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542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542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浮山的治安军官,与陆巡营海防营多位一体,构筑成完整的立体的治安防御体系。

    人群中不乏一些獐头鼠目的,但一看到这些巡逻的治安官,便是立刻抱头鼠窜。

    眼前的一切,对刘子政来说都是鲜奇到难以置信的程度。

    什么时候,在大明,居然会出现眼前这一切!

    待他上去之后,发现十几幢建筑正中是一座硕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的校场。

    此时在校场之上,升起的是丈六的总兵官大旗,自然,这是因为张守仁赶过来的原故。

    在大旗之下,响起了一阵激昂的军乐声,配合着鼓点声声,大约是有三百余穿着白蓝相间军服的军人,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所有观众的面前,用华丽到无法想象的动作,瞬间完成了连续几个向左向右转再齐步成方阵列阵前行的动作。

    刘子政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身为一个资深的知兵者,眼前这些军人做的这些动作,在战场上得有多大的作用!

    以他所知的大明任何一支精兵而论,不论是宣大还是关宁,都是绝无可能在瞬间做出这么多的阵列变化……绝不可能!

    “登州水师讲武学堂第一期毕业学员集结完毕,应到三百一十四人,实到三百一十四人,请山长检阅!”

    在所有人的目视之下,一个高大的学员迈着正步向前,到张守仁身前举手行礼,嘶声大吼着。

    这样的吼叫,在一听时感觉有点好笑,有点声嘶力竭之感。

    但听到最后时,听到这完全发自胸腹,竭尽全力的嘶吼声时,所有人都觉得一阵凛然,有一种陌生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好,请归列。”

    张守仁声音清朗,下令之后,在那个高个学员归列之后,他轻轻策马前行。

    微风徐徐,天空碧蓝,今日倒确实是一个阅视学员的好日子。

    张守仁心中一片清明,但眉宇之间,也是有掩饰不住的骄傲神采。

    眼前这些学员是崇祯十二年时挑选出来的,当时水师学堂只是搭了几间瓦房,然后叫胡得海找了几个老经验的水手先从最基本的教起,后来到崇祯十三年时,和郑家的合作更加深入了,于是又从郑家请了一些航海和炮战水战都精通的好手来当教官,崇祯十三年的下半年和十四年的年初时,从澳门和郑家的关系请来几十个英国和葡萄牙的水手和退役的海军军官,加上修筑的学堂校舍和训练用的战舰,总算把水师学堂弄成初具规模的庞大学校。

    对这样规模的水师学堂,哪怕是英国等海上强国的军官也是赞不绝口。

    不论是日常的体能和步战的训练,或是文化课的训练,甚至海上营养搭配的教学,海风讯风海图的辩识记忆,六分仪的使用等实用课程,还有升帆下帆等水手需学的东西,军官们也是要初步掌握。

    两年的学习时间过去,这些受训的学员,终于也是有资格上舰学习了。

    其实以英国的海军军官养成来说,是以少年就任见习军官,然后在舰上开始实习,经历任何所有的岗位后,再有多次实际的海战经历,只要存活下来到成年,就是一个十分优秀和合格的海军军官了。

    水师学堂挑学员时,也是十几岁的少年,并且是自幼在海边,多半上过船,只是缺乏远洋经验和海战的见识而已。

    现在,终于到了他们上舰的时刻,数年之后,结合所学,他们必将成长为不逊于当世任何海上强军的优秀的海军军官!

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讲

    “学员们好!”

    “山长好!”

    骑着高大的黑马,张守仁终是来到整齐威武的队列之前。

    他轻轻举手,却是用力一挥,在他挥手之际,三百一十四名学员都是肃然挺立,大声呐喊。

    虽止有三百余人,却是有一股成千上万人都没有的昂然气势。

    “你们都是刚满十八岁的儿郎,这个年纪,其实是还小,半大孩子一样。就算结了婚成了家,也只是听父母的事行事,自己是做不得主,当不得家的。”

