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第8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休也不由得哈哈一笑,能够说动长孙无忌放弃手中的权力辞官养老,这也让他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现在李治已经彻底的掌握了朝堂,日后也更方便他行事。
“李兄你不要转移话题,晋儿和承乾的事可透着奇怪,陛下竟然对他们放任不管,这可不像是一个帝王所为啊?”长孙无忌这时忽然又把话题转到自己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上,说话时眼睛中也透着几分不解的神色。
“长孙兄你都已经退出朝堂了,为何还要为这些事情而烦心?”李休似乎并不想讨论这件事,所以当下再次反问一句道。
“我能不烦心吗,你可是我为数不多的朋友,若是晋儿出事,说不定连你都要受牵连,至于承乾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我们之间的关系有点隔阂,但他和陛下一样,都是小妹的儿子,我可不希望看到他们兄弟相残!”长孙无忌这时却是坐直了身子正色道。
长孙无忌在说上面这些话时,李休也一直盯着他的眼睛看,直到发现对方眼神坚定,的确是出自真心时,这才叹了口气道:“多谢长孙兄的关心,不过晋儿和承乾那边你不用担心,陛下有他自己的打算!”
“到底是什么打算,难道你就不能给我透点风?”长孙无忌却是不依不饶的再次追问道,如果搞不明白李治心中的想法,他这几天肯定会吃不下睡不着。
面对长孙无忌的追问,李休也显得很无奈,当下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终于开口道:“长孙兄,当初玄武门事后,我将承道他们送到美洲,你也是这件事的参与者,所以我想问一下你,当时先皇为何会同意放过承道他们?”
“你……你怎么会忽然问起这件事?”长孙无忌听到李休忽然提到玄武门的事,当下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道,这件事可是朝中的禁忌,哪怕李世民已经去世了,但也没有人敢公开讨论。
“长孙兄不必多想,你只需要告诉我当时先皇为何会同意放过承道他们?”李休却是脸色淡然的再次开口道。
“这个……”长孙无忌听到这里终于沉思了片刻,随后就开口回答道,“当时先皇虽然控制住了长安,但局势并不稳定,而你又威胁要将承道等人用热汽球送到各地,若是真的如此,大唐各处都将遍地烽火,这是先皇不愿意看到的。”
说到这里时,只见长孙无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除了这个原因外,陛下当时的心情也十分复杂,一来是杀了隐太子后,陛下心中并不好受,二来也不想对你和平阳公主动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你要将承道他们送到美洲,毕竟美洲太过遥远,只要承道他们去了那里,想要再回来就……”
就在长孙无忌说到最后时,却忽然停下呆愣在那里,因为他隐约间也猜到了李治的心思,只不过这个想法实在太过大胆,他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
看到长孙无忌的样子,李休也不由得呵呵一笑,当下亲自拿起茶壶给对方和自己倒上茶后,这才再次笑道:“虽然有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这天下实在太大了,而以现在的条件,大唐能够统治的疆域也是有极限的,而像美洲这样的地方,就是大唐鞭长莫及之地!”
