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屠户家的小娘子 >

第22章

屠户家的小娘子-第22章

小说: 屠户家的小娘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富绅们本来都准备了银子,连郑婉娘她家的鸨母都唤了来,这下不必赎身了,许大人却对着满桌的山珍海味食不下咽,只一味哭穷,那些人便提出要孝敬些银子给他,许大人话锋一转,便提出他想成立个县学,既然大家有节余,不如捐点银子给县学,于是原本准备好要给郑婉娘赎身的银子全都进了县学……”

    胡娇掩嘴轻笑,原来他说的都是真的,把姿态摆的足足的,让县上这些富绅们准备好了孝敬银子,便一下收拢到口袋里,来开办县学。

    高娘子是听到高正讲起此事,一则替胡娇心喜,二则也是高正疑惑,除了让这帮差役们掌握汉话之外,县令大人只是借此敛财还是真的准备大力开办县学,在南华县推广官话?探听好了风向,他也好揣摩着上司的意图来办事。

    假如许清嘉只是借着办县学敛财,这事他就跟下面的人办起来打个折扣,将收捐来的银子拿出三分之一,其余都可入了县令大人的私库,若是县令大人真有决心推广官话,他与下面的官吏自然是不能懈怠。

    经历过朱庭仙这样贪得无厌的上司,高正觉得,哪怕许清嘉略贪一点,但比较体恤百姓,也实属难得了。

    这世上哪有不贪渎的官员呢?

    高娘子还肩负着探口风的重责。

    “我家郎君确有此意,想要在各村寨选拔聪明的夷族小孩来学汉话,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前来学汉话的孩子食宿全包,我们家穷的叮当响,就凭他那几个俸禄,恐怕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哪里养得起别人的孩子?索性向县上富绅求助,总归大家都是为了整个南华县好。”大环境安定了,也有利于市面繁荣,生意人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哪怕是个富家翁,守着田产度日的,也不希望大环境太恶劣,三不五时有暴…民动乱吧?

    “难道妹妹有喜了?”

    “你才有喜了呢!”

    高娘子摸摸自己的肚子:“我倒是盼着呢,可惜总也没有。还是你好,上面没有婆婆催着。”

    她探听到了自己想要听的,心满意足的回去了。临行一再探听胡娇的御夫秘诀,胡娇觉得她说起来人家未必肯信,真要信了,恐怕也会吓坏,索性胡乱编排几句,就搪塞过去了。

    晚上许清嘉回来,拿着个册子,胡娇随便翻了翻,上面全是红色的指印,还有本地富绅的签名,其后缀着所捐数目。据说大部分富绅都没准备这么多银子,原本是不记名捐款,准备捐个美人给许清嘉,解决一下县令大人某方面的需求,哪知道县令大人家有猛虎,这方面的需求就被强力镇压了,众富绅表示很遗憾,内心里不无同情许大人。

    当官连个拥美在怀的机会都没有,这当官的乐趣就立刻少了一半了。

    也许是许大人婚姻状况堪忧,于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公事上,前来赴宴也带着印泥笔墨册子,关键时刻居然发挥了大用,掏出来让富绅们填写所捐数目,签字画押,也不强求大家现场交银子,等宴后让高正带着差役亲自上门收捐。

    南华县的富绅们大约还没见过这种工作狂县令,都是捧着朱庭仙吃喝玩乐的惯家,许清嘉的工作方式还真有点暂时的不适应。

    高正接了这任务,顿时引了不少埋怨。当初都巴着他想让他牵线,与县太爷搭上关系,在父母官面前刷点印象分,如今倒好,莫名其妙搭进去一笔银子。银子这种东西,花完就完了,半点响儿也听不到,但若是送个美人进了县令大人的后院,美人儿在县令大人枕边吹吹小风,带来的好处自不必提。

    盘算落空,再见到上门收捐的高正,富绅们的脸色都不太好。但是又得罪不起他。得罪了高正,这位县尉大人若是三天两头带着差役往铺子里跑,进行防火防盗的军事演练,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去。反正无论县令还是县尉,本地富绅都得罪不起,索性只能交了银子,只当买个平安了。

    高正也后悔自己头脑发热,忘了县令夫人的凶悍之处,竟然还做了拉皮条的事儿,被上司差来做这得罪人的事儿,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误,也痛痛快快捐了两百两。

    胡娇想到高娘子今日来的目的,不由笑出了眼泪。

    高正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拿点钱来也是应该。

    许清嘉见她笑靥如花,当她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追问了一回,胡娇便将高娘子今日来的事情讲了一遍,又颇为遗憾:“我说我揍了你一顿,可惜她不信呢。”想要传播个谣言那么容易,想要传播事实,难度真大。

    许清嘉凑过来,在她颊上亲了一记:“你个小泼妇,我以后啊,哪还敢惹你啊?!”

