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解答。
后世的刘子光,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再加上所在的城市属于内陆城市,所以也没有真正的到过海边,就更不要说坐过海船了。一直到他来到唐朝之前,坐过的最大的船也不过是公园里的十几个人的游船。此刻登上这可以容纳几百人的大海船,心情也是十分的激动。只不过他已经是成年人,所以表现的要比李治他们俩沉稳得多。
进入船舱,李恪发现这个时代的战船之上的设施,居然是如此的简陋,后世中耳熟能详的航海用具,在这里居然一件都没有看到。为此他不禁有些好奇,这个时代的船员在海中行驶的时候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对于李恪的疑问,船长、泉州水师统领宣威将军陈华的解释是:全凭个人经验进行判断,除此之外没有刚好的办法了。
李恪听后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难怪这个时代航海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感情是这么回事!想想不久的将来,自己很有可能会亲帅一支船队,深入海洋征战四方。如果也是像现在这样,全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去统领一支船队,恐怕都不等发现澳洲,就会全军覆没。
船队以后,李恪并没有产生任何的不适,这一点不但令所有的船员感到意外,就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战船可远远的比不上后世的轮船平稳,即便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依然会产生上下的浮动,按理说初次乘坐海船的人,都应该有个适应的过程才对,可是自己为何一点反应都没有呢?难道说自己命中注定就适合在海上征战?
李恪的亲卫们以及李治此刻都已经头晕目眩,腿脚发软,而且更是趴在甲板之上吐得一塌糊涂,恨不得把三年前吃的东西都吐出来,胃里才能好受一些。倒是身体一向嬴弱的李明达,也和李恪一样没有任何的不适,此刻正拿着李恪在离开京城前,才送给李治的单筒望远镜四处张望。
李恪看到后不由得心中一动。望远镜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是一大一小两个透镜对好焦距便可以使用。只不过这个时代,一切都是全凭手工打造,青铜打造的镜筒制作起来非常的容易,但是上面的两片透镜镜片,却需要一个熟练的工匠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打磨,才能达到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望远镜在一段时间内,这能成为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当初李恪奉旨回京的时候,一共也不过带回去五套望远镜。其中的三套作为贡品给了李世民,一套作为礼物送给了李治,剩下的一套则留给了自己。这五套望远镜,都是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过的,镜筒上有着精美的图案,完全可以当做工艺品加以保存。
作为军用物资,陆地之上暂时还没有多大的用场,不过用在海船之上,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李恪从李明达那里要过望远镜,来到陈华的身边,把望远镜交到他的手中之后,又教给他该如何的使用。陈华在得知手中的这个东西,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的时候,先是有些怀疑,等到拿起望远镜向远处望去的时候,虽说四周一片汪洋,并没有什么参照物,但是却可以轻松的看清楚远处的海面。像是要证实什么似的,把正在瞭望台上瞭望的士卒叫了下来,然后他自己爬了上去。时间过了不久,瞭望台上传来他惊奇的呼喊声。很快的陈华又回到了李恪的身边,语无伦次的向他叙述自己清晰地可以看到几十里以外一条跃出水面的大鱼。那神态和举止就如同一个小孩子,刚刚发现了一个好玩儿的东西,然后再和别人炫耀一般,完全不记得这个望远镜的主人就是他正在炫耀的对象。
李恪也不气恼,只是笑着问他这个望远镜对于海上行船是否有帮助。陈华立即把头点的就像一只磕头虫一般,并且还说出了望远镜对于海上行船的诸多好处来。说完之后,用充满渴望的目光注视着李恪。李恪又怎么会不知道他的那点小心思,不过却没有答应把眼前的这个望远镜送给他。看到他满是失望的神色,李恪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这个望远镜是他送给李治的礼物,哪能从小孩子的手中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呢。不过又劝他不要着急,等到船在泉州靠岸以后,他便会给营州方面去信,让他们尽快的送过来一批望远镜,争取做到每艘战船上都能够配置一套望远镜。同时又告诉他,等到了泉州之后,还会有更好的东西会送给他,包管他做梦都会笑醒。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三十四章 冤情
第三十四章 冤情
看到陈华有些不相信,李恪开始向他讲述可以辨别方向的指南针,可以确定精准坐标的六分仪,可以投掷出去在落地时爆炸开来,造成大面积伤亡的炮弹以及不用人力蹬踏,就可以让战船跑得比陆地上的战马还要快的蒸汽机。说完这些的时候,李恪发现陈华前襟已经完全被他自己的口水给打湿,于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刚走出去没有两部,陈华又追了上来,不停地追问,他所说的都是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这些不但没有见过,就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正趴在甲板上痛快淋漓的大吐特吐的郝童,见到陈华居然敢怀疑瞭望所说的话,不由得心中极为不快,强忍住一吐千里的**,站起身傲然的告诉陈华,这个世界上只要是辽王殿下说过的,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听完郝童的话,李恪心中无比的畅快。能被手下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崇拜,实在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回过身告诉了陈华一个秘密:朝廷正策划着未来几年之内大力发展海战的实力,目前工部正在加紧研制一批很强大的海战武器以及航海辅助工具,作为大唐帝国为数不多的海上舰队之一的泉州水师,在未来的几年里一定要多多的培养经验丰富的水手,以应对即将到来大规模的水师扩充。