    张守仁开始训话,四周的人一片寂静,却不曾想到,他竟是用这样的家常话语,打开了话题。

    虽然意外,内外数万人都是鸦雀无声,听静静的听着。

    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威望,已经无人能及。

    “但上船之后,你们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当家作主的人,你们之中,一两年内可能就会有人指挥一艘战舰……今日登州船厂就会有一艘装着五十五门火炮的大舰下海,这是一艘两千料的大船,也是我登州水师目前为止造出来的最大一艘,预备给水师的胡参将当座舰用,但以后我们的大型炮船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八十门炮,九十门炮,甚至百门以上火炮的巨舰!两千料,四千料,谁能知道?所以数年之后,可能你们中的一个,就会指挥两千料的大船,光是船员就得过百人,还可能搭载水师营陆战队的将士,一艘船数百人,其生或死,皆在你手。至于我每船花费数十万的巨资打造出来的战舰,亦是掌握在你的手中,诸君,岂可不慎,又岂可不努力呢!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远离南方,那些红毛夷到不了咱们这里,有南边的郑家挡着,咱们横竖做生意买卖也就完事了……谁敢这样想,老子立刻就踢他出局,别的地方能呆,水师是断然容不得他了!为什么呢?老子建水师不是花钱买玩意儿,水师得用多少,你们不知道,老子也不会说给你们听,但老子也不是拿钱砸一堆没用玩意的人……建水师,就是要用,东虏杀我数百万辽东汉民,残害我几十万登莱百姓的孔有德几个,现在就躲在辽东,咱们老祖宗说的好,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东虏是畜生般的野人,对这些野人不能讲客气,不要指望仁义有用,你和狼说仁义,他听的懂吗?对他们,就要用刀枪,就他娘的得用大炮……老子养你们,训练你们,就是要等有一天你们替死难的汉人报仇……杀掉杀害我们的丑虏和汉奸!”

    这一番话,不仅在场的三百一十四名水师军官学员们听的入神,便是一边的刘子政也是听的大汗淋漓。

    这一艘船几十万两的巨资,几十门火炮,几百人员,可能就交给这些毛还没长齐的娃娃……想一想,刘子政都是觉得自己疯了。

    可眼前这些人,却是个个觉得理所当然的模样……浮山的朝气在此亦是尽显无余!

    而更叫刘子政和登莱百姓们觉得痛快的,自然是其后的那些话。

    酣畅淋漓!

    哪怕就是当国当朝者,又有谁发出过这样的强音?

    无非是张守仁一人耳。

    突然之间,刘子政就明白过来,眼前这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为什么能牢牢控制住整个山东,为什么能开辟出一个又一个的财源,为什么有十万大军替他效死,为什么此人能够在数年之间,突然冒起。

    就冲着眼前的这一番演说,便已经值得为他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这一瞬间,连刘子政自己,亦是前所未有的激动起来!

    他的心念之中,大明王朝和华夏最大最危险的敌人就是东虏,这个通古斯小族从极寒冰原南下,其实和女真完全不是一回事,据刘子政所知,努儿哈赤和皇太极先后用几十年时间把女真完颜部的后人斩杀干净,然后就宣布自己是女真和大金的后裔,在得到不少异族效忠后,也是为了将来入关后的打算,改金为清,把女真改为满族,其中的奸滑狡诈和残忍暴烈酷厉,令人思之而胆寒。

    至于在辽东辽南等地施行的屠杀,将七百万汉人杀的只剩下几十万人,象宁完我等汉人生员或秀才,就是当年屠杀剩下的幸存者。

    刀砍,活埋,全村屠光,米不足五斗者便是吾敌,可杀之。

    这些虽然是老奴年间的事,但毫无疑问,这一笔血债是要记在现在的满蒙八旗头上的。

    他们不仅欠下关外汉民的帐,在河北地区,他们杀害的汉人在百万以上,掠走的有几十万人,在山东,临清城几乎被屠杀一空,那是有几十万人口的大城,不论男女老幼,屠戮一空,这般的残暴,已经是世间少有的禽兽般的行径了。

    而蒙古人助纣为虐,帮着屠杀和攻打明朝的同时,也掠走大量的人口,特别是女人。

    草原上缺乏大量的汉族女人,除了和晋商买,最省心省事也省钱的法子就是进关来抢。现在跟随满八旗入关的蒙古小部族越来越多,几乎已经全面投向了清国,这一笔帐,自然也会记下来,迟早有清算的一天。

    在张守仁这里,绝不会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怜悯和宽恕。

    只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至于宽恕与和解,那是实施了报复之后的事,是胜利者的事,讲仁义,也是如此。对某些大儒和白痴所谓的以仁德感化这些异族,张守仁只能送他们一个字:呸!