    胡娇摇头晃脑,替他说了句公道话:“作孽哟,娶了个悍妇!”倒引的许清嘉笑了起来。

    高正的担忧,许清嘉不是不知道,等到认捐的银子全部收上来,又差了衙役回各村去招收前来学汉话识字扫盲的夷族孩子,他顺便贴了个捐款清单的布告在衙门前的布告栏上,并且注明,此后财务公开,每季度学童所费支出帐目一定也会贴在外面,供大家监督。

    并且,作为一县之父母官,他公开对这些向县学捐款的富绅们表示感谢!

    连胡娇听到这消息,也惊讶不已,帐务透明可不是她跟许清嘉提过的。没想到他都能想到这一出。为此她还专门跑到衙门前的告示栏去看,当真是许清嘉的亲笔。旁边有百姓在纷纷乱乱的议论,夷语她听不懂,但汉话却听得懂。也有些是富绅家中派来的下人听到消息来看的,都在夸赞许清嘉的高洁磊落。大约是替自家主子花了一笔银子在县上扬名觉得很值,这才满口的夸赞许清嘉。

    也有人担心许清嘉重夷而轻汉,不是好兆头。还未议论完,又有差役跑来贴布告,却原来是县学向本地学前儿童招生,招生条件只限于家贫而无力送子入学启蒙的人家,由保长具保,邻人监督。

    胡娇在布告栏前面驻立了许久,她似乎……有点后悔将许清嘉揍的重了些。

    作者有话要说:有亲提出要固定更新时间,我自己也不敢夸口说一直固定,这么着吧,以后我尽力在下午五点半更新,尽量努力在这个时间,好吧?!

第30章() 
第三十章

    招收蒙童的告示贴出去没多久;从县里到各村寨的蒙童的名单便被陆续送进了县学,初步统计大约有一百多名蒙童,夷汉各占一半。

    秋收在即,许清嘉一个人也忙不过来这些蒙童的接待工作,遂将这事交付了胡娇。

    她朝许清嘉挥挥拳头:“你这是拿我当丫环来使唤啊?”包家务包打理他的生活起居就算了;现在居然让她当一百多个孩子的保姆;会不会任务太重了?

    许清嘉在她面上偷得一吻:“反正这事儿都交给你解决了!”一股脑儿将县学收捐的账簿子都交给了她;笑着走了。下午还命差役将收到的捐银都送了过来。

    ——他这是准备做甩手掌柜的了?

    送银子来的差役上次跟着捉过鬼;对县令夫人的勇武印象深刻;因此丝毫不敢轻慢她,束手束脚将银匣子放到厅中桌上;垂首回话:“大人说了;他马上要准备秋收了,可能还要下乡到各村寨去,看看各地的收成如何,此事就……偏劳夫人了!”悄悄抬头瞧一眼县令夫人的脸色,见她似乎没有翻脸的迹象,这才又补了句:“大人还说,夫人长日无聊,有点事做他也好放心!”心道,夫人不生气起来,倒很是漂亮。可惜听说生起气来很可怕,上次大人愣是吓的连花魁娘子都不敢收了。

    胡娇打发了差役,自己抱着盒子坐在厅里偷笑。

    二人醉后圆房,第二天许清嘉挨了顿揍之后,再看到胡娇在院子里训练体能,他总有种奇怪的欲言又止。找了这事来给她做,难道真是被揍怕了?

    胡娇也只有一双手,哪里忙得过来索性向高娘子求助。高正倒是巴不得自家内眷与县令夫人关系亲密,恨不得亲自将高娘子送到县衙来住,帮完忙再回去。高娘子带着四名能干的丫环来帮忙,二人在后园子里选了两处馆阁,收拾收拾,这才能住人。

    忙乱了一周,又雇了两名孤寡婆子专门给这些孩子做饭,才算初步将这事儿给定了下来。至于园子里的卫生,自有那些前来学汉话的差役们包了,倒省的胡娇再雇人来做。

    等到这些孩子陆续前来报道,胡娇出面按着名册接待,每间宿舍里住了四名夷童,四名汉童,也算是给大家创造互相学习的语言环境。

    这些孩子们见她和蔼可亲,她又穿的极之寻常,差役们都是将孩子们送到园子门口,就由婆子带了进来,都无人提醒过这是县令夫人,有汉家孩子还当这是县令夫人的丫环,跟着她姐姐前姐姐后的叫个不停。婆子吓的使劲朝这些孩子们使眼色,可惜这些小家伙们通通没瞧见。