陈华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先是一愣,紧接着便是一阵狂喜。要知道近几十年来,水师的地位大不如从前,自打南朝被大隋覆灭以后,基本上就再也没有过大规模的水战,这也使得大唐的水师总人数逐年的下降,如果不是因为要护卫泉州的海上贸易,恐怕泉州的水师早就给取消了。如今这位辽王殿下居然说水师不但不会被取消,反倒有可能要大规模的扩充,虽说不知道为何朝廷突然间会做出这个决定,但是对于他这个在海上带兵打仗了几十年,离开了大海甚至都不知道该怎样生活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接下来的两天里,李恪没事的时候就会和陈华呆在一起,并且尽最大可能的从他那里学习航海知识,大有不把他肚子里的那些个航海知识彻底的掏空,就决不罢休的劲头。陈华也乐得趁机和这位辽王殿下套套近乎,只要是自己知道的,即便是李恪一时之间没有想到,他也会找个由头进行一番讲解。他算是看明白了,眼前的这个看上去对什么都好奇的王爷,绝对不是一时的好奇才向他请教的,没准他所说的要开战还就是真的,而且到时候的指挥官也将肯定是他。那么现在自己说的越多,就会给他留下的印象越好,到时候一旦开战,有什么好处也不会落下自己的。
从第三天起,做了一次彻底的肠胃清洗的亲卫们以及李治,终于适应了海上的生活,于是甲板上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和路上的步卒不同,水手上船以后并不限制饮酒,而且所有的水手都无一例外的可以称之为酒鬼。原本他们还想把李恪和李治手下的亲卫们给灌醉,李治的那些个手下还好说一些,李恪的亲卫们都是营州过来的东北壮汉,又早已经习惯了李恪名下的出产的烈性白酒,南方出产的这种度数极低的米酒,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和白开水没有啥两样,拼起酒的时候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的肚子里,到底能不能放得下那么多的水。
海上的生活是枯燥无聊的,可以活动的空间只有那么大的地方。觉得有些无聊的李恪,在听说自己的亲卫们在和水手拼酒的消息后,不但没有劝阻,反倒主动地拿出来二十坛五十斤一坛的高粱酒,作为比赛用酒。这些个南方长大的汉子,那里见到过如此高的度数的酒,而且还没有开封就已经散发出一股难以抗拒的香味来,一个个的立刻便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李恪到来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开始拼酒,其中一些人更是已经几碗酒下肚,这个时候突然间换上度数极高的烈性酒,那些个没有喝过烈性酒的水手们,其中不乏都来不及咽下去就发生井喷的人。
原本热热闹闹的场面,在李恪加入进来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全船近二百名水手,除去正在当值的那二十几个人以及陈华以外,全部被李恪的手下给灌倒在桌子下面。
看看桌子下面一水儿的都是自己的手下,再想想一会儿连个替换值班的人都没有了,陈华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赶紧从四周护卫的船上先调了几十名水手过来。
整整二十天的时间,李恪一行人这才来到泉州外的海面,遥遥的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地平线。派出去向泉州方面报信的船只,已经于头一天便已经出发,想必此刻泉州方面早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唐初的泉州,并非是后世的泉州,而是后世位于闽江出海口处的福州。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海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所以泉州的繁华,即便是中原以及江南地区也很少有堪与之相比较的。
李恪此次前往岭南道,其目的最主要的是考察一下当地的水师情况,其次才是体察民情。海上行船的二十天里,他已经对泉州水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李恪自己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营州都还有着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处理,再加上此次江南之行已经过了半年,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又即将出世,难免有些思家心切。岭南道今年也没有发生重大的灾害,所以也就没有心思在这里多做停留,只想着到各地走马观花似的转上一圈,让当地老百姓知道,朝廷还是关心民间疾苦的,然后便打道回长安交差。
谁知世事难料,他越是着急想早日返回长安,老天爷就越是不让他遂了心愿。他刚刚迈下船板,还没有来得及和前来迎接他的泉州官员说上几句客套话,就听到后面传来一阵喧哗声,迎接他的官员们的身后不远处传来一个人的高声呼喊声。李恪皱着眉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那个人喊得是什么,倒是发现迎接自己的那些个官员们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于是转头问站在自己身后的陈华,后面喊话的人到底在说些什么。陈华的眼神也有些不自然,犹豫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的告诉李恪,是有人在喊冤,而且是在状告泉州的大小所有的官员。
李恪听后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唉!我怎么就这么倒霉,想早点回去看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都做不到!他就是这么个脾气,如果没有人前来告状,他也就乐得个清闲,不去管当地的官员是否真的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对于他这个成功的穿越人士来讲,地方官员如果真的奉公执法,清廉如水,反倒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不过,真的有人前来告状的话,就说明当地的官员实在是做的有些过分了。按照当时的律法,民告官不管是否官员有罪,告状者首先要吃一顿板子的,所以除非是有重大的冤情,否则的话,老百姓轻易是不敢告官的。再看看眼前这些个泉州大小官员们的表情,李恪就可以肯定,喊冤之人的冤情,一定是早已经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的,否则的话也不至于所有的官员都会表现的如此的不自然。
向着亲卫队长郝童使了个眼色,对方转身离开。不久后带着两名中年男子来到李恪的身边,对着那两个人说道:“你们眼前的这位就是但今天子的三子,辽王殿下。不管你们有什么冤情,都可以向辽王殿下进行申诉。”
两个中年人听后连忙跪倒在地,一边用力的磕头,一边大声的诉说自己的冤情。李恪皱着眉头听了半天,一句话都没有听懂,又不想让人看自己的笑话,于是说道:“本王刚刚下船,此刻正有些疲倦。你们也先起来吧,有什么不妨先跟着本王到了行辕再说。”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三十五章 离奇的案件
第三十五章 离奇的案件
李恪之所以这么说,一是不想初来乍到的便喧宾夺主,驳了这些个地方官员的面子,二来是想通过这些个地方官员,先了解一下这个案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案子。刚才告状的那两个人,说的都是当地的方言,说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