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86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86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等把孙阁老带回浮山,还不算完。”

    朱王礼一边催促孙家的人赶紧扶着孙承宗坐上一辆骡车,又策马跑回来,先顶了马三标一句,接着又道:“赶紧走吧,万一鞑子再有一队游骑哨探过来,这乐子就够瞧了。”

    说着,他就打马先走,带马队的人先护着孙承宗和孙家上下人等离开。

    见大队人走了,马三标等人倒并没有急着走。他们都是人人有双马,其中不少是刚得至鞑子兵的上等好马,马力充足,过几个时辰赶路去追,很轻松就能追上前队。

    他们留在城中,继续督促百姓离城,等到黎明时分时,确定城中已经空无一人之后,就带着一些被留下来的民壮,到处洒上桐油等引火物,在离城之前,丢上火把,把城中的衙门和学宫,还有一些豪门的宅院先点着,然后风借火势,在他们出城之后,整个高阳城都是在烈火中燃烧起来了。

    “这个活做的不是滋味,”看着城中大火,一些民壮忍不住哭泣起来,李三狗等人也摇头叹息,都道:“烧自己的房子,实在是难过。”

    “什么狗屁话。”马三标瞪眼道:“这是大人的主张。要是到处都这样坚壁清野,到处烧城烧粮,就算打不过鞑兵,也叫他们抢不到人和粮,他们白跑一趟,下次是不是就不大想来了?人家来一次就抢成一次,你的房是替别人建,猪是替别人养活,那才叫不是滋味。”

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3)

    “对对,我们懂了。”

    听了这样的话,众人感觉有理,同时也知道是张守仁所说,便是都点头应是起来。

    高阳民壮,听着这话,也是无言,只是仍然心气不高。

    “你们这些人,赶紧躲避去吧。留下你们,因为你们都是些光棍,不急着走,现在每人给你们五两银子,以作酬劳。”

    马三标一边吩咐人把银子给这些民壮,见他们面露喜色,便点了点头,又大声道:“家乡被焚,血海深仇,要报仇的不如投军。投军就要投强军,不要投那些只会害百姓不敢打仗的下三滥的军队,我们浮山营年后再立一营,愿投军的,到时候就自己来浮山,只要是好汉子,我们会收留。”

    这些人中,就有把总郑万应,他职责在身,不愿意擅自逃往德州,但此时听了马三标的话,也是默然点头,心中也有到浮山的想法。

    到处打仗,到处宣扬浮山,同时也招贤纳士,这也是张守仁给所有部下的命令。

    就是这样,到处开花结果,浮山的名声也会越来越大,而软实力也就是硬实力的一种,彼此相互扶持,慢慢壮大。

    见民壮在黑暗中慢慢离去,马三标将手一挥,很有气势的道:“走吧,护着孙老头回浮山,这一次成功回去就是大功一件,我们离开浮山很久,也该回家了!”

    众人自是轰然答应,每人都是驱使着自己跨下的马,同时有几个人操控着另外的闲置马匹,人虽少,马队的动静倒并不小,在初升起的朝阳之中,这一队人马怒卷残云一般,很快就消息在了地平线上。

    此后一直到午时过后,地平线上又出现了一支清军的侦骑,这一次人数较多,足有五六十人,其中跟役有十几人,其余都是穿着铁甲,模样十分的精锐,按大旗和身后的背旗来看,这一股骑兵有正白旗也有镶红旗,大部份是阿礼哈哈营的马甲,还有少量的步甲,但其中更有七八个巴牙喇营的精锐护军,他们都身着双层铁甲,甚至是身着三层甲胃,戴精铁盔,身上的背旗和装备叫人一看就知,这些人是最为精锐敢死的战士。

    他们的眼神锐利,灵活,而眸子深处几乎没有什么人类的情感,这些战士普通是三十五岁左右,最少都打了十年的仗,清军是成丁之后三年一考,从步甲到马甲,到巴牙喇兵这一层级时,不知道打过多少次仗,立过多少战功,武艺又精强到何等地步才会被选入。

    这一支骑兵一来,高阳已经可以宣布失陷了。

    而眼前这一座冒着烽烟的城市,也使得这些清兵十分失望,在城外绕了几圈后,他们又发觉了昨日的战场,有人用满洲语大叫起来,几个分得拔什库在护兵的簇拥下,开始检视战场,这一次入关,能伏击十几个马甲和有分得拔什库和壮尼大的队伍,实在是一件叫人很惊悚的事情。

