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270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270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婢恭喜皇爷,大捷,大捷啊!登莱镇浮山营游击将军张守仁疏报,他率麾下兵马出城击奴,与正红旗奴酋岳托交战,阵而破之,斩北虏首级八十一级,汉军首级六百三十五级,东虏首级九百六十一级,一共是……一共是一千六百七十七级!”

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折(1)

    “什么?”

    哗啦一声,崇祯猝然站起,连身前的御案都给带翻了。

    十几件精巧之极的瓷器银盏摔的满地都是,崇祯看也没看一眼,盯着王德化,一字一顿的问道:“斩首多少?”

    “一千六百七十七级!”

    王德化毫不犹豫,又是斩钉截铁的答说道:“奏折上还有布政使张秉文,都司冯馆,知府苟好善等人列名,绝无虚假。此次斩首,是与东虏在城外野战所得,都是壮奴,而且多半是披甲,斩首之外,获甲胃一千三百余领,各式兵器两千一百余件,火药五万斛,铅子三万斛,头盔一千余顶,火铳三百余支,马匹三百五十余匹,其余杂物若干,清点完毕后再奏。还有,阵斩东虏正红旗固山额真甲喇章京谭泰一人,牛录额真三人,梅勒章京十一人,分得拔什库、壮尼达六十余人!”

    “好,好,好!”

    崇祯一边听,一边忍不住就是大笑起来!

    他脸上每一道皱纹,俱是在同一时间伸展开来,而每听王德化说一句,笑容就越是开怀,到得最后,确定无疑之后,崇祯更是笑的前仰后合,难以自抑,甚至笑的大声咳嗽起来!

    “朕,朕……好开心……好开心……”

    大约是从登基以来,这一刻是崇祯最开心的一刻。也难怪他,兵饷两困,焦头烂额,没有一天听到真正的官兵大胜的好消息。

    就拿前一阵秦军打败李自成的事来说,说是李部全军覆灭,甲仗俘获如山,伏尸数十里,河水为之不流,但斩首不多,而且李自成和刘宗敏,李过,袁宗第等有名的将领首级一个不见,连等而下之的也没有,这样的战功,实在是叫人心存犹疑。

    但洪承畴也是崇祯十分倚重的大臣,又不能痛加斥责和治罪,此事不顺心,加上德州鲁军全师覆灭,崇祯这几天的日子,份外难过。

    此时有这么一桩实打实的斩首近两千级的大胜,而且斩获敌方高级将领,这在与东虏的做战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件事!

    如此大胜,以崇祯自小受到的皇家教育仍然如此失态,也就能够理解了。

    “皇爷小心,小心……”

    见崇祯跨过御座,要下金台,吴祥等人连忙迎上前去,想要上去搀扶,却是被崇祯一把给推了开去。

    “奏折拿来,给朕看!”

    “是,皇爷请看。”

    奏折不长,而且明显是武人手笔,字写的拙朴有力,字字入纸三分,铁笔银勾,大开大阖,崇祯一看之下,就是十分欣赏。

    而且,这般大胜,除了奏明详细情形外,没有太多的废话,连固有的套话也不多,言简意赅,十分简略,令得每天看奏章看的头疼的皇帝,心中更加欢喜起来。

    他手中拿着奏折,越看越是欢喜,恨不得在原地跳起来,虽然帝王的矜持使得崇祯没有这么做,但也是忍不住在原地转了一圈又一圈,脸上的笑容,已经甜的快融化了。

    四周的太监,包括王德化在内,都是一副感动之极的样子,眼眶里头,都是隐约能看到泪光的闪烁。

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折(2)

    “皇爷啊皇爷,这十二年来,还真是头一回见您这么开心啊。”

    这话也就王德化够资格说,崇祯听了也是十分高兴,笑吟吟道:“若是朕的将军都能如这张守仁般,每天给朕送这种折子,朕岂能不开心?

    “是啊,说起来这张将军真的是铁胆啊,一般将领,在济南这样坚城中能守就不错啦,可他就是看不得东虏掠我生民,残害百姓,毅然出城奋战,有这份心田,也是为皇上效力解忧的忠心,结果将士拼死,果然大胜,说到底,将军好,将士好,也是皇上得三军之心才有的好结果啊。”

    这些话,张守仁也是在奏折上写了,但王德化这样一说,是格外的捧场,崇祯听了,自然是尺足加三的高兴。

    当下只是满脸飞金,笑的不能自已,没过一会儿,外头便是有太监高声道:“张娘娘派奴婢来给皇爷贺喜!”

