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缘世界-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百年来,我们的科学家已经在宇宙空间中发现了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其中,94种是存在于地球上的,其他地球自然界中无法找到的元素,在实验室里都能够被人工合成制造出来,但是原子序数大于83(即铋之后的元素)的物质都很不稳定,并会进行放射衰变。
所以原晧宸猜测,这种外星文明的高强度材料所蕴藏的先进技术一定与分子(原子)结构技术有关。例如地球的纳米技术,将研究结构尺寸定位在1纳米至100纳米的范围内,便能大大提升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或许外星博士他们的技术可以将材料结构的研究尺寸精确在纳米以下,或许是皮米和飞米。”原晧宸心中暗暗猜想着各种可能性。(1米=10^9纳米=10^12皮米=10^15飞米)
如果按照原晧宸的猜测,这个外星文明或许已经掌握了皮米、飞米级别的材料技术,甚至是材料科技的相对最终目标……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加入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差异
“或许这个外星超级文明真的能够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就像石墨和金刚石,虽然二者的成分都是碳,但是因为原子之间的微观结构不同,导致它们在硬度和性质上产生了天壤之别。
原晧宸一边想着,一边试着轻轻敲击穹顶空间的墙壁,这是一种和特殊的质感,真的和他以前接触过的所有材料都大为不同。
但是,以目前火星团队的能力想要搞清楚这些材料的结构是不太现实的,这个问题只有回到地球之后,交给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来解决了。
“嘿,这里有一个通往穹顶空间底部的通道!!”
洛萨在他负责的区域,通过探测器发现了一个被遮掩住的空间,经过一番摸索,他很快就找到了打开通道的开关。
其他人在听到洛萨的呼叫之后,迅速地聚拢过去。
“快让我瞧瞧,快让我瞧瞧。。。。。。”杜鲁尼克第一个来到通道旁边。
“这里就像一艘巨轮,而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就像是巨轮的甲板,我猜所有的关键机械设备都埋藏在甲板下面!”
这个向下的通道对地球人来说显得很宽阔。
“我打开通道开关的一瞬间,通道内的每一角落都同时亮起了一阵阵幽蓝的冷光。”洛萨仔细地向众人描述着他发现通道后的一些详情,看来这通道下面也有充分且完善的照明系统。
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通道的深处,但是都没有贸然地进去。
“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小心一点,先进去看看吧。”弗兰克谨慎地思考了一会儿,便率先走了进去。
通道向下的坡度相对平缓,没有设置台阶,大家进入通道之后都很谨慎,走的也相对比较缓慢。
其实,原晧宸在进行时空穿梭的时候就曾经到达过“甲板”下面,但是当时他是以人工智能的形态存在的,所以根本不需要通过通道,就可以直接到达动力系统中心。
原晧宸还记得,整个“甲板”之下一共被划分为8个主要的工作区域,每一个工作区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工作区域就是动力系统中心,里面有一台人造黑洞动力装置,这也是整个动力系统的核心组件。
另外其他7个工作区域,应该会包含重力系统、通讯系统、导航系统等等,但是原晧宸也没办法具体分辨出这7个工作区域具体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毕竟这个超级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之间的科学技术差异太大,二者之间横跨的鸿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逾越的。
为了避免造成额外的麻烦,原晧宸自然不会提前告诉其他人这些相关的信息。
实际上,原晧宸所了解的【创世之源】内部结构情况,也并不比别人多多少,而且,其他人很快也都会亲眼看到这一切。
“mygod!!”
“关键的技术果然都在甲板下面藏着呢!”
“这些机械设备的形态和风格和文明的科学技术差异太大了。”
“你们可以分辨出这些机械装置到底是做什么的吗?”
“不,这完全是另一种科技模式,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和摸索。”
。。。。。。
是的,眼前的一切机械装置看起来都奇特,甚至有一些怪异。
“这一片工作区域应该是动力中心,人造黑洞设备在哪里。。。。。。”
“这些看上去像是接收天线和信号发射器,会不会是通讯系统,不知道还能不能工作。”
“创世纪8号人工智能就是想利用这套通讯系统联她的系母星。据陈汐交代的情况,罗兰曾经确认通讯系统可以使用。”
“那我们可以通过这套通讯系统联系上造物主吗?”
