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74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74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不到的。

    现在的军营,曙光微透,每十一人一屋,他们的什长就睡在最外头的□□,但床铺是空的,什长早就起来,替什里的兄弟预备早晨的吃食。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家书(2)

    浮山营的传统不容打破,不管怎么辛苦,从伍、什、排,一路上去,各级武官都是替下头的兄弟们打来饭食,等兄弟们人人有份了,他们才会享用自己的那一份。

    只有哨以上的军官有单独的军官食堂,不需要替兄弟们服这种劳役,而且菜谱也比普通的弟兄要复杂和更可口一些。

    有秩序和阶级,但阶级分别并不大,在营中努力营造一种亲如一家的氛围,这就是张守仁所一直在努力的。

    现在上等兵趴在桌前,提着精神,用朴实不文的语气写着书信,还不停的在涂涂抹抹……毕竟他写字的时间太短,错字也是难免的了。

    “父亲大人,我刚刚又度过了在浮山营中的一天。

    今天是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我们训练已经快满一个月,听上头的哨官说,这一次的集训就快要结束了。儿自从军以来,每日苦训不止,但犹以这一次的为最辛苦。用大人的话说,这就是淬火,经此集训后,我等士卒身上最后的一些毛病,都可一扫而空了。以儿的经历来说,似以大人的说法确为事实。我们每天清晨五时起床,这数周时间天天如此。在我们大营后有一个长达里许的河流冲成的浅滩池塘,我们每天早晨吃过饭后,需全副铠甲和兵器,徒涉过塘,中途我们要举着长枪或火铳过河,我们火铳手们犹为辛苦,火铳又长又重,铳口还不能进水,身上的定装火药也不能进水,所以过河速度要十分的快。我们每天都是湿透了的,从早到晚都是如此。

    做为一个火铳手,我在训练中取得了很快的进步。四周的强化训练里,儿至少在演习和靶场打了五百发子弹,光是用来磨弹丸的锉子就换了五六个之多。训练的时候正值初秋,天气总是阴沉多雨,但我们每天都在打靶,消耗的火药简直是一个惊人数字,哪怕是浮山的储备,儿也怀疑会被我们消耗光的。

    我们每天都在没完没了的行军。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海边滩涂地带边缘走了好几个小时,这时滩涂对面的炮队突然开火,炮弹在我们的上空呼啸而过,所有人都吓的趴在了地上,不过哨官和队官们都吆喝着大家起来……于是所有人扛着火铳,一起在炮火下用战斗队列向前行军……从那天之后,这样的事就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有一次炮队的人打的低了,一颗六斤重的炮子就在我们头顶飞过去,最后落在队伍后头,有两个同伴被擦伤了……当然,他们还是幸运的,只是挂彩,没有丢了性命。

    我们还进行了刺刀训练,在我们的火铳口加装了一柄一尺多长的小刀,比匕首长,和枪头差不多,有放血的血槽,十分锐利,我们每天用火铳进行刺刀戳刺的训练,练习方阵抗拒骑兵,练习对刺……对刺是用木枪头,请大人放心。

    我们的火铳太长太重,加了刺刀后,戳刺实在太费力气,听上头说,现在已经有试制新型火铳的打算,不过打算就是打算,暂且我们还是只能用这种重火铳了。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家书(3)

    好在这种火铳打的远,威力不小,儿用这种火铳现在已经得心应手,就算是百步开外,也可命中标靶……等儿休假之时,一定返乡,与父并诸兄弟一起,打鸟猎兔,想来必定可以得心应手,抬手中的,不复当年的窘态矣……

    儿现在一切均好,训练已经渐至尾声,体能也渐渐恢复了……我们所有人都瘦了十斤左右的重量,有的人甚至瘦的更多,不过精神是比以前好的多了。在一开始的时候,儿简直是边睡觉边吃饭,很多次都是吃着饭睡着了,晚间一允准休息,几乎是一闭眼就睡着,前二十天,实在没有精神写信,非儿不孝,实在是无能为力……”

