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291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291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仁有脱不开的关系了。

    就是倪宠那边,最大的大患离开,提拔一些官员接任,顺手人情,想来也不会极力反对。

    这件事,一举数得,并且维持了山东地方的平衡,同时张守仁也是在文官的地盘打下了自己的烙印,这一手段,实在是十分老辣,令人敬服异常。

    当然,这些事没有薛国观这个首辅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配合,也是绝无可能成功的。

    老薛这么卖力,张守仁在他心中地位的重要性,也是可想而知了。

    想到这里,众人无不凛然,接受举荐的心思,也是更加热络了一些。

    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却是变化无穷,犹如国手布子,妙至毫厘,苟好善的拍案惊奇和佩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发(1)

    崇祯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经过多日的准备,在车队带走大队物资和伤员后,浮山步队和一半的马队终于也是集结完毕,开始向着京城方向出发。

    临行之际,张守仁也是在城中做了最后的布置。

    曲瑞这个大将之才带着甲队留守,四百人能做什么,很多人不看好,但张守仁却是毅然将甲队留下,至于甲队在济南城做什么,他自有安排。

    商会继续存在,并且新任的布政使是原济南知府苟好善,他的助手,推官黄九成任新的兵备参议,并且任济南义勇总社的社首,负责与商会的沟通和物资的调配工作。

    其余的一些中层官员也是有了一些变化,这其中张守仁出力颇多,而张秉文也是已经和苟好善做好了交代,只等收拾好之后就会和张守仁一起上路,前往保定赴巡抚之职。

    在这最后的几天,济南往京城的通信不停,快马不停,也是做了最后的妥善布置后,张守仁才能放心离开。

    济南不是他起家的地方,但毫无疑问,要控制整个山东,包括登、莱、青、兖、东昌、济南、诸府在内的这么广袤的地盘和数千万的人口,现在就开始在济南这样的省会城市布局,并且扎下根来,对他未来的大计,十分要紧!

    既然重生在山东半岛,既然现在已经把根扎在了山东,那么,下一步自然就是控制整个山东,整合山东的人力物力,为来日大难,早做准备!

    甲申年,距离现在不过五年了,清军全部入关,意欲占领整个中国,也就是五年时间。

    到时候,他将直面清军的威胁,光凭登莱一隅之地,根本不可能经营出与清军对抗的军事力量出来。

    事虽困难,但亦要迎头而上,抱怨和退缩是无济于事的。

    正如古人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而不息。

    ……

    ……

    四个步队,加上一半的马队,整个的工兵辎重队,加上内卫直属和相关的文职幕僚和吏员,所有北上的浮山人员也是有两千七百人左右的队伍。

    缺少了辅兵和大车,所有人都是轻装上阵了,火铳手只带了一半的火铳,长枪手们倒是全部带着武器,但只有一成的将士是带着铠甲的,这些甲胃是用临时雇佣的民夫和他们的车辆骡马来运载,同时还有大军随行的军粮等杂物。

    不用自己的辅兵队和车队,带的军粮也不多,还需要沿途官府提供军粮,这使得行程将会变的困难而耽搁和拖延时间……但张守仁的命令和决心就是如此,如此一来,所有人就只能依命行事了。

    长长的队伍经过济南半个城市,抵达北门的时候,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轰动了。

    此次北上是献俘祝捷,大约有一百多东虏俘虏被绳子绑成了一串,垂头丧气的跟着队伍前行。到达北京时,就是他们被杀之时,未来的命运是注定了的。

    济南的军民百姓们,一边向着这些俘虏吐着唾沫,唾骂他们,一边也是用感激的眼神和话语对着浮山的官兵将领们。

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发(2)

    此去之后,浮山兵多半是不会再回来了。无论如何,张守仁是接的登莱镇副总兵的官印,将来回程,可能直接就奔登州去了,济南这里,也将迎来自己的新总兵官。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是知道,再也没有哪个将领,能如张守仁这样勇武善战,能保卫一方平安,也没有哪一个将领如同张守仁一样,爱民如子,对百姓的恩德如山一般沉重,如春风一般的温暖,也更不可能有哪一营兵,如浮山子弟这样与百姓和睦共和,就算大胜之后,心态也是十分平和,并没有把他们的武勇和傲气,有一丝一毫用在普通的良善百姓身上!

