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87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87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山东地方官,一路送粮食到临清,虽然还相隔数百里,还要叫宣大军去取,这有点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觉,但人家有这种心思,也是十分难得了。

    张岩对张守仁显然一无所知,只当一个平常的将军,不过他还是很内行的笑道:“你们将军一定是将门世家,在胶州很有势力,不然本地游击兼守备,朝廷一般不会授给的。”

    “我家大人是百户出身,不过曾经阵斩海盗千级。”

    “哦,哦,原来如此武勇,倒是我失敬了。”

    “不敢,将军远在宣府,不知我家大人事迹,也份所应当。”

    “请吧!”

    都是正根军人,虽然眼前这一伙军人气质有点不对,但军人的气息还是瞒不了人的。张岩虽然满怀心思,但对方盛情可感,因翻身上马,对着众人笑道:“远来辛苦,不过我们已经断粮数日,只怕是没有什么好招待你们的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 帅帐(1)

    第二百七十二章帅帐

    说话的时候,这位游击将军神态自若,倒是浮山军人都感觉十分震惊和难过,但一时半会的,也是没有什么话可答。

    在大家翻身上马的时候,丁宏广轻声道:“看这张将军脸上瘦骨棱棱,为国效力的军人竟是如此遭遇。”

    姜敏也十分感慨,接口道:“这样的事,在大明由来也非一日。文官太监都视武将为奴,寻常小兵,连奴才也不如,宣大军敢死悍勇又如何?皇上在深宫中又不知道,只被这些下头的人哄骗罢了。”

    这话是大逆不道,要是以前,大家一定不爱听。

    老百姓是一直把大明天子当成真龙天子来看,大臣可能有错,太监没有好人,但圣天子抚育万民,那是绝对不会有错,就算是一时不对,也是被那些该死的奸臣和太监给蒙蔽了。

    但在浮山军中,张守仁是有意无意的施加影响,分析时政,把崇祯的一些明显的错误有意无意的讲解给大家听。

    结果到现在这个时候,不论别人如何,反正浮山营上下是对皇帝敬意有限了。

    由张岩带队,大家很容易的就进了军营,等到了卢象升的大帐之外,才看到一些仪仗摆在外头,但秋雨不停,那些仪仗旗帜和刀枪一类的摆设都被淋湿透了,现在是看不出一点威风劲道来了。

    在帐外,也有一些亲兵模样的士兵,披着油衣,戴着斗笠在警备,看到是张岩带人来,一个小校迎上来,把张岩和客人带到主帐旁边的偏帐里头等候。

    “制台大人,前去催粮的杨督司回来了。”

    “哦,快传他进来!”

    在主帐中,卢象升正和一些幕僚在商讨军务,两个总兵官和一些副将都在他的案下左右对座,等候下一步的军务安排的指令。

    军中已经缺粮数日,卢象升派出一些将军和幕僚四处催运粮饷,但他心中清楚,未必能有什么大的收获,但他盼望只要能弄回几十石粮来,加上野菜什么的能叫军中暂脱危机,就算是十分幸运了。

    听到运粮督司回来,卢象升也顾不得先见别人,直接就命传见。

    姜敏等人落座后,张岩也是等不及,赶紧跑到主帐那边去听消息……粮食,已经成为宣大军的命脉所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末将叩见制台大人。”

    靴声囊囊响起,大约是那个杨督司回来,进帐之后,先就跪下叩头。

    “起来,起来。”

    卢象升声音清朗,虽然是南人口音,但听着十分清爽舒服。他听起来声音很急,对着那个杨督司直接道:“征调到粮食没有?”

    “回制台……”

    “唉,只管说吧,不要犹豫。”

    “人家连城门也没有开。末将到那边,把制台大人的手令给那知县看,结果那个知县虽然承认公文无误,但只管叫苦,也不肯开城门,只说城中也没有粮食,末将好说歹说,说是我军中已经断绝两日,再无粮食,军中必定生变。结果那知县只推说无粮,说什么也无用,末将再三求恳,连嗓子都说哑了,但就是没有用……末将惭愧!”

