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儒侠-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城中兵卒,除了已经被杀的贵族亲信以为,已经全都倒戈相向,再次更换旗帜成为了大宋军人。
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战,让这些贵族根本来不及转移家眷。
如果桓常真的不留情面,这些贵族家人以及宗族弟子都会成为刀下亡魂。
“上将军,这些人家眷以及宗族子弟都已经被抓了起来,共计九百七十八人,应当如何处置?”
“仅仅几个贵族的宗族都有如此多人,既然家族在大宋治下这般强盛,为何还要背叛?”
桓常却对着几位贵族厉声呵斥,眼中有怒火涌动。
虽然桓常迅速攻陷泰阳城,可是众多贵族的叛乱,哪怕最终能够迅速平定,也会给宋国造成不可估量的创伤。
这一切,并不是桓常愿意看到的。
“传我命令,明日午时将这些人的家眷、宗族弟子,全都押到城墙上面斩首示众,并且邀请全城百姓前来观礼!”
“也让这些人亲眼看看,自己家族是如何被他们带向不归路的!”
桓常脸上杀气腾腾,说出来的话却让几个贵族面如土色,继而全都瘫软在了地上。
桓常挥动袍袖,就准备离开此地。
他并非嗜杀之人,然而宋国已经稳定百余年没有叛乱,在这个时候有人举起造反,而且还攻陷城池献给七星宗,如果不能以雷霆手段将这些人处置,那些叛乱的贵族将会越发肆无忌惮。
只有让这些人感到害怕,宋国才能尽快稳定下来,新法也能更快推行。
“不要,不要,上将军不要啊!”
眼看桓常就要离开,几个瘫软在地上的贵族全都慌忙爬了起来,对着桓常大声喊道,语气中满是哀求之色。
然而,面对几人的哀求,桓常却视若无睹。
莫道虽然早就知道这些人的下场,不过听到上将军如此冷酷的命令,亦是感觉背嵴有些发寒。
“我现在总算知道,为何那么多人喜欢权利了。”
“想我耗费数十载才修炼到入室巅峰境界,可杀起人来却也不能肆无忌惮,更不可能一句话就让千人人头落地。”
莫道略显怜悯的看着这些贵族,最终却也只是微微摇头,然后大步朝着外面走去,只留下了凄厉呐喊的几名贵族。
泰阳城内,千人将要在明日被斩首的消息传开以后,城中百姓都是骇然失色。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这些人背叛以后下场不会太好,却也没有想到因为叛乱,而葬送了整个宗族的命运。
百姓们在惊骇之余,对于上将军的铁血手段亦是颇有微词。
宋国传统就是以仁治国,哪怕叛逆罪不容诛,很多情况下也只会将这些人流放而已。
桓常动手就准备斩杀千人,使生活在律法宽松的宋国境内百姓,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哞!”
泰阳城外面,一位三十来岁之人骑在青牛背上,徐徐而来。
此人一身青色道袍,面容看起来颇为和善,头上发髻随意扎着,看起来有些懒散,只是眼中偶尔露出来的精光,却显露出此人的不凡。
他远远看着城楼上悬挂的那些尸体,不由眉头微皱。
“哎,战乱一起,伤亡无数啊!”
中年人微微叹息过后,却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朝着城门走去。
自从宋仁军攻陷泰阳城,并且接管了城中防御以后,很快就派人张贴了安民告示,而且就连紧闭许久的城门也被打开,不过城门口却有精锐士卒把守。
“你,停下!”
骑着青牛的中年人,来到城门口以后,已经被提拔成为基层军官的阿永急忙上前,示意此人下牛接受检查。
中年人无奈,只得依言行事。
“姬耳?”
阿永仔细看过中年人路引,发现没有问题以后才让中年人进城,不过仍旧多打量了中年人以及青牛几眼,略微有些失神。
“阿永,你怎么了?”