    晨光之中,军号滴滴的响起来,寝室中开始传来战友们醒来的声响,写信的上等兵满足的叹一口气,意犹未尽的把书信封起来,然后放在搁书信的地方。

    军中的军情处有邮传局,听说还办了自己的邮传生意买卖,据大人说,大明很多积弊都是邮传驿站带来的,一定要革除不可。

    想革除,就得自己着手,不过这是最上层的事,下头的普通士兵就不明白了。

    好处就是士兵的家信是免费收免费送,两头都免费,捎些物品,二十斤以下的重量也是免费……贵重物品,比如士兵要捎饷银回家,或是家里头捎一些什么贵重东西过来,那就另外一说,得收费了。

    就算这样,士兵的物品收费也是极低廉的价格,比起民间来要便宜的多,加上书信全免费,这也算是变相鼓励士兵们多写信,甚至是多在报纸上投稿发文章……除了锻炼笔墨,还能得稿费,士兵的稿子是优先发表的。

    这也导致营中写信之风大行,识上几百字后,每个士兵都自己书写家信,给家人,或是给未过门的媳妇什么的,在自己写信的同时,也是鼓励家人上浮山营在各地办的扫盲班,一天识五个字,一年下来,最少看信回信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眼前这个上等兵,是这个什仅次于什长和两个伍长的老兵和精锐士兵。

    大明军中,原本是兵分九等,这是戚继光的分法,对张守仁来说这个分法太繁琐,无此必要。

    他就是按后世的办法,新入营的不管武艺高低,识字多少,一律列兵。

    入营满一定日子了,就是三等兵,其中的优秀者为二等兵,再优者为上等兵。

    上等兵的上头,就是军士,也是分很多种,特勤军士,长枪军士,火铳军士,一般军士就任伍长,军士长可任什长,两者等级相等。

    这种定法,和大明的九等制略有相通之处,和后世的定级制度很相似,也简省易懂。

    对刚刚摆脱文盲身份的士兵们来说,十分合适。

    现在营中虽苦,但个人都有争胜之心,到军士一级,俸禄军饷就比普通的列兵翻了几翻,一个列兵月支三饷,比起辽镇还要高不少,而军士可领七两有余。

    在浮山,人人都有机会往上,往上了,待遇足以叫人心动。

    军号声中,上等兵李耀武将书信投入信箱,然后对着屋中人大叫起来:“所有人,起床,全部起床,三分钟内,穿衣洗漱完毕,快,快,快!”

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1)

    第二百五十五章集合

    军号声中,浮山营里响起了一阵阵轰隆隆的响声,犹如一阵阵的滚雷从营区的天空刮过,响亮,激昂,提神醒脑。

    这是数千军人从睡梦中醒来,然后起身,跑着步去洗涮的声响。

    这是他们嘻嘻哈哈说笑的声音汇集成的响动。

    这是年轻而激昂的旋律。

    这也是自信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叫人感动的东西,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悟到它的令人感动之处,也只有常年在军营中的人,才知道它的可贵。

    在这种混杂而又有序的喧闹之中,整个军营,包括军营外的将作处,军营家属区,以及依附军营的那些买卖人家,一个个小小村落和刚形成不久的集镇,也是全部都活了过来。

    洗手洗脸后,吃饭的钟声响起,所有士兵拿起自己的铁饭盒,还有筷子,在各伍长和什长们的带领下,列队向伙房而去。

    张守仁一直想用搪瓷缸子,印上浮山营的营徽和一些口号什么的……这是后世的一些积习,但很可惜,这东西耗工大,技术也难,没有那么方便可靠。而相形之下,铁器虽然有缺铁的麻烦,但毕竟一劳永逸,每具熟铁打制成的餐具发下去后,只要勤擦勤涮,每人的餐具都是亮闪闪的,方便携带,不怕摔坏了,也不怕受损,任何条件下都方便使用,在形制上也是如此,餐盒下有铁条,可以打开延伸,野营拉练时可以自己烤制食物或是烧水,十分方便,配上储水的皮囊等物,行军时吃饭喝水的难题很方便就解决了。

    这时候的军队,后勤是大难题,象明军调度行军慢,主要是因为后勤卡在地方手中,烧制食物供给和提供住处,都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农民军行军,则需要裹挟大量的百姓,倒不是他们喜欢带着不能打仗的百姓来拖累自己,实在是因为农民军没有稳固的后方和基地,只能是流动做战,吃饭需要这些百姓帮忙蒸煮,餐具碗筷都要他们来保管,更需要他们来提供营地,负责打铁,制弓箭箭矢,打火铳火炮,造云梯硬弩,总之,后勤是由这些百姓包办了的。