    新来的夷童先学的汉语竟然是“姐姐”俩字。

    胡娇安顿完了孩子们,出来嘱咐雇来的婆子,不可向蒙童们多嘴,这称呼听着挺好。俩婆子诚惶诚恐,又喏喏称是。

    朱县令家的夫人常年深居后院,百姓还真难得一见,寻常有机会碰见,都有丫环差役跟着,驱逐百姓靠近。许县令家这位夫人倒纳罕,一点也没有架子,对着一帮小孩子和颜悦色。这些日子外界都传县令夫人是只母老虎,俩婆子瞧着倒不像。

    夫人笑起来多可亲?!

    等到差役们第二日前来学语言课,听得蒙童提起“漂亮的丫环姐姐带领我们回房之语”,皆面面相窥。谁都知道县令大人后院没有使唤丫头,一切庶物皆是夫人亲手打理。不用多想也知,这些小孩子们嘴里提起的“漂亮的丫环姐姐”定然是县令夫人了。

    有与这些蒙童同村同寨的,悄悄拉了过去嘱咐,此后再遇见了要叫夫人,而不是姐姐。

    这些孩子懵懵懂懂,等到下午胡娇再来,其中几名便有些束手束脚,盯着自己的脚尖,姐姐是万不敢叫了。

    胡娇摸摸他们的小脑袋,也不勉强他们。

    送来开蒙的孩子最大的六岁,最小的才四岁,却都非常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若是再大一点,大约还要留在家里使唤,也只有这么大的孩子干不了什么活,在家还要吃闲饭,送到县学来开蒙最好。

    差役们的汉语扫盲课都是在上午,胡娇便错过这段时间,每到下午过来瞧一瞧孩子们。她心里对这些早早离家的孩子带着怜惜,怕他们互相相处不来,又或者夷汉二族的孩子们在生活习俗上不同,万一打起架来,各种思虑,跑的也勤。

    教孩子们启蒙的老秀才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吃食堂,每见她来,便要道一声:“夫人慈心!”他自己科举无望,正好教这些孩子们,又因为是读书人,深知夷疆教化之功,功在百年,因此教这些孩子们很是尽心。

    胡娇来了,有时候便问一问孩子们的功课,还与夷族孩子用汉话磕磕绊绊的聊天。孩子们学习语言是很快的,与同宿的互学语言,有时候也会有汉家孩子故意用初学的夷语来与她对话,胡娇来的勤了,居然也学了几句夷话。

    若是哪间宿舍的孩子们闹了矛盾,不愿意告诉夫子的,等胡娇来了便会请她断案,胡娇便当一件大事来认真对待,许清嘉在前衙断案,她在后园里也断案,回房之后,夫妻两个聊起来,都不觉失笑。

    “没想到夫人还有断案之能!”

    胡娇洋洋得意:“你可别小瞧了孩子们,你不过是着眼于眼前,我却是着眼于未来。等这帮孩子们长大了,将来的县令恐怕都会感谢我的功劳呢。”夷人融入汉族,替后来在南华县为官者省了多少事儿。

    许清嘉一面笑,一面来脱她的衣服:“夫人能干,这是为夫的福气!”

    胡娇横他一眼:“你还没被我打怕啊?!”上次打的狠了,他还带着伤,安静了半个月,居然还敢来?!

    许清嘉义正言辞:“敦伦大事,岂能退缩?”这话说的颇有几分一往无前的孤勇,引的胡娇伏在枕上直笑,“倒好似我要取你脑袋似的。放心,我也就是偶尔教训教训你,省得你当整个南华县自己就是老大,不知天高地厚,张狂起来。”笑的软了,倒被许清嘉利索的扒光了衣衫。

    “哪里哪里?!有娘子在一旁看着,我哪里敢?”他一面在她身上动作起来,一面小小声在她耳边低语:“等咱们生了儿子,你好生教导就是了。为夫一向规矩的很,还请娘子高抬贵手!”

    这话听着倒怪委屈的!

    胡娇在他腰间软肉上拧了一下,听得他低低吸气,却坚定不移的将自己往前送,忍不住骂:“你才要高抬贵臀,快压死我了……瞧着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