铁牛看到阿永的模样,不由推了推对方身体。
“没什么,只是感觉此人有些不一样。”
阿永却是甩了甩脑袋,不再去想那个骑着青牛的中年男子,反而开始盘查其余进出城池的百姓。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道法自然
进入城中,姬耳并没有继续骑在青牛背上,反而牵着绳子带上青牛在街道上行走。
泰阳城内,来来往往的人并不算多,绝大多数百姓都躲在家中不敢外出,使得这个本来繁华的城市显得无比萧条。
“踏踏踏!”
刚刚走出一小段路程,姬耳就看见前方有巡逻的士卒迎面走来,急忙扯着青牛的绳索靠在旁边。
待甲士们离开以后,姬耳才再次往前行走。
“也不知道,酒肆没有没开张。
姬耳喃喃自语,然后就朝着城中心最大的酒肆走去,不过心中多少还有些担心因为战乱影响,而导致酒肆早早关门了。
“咦,居然没有关门!”
来到城中心以后,姬耳远远就看到了那座正在开张的酒肆,脸上不由浮现出了笑容。
“阿牛,咱们终于可以歇歇了。”
姬耳转身拍了拍青牛脑袋,然后快步朝着酒肆走去。
“哞!”
青牛低吼一声,也摇着尾巴跟在后面。
“客官快快请进!”
小儿看到气度不凡的姬耳,再加上那头青牛相貌实在太过奇异,眼力过人的小儿就觉得此人不凡,急忙上来接待。
“二楼有包间,客观要不要上去?”
姬耳闻言却是摸了摸自己那有些干瘪的钱袋,然后笑着摇了摇头,道:“二楼包间太贵,我还是坐在一楼吧。”
言毕,姬耳目光就开始在一楼巡视起来,不过看了一圈之后,姬耳却是眉头微皱。
原来,这个酒肆一楼已经坐满了客人,如果想要继续待在一楼,只能和其余人拼桌了。
“这位少侠,不知在下能不能坐在此地?”
不过很快,姬耳就缓缓朝着一个桌子走去,对着坐于主位的那个年轻人拱手行礼。
“承蒙前辈不弃,愿意与晚辈同坐一桌,在下自然求之不得。小二,将桌子上的酒席全都撤掉再换一桌新的,我要请这位前辈不醉不归。”
本来还因为自己看走眼而暗自懊恼的小儿,听见年轻人的话以后当即眼睛一亮,急忙答应下来就跑去忙活。
姬耳闻言,却是仔仔细细打量着年轻人以及桌上另外一人,然后才笑着说道:“既然少侠热情相邀,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就在姬耳打量二人的时候,年轻人身边的那个紫衣剑客,亦是好奇的打量着姬耳,不过眼神中却隐隐有些戒备。
“在下杨岳,这是我兄弟莫道,敢问前辈尊姓大名?”
小二刚刚将酒席撤去,年轻人就开始介绍自己。
这个自称杨岳的年轻人不是其他,正是上将军桓常,今日乔装前来酒肆,想要听听百姓们对于自己下令斩首千人之事的看法。
说实话,若非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桓常也不愿意做这种事情。
“在下姬耳,我比少侠也大不了多少,少侠就不要喊我前辈了,称唿我为姬兄即可。”
桓常闻言微微颔首,不过心中却有些不太平静。
自从姬耳进入酒肆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桓常的注意,因为桓常居然从此人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真气波动。
只不过,此人举手投足之间仿佛都与天地融为一体,好像此人就是天地的一部分。
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眼前的中年男子武功深不可测。
九州大陆之上,很多武者修为达到某种境界以后,就能够延缓自己身体的衰老,根本不能通过武者外表猜测这些人的年龄。
所以,哪怕姬耳看起来只比桓常大十几岁,桓常仍旧称唿其为前辈了。
不过听姬耳的言下之意,此人容貌应该展露的乃是真实年龄,真要这样的话,那么姬耳的修行天资就足以让桓常震惊了。
莫道没有注意两人的谈话,反而浑身紧绷死死盯着姬耳。
宋仁军刚刚攻陷泰阳城,宋国与七星宗的关系越来越恶化,城中忽然出现一名武功深不可测之人,莫道自然不敢大意。
“哎,这些贵族反叛固然可恨,然而几个贵族同宗将近千人,却要在今日午时被斩首示众,上将军此举却也未免有些太过残暴。”
就在此时,旁边忽然有人扼腕叹息。
“噤声!”