    这样一支队伍出城,又叫这些受到他们保护和善待的百姓,凭什么不来送上一程!

    “总爷,好走!”

    “少保爷好走!”

    “叫征虏,征虏将军好走平安!”

    人群挤的太密集了,几乎整个济南城的百姓都涌了出来,不论是普通的最底层的贫民,还是有一点身份的中产智识阶层,又或是矜持的官绅地主,在此时此刻,投向浮山的,除了感谢,还是感激。

    这几个月,浮山子弟和张守仁,踏踏实实的赢得了济南全城军民的心。

    “好,多谢大家,多谢了!”

    张守仁骑在马上,一身裁剪的十分合身的戎服,倍添英武气息,骑在乌云身上,也是向着左右不停的拱手致意,感谢济南城百姓们的盛情。

    在这个时候,他自然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此前的一切辛苦与艰难,在此情此景面前,也是都值过了。

    百姓们是不停的向他拱手致意,每隔几家,就会有人家在门前摆上香案,放上一些果品和好酒,看到军队过来,就是不停的让着浮山子弟们上来吃喝,什么鸡蛋,花生果子一类的吃食,更是不由分说的就是往将士们的怀中塞进去……更有不少人,把一些碎银角子,铜钱什么的往队伍中就扔过去……这样的下场肯定就是砸中了不少军人,每当这种事发生,连同行军中的浮山子弟一起,所有人都是发出善意的大笑声。

    这样的场景,怕是在整个大明,都是未尝得见。

    倪宠是早就等在城门附近了,今日是这样的大事,又是事关军务,他这个巡抚当然是一定要出面的。在张守仁的帮助和经营下,他的地位算是暂且稳固了,这位巡抚也一改前一阵所谓没有私交的话头,人前人后,张国华长张国华短,已经俨然是张守仁的至交好友了。

    他在城门翘首而盼,一直等到接近午时,张守仁的中军队伍才在人群之中突围而出,赶到了城门附近。

    此情此景,也是叫倪宠为之咋舌,看到张守仁,他就是一抱拳:“国华兄,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古之名将,能把营伍带好不稀奇,能叫百姓这样阖城相送,我看大明没有第二个了。”

    “哈哈,军门过奖了。”

    “愿浮山营此行顺利,俱能受天子青眼,再受恩赏。”

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发(3)

    “承军门吉言,多谢,多谢!”

    倪宠以下,包括济南府城中的几乎所有的文武官员,此时都是在城门之外送行,在张守仁与倪宠交谈过后,各人也是乱哄哄的上来送行。

    人群之中,张守仁也是看到了王府的长史官钱长史,此次守城大功,文官们的恩荫升赏都还没有下来,但王府的官员都已经各受恩赏,钱长史被升了一级,成为四品官,今日也换了绯袍,面色虽然仍是十分阴沉,眼神之中,却也是有藏不住的矜持与傲气。

    看着这人,张守仁也是笑的意味深长。

    “大人,此行一路顺风。”

    最后时刻,曲瑞与留守人员一起行了个军礼,然后齐声恭祝张守仁此行顺利。

    “诸君在济南也很辛苦的。”张守仁一语双关,看了看混在人群中的王云峰,微笑着又勉励了留守人员几句,接着才催动跨下的乌云,向着前方继续前行。

    整个浮山营的将士们,个个英气勃勃,排成了整齐的三行纵队行列,向着前方昂首挺胸的前行着。

    很快,北上的浮山主力就全部出了城。

    城中的百姓虽是依依不舍,到这会子也只能纷纷散了开去。很快的,北门附近也就变的空落落的了。

    在四散的人群之中,钱长史一伙人也是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了一起。

    看着浮山主力果真全部离开,众人脸上的表情也是都变的轻松起来。浮山营和张守仁给大家的压力无非来自于强悍的武力,现在浮山主力北上,新兵伤兵跟着车队回浮山,城中止留一个甲队四百多人,再能打又如何,雄师一头,还能架的住一群狼嘶咬吗?

