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日常生活-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叶紫觉得,眼前应该是这样子的一幅画面;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杏花村,至少村边那一大片盛开的白色杏花不可或缺。
大概因为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站立在村头的时间比较长,又或者是因为叶家一家四口是陌生人的缘故。
终于在一旁的菜地里正在除草的一个中年汉子,扛着锄头走了过来:“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杏花村是找人还是走亲戚?”
中年汉子长年累月下田劳作,而晒得黝黑布满了风霜的脸上;带着一丝戒备的神情盯着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
不过这也不能够怪人家,谁让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此刻的模样;比那些在大街上乞讨的叫花子好不到哪去。
不过古代人比较淳朴善良,中年汉子的反应跟表现;倒是让叶紫相信了这句话是真有其事。
尽管对于叶家一家四口还带着一丝戒备,中年汉子却依旧热心的说道:“我家就在村子里,是杏花村土生土长的人;如果你们要是找人的话,只要是杏花村的人没有我李大柱不认识的。”
中年汉子也就是李大柱拍着胸脯说道:“你们要找谁?我帮你们带路。”
李大柱原本是看着今天天气不错,特意来给地里面的白菜、萝卜锄草松土;因为他们家的菜地就在村口大路边上,一般有人要进出杏花村的话;如果不是绕路走的话,就一定会从李大柱家的菜地旁边经过。
一开始,李大柱就注意到了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而李大柱之所以会注意到叶家一家四口,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因为李大柱惊讶的发现,叶家一家四口居然是从野荆棘林后面走出来的。
野荆棘林后面只有一条路,一条可以上山的路;自从当年山上发生了那样子的事情之后,野荆棘林后面的这座山;这十几年来再也没有村民们上去过。
如今居然有人从这座山上下来,而且还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四个人,有男有女看起来像是一家四口的样子;李大柱忍不住多留了个心眼,关注起对方来。
咳咳咳……大哥,不对;应该是大叔才对,叶紫在心里有些小郁闷;你要不要酱紫热情哈?貌似我们好像跟你不熟哦!这么的热情真的可以吗?没有问题么?
面对这么一个热情的村民,叶李氏、叶家辉、叶紫母子(母女、兄妹)三个人;有志一同的将一家之主叶焕山给推了出来。
“孩子他爹,你是一家之主;这交涉的问题就交给你了。”叶李氏看向叶焕山的眼神,悄无声息的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叶家辉跟叶紫兄妹两个人则更直接,同样是用眼神表达了他们兄妹两的意思:“爹,你可是一家之主又是大人;这种事情自然是爹爹你来做。”
“李大哥,我叫叶焕山;他们是我的妻子跟一对儿女。”
叶焕山也没有打算跟李大柱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一家四口流落到地次的原因;以及打算在杏花村重新落户的意思,对李大柱叙说了一遍。
“我们家在南边,前段时间南边发生大水;家没有了,我们一家四口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原本是打算去京城讨生活,不过我家的一双儿女却喜欢上了你们杏花村;想要问一下李大哥,你们杏花村允许外乡人在本地落户吗?”
有的地方比较排外,除了本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之外;一般不会允许外地人落户到自己村子里,叶焕山正是知道有的地方有这种排外的举动;故此才会有此一问。
叶焕山一家四口都识文断字,因此行为举止俱都带着几分儒雅之气;跟李大柱这样子的村民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叶焕山的一番话让李大柱愣了愣,然后不太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原来是叶兄弟一家人啊!南边发生水灾的事情我们村也有听说了,不过我听说发生水灾的地方距离我们杏花村可是有好几千里的路;叶兄弟你们一家能够来到我们杏花村也真是不容易。”
李大柱一脸感叹唏嘘不已:“不过这落户的事情,叶兄弟你最好还是进村子询问一下我们村的里正;我们这些普通的村民可不清楚,这落户都是里正管理的事情。”
“要不,我带叶兄弟你们一家四口去找里正;叶兄弟你亲自跟里正去说一下。”李大柱甚是热情的说道。
“那怎么好意思,会不会耽误李大哥你干活?”有人给自己带路,叶焕山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这客气话也还是要说一句。
“没事。”
李大柱脸上那一丝戒备的神色早就消失不见,笑呵呵的说道:“不过就是除草而已,早一天晚一天又不打紧。”
“那就有劳李大哥了。”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跟在李大柱的身后,一起进了村子。
“里正家就在村子中间,那座新修的砖瓦房就是我们村里正的家。”
杏花村并不是什么大村子,李大柱带着叶焕山一家四口走了没有多久;就伸手指着不远处一座新修的砖瓦房,对着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介绍起来。
虽然只是一座乡下常见的砖瓦房,但是在这杏花村却不难看出来;这里正家恐怕条件不错,是杏花村排的上号的有钱人家。
“二叔,二叔在家吗?”大门紧闭,李大柱扯着嗓子在大门外吼了几声。
杏花村的里正也姓李全名李德田,是李大柱还没有出五服的堂叔;因为里正在家族里排行第二的缘故,本家的后背们都喜欢称呼里正为二叔。
“谁啊!”
因为现在基本上是农闲,家家户户除了倒拾自己家的菜园子外;基本上就是准备储存过冬的柴火,李德田才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去自家的菜地里看一看,这人还没有出门;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叫自己。
“二叔,是我啊……我是大柱!”李大柱大声的应了一句:“二叔,你给开下门;有人找你。”
“你等一下啊!”