    他们所不知道的就是,随着浮山营的介入战争,崇祯十一年的这一次入侵战事,实际上已经拉开了最新的一幕。

第二百七十一章 细雨(1)

    第二百七十一章细雨

    在高阳城陷入火海之时,在冰冷的细雨之中,一队骑士也赶到了一座庞大的军营之外。

    在一个缓坡上,骑士们打量着军营中的情形。

    到处都是身着铠甲,并且涂抹成红黄两色的骑兵,一座座帐篷在雨中摇动着,雨水肆意淋漓而下,把营盘内浸的十分泥泞,睡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是骂声四起,隔着老远,也能听到军士们的抱怨声响。

    “总督旗,总兵旗,副将、参将、游击……嘿,大官儿真不少啊。”

    尽管雨水冲涮而下,把这坡上的骑士也笼罩在雨水之中,这种冷天,雨水打在身上,就算穿着油衣,滋味也是并不好受,但这些骑士的为首者仍然是兴致极高的样子,不停的打量着营地中的情况,还用心数着营中有多少旗帜,多少帐篷,并且查看粮草和车辆辎重储放的地方。

    但看了半天,他也没瞧着搁着粮车和储存粮食和干草束和豆料的地方,他不禁有点吃惊,转头看向众人,大声道:“难道宣大军不吃粮食不成?”

    队伍之中,有个相貌清秀英俊的男子摇了摇头,叹道:“丁头儿,看样子宣大军已经断粮好多天了。”

    被称为丁头儿的自是特务处的丁宏广,他和马三标是一文一武,都是特务处顶尖的好手。浮山营为内核,胶州为外核,莱州和登州是外围,整个登莱,到青州府,特务处已经经营起好大的一番事业,这其中,丁宏广当然立功不小。

    这一次特务处奉命出征,也是文武兼备,马三标和朱王礼配合,几十骑去营救孙承宗。而丁宏广和现在风头正劲的参谋处的参谋姜敏一起,奉命持公文赶赴宣大军的营中,求见卢象升,以挽救已经在覆灭边缘的宣大军。

    和辽镇的铁骑营相比,宣大军一直就是北中国对抗东虏的中流砥柱,在满桂为总兵官的时候,也是清军第一次入侵的时候,五千宣大军就敢与奴骑血战厮杀,并且有所斩获,而同时的辽东军号称激战,其实畏惧避战,导致北京城头的百姓用砖石瓦块砸那些辽镇军人,满桂死后,杨国柱等将门世家执掌宣大,虽然杨国柱的个人勇武不及满桂,但将门世家也不是吃白饭的,这些年来,宣大军算是北方军镇战斗力最强的一部边军了。

    再加上卢象升这个允文允武的宣大总督,这一支兵马被白白吃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张守仁以这种心理,派丁宏广和姜敏前来,也是做最大的努力。

    如果能保住卢象升和宣大军的实力,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断粮了?”

    丁宏广不觉骇然。

    浮山军是被张守仁照顾的太好!

    大家自加入亲丁队那天起,银子每月初一早晨发,从来没拖过午时。

    都是足色足纹的上等成色的银块,开始时是每月每人一两五,穷军户哪见过这么多银子?平时都用铜钱,没钱就以物易物,偶然得块银子也是又黑又碎,都是最坏的下等货色。

第二百七十一章 细雨(2)

    吃是吃的粗粮和细粮杂混着,顿顿有肉,入营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是饿和馋了。

    一支军队,居然在为国家和皇上效力的时候断粮,饿着肚子行军扎营,丁宏广等人都是面露怒色,丁宏广沉声道:“入他娘的,宣大军谁管粮草的?该当抓起来凌迟处死。”

    “这又不关粮官的事。”

    姜敏在参谋处,知道的消息比丁宏广要全面,毕竟特务处主要是面对内部,防止叛乱,阴谋,勾结,外来的威胁等等。

    军情处是放眼全局,对外消息更多一些。

    参谋处就是汇总,把各地的情报综合归纳,分析之后再上报给张守仁。

    因为如此,姜敏对全国各地的消息都十分敏感,因为他要时时上报,并且要形成自己的看法。

    按参谋处的结论来说,宣大军的覆灭就是迟早的事。

    兵微将寡,已经和东虏的兵力不对称,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高起潜掌握着关宁兵的主力,陈新甲则掌握着王朴等大同兵马。

