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82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82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咋整?这事儿交给我们特务处吧,我会安排两个小伙子,把这些女人偷偷往北边送。”马三标浑人一个,此时也是十分感慨的样子:“不过,和你们说,北边只有城池还归咱们汉人,地方已经全归了女真人,我们的人会带你们绕道走小路,偷偷摸回你们原本的住处,不过家人在不在,是不是活着,那就没办法保证了。”

    “管教不劳军爷们烦神。”

    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容颜清丽,但此时眼神中也唯有决绝之色,她看着马三标,感激的道:“只要把咱们送到原本的地方,该怎么着,我们自己会拿主张的,断不能再教军爷们烦神了。”

    “军爷们的恩德,要是我家人还在,以后就立长生牌位,日日焚香感激。若不在,只能来生再报了。”

    “请两位军爷说出姓名,我好回去给军爷立牌位。”

    “不必,不必。”

    马三标和朱王礼相视苦笑,原本就是要直接回绝,后来马三标才道:“我们家大人是浮山游击张守仁大人,要立什么劳什子牌位,当然立他的名讳,我们可配不上。”

    “原来是张将军部下,我们记住了。”

    “嗯嗯,来人,把她们带下去吧。”

    这么一群可怜的女人,连马三标这种铁石心肠也不想再和她们攀谈下去。

    那种凄惨无助,彷徨无依,对人生仅残余一丝希望的模样,就算一个铁人,也在那样的凄惨目光里被融化了。

    “实在是……实在是……”朱王礼连连摇头,狮子一般的头颅之下,眼神之中,也是掩藏不住的深切悲哀。

    “不要感慨了!”马三标恢复了铁石心肠,看着李三狗,喝问道:“怎样,孙老大人愿不愿和我们南下?”

    他这么问,首先就是信心不足。

    在高阳附近转悠好几天了,孙承宗是什么样的人,马三标早就了解了。

    高阳四周的人,谁没在传?

    孙老阁部散尽家财,用自己家的房子和田地,全部换了军资军需,募集了几百民壮,加上自己家族的几十口男丁,全是老头子的儿子和孙子。

    这老头子就是打算用这些人,来守备几乎没有一个正经官兵存身的高阳县城!

    这样的人,不管你赞同不赞同,首先你就得佩服他有这么一股子劲头!

    用张守仁的话来说,华夏现在病了,要是不病,不会被一个野蛮落后,在几十年前连自己文字还没有,住在木屋子里,连铠甲也凑不起一百副,整个民族只有几万男丁,不到二十万人的弱小民族打的落花流水,总兵死了十几个,士兵战死数十万计,百姓被屠杀数百万计。

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2)

    若不是华夏病了,怎么会如此,怎么可能如此?

    一个人病了,以药石医之,一个民族病了,该怎么办?

    唯有浴火重生,重建文明!

    具体怎么重生,怎么重建,张守仁没有说。下头的人以为他在忌讳,其实是张守仁还没有把整个体系弄清楚。

    但平时闲聊时,提起秦人的挟敌人的头颅,追亡逐北,那种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严苛法纪,张守仁倒是十分赞赏。

    秦汉之际,其实就是中国古典军国主义最强大的时候,那个时候,所谓的战国任何一国都能把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打的满地找牙,当时同时代的古罗马,也正是古典军国主义的高峰……秦汉和罗马,这两极究竟谁强谁弱,也是后来的军史爱好者千百次推演的一个热闹话题。

    欣赏秦汉之际汉人的铁血和重然诺的豪爽性格,张守仁也是奇怪,中国人是怎么越变越油滑,怎么越来越没根骨来着?

    骨子里头的东西,怎么把它重建起来?

    他不希望中国成为西方那样,用羊圈人的方法把农民赶离土地,然后把失业农民转变成小手工业者和工人,小商人,然后用商业契约的办法构建整个社会,西方文明,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契约文明。

    它不是如何找一个好的统治者,而是尽可能的限制,用限制的办法,尽可能的不出一个最坏的统治者。

    中国人未必要走这一条路,但重建文明,势所必然。

    象孙承宗这样,看似呆,但这样的呆子要是多一些,恐怕华夏也未必落到如今这种地步……而张守仁没有明说的就是,华夏在未来会变的更加的糟糕,一个恶梦,做了几百年才醒,死伤数千万人的一场血战后,民族才最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代价太惨重了,为什么不在这个时代,把文明断续重连?