此人刚刚说完,身边的同伴就急忙出言制止,还有些心虚的朝着四周望了望。
只不过,刚才说话那人声音并不算低,酒肆中很多人都听见了,几乎全部将目光集中在了二人身上。
“小二,结账!”
方才说话那人也只是一时感叹,没想到居然引起了所有人注意,想到可能因此得罪凶残的上将军,顿时面如土色,急忙结账离开了。
“上将军真如那人说得这般残暴么?”
姬耳将目光凡在桓常身上,好像想要从对方口中听到对于上将军的评价。
“此言差矣。”
“那些人既然选择叛乱,就应该会想到自己的下场,而且因为这些人叛乱死掉的无辜百姓,甚至要远远超过千人。”
“不说其他,单是那些忠于大宋的将官以及官吏,再加上他们的家眷,想必也不在少数。”
“唯有以杀止杀,以暴制暴,让那些心怀鬼胎之人再也不敢叛乱,才能结束纷争,才能保全更多人。”
桓常尚且没有答话,莫道却是率先据理力争。
姬耳闻言深深看了莫道一眼,然后幽幽叹道:“以杀止杀,以暴制暴,先不说能否成功。”
“就算真的让人不敢叛乱,却也会在这些人心中埋下叛乱的祸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此所为,不过是下下策罢了。”
桓常闻言不由心中一动,直视姬耳问道:“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姬耳喝了一口酒水,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什么叫做无为而治?”
桓常步步紧逼。
“君无为,而民自化;君好静,而民自正;君无事,而民自富;君无欲,而民自朴。”
“上将军变法操之过急,虽然本意乃是想要富国强民,可给宋国带来的不是富强而是动乱。”
“若不能因势利导,顺应民心,纵然强硬镇压恐怕也很难平息内乱。”
姬耳盯着桓常双眼,毫不退让。(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退缩
泰阳城,县衙。
“前辈如何看穿在下身份?”
桓常与姬耳相对而坐,袅袅青烟从茶杯上面飘出,香气诱人。
酒肆之中,姬耳隐晦指出了桓常的身份,桓常对于眼前这个武功深不可测人,也有很浓烈的好奇心,就将其带到了县衙。
“上将军虽然修炼有非常高深的敛气法门,我却仍旧能够从上将军身上,感受到那蓬勃的真气。”
“而且上将军旁边那位剑客,身上也隐晦有极强的剑气波动,修为俨然已经达到了入室巅峰境界。”
“在这个区区小县城中,而且还是刚刚经过战乱的县城之内,酒肆忽然出现两位修为高深的武者,两位大致身份已经能够猜测出来了。”
“况且我观上将军言谈举止从容淡定,旁边的剑客眼中精光四溢,对于我这个陌生来客非常警惕,上将军的身份也就唿之欲出。”
桓常闻言,不由暗自苦笑,不过对于姬耳的眼力还是颇为佩服。
“方才在酒肆之内,先生曾说要因势利导,顺应民心,这样才能彻底平定内乱,此言何意?”
苦笑过后,桓常正色问道。
姬耳捋了捋胡须,没有直面回答,反而幽幽说道:“上古时期黄河泛滥导致水患严重,代君主拼命修筑堤坝,却都没有办法彻底根治水患。”
“后来大禹治水,不再一味修筑堤坝,反而开始因势利导,直接掘开堤坝分流洪水,并且修建湖泊储存洪水,这才让水患严重的黄河流域成为膏腴之地。”
“道法自然。”
“所谓自然就是遵循事物发展原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过多进行干预,反而要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就如上将军此次变法,虽然乃是富国强民之策,奈何变法操之过急,也没有契合宋国国情以及百姓意愿,想要成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桓常听到这里,却有些似懂非懂的感觉。
“先生言下之意就是要顺应民心,然而如何才能做到顺应民心呢?”
“而且先生所说的民心指的是身为统治者的贵族,还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