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91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91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守仁对武将,都是称官职或是名字,只有对赶来的这个高大年轻人你我相称,十分亲热,颇有点朋友间熟不拘礼的感觉。

    孙家的人,立刻知道这个三十左右的男子不是张守仁的直接部属,应该是朋友客卿一类的人物,也有可能是一个师爷,因为从对答之时,听出来这个人是明显的南方吴地口音。

    当时的绍兴师爷已经形成规模,彼此都在大官入应幕当师爷,遇事声气相连,互相帮忙。一个官员,如果不请绍兴师爷那当然是他的自由,不过请了的话,办事就方便的多。

    比如一个知府,向上写公启禀帖,是请师爷还是自己写,其中学问很大。自己写,可能不懂公文格式,出了错都不知道,请外行师爷,更加不成。如果上司衙门里头有绍兴师爷当书启,底下自己也请一个,公文叫这个师爷来写,十分方便,遇到事情,还能通报消息给主人,所以这年头,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总会请几个南人当师爷,或是当清客,遇到事情可以帮助主人,十分方便。

    “还得有一阵子吧?”

    张守仁怀疑道:“八月交九月才放的鱼,放晚了小半年,虽然肥追的好,不过这会子起塘还是太早了些。”

    “是预备一下,现在已经是月半,打算是再过十天起,得了鱼不管你怎么弄,四周百姓一定得实惠……也是叫大家过一个好年嘛。”

    “嗯,说的是,说的是。”

    张守仁低头想了一回,觉得对方说的有理,便是答应道:“此事反正是你和钟显哥俩商量去办,鱼怎么处理,也由钟显主持,反正大政方针我是定了,营里不缺这点钱,以叫百姓得实惠最为要紧。”

    “好了,知道了。”

    两人对答时,旁人都是停筹暂候,孙承宗等人也在浮山转悠过了,对浮山那几百个池塘十分惊奇感叹,同时也知道里头放了几个月的鱼苗,因为一直喂养肥料粪便,所以鱼长的不算小了,老孙头垂钓试过,最小的也有一斤以上,普遍都是斤半到三斤左右,虽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了。听张守仁的意思,要是放的早,恐怕平均一塘能起五六千斤鱼,这几百个鱼塘,真不知道能起出多少来!

    就是现在这样,一塘两千斤怕也是不止,提起这事,老孙头都是觉着奇怪,凭什么浮山的鱼,也是长的比别处强的多?

    这年头养鱼学问可远不及后世,因为人少,河流多,所以一般养鱼的少,打鱼吃的多。山东地方是不比江南,近海吃海,鱼塘更少,倒是孙承宗的河北,不靠海河流也少,挖塘拦河养鱼的要多一些。

    但偏偏到浮山这种地方来开了眼界,这和谁说理去?

    而张守仁丝毫不把这眼前利益看在眼中,竟是打算不赚钱把鱼惠及百姓去……要知道,这几百塘少说也能弄一万以上的银子,这利润,在很多总兵官眼里也不能算小了!

    事实上,事关自己,几百银子也是大事来着!

    来的这个高个子男子显然是饿坏了,衣襟上又满是泥污,显是在各处辛苦跋涉,十分劳累,但坐定之后,他倒也不敢失礼,举起杯来,对着孙承宗笑道:“阁老,晚生敬阁老一杯。”

    “后生且坐,老夫饮了。”孙承宗现在对浮山这边的所有人印象都十分之好,所以在对方举杯时,自己就已经举起杯来,并且已经将酒饮了下去……这样对方就能饮洒,并且能早点坐下去了。

    这样体贴,并且不摆老年人和阁老的双重架子,这个敬酒的青年人也是十分崇敬,因又向孙承宗礼敬道:“阁老声名,远扬天下,今能相会,实在是晚生之幸事。”

    适才他进来时,和张守仁对答,十分狂放,此时连饮两大杯酒,但却是声气十分恭谨,适才那副狂生样子,倒是消失不见了。

    张守仁笑道:“阁老,不要被他的样子蒙蔽了,这厮十分骄横无礼,在末将这里,可是没有人能为难他,阁老在此,今后要替末将撑腰了。”

    这算是半真半假的请孙承宗留下,要是承平时节,一个游击延揽一个前阁老留下,就算是做客,那也是太拿自己当人物了。

    但现在所有人都明白,清军入寇,山东很可能保不住太平,不要说济南了,德州也未必就稳如泰山。

    消息一旦传开,还不知道多少人往登莱这边来避难,甚至是到兖州,甚至是到南直隶!

