川遭到吐蕃军队毁灭性打击。此战虽然名为“大非川战役”,实际上胜败决于乌海。乌海(托索湖)自古就是青藏高原上交通要道,文成公主入藏就经过这里,这里海拔在4000米左右。

    其次,高原反应让疲惫不堪的唐军战斗力削弱。

    大非川确切的地点在青海省玉树地区的大河坝草原,当时是被吐蕃占领。

    这个草原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400米以上,与拉萨大致相当。依照现代精密仪器的测量,这个海拔高度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215g每立方米,而海平面空气中的含氧量2每立方米。也就是说高海拔的大非川的空气中含氧量只及海平面72%左右。拉萨的空气含氧量只及海平面的65%,海拔与拉萨相当的大非川,空气含氧量似乎不可能高过海平面的70%!比如在北京75次/分的心律的血液供氧量,在大非川地区,要高到105次/分才能满足。

    也就是说,寻常内地人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域没有长期的适应性生活就贸然进行超强体力活动,是会死人的!在这个海拔高度用冷兵器进行作战,遇到“高原反应”的狙击,艰险程度可想而知,在大非川之战中的唐军的失败,有一半原因是高原反应。

    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薛仁贵的部队经历了一个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进的过程。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地形复杂、间有起伏的高原。唐军出发地点当在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这里位于河湟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这个高度上出现高山(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小。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乌海则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高山(原)反应,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脏病的危险,而多数人则会眩晕、头痛、心慌、腹泻、疲乏。更何况薛仁贵指挥部队“轻锐倍道”,也就是说快速由低海拔地带推进到海拔较高地带,缺乏适应高原环境的必要时间,而且体力消耗一定很大,这样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遇到高原反应,最好的法子回到低海拔地方。但是,远征吐蕃的唐军却不可能回到低海拔地区去“疗养”、“恢复”,只能首先与恶劣的“高原反应”抗争,再与与四倍于己的吐蕃军队血拼。这就是唐军的作战地域大非川遇到的最强劲的敌人,这个“敌人”对唐军的杀伤力,远胜于吐蕃军队的杀伤力。

    在高原生活的吐蕃人当然是没有“高原反应”的,所以他们在大非川那里的战斗力不会有下降。不过,高原上的寿命也是很短的(据说1951年的数据是人均寿命35。5岁!倒推到公元670年……)

    但唐军这场战役的失败关键却并不是因为高海拔导致的“高原反应”,而是军队副帅郭待封贸然携带辎重出击,被优势兵力的吐蕃大军围攻击败。失去了辎重的薛仁贵进退失据,只能选择谈判求和逃生。

    第四,看双方动用的兵力,唐军5万,吐蕃军20万。单就兵力对比而言,吐蕃占据绝对优势。由此,看不出落败的唐军是因为战斗力不及吐蕃军队。

    放眼史籍,会注意到两个现象:首先,喜马拉雅山脉之南有印度,这块湿热适宜农业的广大的地域,被数百个土邦割据,是一块极好啃的骨头,然而吐蕃就是没有南下大举扩张,反而向北与强势的大唐争夺河西之地。难道喜马拉雅山脉是个天堑阻碍了吐蕃的兵锋?不可能。亚东山口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进入印度的天然通道,吐蕃大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通道进印度大举扩张。但是吐蕃这个政权还就是没有大举进攻印度,为什么?

    还有,吐蕃也和云南的南诏政权有过接触,四出攻略的吐蕃却没有在云南大举扩张设立基层政权的记录,为什么?难道,南诏是一个比吐蕃还强势的政权?

    总括而言,吐蕃扩张的地域都在高海拔的寒凉地域,或者说气候寒凉的地域。它的扩张并非四面八方的进行,而是有选择的。为什么?

    低海拔地域的人进入青藏高原,要受“高原反应”与酷寒气候的折磨;不过青藏高原的吐蕃军队进入低海拔的潮湿炎热环境也一样的受折磨,如印度,如云南都是这样的环境。哪怕是吐蕃一度侵入大唐的首都西安,但是,在大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