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90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90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派出的马三标和朱王礼十分跋扈无礼,并不把孙家的人高高在上的捧着,这叫这个一直在祖父余荫中被人高看一眼的年青人十分不悦,此时见张守仁喋喋不休问辽东,孙之洁心中十分不满,忍不住就是上前讥刺起来。

第二百七十六章 塘报(1)

    第二百七十六章塘报

    “为将之道,孙公子未必懂得。”张守仁点了点头,眼睛中波光闪烁,一时间,不象个跋扈嚣张手握重兵的武夫,反而象一个英华内敛,而又无法掩其锋芒和傲气的出身贵胃的读书士子,见孙之洁一呆,张守仁又笑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故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某为将,但愿为善战者,而不愿为一勇之夫,所谓勇将,愧不敢当矣。”

    “好好,说的好。”

    不等脸涨的通红的孙之洁再说什么,孙承宗就是连忙点头,表示赞许。

    就是别的孙家子弟,也都是点头,见此情形,孙之洁虽然涨红了脸,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只得隐忍退下了事。

    当时武将,不识字的十之**,识字的也只看《武备志》和《纪效新书》或是《练兵实录》,能把这几部书啃下来的,就算是武将中的进士了。

    象张守仁这样,能把孙子兵法这部文人才看的兵书背诵下来的武将,真是十分稀奇,如同大熊猫一般的难能可贵。

    “国华将军……”

    孙承宗刚起了个头,意欲再说下去,不料门外有人轻轻敲门,然后有人道:“大人,有紧急塘报。”

    “阁老,我要去看看,请恕末将无礼。”

    张守仁连忙站起来。

    在这种时候还要打拢他,并且叫他阅看的紧急塘报的份量已经是不言自明了。

    “何不拿进来同看?”

    孙承宗在高阳时也是邸抄塘报天天过目,对大局是十分关心。他的身体还好,神明不衰,所以对大局十分忧虑,现在看样子,知道必定又有大消息送过来,自是也好奇心大起。

    “好!”

    张守仁先应一声,然后便是向外头道:“送进来吧!”

    “是,大人!”

    外头答应一声,进来一个穿着军常服的年轻人。一身笔挺的军服,上蓝下红,斜背着武装带,腰部系一柄流线漂亮打造精巧的直刀,皮靴光可鉴人,高至膝前,人是生的漂亮,甚至是男人女相,英俊中带三分俊俏,但行动举止就是十足英武,这么一个年轻军官一进来,立刻吸引了屋中所有人的眼光。

    就连向来自视很高的孙家子弟们,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张守仁这里,英才备出,刚刚入营的时候,那些队官,或是桀骜,或是英武,或是蛮霸,或是看着就勇力过人,要么就是诚恳质朴。

    这些武官,虽然只是加千总的队官,但一个个英华内敛,气宇不凡,看样子,比某些总兵官还要英武的多……大明的将军,多半酒色过度,或是粗鲁不文,没有几个象样子的。

    象吴三桂那样的将门子弟,能写一笔过的去的大字就已经名扬天下,每有文官路过关宁时,吴三桂就要宴请当地的士绅名士陪客,然后自己写书相赠,或是当众吟诗,以示风雅,就是这样的举动,天下人也都说他是儒帅了。

    而浮山这里,放眼看去,怕是个个都不凡,不仅是将官,那些小兵,一眼模样举止,都不是普通明军那种愚昧无知或是野蛮凶残的模样,个个都看着有灵慧之光,适才孙承宗问过才知道,浮山营五千多官兵,现在有九成都识字,七成能自己书写家信,有三成能自己读通兵书,或是能读书经……这样一支军队,思之岂不令人咋舌!

第二百七十六章 塘报(2)

    现在进来一个又是如此人物,孙承宗未闻塘报,便是先赞道:“国华麾下,人才真是齐楚了得。”

    “阁老过奖了。”张守仁微微一笑,对着姜敏道:“请说吧。”

    “是,大人!”

