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308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08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1)

    到该管的地方办好了请求召见的手续,底下就是等消息了。

    皇帝每天太忙,三六九的常朝,隔一阵子就召开一次的大朝会,走完了程序上的朝会后,还得召见臣子,问兵粮钱谷之事,问治平天下之道。然后就是批奏折,下午有空就见阁臣,再有空了还是召见外臣,六部五府每天的事多如牛毛,皇帝要偷懒的话,可能塞给内阁去处置,自己落个清闲,皇帝要是想忙活,那是肯定的忙不胜忙。

    当今皇上,和他那位几十年不见大臣,批奏折也只捡要紧的来的祖父不同,皇上的兴趣就是接见大臣和批阅奏折,这十几年下来,几乎没有一天是清闲的。

    但就算如此,每年引见的文武官员是好几千人,升迁调补,武职是六品以上,文职七品以上都是要皇帝接见,并且当面勉励几句,要是重要的大臣,在出任实职之前,皇帝可能要召见好几次,谈地方情形,施政方略,面授机宜要点等等。

    全天下的官员都是如此,加上日常事务,突发军务,后宫事务,这么算算,皇帝还有一点空闲时间没有?

    张守仁这样的情形,递上奏折去,接见时间也是没准,反正在礼部兵部各衙门把祝捷大事都弄妥之前,随便不拘哪一天都是可以的。

    办完宫门口的手续,又是往礼部去,礼部是有名的清闲清贵的衙门,见到张守仁一群,礼部官吏虽然也是一副格格不入的嘴脸,但好歹没有刁难,而是直接把手续给办了。

    礼部事一完,众人神色就都有点凝重起来。

    兵部,到底是饶不过去。

    薛国观在对付皇帝上头是已经颇有几招散手,但在兵部之事上,也是颇为挠头,昨夜嘱咐,也只是劝张守仁稍加忍耐,该低头时,便浅浅的低个头也罢了。

    对抗个人,薛国观无所畏惧,对抗体系,帮着张守仁这个武将挑战所有文官的坚持,便是强梁如老薛,亦是担不起这个担子来。

    面对部下们的担忧,张守仁的脸上,却始终是自信从容的笑容。他的脚步,犹如尺子量过一般,每一步,都是有固定的节奏。

    在他的带领之下,所有人都是以这么一种步伐向前走去,其蕴藏的自信与从容,还有一点桀骜不驯,一点骄狂跋扈,一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就是这么一步又一步,如投石入池,向着四周,漫漫将一点涟漪扩散开来,最终这百人不到的队伍,在皇城之中,却是走出了千军万马的感觉出来!

    从天街的礼部衙门到兵部,相隔虽不近,但亦不远。

    此时有不少官吏都是知道这一队人就是打从浮山来,而浮山上下和兵部和杨阁老的那点子事情早就是添油加醋,经过发酵之后传遍京城。

    特别是昨日眼高于顶,在京城都有名士派头的张若麒都是在张守仁这边吃了大亏,消息传出来,整个京城都是在传扬此事,很多看不惯张若麒的自是替浮山营这边鼓掌叫好,但也是替浮山营有所担心……张若麒这个人,可不是好相与的!

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2)

    而等这些向来养尊处优,处于帝国权力中枢的皇城中人看到张守仁这么一群异类的时候,那种突然经历狂暴□□的紧张感,哪怕是多年之后,仍然叫这些人难以忘怀!

    ……

    ……

    张守仁等人在天街上安步当车,向着兵部正堂稳稳当当迈进的时候,张若麒也是面带微笑的坐在自己的公事房内。

    礼部的两个主事,光禄寺并大理寺的人都是济济一堂,看着满面春风的张若麒,众人脸上的颜色,也是可堪玩味。

    “诸君,今晨有人向我回报……”

    张若麒看着众人,把玩着手中的白玉镇纸,笑道:“御街两边,是小三千人的浮山军汉,昨个夜里,就是睡在路两边,今天早晨,我派去的人正看到他们在雨水里头吃早饭……列位,这事情好笑不好笑?阁老适才听学生禀报了,也是笑着说,这张某人嚣张跋扈,也好,叫他手下看看,跟着他,天天睡大街,凄风苦雨里头,这些穷军汉的嘴里,看是骂谁。”

    这些话,张若麒说的云淡风轻,但掩饰不住的是其中的得意感觉。

    武臣一品又如何,还不是要在他手中,任他揉捏?