    “快传!”

    张娘娘就是天启的张皇后,也就是崇祯的寡嫂,居于宫中,平素很少招惹事非,十分贤德,在天启在位时,张皇后这个皇嫂对崇祯这个小叔子就很照顾和看重,但崇祯即位之后,叔嫂避嫌,就没有什么往来了,而且崇祯自愧没有做好皇帝,光景连自己天启阿哥在位时也不如,虽然有时私下也抱怨是皇兄把天下弄坏了,但这话只能在心里想想,是万万不能说出口来的。

    今日不知道是谁凑趣,把这大好消息传到了后宫,张皇后听说,也是特意派太监来贺喜,崇祯高兴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把张皇后宫中的管事牌子叫进来后,那太监忙在崇祯脚前叩了头,高声道:“张娘娘知道了济南大胜的消息,听说是个二十来岁的将军领的兵,娘娘十分高兴,说这是皇爷教化之功,终于上天给大明赐一个得用好将军了!”

    按张守仁的年纪,说是崇祯年间成长起来,倒也没错,不过这么一攀扯,等于把张守仁当成崇祯的门生一样说法,无形中关系就近了。

    “哈哈,皇嫂说的极是。”崇祯笑道:“和娘娘回说,这个张守仁朕知道他,这个游击也是朕一手提拔起来的……原本就是个做实事的,莱州海防,他出力不小,上一次斩海匪就是首级过千,原本不该只是个游击,朕心说年轻人性子浮燥,压他一压,且看看再说,嗯,果然是不负朕望,这一次,好生给朕提气长脸。”

    “是,奴婢立刻就回去禀报娘娘知道。”

    “皇后娘娘派奴婢给皇爷贺喜!”

    “贵妃娘娘派奴婢给皇爷贺喜!”

    消息已经在后宫中传开了,这个辰光,除非是在内阁值班的阁臣和佐吏,还有在六科值班的科臣之外,大臣已经全部散值回家,就算知道消息也不大可能进宫来了,所以此次前来恭贺的全部是后宫的嫔妃。

    张皇后的人刚走,接着便是周皇后,田贵妃,袁妃等后宫嫔妃,一个接着一个,把崇祯恭维的手脚都没放处,挺胸凸肚,顾盼自雄。

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折(3)

    也怪不得他,皇帝向来当的失败,在后宫也是成天阴沉着脸,疑心病重时,也唯恐后宫的女人们瞧不起他……这一下,可是把多年的积郁,一扫而空了。

    王德化是一直笑吟吟的伺候着,后宫这种热闹,包括各人的话,岂能和他这个宗主爷没有关系?

    刚刚曹化淳离开,便是去安排这些锦上添花的事去了。

    一则是给薛国观卖个天大人情,反正这张守仁一定会起来,不如就顺手推舟,大大的帮一把忙。

    经过这一闹腾,崇祯这个皇帝有个特点,一旦在第一印象觉得你好,便是很难更改,就算做一些不上道的事出来,皇帝也是能包容就包容了。

    当年袁崇焕的事不论事非曲折,皇帝可是在最后关头也差点把袁崇焕给赦免了,就算杀了袁崇焕,按他的罪名也是祸及家人,不过皇帝也是没有穷治到底。

    包括温体仁,周延儒,还有杨嗣昌在内,崇祯都是信之不疑,其中最相信的,便是温体仁和杨嗣昌二人。

    现在,张守仁算是成功晋级,最少在武将这个团体里,肯定是皇帝心目中的第一人了。

    现在朝廷放在各地的总兵有六七十个,正经的一镇总兵也十几二十个,带将军号的有镇朔将军杨国柱,征西前将军虎大威几个,这些将军,摞一块儿,这么多年所有的对东虏的斩首,也不及张守仁这一次的一个零头。

    这么大功劳,加上王德化等人有意的造势,皇帝想不印象深刻和印象大好,也是绝不可能了。

    “儿臣替父皇高兴,给父皇叩头贺喜。”

    没过一会儿,皇太子朱慈烺并定王、永王,还有皇五子,几个皇子都是闻信赶来,在殿中金台之下,替自己父亲叩喜。

    此时殿中的狼籍已经收拾了,崇祯也坐在金台之上,看着几个儿子,心里也是十分高兴、

    他是一心想要中兴的,他自觉自己是一个英主,不象祖父,二十年不见大臣,也不象父亲,死在一颗红丸上,十分冤枉,白当了几十年太子,也不能学天启阿哥,每天打木匠活,成何体统!

