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生于1984 >

第523章

生于1984-第523章

小说: 生于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两天的美国金球奖,《天堂电影院》拿下了剧情类最佳影片奖,许辉也成为第一个拿到金球奖最大导演的中国导演!”

    “今天,看了《天堂电影院》,我明白了,我错了!而且错的离谱!《天堂电影院》是一部佳作,通俗一点说,这是一部一点也不像这个时代的作品!”

    “很闷的一个故事,但是会让人流着泪看完。情感饱满,复杂,看完会有种失语感,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试图把这些情感抽丝剥茧的分几个维度来叙述,但是好像一剥离开,就变了味道。”

    “男主人公,多多,从小时候就迷恋电影。经常偷偷跑到放映室,收集那些被剪掉的胶片,然后放在一个铁皮的圆筒里。他还试图跟艾佛特索要那些被神父“和谐”要剪掉吻戏的胶片,但是被拒绝了。老艾佛特是镇上唯一的电影放映师,多多为了混进放映室,用尽小花招,终于赢得了进入放映室,跟着艾佛特学习放映电影的权利。”

    “一场大火烧了电影院,多多尽力的救下了艾佛特,但是他双目失明了,年幼的多多,继承了艾佛特的事业。从一个活泼机灵的小鬼头,长成了帅气的少年。他爱上了一个权贵人家的美丽姑娘,用尽全力去追求,在姑娘家窗前一站几个月,终于抱得美人归。但是姑娘家里极力反对…”

    “多多要去服兵役了,两人约定的时间,姑娘没有出现。在部队里面,多多打电话,写信,再也没联系到到姑娘。服完兵役回来的多多,万念俱灰,艾佛特说,像个士兵一样离开这里,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要热爱它,像热爱放映机一样。离开这里,不要回来,不要写信,不要见我。”

    “而多多,真的没有再见他。甚至在艾佛特临终的前一刻,还说着,不要告诉多多!一别30年,前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多多已经是声名鼎沸的大导演了。他遇见了已经成家的姑娘,白发苍苍的两个人,最后把话说开的时候,才知道,当年姑娘赴约了,被艾佛特刻意隐瞒了。他甚至去放映室找到了姑娘留下的字条,但是能怎么办呢,物是人非了。这不是多多的选择,但是却成就了他。”

    “艾佛特把当年那些被剪掉的吻戏,接成带子,作为临终的礼物,送给多多,影片的最后,多多一个人在放映厅,看着这些经典影片里的吻戏,一帧一帧的走过…”

    “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整部影片,是因为由那个天堂电影院而起,所以叫《天堂电影院》,直到艾佛特说: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比较起真实的生活,电影更像是天堂吧。”

    “艾佛特的死和电影院的爆破,意味着电影的手工时代已然逝去,意味着电影院曾经作为小镇的中心的时代已然消散,继之而来的是我们所见的商业广场和工业电影。电影的观看不再是集体的乐趣、回响,而是个体的游览、回味。这也是最重要的揭示:曾经我们把电影作为集体记忆的美好时刻的年代,它逐渐消逝,电影院在工业的笼罩下无法闪耀,而是成为了一种可供怀旧的记忆。”

    “所以,这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叹息的电影,意味深长。”

    “…离开这里,这里被诅咒了。每天待在这里,你会把这里当成世界的中心,你会相信什么都不会改变,然后你离开了。一年两年,等你回来时,一切都变了,牵挂也断了,你来寻找的已经不再,曾经是你的也已消失,你不得不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年后,你回来找到你的亲友,回到你的故乡。人生和电影不一样,人生辛苦多了。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我已经老了,我想听你的故事!”

    “我想这也是许辉对自我的认知,所以,他才会离开自己最熟悉的电影模式!”

    “我有五成呃把握,《天堂电影院》会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实至名归!”

第一百三十八章 饭局

    《看电影》杂志称得上是一代观众心目中的关于电影的圣经!

