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屠户家的小娘子 >

第80章

屠户家的小娘子-第80章

小说: 屠户家的小娘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迟修向他建议:“不如从别县官仓借调?”

    “拆东墙补西墙;也于事无补。到时候万一乱民乱起来,就麻烦了。”

    自段功曹上回来讲;此后许清嘉便对尉迟修多留了个心。留心之下就发现;尉迟修当初带来的幕僚也不少,如今留在身边的居然只有一个,其余人等竟然不曾再见到。

    就连梅县令上任带来的幕僚;哪怕一时得闲,也还好端端养在县衙,尉迟修这个品级也不是养不起闲人,他带来的人又去了哪里?

    许清嘉自己是个过目不忘的性子,旁人不知道,他丹青却也是不错的。抽了个空便半夜将尉迟修身边的人,但凡他见过面记得的面孔都画了下来,第二日召了钱章入府,将画像一股脑儿的给了他,跟胡娇支了些银子,打发钱章出门去那九个县瞧瞧。

    他如今脑子里一根弦绷的极紧,知道不能出一点岔子,不然不止是仕途生涯要结束,便是家小都说不准会入罪,因此凡事极为谨慎。

    只盼着是他多心才好。

    九县差役来报官仓之事,正逢钱章从九县转了一圈回来,悄悄来向他报,画像上的七个人,他在这九县碰上了四名,其余三名却是不知所踪。

    许清嘉听了这消息,只觉心下无端一沉。

    尉迟修虽然出身不错,可是能坐上今天的位子,也许与他那位座师中书令贾昌脱不了干系。他当初天真的以为不过是一桩婚事,让他去做个县丞,翻不了身,这帐就一笔勾销了。此刻看来,似乎……没那么容易!

    近日州郡情况紧急,许清嘉每与尉迟修商议政令,尉迟修的建议有意无意就让他多想。

    譬如开仓放赈之时,他建议派州府兵勇前往各县维持秩序,许清嘉却没同意。他太知道此事的利弊了。如果没人煽动还好,若是有人煽动,万一官兵与百姓发生冲突,造成流血事件,民乱很快就会暴起,到时候不动刀兵都不行。

    但向百姓举起利刃,是许清嘉万不愿见到的。

    “让人快马往九县张榜,将无粮可食的百姓都召往州郡,五日之后在州府北城门外集合,到时候我自有对策。另让九县县令亲自将县上户口簿子也带过来,到时候一起在北城门外集合。”

    同知大人下了令,自有人领命而去。

    尉迟修目光微闪,“万一到时候闹起来,不如就调动府兵差役前去安民?”

    这一次许清嘉难得没有反驳他的意见,又吩咐下去:“将州府兵勇全抽调出来,另外将市令也唤了来,外加医学博士,由司法与功曹带兵准备迎接灾民。”

    他这番作为,尉迟修就瞧不明白了,“许大人是想着灾民生病了要瞧病?怎的连市令跟医学博士都叫了来,他们一个负责维持市场交易,一个负责医药,不见得医学博士就会治病。不如将州府大夫全都征了来?”

    许清嘉自看到书房里胡娇给他的那封信,这几个月就书信不断,一直与外面有联系,筹谋了这么久,自然不想功亏一篑,“到时自有分晓!”

    他不肯说,尉迟修也没办法,回府去召人来问话,只知道盯着许府的人没发现同知大人有什么异常,除了每日在衙署处理公务,回家去也从不乱跑,也没见接见过什么人。只最近几日那从南华县而来的小捕头似乎去过一趟许府,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人,既不是功曹也不是录事司马。

    许同知商议公事都是大家一起来,从来没有独自撇下通判而私自召集其余僚属的情况。

    尉迟修提着的心略放了放。

    许清嘉面上不显,心里未尝不焦虑,他却比许清嘉更要焦虑不安。许清嘉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本地的灾患,而他关注的不止是本地灾患,还有许清嘉未来的仕途。

    丫环送来了酒,尉迟修这夜多饮了半壶,却觉得手有些抖,总疑心是酒喝多了,而不是心下有点发虚。

    第二日,高正以及司兵管鹏就将州府能抽调出来的人手都抽调了出来,前往北城门外勘察地形,按着许清嘉的指示,用石灰圈出各县灾民的地盘,又用墨字在木板上写好了县名,钉在竹竿上,插在划分好的地方。