    卢象升身边只有杨国柱的宣府兵和虎大威的兵马,加上自己的总督标营,人马已经很少。一旦决战,最多几千可战之兵。

    这个局面,和他从宣大奉命出征时截然不同,当时三镇兵马,加上一些勤王兵马的会合,在通州时,到处都是精锐强悍的边军,战马骑兵很多,完全有与东虏一战之力。

    卢象升是打算以宣大兵为主,关宁兵配合,加上其余勤王兵马,就算不能完全击败清军,但最少可以打清军打上几仗,使得对方不能放松警惕,到处攻州克府,残害百姓。

    只要明军保持不胜不败的局面,清军这一次入侵就算失败了。

    但这种打算,现在看来显然是落空了,兵马被削,职权被夺,只是崇祯害怕军前换帅引起骚动,甚至是溃散,所以才留了卢象升在军中,然而大家都是清楚,卢象升已经失去皇帝的信任,被解职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京师中战和之争的延续,太监和大臣都不愿与清军真正决战,崇祯是害怕打光明军的有生力量,大臣们则是畏惧怯战,反正只要鞑兵不攻京城,在外管他怎么闹,抢走一些银子人民,倒也不必太放在心上,而卢象升却是坚决主张决战,这样的人当然不为人所喜,参谋处都收到情报,卢象升在京师被召见时,和主持军务的杨嗣昌大吵一架,自此之后,他一再被分兵,然后粮草供给也日渐不足,到如今,已经是快要断绝的地步了。

    这些事情十分复杂,三言两语的也是解释不清楚,所以姜敏只是选了个最简单的回答:“卢制台和监军太监高起潜不对,所以这权阉断了宣大军的粮草。”

    “狗日的阉奴!”

    “皇上怎么就不知道阉人不可信?”

    “哼,家奴当然比外人可靠,你想,那些富家大户人家,有短工,长工,家生子,短工最不可信,长工又不及家生子奴才可信,这太监就是皇帝的家生子奴才,当然最信的过。”

    “没有粮草怎么打仗?卢制台也该想想法子不是。”

    “应该打附近州县调粮,不然的话,往河间诸府去,那边富裕,粮草肯定够。”

    众人都是议论纷纷,特务处情报组的人倒是果然比那些只会蛮干的武夫要强的多,三言两语的,说的居然都是十分在理。

    姜敏听的暗笑,正想再说什么,突然看到一队骑兵向这边飞驰过来,因向众人道:“诸位且请小心了,那边营中发觉咱们的踪迹,已经派人过来了。”

    带队的是一个游击将军,姓张名岩,姜敏和丁宏广都知道这个将军是宣府总兵杨国柱的爱将,十分忠勇,加上人家官位很高,所以看到披着大红披风的张岩过来,各人都连忙跳下马来。

    张岩挥动着手中的马鞭,也是用警惕的眼神打量着眼前这一队兵。

    说是兵,但个个都看着十分机灵,眼神中是那种见多识广,并且读书识字的人才有的智慧灵光。

    说是读书人,又是个个孔武有力的样子,而且头戴铁盔,身着铁甲,手中拿着的兵器都是熟铁打造,十分精良。

    马匹也是上等好马,是从口外来的大马,不是靠近河南和山东的本地矮马。

    这一队兵,怎么看都不对劲,但又瞧不出哪儿不对,饶是张岩见多识广,一时间也是迷糊住了。

    “你们是打哪儿来,有无公文知照,路引凭证?”

    “回禀将军,”此行一路过来,这种场面向来就是姜敏出头,他拱起双手,毕恭毕敬的对张岩答道:“我等是莱州府胶州守备游击将军张守仁大人麾下,奉知州与将军之命,押解一批粮船往河北,今粮船停留在临清,我等先行,垦请求见制台大人。”

    “呵呵,你们家将军和这个知州还算有人心,难得,难得。”

    验看了知照公文和路引,还有姜敏的百户把总的腰牌印信,一切确认无误之后,张岩脸上神色十分感慨,甚至是有点惊奇。

    毕竟山东地方官,一路送粮食到临清,虽然还相隔数百里,还要叫宣大军去取,这有点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觉,但人家有这种心思,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