    自己是敬天法祖,谨言慎行,事事都是臣子表率,诛除阉党的事更是漂亮,全天下人都在称颂。

    但国事不顺,特别是战事不顺,平时有点愧对儿子,午夜梦回,生恐大明江山就毁在自己手中,到时候,这些皇子和两个公主,下场是如何,想想就是不寒而栗。

    现在好了,军事重现曙光,当下崇祯笑吟吟看向皇太子,问道:“长哥儿,你来说说看罢,这奏折上功劳该怎么封赏啊?”

    “呃……”

    皇太子到底才十一岁,虽然崇祯因为自己小时候耽搁了学习,特别是自己哥哥,认字都不认识几个,当年神宗想易储,崇祯和天启哥俩困在后宫,根本没有人理他们是不是要上学,崇祯的学识都是自己刻苦后学,十分辛苦,所以此时给儿子挑了王铎、吴梅村等大儒名士,教导学习,十分上心,太子每天的功课,他都亲自批仿,此时问太子,也是有考较一下儿子的意思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个战场(1)

    “儿臣想,斩首这么多,是对东虏难得的一大功,要说厚赏,便是封伯也不为过了。不过……”

    见儿子还有后话,崇祯嘴角带笑,用鼓励的眼神叫儿子继续说下去。

    得到鼓励,朱慈烺便是胆子大了许多,偷偷又看了父皇一眼,才又接着道:“不过,国朝爵位是国之重器,不能轻授,李成梁领兵四十年,斩首数千级,最后才封赐伯爵,张守仁立功虽大,但太年轻,现在就封爵,将来无可封赏时,对他和朝廷,都不大好。”

    “好,好!”

    崇祯轻轻点头,双手也是在膝盖上轻轻拍打着,脸上也是一副赞赏的表情。

    这个太子,果然是跟得名师,看来明天要赏赐几个东宫的师傅了。

    眼见如此,永王和定王年纪和太子相差不多,而且田妃所出,隐隐对大位还有希图之意,此时都是感觉十分沮丧。

    朱慈烺十分得意,顺着自己思路又继续说道:“所以依儿臣所见,不妨在勋、阶上厚赐于张守仁,爵、职之上,还是稍加抑制,此非忽略其功,只是留其进步余地……妥当于否,还请父皇圣裁。”

    “唔,说的还不错。”

    古代士大夫,包括皇家在内,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当了祖父,不妨疼爱一些,对儿子,就得严格。所以崇祯对这几个儿子,除了最小的那个,对其余诸子平素都十分威严,今日心情太好,太子奏对也很称旨,崇祯连连点头,夸了一句后,便是吩咐道:“下去吧。”

    “是,儿臣叩辞。”

    虽然崇祯没说是不是按朱慈烺的建议来封赏,不过有几句话的夸赞,也够皇太子回周皇后身边吹嘘一番了,当下朱慈烺带头,几个小兄弟一起叩头,然后便是一起辞出。

    待皇子都辞出后,崇祯才对王德化笑道:“老货,你怎么看?”

    “奴婢不敢言外臣之事啊。”王德化尖着嗓门,一脸惶恐:“奴婢万死不敢。”

    “何必如此?别人也罢了,你尽可随便说说。”

    “皇爷恕奴婢大胆,奴婢觉得,小爷说的是。”

    “既然如此,朕知道了。”

    崇祯心情极好,挥着袍袖道:“不要在这里传膳了,回乾清宫,叫皇后,贵妃,诸皇子,一并饮宴,朕很开心,叫他们取一坛最好的玉露春酒来!”

    “是,皇爷!”

    所有在场的内监,俱是喜笑颜开,宫中饮宴,十分难得,更难得是皇妃皇子齐至,皇帝心情如此之好,封赏什么的倒不指望,但伺候差事也能轻松很多,前几天鲁军全师覆灭的消息传来,杨嗣昌都被训斥,宫中连接打死了几个小内侍,都是崇祯盛怒时所为……皇帝也是要出气筒子的,不拿太监做法,难道去打自己老婆?

    殿中一片喜气洋洋中,仪驾摆好,皇帝上舆而行,文华殿距离乾清宫可不近,皇帝自是坐着肩舆而行。

    早春天短,此时已经薄暮上来,王德化出来后,一个小内侍凑耳过来,但听王德化轻声道:“出去到薛府报个信,就说,已经幸不辱命,就如阁老所托。”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个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