    李自成围开封时,兵马五十万,但真正能打仗的,骑兵不足三万,步兵十万,剩下的人,就全部这些提供后勤供给的百姓。

    清军就是打到哪儿就抢到哪儿,除了精锐战兵,还分弓箭手,无马跟役,有马跟役等等。这些人,有的抢就抢,有吃就吃,无事帮着战兵喂养战马,遇到紧急战况也是操刀就上,论起后勤来,也是没法儿和浮山营这里比了。

    按照条例,早晚吃面食,杂粮饼子和精面馒头各一大个,每人六两的早晚餐份额,加上大葱咸菜和菜粥,就算是高消耗的训练,这早晚饭也能顶住饿了。

    中午就是蒸米饭,每人八两米饭,配每人二两肉,每隔五天,每人加一条鱼,不论是海鱼或河鱼,总之都有加餐。

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2)

    再加上两个素炒,人人都是吃的嘴上流油,肚子里鼓鼓的。

    就算如此,每天早晨的时候,每个兵肚子里头都是在打鼓,轰隆隆的响个不停,每个人都是饿的前心贴后心,个个在洗漱完事后,都是小跑着赶到食堂去排队。

    大食堂里早就是按区域排好了,每个队都是有自己的区域,下到各哨,各排,各什,都有自己固定的餐桌。

    士兵们坐好之后,什长和伍长们开始用大勺子舀菜粥,发馒头,每桌上碟子里头码的高高的咸菜,桌上还有一摞摞洗的干干净净的大葱……等粥打好,馒头在手,每个人的喉头都上下涌动着……不过,此时还是没有人动筷子,更没有人把馒头往嘴里头送。

    一直到角落里有人下了命令,然后就听到值星官大声喝道:“全体开动!”

    到这时,所有的军官和士兵们才开始咀嚼吃喝,但诺大的饭堂之中,也只能听到咀嚼的声响,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说笑,所有曾经违规的人都受到过处罚,现在军法处的宪兵还在四处巡逻,没有人会给自己找不自在。

    李耀武和自己的同什兄弟们坐在一块,身旁都是甲队的军士们。每个人都是膀大腰圆,十分健壮,个个都是精光四射,孔武有力的样子。

    甲队是步队各队中的佼佼者,向来都是各种荣誉的集中的地方,哪怕是集训超过二十天,每个队都有人瘦的脱了形,甲队的人还是这副十分壮实的模样。

    只是他们在吃喝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用眼神瞪眼瞧着对面的十来个士兵。

    对面的人也是和甲队的人一样,个个都是膀大腰圆,孔武有力的样子。

    特别是他们的什长,那个叫朱王礼的家伙,军服料子都要被他撑坏了一样,身上的肌肉,鼓成一团团的,走路的时候,仿佛一座小型的山峦。

    这厮和他的部下,桀骜不驯,野蛮,但武艺高强,十分高明凶悍。

    在集训前的剿匪行动中,在马队中立了大功。如果不是这些人全是天不收地不管的性子,怕是一个个最少也是正目副目级别的军官了。

    象朱王礼,和他一起过来的姜敏已经是参谋处的武官,级别相当于副哨长帮统,朱王礼还是一个什长,还是代什长,因为前一阵犯了军规,又一次被革职了。

    “杀人的好料子,打仗的好料子,不过不是当军人的好料子。”

    听说是孙良栋的原话,打军棍和革职的命令都是孙良栋亲自颁发的,最后还不无惋惜的说了这么一段话……浮山营中也是有资历的,能上一个坎就是一个坎,少迈一级,就意味着比别人落后一步。

    将来朱王礼在军中的发展,看来必定是不如人意了。

    不过这厮倒也不在意,用他的话来说,原本光棍一人时,随便都能弄点银子,酒肉从不缺过,江湖上行走,朋友也不曾断过。

    这么舒服的日子不过,跑到浮山营里不是享福和当官来的,就是奔着张守仁和浮山营中个个是好汉才过来的……打响马,杀山匪,除暴安良,做这些事时,朱王礼浑身热血沸腾,十分痛快,哪里还介意自己升没升官儿?

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3)

    最近的集训,这厮和他的部下也是风头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