以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如果太大,肯定会出问题,比如边疆发生了一件大事,但却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将消息传到皇帝的耳朵中,等到再把皇帝的命令传达下去,这个时间就更长了。
而完全将处理事情的权力交给地方官吏也不行,因为这必定会让朝廷失去对地方的统治,所以在交通和通讯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前,一个帝国统治的疆域的确是有极限的,而遍观世界各国,在统治方面最出色的就是中原的历朝历代,这也是中原王朝每个朝代的疆域都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原因。
“我明白了,陛下是你的学生,他自然早就知道这个世界很大,除了中原外,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土地和海洋,而大唐虽然强大,但统治的疆域却有极限,比如西域和南洋,这两地的统治就达到了大唐的极限,再向外扩张的话,大唐也无法有效的统治!”长孙无忌听到这里也眼睛发亮的自语道。
他终于明白了李治的心思,不过身为帝王却有这样的胸襟,这让他也不由得对李治感到敬佩,甚至感觉以前自己还真是小瞧了自己这个外甥。
看到长孙无忌的样子,李休却是微微一笑,他也是前不久才猜到李治心中的想法,这也让他倍感欣慰,自己的学生总算是没有让他失望。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又一个十年
小孩子总是感觉时间过的很慢,一天在他们眼中都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时间,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就会感觉时间走的越来越快,计算时间的单位开始从天变成月,再由月变成年,甚至最后连年这个时间都变得十分短暂,好像眨一下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再眨一下,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李休的年纪大了,更是感觉时间过的飞快,好像仅仅眨了几次眼,结果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这时的他也已经年近七十,至于长孙无忌也在两年前去世,而在他去世时,李休也依约前去探望,只是当长孙无忌知道李休是穿越而来之时,整个人的反应也和李世民差不多,震惊过后又是大笑,随后很快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而李治则下令将长孙无忌陪葬在昭陵。
长孙无忌去世后,李休身边的朋友又少了一个,而且这两年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平时也很少出门,就连李治有事情想要和他商量时,也都会亲自跑来见他。
这十年里大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战事,北方的草原上已经修建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道路,各个交通枢纽处也都建造了城池,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迁移到草原上,而草原上敢反抗的蛮人全都死了,剩下的全都乖乖的与汉人杂居通婚,并且学汉语、穿汉服,除了那些年纪大了,小一辈已经开始被同化为汉人。
至于西域那边,大唐已经将中亚一带的地盘稳固下来,甚至连碎叶城也提前打了下来,这也让大唐的势力延伸到醒来一带,并且与波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过关系越近,反而更容易发生矛盾,主要是波斯防备大唐吞并自己的领土,而大唐又恨波斯挡住了大唐的商路,这也使得双方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
不过大唐和波斯之间的龌龊虽然多一些,但表面上还是维持着一个合作的关系,只不过大唐私下里却开始与大食接触,并且暗中挑拨大食、波斯和东罗马帝国之间争斗,当然这三国本来就征战不休,大唐也只是在火上加一把柴而已。
事实上大食三国也都知道大唐没安好心,可是他们却不敢和大唐撕破脸皮,毕竟他们三国都知道,无论大唐加入哪一方,都可以灭掉另外一方,所以他们对大唐也只能刻意交好而不敢太过得罪,这也让大唐在三国间左右逢源,占尽了好处。
大唐的西南方向,吐蕃早已经被大唐打成了半残,而且松赞干布也是个短命鬼,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随后大唐的飞奴司上下挑拨,使得本来就人心不齐的吐蕃乱成一团,再加上佛教的传入,使得吐蕃人人事佛,大权都被各大寺庙把持,形成一个个大大小的佛教势力。
这些佛教势力彼此征战不休,根本不可能形成合力,而且佛教侵蚀人心,使得人人只修来世不求今生,可说整个吐蕃已经因此而废,再也不可能有崛起的希望了,事实上若不是吐蕃的地势太高,以李恪的性子,早就将这里打下来了,只可惜高原对平原生活的人太危险,所以大唐只能让吐蕃内部乱成一团,从而失去对大唐的威胁。