    说没住处,你的部下,就只能睡大街上!

    而当着这些献捷太庙的各部文官们的面前说这样的话,炫耀之余,无非也是在夸说他自己与杨嗣昌的关系有多么亲近,而杨阁老在这一件事里,又是什么样的态度!

    今时今日,就是要把张守仁的风光之路给堵死!

    这个胶州来的乡巴佬,绝不允许他再上一步,他的那些部下,能压也是非压下去不可!

    他张某人就是打定了主意,一会儿就是要刁难张守仁和他的部下,就是要百般挑剔,就是要叫他们的战功打个大折扣,就是不承认斩首是真,就是不承认俘虏是真夷!

    叫他张某人干瞪眼去吧……张若麒的嘴角,始终是挂着一丝张狂的狞笑。这个兵部是杨阁老的,也是他张若麒的,官僚体系和文官体系二百年以下,就是以制度来压平不服,多少骄狂跋扈的悍将,在兵部这一套体系面前,也就唯有俯首称臣!

    张守仁算什么?

    戚继光,李成梁,都曾经在兵部大堂下跪!

    这一套体系,坚忍不拔,无可抵敌,任何妄图挑战它的人,都必定会是失败的下场,对此,张若麒有绝对的信心,早晨杨嗣昌到部视看的时候,他亦是这般对杨阁老拍胸保证,万无一失,绝对是万无一失,张守仁低头或是不低头,被打压,侮辱,轻视的结局,已经是注定了,就算他的后援是当朝首辅,也不过就是为自己的胜利,多加了几分谈资!

    ……

    ……

    正阳门外,两千七百人不到的浮山子弟,也确实是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吃着早饭。

    当然,不是真的雨水淋漓用餐,而是按每个排的建制,在空旷的地方搭起了雨棚。昨夜宿营,帐篷是在一早就移除了,每个士兵的背包都是打的整整齐齐的背上身上,早餐购买好了之后,就是按三十来人一个排的编制,躲在大雨棚里头避雨,吃饭。

    这就给了张若麒派来的人有一种错觉,所有的浮山将士就是在雨地里过了一夜,然后缩在一个棚子里头吃饭,为了加深张若麒的印象,这个观察者故意隐瞒了有雨棚避雨的细节,给了张若麒更为得意的感觉。

    但除了兵部的几个人之外,正阳门外东西大街原本也是最热闹的所在,这一天早晨,浮山将士们也是给了这些北京市民前所未有的冲击。

    和济南市民不同,济南人只见过鲁军,没见过外路来的军镇,当浮山入城的时候,军纪森然,给济南市民带来了绝大的冲击。每天见到的就是混混和二流子,突然见到真正的军人时,当然是弥足珍贵的感觉。

    而京城的民众见到的军队就多了去了,光是京营就分成好几个部份,三大营和御马监下的四勇营,还有守备皇城的府军前卫散手卫锦衣卫等上二十六卫的真正的皇城禁军,这些年来战乱不停,京师几次□□,辽镇、蓟镇、宣、大、山西、固原、延绥、榆林,甚至是甘肃和凉州兵都是时而得见。

    京师第一次□□时,解严半年后,川兵才赶到京城,领军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女总兵秦良玉,皇帝曾几次于平台召见,还赠了诗给女将军,成为国朝一段佳话,秦良玉的土司兵,也就是有名的白杆兵,自然也是叫京城百姓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余河南兵、鲁军、保定兵,各省的军队,有的强有的弱,边军强些,内镇弱些,甚至川军和河南诸镇的兵士,穿的真是连京城的叫花子也不如。第一次□□时,川军不少人还穿着露脚跟的草鞋,手里拿根削直了的木头棍子,称为长矛铁枪,于冰天雪地之中跋涉至京城,惹的老少爷们一阵唏嘘……这样的兵,能勤王否?

    今日的浮山兵,却是真的叫百姓们开了眼界。

    雨水不停,就是连口外来的最能吃苦的骆驼客都是牵了自己的骆驼,躲到房前檐下避雨,或是干脆花几个钱,住进客栈,牲□□给店小二伺候,自己一群人溜到大酒缸,几个卤味配烧刀子下酒,消消停停的就是过了这一天。

    而这些铠甲在身,军容整齐的外乡军人,虽然神色间是掩不住的疲惫之色,但在雨水帘幕之中,仍然是排着队,安安静静的啃着早饭,喝着稀粥,雨水淋漓,红蓝色军服的军人沉默从容,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得不少人眼角酸涩,心中感觉十分震荡。

    不论京营,不论辽蓟或是宣大,能有如此表现者,唯有眼前这打着浮山旗号的山东军镇!