    在场众人,无不被张守仁的演说所打动,哪怕是刘子政这样的外人和老者都是,更不必提那些军人和普通的百姓了。

    而训话的参与者们,那些年轻的水师军官们,一个个都已经是激动的无以复加,胸膛挺立的更高,人也站的更加的笔直,远远看去,就是一根根的标枪扎在地上一般。

    所有人都是看向张守仁,眼神之中,也是无比的坚毅果决。

    不用怀疑,此时张守仁只要一声令下,这些热血沸腾,激动的无以复加的青年们,一定就会直接杀到大海的对岸去!

    “不过也不必太过紧张,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你们经过训练,成绩优异方能有站在这里的一天,来,我替你们颁发军官告身和腰牌。”

    一场演讲之后,张守仁却又慢慢平静下来,他站在军官们的面前,拿过一张张盖了印信填了姓名和籍贯三代履历加上个人长相的告身,颁给每一个人。随之还有铜铸的铜牌,云纹下头是个人的姓名和所任的职务,每一个接到的人,都是行过军礼之后,又复深深一揖。

    以现在登莱的情况,能拿到这块腰牌和告身,可谓从此翻过龙门了。

    不少人眼中含有热泪,在张守仁过来的时候再打一个立正,响亮的问好之后,便是说一些愿意效死的话出来。

    而张守仁也是笑着对每一个人,不论是谁,他都是微笑以应,不叫任何人失望。

    这样的仪式,一直进行了一个半时辰才结束,在响亮的鼓号声中,气氛一直没有冷下来,除了一些还有事的人走开之外,连围观的百姓都是津津有味的看到结束。

    这个年代,生活的节奏还是很慢,而新鲜的事情不怕多,百姓可以把眼前看到的一切,津津有味的说上好些天。

    对他们来说,发生在眼前的这些事情,实在是新鲜也叫人感觉振奋和高兴,一桩桩一件件的,无一不是令人感觉到生活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所有的变化都是和眼前的太保大将军有关,不要说眼前还有事情可看,是十分新鲜好玩的事情,就算是张守仁坐在这里发呆,围观的人一样都不会少……这就是这个当世之雄自己一手创造和打拼出来的威望,最少在山东地界,还有在河南和南直的一些地方,他的威望,十个天子都比不了了!

    ……

    就在刘子政渡海之后,丁宏亮在宁远找到了军情处的分站,与当地的主事人接了头之后,他开始继续北上,一直到原本的广宁以西,在一处山谷之中,找到了潜藏的一队车队。

    与他上一次与那一伙刀客的车队相比,这个车队并不算大,只有二十来辆车,用的是骡子和驴子拉车,护卫人员也就几个,勉强能打跑一些不开眼的小贼。

    很明显,这是因为最近战事激烈,晋商因为贸易的事对清国一方也是满腹怨气,对辽东的贸易大受影响……这一次的车队应该是范家派出来的,一共才三万多斤粮食,对一个国家来说,简直是少的可笑的程度。

    丁宏广有上次的经验,加上其余刀客不愿在这个敏感时刻涉足辽东,终是叫他找到机会,自己单独率领军情处的干练细作探子,沿着广宁以西地方,向着沈阳方向,逶迤而行。

    到崇祯十四年四月中旬,历经千辛万苦,终是抵达沈阳近郊。

    象他们这样暗中送粮的车队,清国一方见的多了,事实上在广宁一带他们就遭遇过不少次清国的小股骑兵部队,好在丁宏广应付的很好,他们也确实是范家的车队,所以一路上有惊无险,顺利抵达清国的国都。

第七百五十九章 沈阳

    沈阳南门,在老奴时代就是铁匠铺子集中的地带,此时是更加的密集和集中。相隔十几里远,就能看到火光冲天,再近一些,就能听到叮叮当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