十年前李承乾、李恪和李晋三人打下林邑,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始,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后,李承乾以林邑为根基,开始向整个东南半岛挺进,真腊等国已经接连被灭,东南半岛的大部分都已经落入到李承乾的手中,甚至已经开始与更西侧的天竺接触。
至于海军的脚步更是迈的极大,在李晋的指挥下,海军已经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甚至到达大食与波斯控制的海岸,前两年甚至还与大食的海军干了一仗,虽然当时大唐的战舰数量比较少,但却质量占优,一举将大食的海军击溃,而且还沿海抢掠一番这才离开,事后大食非但没敢追究,反而派使者前去大唐解释这只是个误会。
不过随着李晋和李承乾走的越来越远,朝堂上对他们两人的弹劾也越来越多,但是李治却全都置之不理,甚至连李承乾和李晋吸引百姓外迁他也不管。
说起来这十年间大唐的人口再次翻了一翻,而且人口这东西只要上了规模,再加上中原多子多福的传统,以及现在也不缺粮食,所以大唐的人口几乎是爆炸性增长,比如后世的解放后,短短数十年人口就从四亿增加到十几亿,而大唐也同样迎接这个人口大增长的时期。
只是人口多了,生存资源分摊下来,自然也就比之前稀薄了,而且无论帝国再强大,总会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贫困,当然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都被大唐内部新增加的土地给消化了,但也有一部分选择冒险出海,这也就成为东南半岛和南洋一带的人口来源,毕竟南洋一带的土人太懒,实在不堪大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估计是李恪看到李晋和李承乾在海外杀的那么痛快,他似乎也明白了李治的心思,于是也开始不甘寂寞,只不过他这时忽然发现,李承乾的目标是西边,李晋的目标是东边,北边是大唐的,而给他剩下的只有向南了,南洋是不可能了,唯一剩下的只有南极洲了。
李恪当然不会去南极洲做企鹅之王,结果最后他竟然和美洲的李承道联络上了,现在两人的关系紧密,李恪也在偷偷的建造海船准备出海,对此李治虽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但也只是派驻官员加强对南方的统治,至于李恪的小动作他也从来不理会。
李休这十年来虽然很少出门,但也一直在关注着大唐各个方面的变化,至于李晋三人的事他也知道的十分清楚,但只要李治不管,他也懒得去管。
不过也就在今年李休的七十大寿快要到时,李治却忽然下旨,召李晋、李承乾和李恪三人回长安,这下也吸引无数人的目光,甚至有传言李治要对李晋三人动手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大寿
李休的七十大寿,虽然他不想大操大办,但身为皇帝的老师,他就算不想办也不行,而且李治等人也一直鼓动着给李休祝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吩咐人准备寿宴,而在此之前,他的那些学生也都纷纷从各地赶来为他祝寿。
李晋、李恪和李承乾三人早就接到李治的旨意让他们回京,理由就是为了给李休祝寿,不过外界很多人猜测李治很可能是找个借口让他们三人回京,从而可以一举将他们三人擒拿,彻底的解决掉这三人尾大不掉之势。
不过也同样有不少人猜测,李晋三人恐怕根本不敢进京,毕竟他们这几年在各种“不臣”之举越来越明显,虽然没有明着造反,但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可是帝王的大忌,所以这次就算李治以祝寿的名义请他们回来,恐怕他们也不敢回来。
只不过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李晋三人不但回来了,而且还一起回来了,好像一点也不避嫌,而李治也没有一点要动手的样子,反而还亲自出城十里前去迎接,甚至四人在见面时,还抱在一起哈哈大笑,最后手牵着手一起来去拜见李休,而且随后李晋和李承乾、李恪三人就直接住在了李休家中。
大寿当天,李休家中也是大排宴宴,不但儿孙学生都来了,李治也率领文武百官前来为他祝寿,而李休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却很健康,这也多亏了他多年坚持不懈的锻炼,所以在寿宴之上,他一高兴也多喝了几杯,结果最后也是不醒人事。
不过李休虽然醉倒了,但是李治等人却没有多喝,反而在寿宴结束之后,李治将李晋三人召进宫中议事,不少阴暗的人以为李治终于要动手了,可是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李晋三人却高高兴兴的坐宫里回来了,只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四个在宫里都说了些什么?
也就在李治带着李晋三人进宫之时,本来在人前喝的酩酊大醉的李休这时却精神抖擞的坐在书房里,而在他的面前,一对头发花白的男女却是泪眼婆娑的向他行礼,而李休这时却是亲自将他们搀扶起来道:“承道、七娘,你们回来就好!”
这对男女正是李承道和远嫁的七娘,他们夫妇也在李休的大寿当天赶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