    姜敏再一次答应一声,脸上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神情。

    这一份塘报是从河北顺德府接到后抄录,由浮山营自己的军情司急递系统送过来的。在十一月上旬,卢象升在拒绝了往临清一带机动后,曾经率师往保定府一带移动,准备相机攻打在真定和保定两府活动的清军。后来清军主力南下,崇祯帝再次给他施加压力,卢象升不得已又一次尾随清军主力,不过这次他的兵力再一次分散了,战死和溃败不少,分兵真定一些,现在他的身边只有自己的督标和两个总兵的镇标,加起来不过五六千人左右,不过好在都是督标和镇标的亲兵,忠勇上绝无问题,但缺粮缺饷,弓箭箭矢都用的差不多了,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结果在十二月十一日这一天,卢象升进师至顺德府巨鹿贾庄,在这里与埋伏好的清军发生了遭遇战,情况紧急,但卢象升也是勇猛奋战,并没有怯战逃走。

    当是时,卢象升居中,总后兵大将杨国柱居右,总兵官虎大威居左,列阵堂堂,正面迎战。五千残疲之兵,就在两个总兵和卢象升的率领下,与清军激战,当日顶住了清军的进攻,至次日,清兵合围,骑兵数万将宣大军围了三圈,卢象升仍然率部奋勇冲杀,从早晨辰时战至末时,炮尽矢穷。

    最后,卢象升亲手击杀数十人后,身中四矢,三刃,仆地而亡!

    其亲兵陆凯伏于尸上,护其遗体,身中二十四箭而亡。

    塘报念至此,姜敏虽声调不变,然则已经眼角隐约有泪花。不过二十来天功夫,曾经会晤过一次的卢象升,已经魂归九泉之下。

    “闻卢总督尸身已经收敛,臣等俟其家仆清洗成服之后,妥派人备棺木停灵,以俟来日归乡安葬。虏骑破宣大军后,似有往鸡泽去之意,一俟细作续探真确,当再飞报。须至塘报者!”

    “高起潜完了。”

    孙承宗在听顺德知府塘报时,脸上神色也较为痛苦。不过,他比一脸铁青的张守仁和已经下泪的姜敏不同。

    浮山军人毕竟没有经历过,就算听说,和自己亲眼见到忠臣义士埋骨沙场……那是两回事情。姜敏亲见,而张守仁经过努力又失败,所以感受极深。而孙承宗却不同了,他曾经是督师关宁的大帅,麾下数十万兵马,这种丧师数千人的失败简直不算什么了……老孙头是经历的太多,太多了。

    当下孙承宗只是以十分冷峻的口吻对着众人道:“巨鹿离鸡泽不过五十里不到的距离,看塘报,卢九台虽然奋力苦战,但兵力远不如人,战力也弱,人家数万步骑围的水泄不通,两天就吃了他们下来,这样一来,鞑兵死伤不重,必定趁胜追击,一路往鸡泽去。高起潜这庸奴原本就不知兵,圣上用他实在是……嗯,实在是无话可说,鞑兵一至,起潜必慌乱而逃,所部数万大军,也就跟着溃败。此奴与卢九台两路兵皆失,陕兵尚在路上,就算到了,也是从北边慢慢稳住保定和昌平、通州等要紧地方,绝不会贸然南下,我看,山东确实是有点儿危险了。”

    不愧是督师数十万兵马,扼守辽东,使东虏在其任上无能为力,只能小打小闹的镇辽督师大帅!

    明军在河北的最后两支能机动和野战,能够牵制清军的主力都被一下子打掉了,现在整个北中国除了少数地方外,几乎就是完全不设防的无主之力,将任由一群野兽吞噬嘶咬自己的血肉了!

    而山东,侧翼就是顺德府,清军如果挥师直入山东,从畿南打过来,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阁老,要看畿南的州县能拖鞑兵多久,而且,以卑职之见,鞑兵还是从德州进山东的多,如果从东昌府进来,退出仍然要被德州所困,这样进军,委实有点儿舍本求末了。”

    姜敏也是对孙承宗的敏锐十分佩服,不过参谋处在推演的时候,总是觉得清军的进击路线还是应该从河北入山东,也就是顺着运河南下,直到德州。

    从这个路线进击,由于畿辅已经没有威胁到清军的大股明军,清军可以很舒服的沿着运河南下补给,而从这个线路打到德州,也不过就是十天半个月左右的功夫。

    破了德州,山东门户洞开,沿河直下,东昌、兖州、济南,皆在兵锋之下,那样打起来就太舒服了。

    要是从侧翼腰腹部进山东,就是从山东西边的东昌府进来,拦腰一击,这样一来,就是好象人打架一样,不打北边的德州这样的头脸要害,反而是打在腰腹上,疼是疼,不过想要致命,也是难了一些儿。