    “这是哪来的军镇?打的只是营旗,看来不是镇标或是某镇的前锋左右协,这般精锐,真的是闻所未闻!”

    看着雨水中的浮山营,很多人震惊之余,也是充满疑问。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东暖阁(1)

    人群之中,不乏知兵者。

    人们的议论,如果不在点子上,很多人便是懒怠回答了,听到有人疑惑的内行,便是有人答道:“不是所有精锐都是在镇标或左右协副将直领,这是浮山营,原本只是守备胶东的地方营伍。不过,此次济南大捷,便是他们的游击,现在的征虏张将军领着这个营打下来的。一阵斩首近两千,其中真正壮夷有近千,甲仗粮草无算,这是国朝自萨尔浒之后的最大胜仗!此前,我尚且有疑惑,这其中怕有吹牛的地方,今天一看这浮山营的军纪如此,心中疑惑尽消矣。”

    “不错,征虏将军由游击一跃成为武臣一品,尚且加了不少荣衔,这个营将来也就是镇标直属了。”

    “不是侥幸啊……我家在广渠门,历次虏骑入侵,见的勤王兵马多了,有这浮山营一半军纪的,也是凤毛麟角啊。”

    “怪得我听说这张征虏二十来岁就位至左都督加少保,原来就是他带出这虎狼之师来。这么说,加副总兵也不算什么了。”

    “唔,大约是朝廷是压一下,毕竟太年轻了嘛。”

    “听说浮山营是来祝捷献俘的……这是从未有过的大胜,皇上要告慰祖宗了。”

    “好事儿,我也听说了,赶明儿一定得跟着瞧瞧热闹去。”

    “张征虏在哪儿呢?他没在这里头领兵?”

    “听说昨儿就走了,今儿得去兵部和礼部办献俘的手续,这是大事,不能马虎随意。”

    “浮山营和杨阁老可不对付嘿……我家三舅就在杨阁老府里帮厨……”

    要不说,京城的百姓不是普通常人,在地方,很多事情就算是州府县郡的官员们也未必清楚,就算是总兵副将,也未必尽数了然内幕,而京城之中,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朝堂风云政争的要角,在他们嘴里,也就是三大爷二叔七舅姥姥,云淡风轻的,不咸不淡的,就是这么很轻松的将这些十分要命的事,以市井闲聊的口吻说了出来。

    “怪不得这些兵住处也没有……”

    “吃的也差啊,就是买点馒头稀粥,这可是立了大功的兵啊。”

    “岳王庙可就在这不远,做这等事的,小心雨天落雷!”

    “这不就下着雨么?这些达官贵人,哪里真的把老天爷看在眼里头!”

    议论声里渐渐也就有了很多不平,和真正知晓内幕的人不同,这些朴实良善的百姓可不需要顾忌什么!

    一个穿着宝蓝棉直缀的中年商人打着油伞,冲入雨中,没过一会,就是拎着几只酱□□回到棚前,脸上也是诚挚的笑容,对着棚内的浮山将士叫道:“众位军爷,你们杀鞑子辛苦,到京城地界,咱不是什么有钱人,断然也不能够叫列位就干吃这馒头……这几只□□,不要嫌少,一棚一只应个景吧!”

    一边说着,一边就是将酱鸭不停的抛在浮山营将士们的餐桌之上。

    砰砰声中,在场的浮山将校们都是哭笑不得。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东暖阁(2)

    军中用餐,早中晚三餐各有规矩,今日早餐就合当用此,但这些京城的民众显然是不明白这一点。

    酱鸭之后,就是酱肘子,酱牛肉,酱猪手……

    这个年头,没有冰箱什么保鲜的电器,保鲜的最好办法,无非就是把食材制成腊或酱的,南方以腊为主,北方自是以酱为主。

    此时各式酱肉在天空中飞舞起来,比如棚子外边的雨点落的还要更加密集几分。

    将士们原本都快吃完了,士兵用餐,只要不伤胃,就是能多快便有快。

    但此时所有人都低下头却,捧起碗来,继续静静的用餐,只有军官们强忍着自己的情绪,用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