    孙家得张守仁恩惠,现在已经阖家平安,并且在胶州和浮山营这边都安排了住处,孙家的家财已经散尽,张守仁把孙府每月开支都接了下来,每月二百两银子的规例,从买菜钱到给奴仆的开销,都是包括在内。

    这样的开支,真正豪阔官绅是不看在眼里的,也不够用,对孙家来说,不丰不俭,宜乎酌中,倒是十分相宜。

    银子不多,安排的住处不是很大,但处处是显的很用心思,这就十分难能可贵了。

    这么大人情,加上战局变幻不定,张守仁才能大胆请老孙头留下。

    “嗯,这个……”

    孙承宗还真是没拿定主意,他一个帝师阁老,留在一个游击的营中,确实是有点骇人听闻。当年复社张薄是曾经和刘泽清相交,但刘泽清在当时已经是副将,并且拥兵过万,霸据曹州一带,是一个大军阀了。

    而张薄虽然是复社领袖,名满天下的大名士,但官毕竟做的不大,根本不能和孙承宗相比。

    虽然对浮山印象极佳,但孙承宗此前的打算是到莱州府暂居,或是干脆到登州去。

    难得出外,不如多见识几个地方为佳。

    现在张守仁这么盛情挽留,他是有点踌躇不定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乱象(1)

    第二百七十八章乱象

    “一个师爷,平时脾气也敢狂放吗?”

    似是看到祖父为难,孙之洁大着胆子,冒着被祖父斥责的风险,半真半假的笑道:“难道为幕客者,不该敬重家主么?这个,晚生真的是不知所以然了。”

    他曾经在国子监当贡生,在京中与当时名士来往,名头颇大。现在也年近三十了,在孙家一门也算一个青年俊杰,此次到浮山,却是无人理会,一口怨气难出,这一下又算是发作出来。

    “呵呵,这是我的过错。”

    张守仁不打算和一个冒失后生较真,对方只是纨绔脾气重些,不值当再叫他难堪了。

    当下笑了一笑,指着停筹皱眉的高个子男子,对孙家众人笑道:“这位不是我军中将领,更不是幕客师爷,这位是胶州通判陈子龙陈大人……嗯,他虽是官,但是惫懒的很,每天在我营中出入,熟不拘礼,一时竟是忘了给阁老和诸位介绍了。”

    孙承宗刚到胶州时,已经快卸任走人的秦知州十分欣喜,不是谁都有机会招待一个帝师阁老这样身份的大名士来着。

    当时大宴宾朋,胶州够资格够的着的士绅和官员都请到州衙门里头去摆酒款待,但当时陈子龙在下头各处巡查屯田和牧畜的情况……入冬以来,牧畜都要精心照料,大型的牧畜,比如牛和马,都要建马厩和牛栏,要大量的干草,一则给这些大牲口取暖,二来随时可以喂食,至于平时的豆料麦麸一类的精料,更是每天都不能断,发现疾病,更要及时防治。冬天是大牲口的一道关卡,到春夏草木复苏,人照料就不必象冬天这么费事了。

    巡查马厩牛栏,看田间地头,查视鱼塘,商量过年时给百姓的赈济,到慈济局和抚幼局看那些孤老和幼儿,查视穷困的低保户过冬的情形,有无棉衣,有无取暖的柴薪……这些事,有的是营务处,有的是仓储处的职责,但陈子龙是有事无事都要插一杠子,没过多久,浮山控制登莱各地的底细都是叫他摸的清清楚楚。

    好在陈子龙没有丝毫的反对之意,这年头的强藩象左良玉那样,直接就敢抢光襄阳城,刘泽清那样的,派部下当强盗强钱,张守仁这样也算是循规蹈矩,而且做的全是好事,有什么可反对的?

    只是这样一来,陈子龙这个通判几乎没有在任上的时候,每天就跟着浮山营的文职官员们到处乱跑,他地位高,身份足够,能力也高,没过多久,登莱一带很多人都是把陈子龙当成浮山文官系统的老大,钟显等人,反而是要排在他后头了。

    “唉,卧子都叫你骗了来么?”