    “唉,我没见着孙大人,是他的长子见的我。”

    “怎么说呢?”

    “不走了,他们说高阳人民心士气可用。况且老阁部把人聚集起来,现在一声不吭就走,就算能苟活于世,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孙公子说,咱们将军情意可感,不过既然是朝廷武将,不必把心思用在他们身上,不如北上勤王,和鞑子扎扎实实的打几场……他说,瞧瞧北直的百姓,被这些王八蛋祸害成啥样了?我想……”

    话到最后,这个李三狗显然是被孙家的人说动了,一副义愤填膺,十分赞同的样子。

    “你这混小子,什么时候轮着你想了?”

    看着部下不成话,马三标在李三狗身上重重踢了一脚,喝道:“把咱们的规矩忘了是不是?”

    “不敢忘!”

    李三狗挨了一踢,却是丝毫不惧,大声答道:“不过属下也是真的想杀鞑子。”

    “有你的机会。”

    这一次马三标没踢他,挥了挥手,把这楞小子赶了下去,叫他赶紧去喝一点酒,休息一下。来回奔波,一夜不眠不休,这样的天气,也是十分够呛。

    他看着朱王礼,摊手苦笑:“怎么办?虽然我很敬佩孙老头子和孙家,按大人的说法,这叫风骨,脊梁,虽然呆,但这年头就是聪明人太多,呆子太少……嗯,但他们这样呆法,我服是服,可是我的任务怎么办?”

    “为今之计,是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了。”

    朱王礼也是觉着肩膀上沉甸甸的,压的十分难过。当初出来是四十来人,情报组的十来人已经被丁宏广带走了,他们是往巨鹿方向去,据张守仁和参谋处的判断,卢象升几次被分兵,但一直咬着清军不放,现在看来,卢象升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

    情报组对卢象升的处境是无能为力,张守仁也无能为力,但他最少能把自己和参谋处的分析和建议送过去。

    张守仁建议卢象升到河间三府去休整,在那里,卢象升曾经担任过兵备道,人脉还有一些,能就地筹集一些粮草。

    只要卢象升到那边去,清军对他也无可奈何,如果需要粮草和白银,张守仁可以用运河运到卢象升的驻地。

    至于一个游击将军来接济一个挂兵部尚书衔的总督,这样逆天的事张守仁显然不会做,他打算用胶州秦知州的名义,地方官员往前线运送粮草,这是一件好事,卢象升会收受的。

    当然,前提是卢象升不要再紧咬着清军不放,不要试图和清军野战。

    历史上,卢象升是战死的,五千余兵,只有两个总兵和少数亲兵逃脱,卢象升身受重创,战死在战场之上。

    如此惨烈的下场,忠臣孝子不得善终,张守仁心实难安。

    而且卢象升和洪承畴一样,都是明末封疆大吏中的第一等的人才,不论是屯田,练兵,指挥,人脉威望,都是一等一的大吏,洪承畴在后世名气极大,但在此时,资望上比卢象升还要差一点儿。

    比这两人差点儿的,就是孙传庭。

    舍此三人,什么丁启睿,傅宗龙,都是寻常庸人,什么山东巡抚颜齐祖,四川巡抚邵捷春这样的,真真是几具枯骨罢了。

    至于东林党的地方名臣何腾蛟,袁继咸,身负重任,毫无办法,甚至是帮倒忙,做错事,更是等而下之。

    赫赫有名的史可法,马士英,捆在一起也不及卢象升一人。

    这人若在此死了,张守仁会觉得替明朝惋惜。

    至于孙承宗,更是威加海内的名臣老臣,一个人的威望就抵杨嗣昌和陈新甲等诸多大臣,卢象升和洪承畴也多有不如。

    这也是他派情报组去卢象升军中,而马三标和朱王礼等精锐却奉命直奔高阳的原因。

    孙承宗,绝不能这么白白死在高阳城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想(1)

    第二百六十六章奇想

    “怎么办?”