第二百七十二章 帅帐(2)

    这个杨督司说到最后,嗓音颤抖,带着哭腔,显然是对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而感觉惭愧。

    “这不怪你。”

    卢象升沉声道:“本官向保定巡抚请粮,结果也就是得了两千两银子,你一个督司,人家肯同你说话,已经算是不坏了。”

    “是,末将告退。”

    卢象升身为一军主帅,按说不该这么公然抱怨,但他的军队从通州一路南下,和鞑子游骑打过好多次,诸路明军,也就是他和清军咬的最近最紧。

    结果高起潜同他为难,对他的军粮一直不肯供给,地方官员也是见风使舵,眼见卢象升大逆帝意,得罪人太多,于是也都不敢供给他军粮,上到总督巡抚,下到州县官员,一遇宣大军调粮,总之就是不给。

    有敷衍面子的,还给一两千银子,用做军需所用,但现在战乱的时候,百姓都在逃亡,商人更不知去向,有银子又找谁去买粮?

    无奈之下,卢象升也只能放松军纪,有时候任由军士去抢粮,抢粮的时候也难免有杀伤淫掠之事,结果消息传开,百姓更加不敢接近官兵,一遇官兵前来,就举镇成村的逃走,结果军需更加供给不上,已经成为恶性循环。

    到这里,军粮消耗干净,士兵已经开始饿肚子,结果四处调粮的文武官员仍然是到处碰壁,没有一个成功调来粮食。

    这种境况下,卢象升没有骂娘,已经是因为他是文官出身,涵养气度不是寻常人能比了。

    卢象升不骂娘,倒不代表那些武将不骂。

    杨国柱和虎大威已经是总兵官,杨国柱还是加号将军的总镇总兵,资格够了,当下自是破口大骂,把四周的州县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们骂阁老尚书和太监是不行,骂骂州府县官,倒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现在全军断粮,已经吃了几天的野菜和杂粮粥,再耽搁下去,连杂粮野菜粥都吃不上。战马都已经瘦骨棱棱,再这么下去就没有办法驼人做战,会大批大批的死去。

    这样的后果当然严重,但大家清楚,劝卢象升退兵或是到有粮的地方暂避一时,都是很难得到他的同意。

    果然,在众人骂了一阵之后,卢象升语气很疲惫,但也十分坚决的道:“粮食,本抚院会继续想办法,诸位将军,随本抚院一起巡营,安抚军心。”

    “是,愿随制台大人。”

    诸将语气无奈,但也只能答应下来。

    这也就是宣大军,换了辽镇,不要说没粮食吃,便是没饷银发,全镇都会闹饷,将领会根本无法制约下头,便是总督巡抚,也根本无能为力。

    巡抚因为士兵闹饷而自杀的,在大明也不是没有过。

    宣大军此时不仅无饷,亦是无粮,军心士气还能维持,将领还能听命行事,真是十分难得。

    见卢象升要走,张岩连忙上前,跪下将浮山军人前来的事禀报了。

    卢象升十分意外,征了一征,才道:“胶州官员倒是有心。”

第二百七十二章 帅帐(3)

    “是的,末将也是这么说。”

    “既然是远途而来,就见一见吧。叫他们进来,随我一同去巡营。”

    “是!”

    张岩赶紧答应,然后到偏帐将姜敏和丁宏广两人带过来……浮山这边只有这两人是官身,都是百户把总的告身,勉强够资格进来拜见。

    “卑职叩见制台大人。”

    浮山营是不讲跪拜礼的,两人下跪之前,对行跪拜礼也没有什么,在入浮山前反正一直是行跪拜礼的。

    但当跪下之后,心里却有一股压不住的别扭感觉。

    好在卢象升不是普通的文官,他已经从案前出来,正在披油衣,帐里也是十分的泥泞,虽然总督的帅帐选的地势高,雨水没有进来,但诸将出来进去的,带进来不少泥污,堂堂宣大总督,加兵部尚书并总督天下勤王兵马,这样的大人物居然就在这样的地方见人办公,睡也只是睡在后头的小帐篷里头……无论如何,姜敏和丁宏广在心中都是涌起一丝敬意。

    “你们都起来吧。”卢象升随口吩咐着,在两人起身后他便先大步而行,姜敏和丁宏广也是赶紧跟着。

    卢象升边走边问道:“你们知州和守备都有心了,不过,为什么会想起送我们粮食?”