“造物主早在21亿年前就离开了,天晓得他们去了哪里。”
。。。。。。
就像弗兰克、明奇还有原晧宸当时在【创世之源】f2焦点的穹顶空间看到伽马射线反应堆一样,他们只能够从外部形态上连猜带蒙地去了解这些来自另一个文明世界的机械设备。
虽然,地球文明和这个超级外星文明具有亲缘关系,但是确实走的是两条独立发展的科技之路,在没有走到终极尽头的时候,二者的科学技术之间一定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此外,眼前的外星科学技术明显比地球科技高得多,这也是造成大家难以理解其中奥秘的一个因素。
“外星博士和我们在本质上算是同一种类型的生命体,相信我们还是很有机会解读出这些科学技术的。”
看着这些超级外星科学技术,众人只感觉自己就像文盲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兴奋、激动的心情。
因为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都拥有一颗炽热的求知之心,能够接触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真难以想象,宇宙中其他类型生命体创造的科学文明又该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原晧宸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暗自思量着。
不过,这个问题如果单凭思考,肯定是无法解答的。只有真正地进入宇宙深空,去接触和探索不同的宇宙生命和科技文明,才会得到最真切的答案。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加入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第一百四十二章 拍摄记录(明天上架,请多支持)
“我们还是先不要轻易去拆解这些机械装置。解读这些外星科技,应该算是两个不同的宇宙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整个地球文明的大事,仅仅凭借我们火星科学探索团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如何处理眼前的一切,弗兰克很快就有了决断。
“我们先用摄像机把这些外星科技详尽的记录下来,然后发送回地球。地球上有足够庞大的科学专家和工程师团队,他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给我们更专业发指导意见。”
这确实算是目前最为妥当的办法。从现在的地球科技水平出发,在短时期内还不具备让大量的科学专家同时登陆火星的能力。
虽然,在不久的将来,星际探索联盟一定会把火星基地建设的计划提上日程,但是这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所以,火星科学探索团队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是肯定不会拆解【创世之源】的,如果因为拆解时的疏忽而导致不可逆的损毁,那将会是整个地球人类文明的巨大遗憾。
如果暂时无法拆解【创世之源】上的外星机械装置,也就不可能将这些超级外星科技带回地球,所以针对【创世之源】建立一个专门的火星科研基地将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计划。
此外,根据原晧宸提供的线索,在地球波斯湾地区还有可能存在一个被激发过的【创世之源】。
既然是在地球上,那么一切就好办多了。星际探索联盟内部一获知相关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制定相关的搜索计划,只等原晧宸回到地球就立即展开行动,毕竟只有原晧宸知道详尽的地址和具体的细节。
火星科学探索团队为了给地球上各个领域的科学专家以及建造工程师提供最为详尽的材料,在拍摄记录工作上确实花费了很多心思。
“这一台机械装置,我们比较有把握确定它的功能,这应该就是所有人最为关心的人造黑洞装置。”原晧宸正在人造黑洞装置前坐着介绍,杜鲁尼克站在对面负责拍摄。
“这所谓的人造黑洞和宇宙中的大质量恒星黑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原晧宸继续解说着,“这个装置可以将能量无比强大的激光集中于一点,从何改变空间局部的时空曲率,并制造出一个理论奇点!就是一个个头非常小的具有强大“霍金辐射”的黑洞,并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蒸发,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但是,我们暂时还无法理解外星科技如何制造出拥有如此强大能量的激光。。。。。。”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曾经在一个将近27公里长的圆形隧道中,耗资180亿美元,历时20年之久,汇集了世界各地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建造出一台巨型的粒子加速器……超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相关的科学家宣称,在科学家理论上,欧洲的科学家很快就会利用粒子加速器制造出人造黑洞。但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粒子加速器制造黑洞的方式和超级外星文明所建造的人造黑洞制造装置相比,确实是相形见绌。
“这是一台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的机械设备,我们不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我们也不会贸然启动它,我们先看一下它的整体外观,然后再对每个细节进行解析。”
。。。。。。。。。。。。
整个记录过程是无比细致的,每一个不知名装置的部件都会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录影资料,包括可见的每一个零件都会有专门的特写,并配上详尽的现场解说。
这项工作前后一共经历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基本完成。
现在,所有的视频资料都已经加密传输回地球指挥中心,火星科学探索团队正在等待地球专家团队下一步的行动建议。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加入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
这一章只写了一个短章。
因为,刚才忽然接到编辑的通知,本书明天上架,太仓促了,之前计划是9月1号上架的。
完全没有预料,原本还想趁着这个周末好好存点稿。
于是和编辑商量了一下,编辑说一般的节奏是强推结束后就要上架,好像上架计划也已经制订好了。
既然如此,今天只好闭关码字了,争取明天能够多更新一些。
明天首订,希望各位书友能够多多支持,这是真正衡量一本书成绩好坏的标准。
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
上架感言
《宇宙的边缘世界》终于要上架了,上架时间是今天中午12点。
昨天中午接到编辑蜻蜓先生的通知,虽然觉得时间颇为仓促,但是既然决定了,便就如此吧。
在此感谢编辑蜻蜓先生一直以来的支持和照顾。
感言伊始,首先必须感谢各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
也希望各位书友能够一直喜欢这一部严谨而充满想象的科幻作品。
出于兴趣,开始执笔这第一本书,最早起的名字是《宇宙边缘》,也许是重名的缘故,后来在审批的时候被编辑改成了《宇宙的边缘世界》,一开始我念起来觉得很别扭,后来也就慢慢的习惯了,熟悉了。
写书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不会觉得累,更不会觉得有负担。
其实,每天我都愿意多抽点时间来码字,奈何工作确实繁忙,想要每天大量更新会比较难。
另外,写科幻小说需要严密的逻辑,考虑的问题也会更多一些。而且,我写文章会有很多伏笔,前后关联也很紧密。所以我写文的速度会比别人慢一些,还请各位书友体谅。
但是,既然说了写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且一直乐在其中,那么我就一定会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持续的写下去,稳定的更新下去。
需要感谢的书友有很多,还是那句话,我不会在这里一一点名,因为把你们的名字写在这里,远远不如记在我的心里来得有意义。
这不是说套路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的为人品格如何,时日久了自有分晓,无需多言。
最后,还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