    这个见识,也是要熟知地形,通晓各地驻军情形,并且深明军务才能懂得的。

    孙承宗用赞许的眼神看一眼这个小参谋,笑道:“这个小伙子,虽然生的俊俏漂亮,但对军务也是十分精通,怪不得国华用之。”

    “阁老莫夸他,他的话,有时候也未必是一人所得,而是群策群力。”

    说着,张守仁也是笑着把参谋处的作用和职能向孙承宗解释了一番。他现在的打算,就是想请老孙头这尊大佛在这里帮自己的忙,虽不必负责某一个具体工作,但以孙承宗的经历和见识,随便和自己闲聊一番,就算自己有极大的收获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把浮山所有部门的职责功用都介绍清楚,也是将来省了自己不少的事。

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1)

    第二百七十七章挽留

    夸虽夸,老孙头说真话起来也很不客气:“不过后生究竟是后生,德州你摆明车马,人家会去啃这骨头?未免真把鞑子当成是野人了。保定府有总督巡抚,大军云集,防备仅次于京师,人家攻打了没有?现在德州着着两个总兵,一个巡抚,两三万兵马守在城里,鞑子去强攻它做什么?人家做这样蠢事,也不会到如今这种局面!后生,你要记得,鞑子不怕绕路,上两次他们是把河北的地形摸清楚了,你看他现在敢深入畿南,到处攻州克府,就是因为上两次他摸清了地形,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一次,他们是必进山东,而且以攻克府州,掠夺人口为第一。德州兵马多,我问你,哪里地方要紧,人口众多,财富金帛多,而又容易攻打?”

    “济南?”

    姜敏被说的汗都下来了,不过他也是极聪明的人,不必多想,已经明白。

    他的反问虽不自信,不过孙承宗看看四周自己的儿孙,心里也是暗叹口气……他的儿孙,读死书的多,明世事的少,一个接一个的都只是常人普通人,和眼前这两个都是二十来岁,年轻但都是聪明英察的不象话的年轻人比起来,真的是土鸡瓦狗一般了。

    这种不良情绪孙承宗没有保持的太久,他先是轻声赞叹两句,接着就是看向张守仁,问道:“国华,你意下如何哪?”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大。

    张守仁向来直爽,对老孙头这样的,更不打算虚与委蛇,当下便是瞪眼道:“山东和登莱打官司,说是我跋扈骄纵,不叫我去山东勤王应战,阁老,这么一闹,我要擅自带兵出境,打好了我没功劳,打坏了我是自寻死路,阁老,换了你如何做?”

    孙承宗打从四十岁中进士,选翰林,为帝师,名满天下久矣,大约已经几十年没有人敢这么大大咧咧的对他说话。

    吃惊之余,也是看到张守仁眸子里的笑意和一丝狡猾,老头子掀髯大笑,心中有所会意,但也是闭口不言语了。

    底下自然是大摆宴席,浮山这里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这时候也是集训结束后没有多久,从十分紧张到放松,也是难能可贵,加上孙承宗一家前来,张守仁临时取消禁酒令,允许大家喝酒,于是酒桌上十分热闹,推杯换盏,所有大小军官都是一一上前,对老孙头礼敬有加,连带孙家的其余人等,都是受到众人的尊敬。

    人群之中,也就是孙之洁不大高兴,年轻人爱面子,刚刚被张守仁这么一闹,祖父也盯着看了他一眼,弄的孙之洁心中有了一个大疙瘩,半天也消解不下去。

    不管是谁上来敬酒,他也只是斜眼看人,不大理会,没过多久,孙家这个年轻男子不大合群,也不大瞧的起人的印象,也是给在场的人留下了。

    “你可来了?”张守仁看到一个熟愁的身影,十分欢喜而且畅快的大笑道:“你这家伙,阁老来了你也这么慢待……为什么来迟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2)

    “鱼塘要准备起鱼了!”来人也是熟不拘礼的模样,就在张守仁下手坐了下来,神色举止都十分自然,也是有点大大咧咧的味道。

    张守仁对武将,都是称官职或是名字,只有对赶来的这个高大年轻人你我相称,十分亲热,颇有点朋友间熟不拘礼的感觉。

    孙家的人,立刻知道这个三十左右的男子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