    “我家将军常说,好的将领是军中之胆,一个主将要叫下头看了就有胆气,有了主心骨一样。而粮食,就是将领之胆,无粮之将,自然也无胆做战,虽然宣大镇有朝廷调拨粮草,但长途行军征战,很可能会到我们山东境内,将粮送到东昌府临清,也可以派人送到北直隶境内,或是河间府附近,这样如果大军经过,也可以不无小补。”

    “你们思虑的到是周全……”卢象升一直大步走着,到了外头,雨淋漓而下,打在人的身上脸上,在帐中久了,被雨这么一淋,卢象升仿佛是精神一振,回头对两个浮山军人笑着道:“不过我们去不成临清,怕是就要在这几天和鞑子决战,你家守备好意,只能心领了。”

    他连多少粮食也没有问,显然是决心下定,根本不可能移军就粮。

    其实按张守仁给宣大镇设计的路线,可以从河北西北方向一直向东南,过会通河到临清,绕了一个弯,但仍然是与清军的主力平行,高起潜等人不怕断粮,可以不理,只要宣大镇到临清一带,又可就粮,不至于叫三军挨饿,又可以护卫临清和东昌府的安全,使清军不能从临清绕道进入山东,是一举两得的事。

    但卢象升显然不会按张守仁的想法行事,在雨中,他翻身上马,策马前行,这是一匹赫赫有名的好马,名叫五明骥,肩高比一个普通的小个子士兵要高出半个头来,卢象升昂然大汉,骑在这马身上,更是显的威风凛凛,不象一个文官,反似一个征战厮杀的武将中的恶汉。

    这位总督,显然已经拿定主意,就要在这几天,还保有体力之时,与清军择机决战!

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营(1)

    第二百七十三章巡营

    “你叫李保儿?我记得你,你是固原人!”

    “你瘦成这样,还有力气没有?”

    “你是保安州来的是不是?我认得你,你种地屯田是把好手,力气也大,沙场杀敌你怕不怕?”

    “杀鞑子是我等职责,诸君,多辛苦多担待吧!”

    先是骑马,然后是步行,卢象升就是这样在雨地里来回的奔波跋涉。

    到处是泥泞和烂泥,但卢象升丝毫没有不适的感觉……大家都知道,卢象升自己所住的帅帐,无非也就是地势高一些,和大家所居的环境没有丝毫的不同。

    他这个督师兼兵部尚书也没有丝毫的架子,将官他都认得,这并不稀奇,但宣府一带的很多普通的小兵,在军中只要超过半年的,卢象升也是多半能认出来,这就是十分的难得了。

    三言两语,原本士气极为低落的宣大军又被卢象升提起了士气上来。

    很多人都是感动的说不出话,也有一些人拍着胸口保证,一定追随卢象升,鞍前马后,绝没有异心,也不会在战场上逃走,一定与鞑子死战到底。

    听到这样的话,卢象升就是赞许的点点头,拍拍对方的肩膀,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说。

    他是高等文官,殉国和战死沙场也是报国恩君恩,这些小兵,吃着一两的成色不足的月饷,一个月关不到三斗粮,经常饿肚子或是吃杂粮野菜,一旦行军,挨饿就是十分正常的事,而他们在战场上受伤或是战死,根本不要指望家属能得到什么抚恤……在从军之初的五两银子一人的安家银子,就是这种抚恤金的意思了。

    就是这样,怀着质朴和赤诚之心,这些豪杰好汉照样穿着破旧的衣甲,持着残破的兵器,和最凶恶最残忍装备极为精良人数也有优势的异族敌人拼死奋战着!

    无非就是拼命而已!

    唯死而已!

    这些人,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怀着对这些军士的崇敬之情,姜敏和丁宏广几乎没有说一句话。尽管一直跟在卢象升身后,而且卢象升也几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千里迢迢送粮,虽然没说明数量,但没有个几百担或是过千担是拿不出手的。一个州官和守备,用不小的人力物力运送军粮,并且派出队伍前来通知,事情哪里会这么简单!

    但这两人,就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卢象升后头,看着眼前的宣大镇的将士们,竟是一个字也吐露不出。

    在这些人面前,什么机心计谋,真的会不好意思说出来。

    叫他们移军就食,故意把粮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