    陈子龙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故大学士徐光启的弟子之一,同时也是复社的中坚之一,同时还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词人。

    这样一个大名士,又是极年轻的江南才子,整个中国,只要是□□阶层的,怕是没有几个不知道陈子龙的。

第二百七十八章 乱象(2)

    孙承宗虽然和陈子龙的辈位相差的太远,两人的科名差了十几场,按官场规矩,陈子龙已经要叫孙承宗老前辈了。

    而孙承宗又是东林党的中坚之一,是当年叶向高系的出身,只是老孙头不大喜欢党争,对他的同林同党平时只是维护,自己很少主动出击,这一点和他那些遇事就打了鸡血一样的同党完全不同。

    陈子龙则是东林外围,这一层关系又是极亲近了。

    这么一个优秀的后辈,虽然科名不高,班次在三甲,所以不能选翰林,也没有留任京官,但陈子龙也没有必要去当惠州的司理官,直接在家闲居,养望著书,将来可以复出直接主政一方,从州县起步,到方面大吏还是问题不大的。

    至不济也能成名儒,摇摇折扇,一生衣食也不必忧愁,到了哪里,也是笑傲王侯,谁成想,他居然来给一个营游击和州守备帮忙打下手?

    一念及此,孙之洁一直留在身上的傲气都打消了。哪怕是被人救了性命,这些读书人一样傲气十足,瞧不起武夫,而一旦看到一个名满天下的士子中的大名士也替张守仁效力帮忙,吃惊之余,这一点酸腐的傲气就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张守仁看在眼里,心中只觉好笑,亦复觉得这些人可怜。

    孙承宗这样的人物,是明朝数十年上百年一出的大人物,不过他也没有办法扭转儿孙们因为读书产生的迂腐气息,还有他们对武夫的这种既定的恶劣印象和不堪的感觉。

    哪怕就是孙承宗本人,如此人物,也不是在犹豫迟疑?

    毁灭一个城池是很容易的事,毁灭一个国家也不是办不到,但想毁灭人的信念和社会的主流思潮,反而是极难极难,甚至是办不到的事了。

    对武人的轻视和歧视,从宋初到明,清初武人有过反弹,因为八旗是以武力得天下,但到了清中晚期,武官又是远远不及文官,历史的惯性如此,神仙也是无计可施。

    有陈子龙在前,孙承宗的最后一点顾虑也打消了,他原本也是豪气十足的人,脾气是老而弥坚,当下便是大笑道:“既然骗了卧子来,老夫也留下吧,就替国华多多壮一壮声势,蛟龙岂是池中物,嗯?”

    这么一说,就是对张守仁十足的肯定,在场的浮山武将听到了,都是感觉十分的欣喜,忍不住都是欢呼大叫起来。

    如此一来,张守仁这里,有两个标杆似的人物留驻,就算将来陈子龙和孙承宗一定会走,但有几个月时间,对张守仁在士林中的威望来说,也是已经足够足够了。

    “来,大家请满饮此杯。”

    张守仁自己亦极为高兴,当下举起杯来,大笑着道:“今日实在高兴,请一定满饮,尽兴为好!”

    ……

    ……

    数日之后,济南城中,也是有另外的一番景像。

    清军击败两支强军,将明朝最后的机动力量打扫干净的消息,在传到浮山的同时,也是开始在济南城中流传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乱象(3)

    眼看没有几天就要过年,往年这时候,不论贫富,到处都是喜气洋溢,各家各户,都是在做过年前的准备。

    洒扫屋宇房舍,准备吃食,贡物,鞭炮,喜字,擦洗铜活,不论是男子还是主妇,都是要忙的不可开交。

    得一直到腊月二十八之后,各项事情都停下来,衙门里头都放了假,各商行店铺也是准备关门停业,待来年过了初五初六,再开业迎新。

    只有那些小商小贩,卖各种年货用品的,在这个时候反而更忙,但越是忙,心里头自然是越发高兴。

    张德齐在十一月时,经朋友举荐在知府衙门里充任师爷。以他秀才的身份,原本教书一年也不愁吃喝,不必到衙门里做事,每天弯腰揖让,摧折性灵。不过张德齐知道现在局面千变万化,随时可能有不对的变化,以他秀才的身份观看到的邸抄和塘报都是过时的旧消息,得消息传扬开来,才可能看到详细的塘报抄稿……为了得到一手消息,分析利弊,同时尽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