    北城门外地形开阔,直忙活了三日,又在集合点搭一高台,高台后面留了足够宽裕的地方,一切事宜才算完成。许清嘉亲自前来察看,见都按着他说的办好了,这才露出个笑模样。

    高正都替他捏了把汗,九县灾民全涌到州府来,当真不算好事。

    若是各县灾民就滞留在原地,就算闹起来,当地县衙出兵镇压,也比全部集合在一起闹腾起来容易镇压。

    他在朱庭仙手里没少干过这类事,都处理惯了的,却是见识过许清嘉初次来到南华县,在那场民乱中受伤的。知道这一位是个心肠慈软舍不得下重手的,对百姓一向仁善,担忧更甚。

    有时候想想,高正觉得许清嘉真是个异数,当官都当了好几年了,还是没有练成一副铁石心肠,依然心系百姓,难怪他走了之后,南华县百姓皆常念叨他在时的好处,哪怕梅县令也没做过什么人神共愤的事儿。

    大约只是在公务上没他那么尽心罢了。

    “大人,万一到时候民乱,该如何是好?”他是镇压啊还是等着被百姓镇压?

    高正一时心里也没主意了。

    许清嘉召手让跟着高正的钱章过来:“你去骑匹马,去迎一迎舅老爷。当初他来南华县,就是你带着他去听书逛街的,如今招待舅老爷的事儿,还着落在你身上!”

    钱章领命而去,许清嘉才有空搭理高正:“高大哥这是想哪去了?我将灾民召集到州府,就是怕县上无粮可赈,再闹出乱子来。既到了州府,怎么也不可能让灾民乱起来的,你且放宽了心,到时候只管干自己的老本行,瞧着闹事的,揪出去绑起来,待此事了了,再行审问。”

    高正对许清嘉的话是深信不疑,自然领命。

    当晚,整个云南郡州府百姓都有些不安。

    天亮之后,九县难民齐聚城外,万一到时候闹起民乱来,流民进城,城里的百姓说不定也会受到冲击。

    官府早已经贴了告示,明日城中戒严,百姓一律不许出城,这足以让百姓人心惶惶。便是州府衙署官员,也不知同知大人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个猜测不已。

    这两日早有各家夫人前来许府打听,都被胡娇糊弄过去了。

    “我一个妇道人家,整日在后宅看孩子料理家务,夫君回来之后都半夜了,日日在书房,连说句话的空都没有,也不知道他最近在忙些什么。难道他做出什么吓人的事儿来了?”

    将九县灾民召集到州府来,算不算吓人?

    楼夫人颇有些不安:“要不这几日就让孩子们先停了学,在家温习功课?”万一真有乱民涌进城来,关起府门家丁们还能抵挡一阵,将别人家孩子留在自己府里,万一照应不到出了事,可就不好交待了。

    她的提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帮后宅女眷们虽然没有每日上衙署议事去,可好歹州府发生了什么事,她们却是知道的。

    许清嘉这晚难得有空陪孩子们,抱着许胖妞子玩了好一会儿,由着小丫头将他脸上印满了口水印子,还用小牙齿尝试着咬了一口她亲爹的鼻子,在他的鼻头上留下了几个米粒大小的牙印儿,这才罢休。

    “明日有事,这让我如何去城外讲话?”

    胡娇也有些担心,但又不敢将这担心说出来,免得给许清嘉增加负担,只调皮一笑:“不如我明日陪着你去?就算丢脸也是夫妻一起的,免得同知大人一个人丢脸!”

    许小宝与武小贝还不知道许清嘉明日要去做什么,听得胡娇也要去,便踊跃报名:“我也去!我也去!”

    夫妻俩相视一笑,许清嘉板起脸来,考校起儿子们的功课了。

    许小宝与武小贝人是淘气了点儿,但是记性真不差,功课也学的不错,课文背的很熟。许清嘉听了面有赞许之色,等这俩小子去洗漱睡觉,他方夸道:“小宝的记性比起我当年来也不差了!”

    家里也许又要出一个小学霸了,但是胡娇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老子聪明,儿子也不赖,就衬的她是个傻子了。

    不过看到睡的口水都流出来的许胖妞,她又略带安慰:也许这一个会遗传她的学渣属性呢,好歹娘俩做个伴儿,免得衬的一家子里就她一个傻子。

    许清嘉听她念叨:“妞子你一定要傻一点一定要傻一点啊,不然家里就娘一个傻子了……”本来凝重的心情都没了,顿时笑不可抑,指着她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没事,阿娇傻一点才可爱呢!”他安慰她。

    胡娇:“你全家都傻的可爱!”