    “此事一定要办成,我临行之际,大人和我们特务处再三交代,要是办不成这件事,大人叫我提头来见。”

    “嗯,这个……”

    朱王礼很想开玩笑说这可不关马队官兵的事,不过一想起自己临行时,哨官李勇新亲见召见,十分郑重,而张守仁也是亲自送行,对他的这个任务也十足重视。

    这么一想,玩笑话说不成了。

    两个头颅足有竹筐大的汉子,加起来的智计水平,怕也不如一个参谋处的姜敏。此时此刻,坐困愁城,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他们杀人放火是一把好手,面对强敌丝毫不惧,但此时此刻,都是抓耳挠腮,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什长,缴获算清了。”

    一个马队成员喜滋滋的过来,手中捧着一套清兵的铁甲。

    浮山营的铁甲经过全力打造,已经基本上供应足了步兵队。但炮队,辎重队,火铳手,这些兵种的甲胃几乎没配给。

    至于马队,现在张守仁对马队的要求就是轻骑兵,用来突袭,偷袭,追击,扰敌阵脚。

    这些任务,没有需要突入敌阵来硬的,所以没有必要都装备重甲,甲队的官兵,大半只有皮甲或是铜钉棉甲,只有朱王礼等少数的好手,才有全身铁甲穿着。

    按张守仁的打算,将来条件许可,他会给马队的官兵全配重铁甲,发给威力稍弱,但便于携带的火铳,给长枪大戟。

    这样的马队,不是突骑兵,也不是轻骑,实际上是机动能力特别强悍的步兵。骑马赶路,但下马做战,这种模式,易于战略机动,突然打击,强力破阵,清军的做战方式,其实是大半如此。

    明军的火器部队十分薄弱,隔一两百步就放枪,而前两列的长枪兵战斗意志差,无甲胃,没训练,清军的步兵只要以弓箭手先射几轮,然后长枪大戟一冲,明军阵势就被攻破了。

    有样学样,张守仁也是打算编练一支这么样的重骑兵,当然,现在还只是纸面上的计划,距离编成的那天,还早的很。

    这一支马队,多半有甲,但也有几个只穿着棉甲,此时缴获到铁甲,心中自然高兴,脸上也是笑眯眯的神情。

    见到同袍这样,朱王礼也感觉十分高兴,他微笑道:“好吧,孙老头的事一会再谈,我们先看看落到手什么好东西了。”

    浮山军人眼界是很高的,象登州镇和山东镇普通军人的装备,他们根本都不会上眼。

    那些粗制滥造的货色,白送都不要。

    登州六百破三千一役,缴获很多,后来都直接融打成农具,少数做了铁盔,连打兵器都很少用那些铁,铁质太差,那头盔,一百步外的一箭都可能射穿,要这些烂东西做什么?

    不过鞑兵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是好东西。

    鞑子隔几年就入寇,平时也在辽东和关宁兵打,小仗天天有,大仗也经常打,武器铠甲不好那是绝对不成的。

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想(2)

    况且有辽镇孜孜不倦的给后金和后来的清朝当运输大队长,白银黄金精铁粮食不停的送,这么多年下来,送也送出足够的上等装备来了。

    眼前物资,三个跟役穿的是箭衣,没有着甲。八个马甲有三个穿铁甲,五个穿棉甲,两个鞑子军官都是上等好甲。

    然后武器有长柄挑刀,精铁镰刀、虎枪、顺刀、解刀、短柄镰刀、半月斧、阔剑、阔刀,大大小小的武器有三十余把。

    这些铠甲兵器都是上等的好精铁,闪着寒光,不仅是好兵器,而且是使用多年,肯定见过不少血,所以有森然寒气,所有人都把玩着,爱不释手。

    将作处,还需更加努力,最少敌方的武器,并不逊色于浮山所出。

    然后还有上等战马三十一匹,十几个鞑兵,因为是哨探侦骑,所以对机动能力十分重视,几乎是人均都一人三马,这样骑一匹马跑一阵子后就换一匹,可以保持强悍绝伦的机动能力,马匹不会太累,再喂精料的话,一天跑个三四百里,人马都不会觉得特别的疲惫。

    还有帐篷,各色背旗,鞑子抢来的粮食和鸡鸭猪羊等鲜肉等等。

    这些吃食,都是烤制过了,洒了盐,有人尝了一口,居然还有点余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