    它主要就是由周黎名、程青松、毕成功等人主编,原本是每个月出一刊,可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月才出一版实在太滞后了。

    电影都凉了,你才写,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成立了公众号之后,每逢有关注度比较大的作品上市,他们就会动手写影评。

    这篇名为《实至名归》的撰稿人就是周黎名!

    他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

    这样重口味电影泛滥的时代,每个导演、每个演员都拼了命的表现自己,演员为了拿奖使劲糟蹋自己,暴瘦20公斤、暴瘦30公斤或者增肥,演同性恋,演精神病…

    似乎不这么做,就显示不出导演的水平,显示不出自己是个演员!

    《天堂电影院》很平淡的叙述了电影和人生…

    愈是平凡的电影,更能见识到导演的功底!

    “有这么好?”

    程青松作为第一个观众看到了这篇影评,有点怀疑的看了眼周黎名。

    他有点不太相信许辉…

    作为圈内最知名的gay,程青松对许辉很没有好感!

    你说,长得那么帅,你则呢么不是基佬呢?

    白瞎了那张脸!

    “…你自己去看看吧!”

    懒得解释,周黎名拨通了黄文的电话。

    他想约个专访…

    ……

    不过所料,《天堂电影院》的评价很高,豆瓣首日打分高达9。5分,时光网的评分也高达9。8分…

    “爱情无果而终,影院坍塌解体,不完美的完美…”

    “生活不是电影,但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着着我;”

    “电影色彩不浓烈,叙事风格也比较平静,但确是一部耐人回味的电影,剧情和感情都很丰富!”

    “这注定是一部影迷心中的经典,因为他击中了每一位影迷的内心情怀和存在感。尽管它并不完美,那些无法掌控的克制,过于煽情的桥段,但是都不会影响它带来的情感共鸣。而那些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值得思考!“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

    口碑方面创下了许辉电影的新高!

    影评人也卖力叫好…

    可惜,首日票房只有3200万…

    当然,拿下了单日票房冠军,但是3200万,差点没有超过已经上映23天的《夏洛特烦恼》。

    百分之三十八的排片量…

    没有达到许辉之前的预想。

    再怎么说,这是许辉第一部刷下具备国际分量奖项的作品!

    辉文虽然没有安排什么主创见面会之类的,但是依托央妈的影响力,《天堂电影院》的影响力很大,甚至这几天度娘搜索‘天堂电影’,跳出来的第一个链接就是‘天堂电影院’而不是之前的盗版网站…

    3200万的首日成绩…

    比第二部电影《那些年》的首日票房都低了不少!

    旭辉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腊月天诶几个人愿意到电影院感应的缘故…

    “首先,这是一部以长镜头为主,节奏也比较舒缓的电影,我想讲一个有关电影的故事,那我需要的就是观众全身心投到故事里面,不存在炫技!”

    许辉在接受《看电影》的采访。

    “许辉,我承认《天堂电影院》会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但必须要说一件事,我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周围坐的是一些普通影迷,我听到了不少你的影迷不喜欢《天堂电影院》…”

    “…这个很正常,毕竟他们可能期待的是我能拍摄动作片…”

    许辉苦笑的摆了摆手:“其实我早就预料到了,《天堂电影院》其实不太适合院线放映,如果按我的想法,本来想直接上传到视频网站,大家也可以在网免费观影。不过,院线方面还是想尝试一下…

    《天堂电影院》这种类型的电影肯定无法让他那那帮固有的影迷听啊哦!

    但负面影响也有限,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大牌商业导演都执导文艺片的经验。

    张一谋曾经说的:年青一代的中国导演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所谓两手抓,指的就是既要会拍文艺片也得了解商业片的运作方式…

    “那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好的电影不卖座!”

    “…这很正常,全世界范围内偏向文艺的剧情片都是卖不过商业片的,被称为最伟大《肖申克的救赎》,北美票房也才2800万美元…以北美市场为例,去年上映的电影660部,其中票房过千万美金的有130部,票房过百万美金的只有216部。绝大多数其实是主流电影制作公司发行的商业片!”