第013章()
李德田虽然是李大柱没出五服的二叔,但是实际上李德田的年纪跟李大柱却相差无几;乍一看李德田比起李大柱反而好像还要小几岁。
事实上在古代这样子的情况屡见不衰,因为古代没有所谓的计划生育;别说是叔侄的年纪相当,甚至在姐弟、兄妹之间;两者的年龄差距相差十几二十年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柱子,他们是什么人?”
李德田打开自家的大门,从院子里一走出来;便看到站在李大柱身边的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
虽然李德田并没有因为叶家一家四口穿着破烂,而流露出一脸不屑看人不起的表情来;不过脸上流露出来的却是看到陌生人之后才会有的诧异神情。
李大柱咧嘴一笑,李德田是李大柱没有出五服的二叔不假;不过因为李大柱跟李德田叔侄两个人年纪相当的缘故,这叔侄两个人可以说是穿着开裆裤从小就一起玩到大;说话的时候,叔侄两个人之间多了几分随意。
“二叔,这边几位是叶兄弟一家四口。”
李大柱给李德田,以及叶焕山一家四口相互做了一下简单的介绍:“叶兄弟,这位就是我二叔李德田;同时也是我们杏花村的里正。”
“见过李里正!”
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赶紧上前一步,跟李德田打了声招呼;眼前这位有可能会是自家以后的直接顶头上司,嗯嗯……必须要跟对方搞好关系,叶紫心里面这么想着;开口跟李德田打招呼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却越发的甜美起来。
“李叔叔好!”最后的那一句李叔叔好,不用多说;听那甜甜糯糯的声音,除了叶紫不会再有别人。
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都是识字之人,虽然现在是在逃难落魄了;但是一举一动却依旧明显跟一般的村民不太一样,行为举止斯文有礼;让人一见便心生好感,反倒让人直接忽略掉了他们一家四口;此刻他们一家四口衣衫破烂不堪来着。
“二叔,是这么一回事。”
李大柱看出了李德田脸上的疑惑,于是拉着李德田将叶焕山、叶李氏、叶家辉、叶紫一家四口的遭遇;还有自己带着叶焕山一家四口前来找李德田的目的,全都一五一十跟李德田叙说了一遍。
“叶兄弟他们一家四口原本老家在南边,前段时间南边不是发了大水吗?后来又爆发了瘟疫,叶兄弟一家四口背井离乡逃难来到了我们杏花村;这不……叶兄弟说看到我们杏花村山清水秀,想要在杏花村落脚……”
李大柱快人快语,三言两语就将自己带着叶焕山一家四口过来的原因;老老实实的告诉了李德田。
“二叔,整件事情就是这样子。”
“你们一家四口想要留下来,成为杏花村的一员?”听完了李大柱的叙说之后,李德田皱着眉头沉吟了一会;带着担忧开口问了叶焕山一句。
杏花村只是一个有着百八十户人家的中小型村子,李德田作为杏花村的里正;自然是希望村子里面的人口越多越好,要知道这小村子跟大村子之间的差距;啧啧……那可不止一星半点。
村子里面添加人口是好事,可是李德田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顾虑;自己又不清楚对方的底细,这万一要是引狼入室那该怎么办?
担忧(⊙o⊙)…
叶紫清楚地看到了李德田脸上的担忧,她又不是真的只有八岁;叶紫脑袋稍微灵活的一转动,她立刻就猜到了;李德田担心的是什矗
毕竟现在是落后的古代,并不是自己所熟悉那个互联网联通的现代社会;没有电、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在古代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靠的全都是人力,换而言之;古代的信息有多么的落后、不发达,可以想象的出来。
对方这是在担心,自己一家四口是不是真正的良民吗?
叶紫能够猜得出来李德田担心的是什么?叶焕山自然也同样明白到,李德田心里在顾忌担心些什么?
“里正,这是我们一家四口的户籍。”
叶焕山从贴身处,将自己一直小心妥善保管着;一家四口的户籍拿了出来,双手递到了李德田的面前。
古代的户籍就跟现代的户口本、身份证差不多。
“既然有户籍那就好办的多。”
李德田从叶焕山的手里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户籍,仔细的翻看起来;看完之后一扫之前的一脸担忧,笑容满面的连连点头。
“好、好、好啊!”李德田一开口就连说好几个好:“真是没有想到,原来叶家小哥居然还是秀才身份。”
李德田这会子是真的高兴,之前看叶家一家四口的行为举止;李德田就已经猜到,这叶焕山一家四口应该都是识文断字之人;这一看户籍却给了李德田一个大大的惊喜,原来叶家辉居然还有秀才这一层身份。
跟李德田一样感到惊讶的人,还有叶紫小丫头;叶家小哥不就是自己的哥哥吗?叶紫的心里闪过一丝错愕,忍不住抬头有点小惊讶的看了叶家辉一眼;这个有着妹控属性的哥哥居然还是一个秀才。
真的假的?
前世的叶子作为资深宅女一枚,对于秀才自然是有所了解;秀才别称茂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
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改称秀才;至南北朝时,举荐秀才尤为重视;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
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管子·小匡】中曾记载:“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
尹知章注中也有描述:“农人之子,有秀异之材可为士者;即所谓生而知之,不习而成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同样有:“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其秀才异等,太常以名闻;其下才不事学者,罢之。”这些都是对秀才的描述。
其实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叶紫看来跟现代的小学、初中、高中;然后在是大学,基本上是差不多来着;小学毕业等于通过了童子试,中学毕业等于过了乡试;高中毕业等于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