    “各家东主,叫你们的护卫都出来吧!”

    算算浮山营已经走远,钱长史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在他的身边,不少挺胸凸肚的大东主也是一起猛然挥手,很快的,在他们身后,或是七八人,或是十余人,慢慢的就汇集成一两百人的随从伴当队伍,所有人都是身长七尺的大汉,都是穿着青布棉袄,个个都是神色狞恶,顾盼之间,凶像毕露。

    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些人每人手中都有一杆火铳,打造的都十分精良的模样,稍微内行的,就能看出来这火铳和浮山形制都相差不多,是正经的浮山火铳手使用的制式火铳的模样。

    “哼,先稳住了,不要闹事,凡事啊,等孔三爷进城了再说!”

    钱长史毕竟是朝廷命官,自是不可能下令这些人在城中公然闹事,但这些商行的财东们身后有这么一群护卫出来,一个个自是十分得意的模样,在钱长史吩咐的时候,虽是答应下来,但仍然是顾盼自雄,得意洋洋,傲气十足。

    “不过么……”钱长史面露一丝狞笑,厉声道:“若是有人欺到头上,你们哪,也不要被人唬住了,济南城,到底还是有王法的!”

    在浮山营主力刚刚离开时,城中就突然出现这么一支武装,一看就知道不是善类,那些带头的人,说是商行东主或是掌柜,但其实都是些欺男霸女的恶霸一类的人物,绝不是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主,平时名声就很坏,有一些是仗着王府的势力,有一些是贵戚和大官的亲戚,反正都是好事不做,专做坏事的混帐东西。

    所有人都忧心忡忡,用惶恐和惊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些人。

    浮山营在的时候,这些家伙都躲了起来,现在,终于是重新又冒了出来!

第四百一十五章 行路难(1)

    济南城中的情形,张守仁是暂且无暇顾及了。或者说,他本人已经在城中尽可能的做了布置,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那就只能走着瞧了。

    现在的他,只能是尽快的向北京方向赶过去了。

    十六日时,他以征虏将军副总兵的名义题本上奏,奏明将率浮山官兵两千六百余人北上,同时浮山骑兵应山东巡抚之请,派出相应骑兵赴东昌府剿灭残匪。

    上谕回复在二十日至济南,批复的是热情洋溢:知道了,内阁、兵部奉上谕,着地方官府有司妥备薪柴军粮,以俟该镇兵马沿途取用,着张守仁率部急速赶至京师,献俘太庙,钦此!

    有此谕旨,按说沿途官府自是当竭力供应,不敢怠慢,但实情却并非如此。

    在山东境内还好,禹城,平原,德州,一路过去,只有禹城经历了一场战事,地方残破,供给无力,但好在军粮还够,自己升火做饭,没委屈着浮山将士。

    到了德州再继续往北,可就不成了。

    先是夫子就雇不齐了,虽说是给钱,但远离乡土出省境,很多本地的自己带骡马的夫子不愿意干,离乡太远,他们赚的是近程脚钱,不曾走过远道,心里不吃底。而且也就是信任浮山营,换了别的营伍,许诺再好,也是不能干的。

    出了济南和德州,到了河北地界,他们知道在很多事上浮山营也当不得家,做不得主,张守仁的官职也不能通吃,情份也尽到了,当下便是有七成以上的夫子请求开发了脚钱,依依不舍的带着自己的骡子或毛驴,在德州寻摸个短途的生意,就又向南转回去了。

    少了骡子和毛驴和大车,整个队伍的行进就有点困难了,整个队伍里就剩下不到四百匹马,一多半是战马,每天不仅不能拉重物,还要精心伺候着,现在马正是掉膘的时候,不好好养着,夏秋时膘补不回来,这战马就算废了,万万不能大意。

    鞑子正在往口外撤,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就是再强也不能逆天而行,战马要是全掉膘完了,东虏的战斗力也得下去小一半下来。

    从德州再往北,就是运河路线,经沧州,青县,到通州再起旱,能用漕船的话,到北京很快,而且很轻省,毕竟可以雇船,大小雇个一二百艘,载人,拉物,十分省钱省事。

    当时的全中国的交通,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