    “…所以,你认为…”

    “像《天堂电影院》这种类型的电影,能通过票房实现盈利,我觉得就很好了!”

    3500万美元的投资,接近3000万美元的公关、营销、宣传费用,截止到目前,《天堂电影院》的北美票房已经达到5500万美元,全球票房破亿…

    后续的dvd销量、网络、电视版权之类的,盈利并不困难!

    “…问你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你愿意成为什么样的导演?或者说,你希望自己未来像那位导演?”

    “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吧,库布里克很厉害,只要他想,他的电影作品其实非常个人化,但都能盈利,我想这是大多数电影人渴望的;斯皮尔伯格、伊斯特伍德、伍迪艾伦都已经过了六十岁,还能一直保持对电影最初的那份爱!这些电影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一直努力做出优秀的作品。”

    ……

    应付完记者,许辉回到车上。

    天气如此晴朗,心情如此豪爽,助理木华笑的跟傻逼似的…

    许辉很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没忍住还是问了:“你怎么了?”

    “…嘿嘿,肉巴小姐姐接下了《花木兰》,真不愧是我的偶像!”

    “…你退群吧!”

    “什么?”

    “没事…等一下…”

    手机响了,是冯晓刚打来的…

    “喂,冯导,对,是我…”

    三分钟,许辉挂断电话,神色有点怪异。

    “许哥,怎么了?”

    “…没事,陈哥,咱们去xx小区。”

    通知一下实际改道,想了一下,许辉拨通了黄文的电话。

    “文哥,冯导刚才给我打电话…”

    “春晚导演?喔,我明白了!”

    “他刚才给我打电话,说想给我接风洗尘,估计是想拉我上船…”

    “地址?地址就在xx小区,你也来吗?那待会见!”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佬们

    “京圈”表面上是以地域划分的圈子,类似“老乡会”这种团体的存在,实质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早期的京圈包括了崔建、窦微等歌手,不过随着摇滚一代的褪去,现在大家说的京圈,基本上就是指影视圈了。

    最开始,京圈影视圈主力人物是汪朔,叶景,郑小龙,叶大音。

    一个作家,三个导演这样的配置,放在90年代,那就是捧谁谁火的杰作,于是他们开始拉帮结派,聚集了冯晓刚、赵宝钢、葛大爷、陈虹、姜闻、管唬、文彰、徐静静等等一系列大碗。

    对于演员来说,进入京圈虽然不代表肯定能火,但是资源顶级没跑了。

    不过,随着资本入住,娱乐圈渐渐向钱看齐,京圈的势力不断被削弱,一些媒体也不再围着他们转悠…

    尤其是辉文起来之后。

    许辉不属于京圈,他拍电影,就算不找自己公司的演员,也会挑一些有实力的演员!

    除去最开始的《绣春刀》、《那些年》,他用了华艺旗下的演员,之后的几年时间,许辉的电影基本上看不到明显带着华艺标签的演员…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公司刻意这么做的!

    同在京城这个一亩三分田上,辉文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华艺。

    不过,这属于同样类型公司正常的商业竞争,事实上,许辉跟冯晓刚一直保持不错的联系…

    华艺王家兄弟属于京圈推出来的桥头堡,他们本质上是商人,许辉跟他们不一样。

    许辉是艺术家!

    ……

    “怎么样,来了吗?”

    “嗯,他说马上到!”

    冯晓刚挂断电话,回答道。

    事情很简单,管唬想要启动《老炮儿》,找了郑小龙,后者看了看剧本,觉得很不错,就问了句编剧是谁,管唬说了是许辉。

    郑小龙很想见一见他!

    然后闲着没事的汪朔、姜闻、陈导明也被叫了出来。

    就连忙着筹备春晚的冯晓刚也过来作陪。

    郑小龙是这帮人的boss!

    或者说伯乐更合适!

    九零年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电视剧《渴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