    许清嘉暴笑!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82章() 
第八十二章

    第二日天色还未亮;北城门外已经陆陆续贯来了许多灾民;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差问清户籍,便将人指到早已经提前划好的地点,令灾民排队等候。

    尉迟修一夜未睡,熬夜写了本奏折,内容则是云南郡同知许清嘉暂代郡守一职之时,因无力控制乱局;用计哄骗九县灾民前来;酿成流血事件,最后坑杀灾民以压制□□。

    他一早写好了这奏折,揣在袖里,只等今日□□起来;只要百姓与官兵起了冲突之时,便可以将奏折快马传至京中。

    天色大亮之时;云南郡府各级官员都早早来到了北城门外,看着眼前景像;不知道同知大人布的是什么局,都只能静待在侧了。

    九县县令得了许清嘉之令,带着手下差役也来了,还用随行马车将本县的户口簿子带了来。

    北城门外,此刻已经聚集了数千人,有官吏差役以及灾民,都是等待着同知大人今日揭晓谜底。

    许清嘉来的时候,灾民的队伍里已经议论声不断,有人小声猜测:“听说……听说官爷将咱们召了来……不安好心……”

    曲靖县染了时疫的村民被坑杀之事可不是假的!

    也有耳目灵通的,提起现任同知来,持反对意见:“现在的同知大人听说当县令之时就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待咱们夷人百姓可也不差。可惜咱们都没命在他治下。我家亲戚在南华县,家里穷的叮当响,前两年二小子还在县学上学呢,每年衣裳吃食总不会短缺……”

    旁边同乡摇头叹息:“咱们县学……哪有这样好事?”

    去的孩子们都是关系户,几时轮得上穷人家孩子上学了?

    十里八乡,各村夷寨,总有亲戚往来,有些消息传的飞快。况许清嘉在南华县任了五年县令,官声非常的好,就冲着这一点,知情的百姓也愿意前来州府探听一番。万一碰上个好官能解决他们眼前的困境呢?

    不过近来各县总有好事者传谣,道是此次上面的官员恐怕会为了政绩而故意坑害灾民,有人信有人不信,因此等待的灾民才会议论纷纷。

    待许清嘉往搭好的高台上一站,便有差役敲着铜锣静场:“都静一静,听同知大人讲话!静一静!”

    灾民们饿着肚子上路,都饿的前胸要贴着后脊梁骨了,也就有点说话的力气,闹腾的力气却是没有了。

    许清嘉站到了高台之上,朝着下面的灾民讲话,大意内容是,今年年成不好,大家粮食欠收,官仓也不够吃,但江南今年稻米丰收,粮食贱价,因此他想了个法子,召集了江南一帮商人,已经从江南水运了粮食过来,以成本价卖给灾民。

    下面九县灾民,也有听得懂汉话的,便翻译给身边的乡亲们听。这些灾民听得同知大人竟然要大家掏钱来买粮,顿时都炸了锅,用各部语言开始咒骂,也有当场颓然坐到地上的。他们走了这一路,就盼着许同知靠谱点,能助大家度过灾民。哪知道这同知大人与许多官员一样,都恨不得将百姓骨头缝里最后一丝油水榨干。

    高台之上,许清嘉身后站着的尉迟修心中快慰,暗道许清嘉这是在一心找死,不过鉴于这位同知大人死意坚定,他就不拉他了,正好也遂了他的心愿!

    云南郡的其余官员听得这话,顿时面面相窥,该说这位同知大人是没脑子呢不是没脑子?百姓但凡有一点银钱,能不拿去买粮吗?难道宁可饿死都要省下银子?

    楼玉堂楼远道还有段功曹等人已经不知道说什么话好了,唯有高正一腔热血跑来跟着许清嘉,哪知道才上任没多久就碰上这桩事,呆站在场下一会,听得耳边百姓嗡嗡嗡的议论之声,忽然之间心里就升起了一点勇气。

    他跟着许清嘉远非一年,眼睁睁看着他一路高升,政令通达,将一个县治理的都快夜不闭户了。无论如何,他是相信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