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404章

大魏宫廷-第404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律律——”

    勒住马缰,赵弘润一行人在这处驿站的门前停了下来。

    而在驿站的门前,有一老一少两名驿站的兵丁在那值守,在瞧见赵弘润一行人后,那名老卒手持长枪走了过来。

    驿亭也好,驿站也罢,这些设在荒郊野外的驿处,一般是不对平民百姓开放的,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某些个饥饿难耐、走投无路的平民,驿站内的兵丁瞧他可怜,有时也会给予帮助。

    但通常,驿站是不对非公职人员开放的,毕竟驿站终归不是客栈。

    不过面对赵弘润这一行人,那名老卒却没有急着说出让赵弘润等人去找别的地方借宿的话,原因就在赵弘润一行人所驾驭的坐骑。

    要知道,赵弘润这一行人中,总共有十五匹马,而且这些马匹一看就知并非一般驮货、拉车用的驽马(劣马),但从这点,那名老卒就能看出赵弘润这一行人身份不比寻常。

    毕竟在魏国的市面上,仅会流通驮货、拉车所用的驽马,而那些所谓的高头大马,都会被充当军马,若是没有一定身份,肯定是弄不到的。

    而那名老卒眼中的赵弘润一行人,那十五匹马居然每匹都是马背高达七八尺的良骏。

    不得不说这名老卒还是有眼力的,毕竟赵弘润这些马,皆产于三川,比起浚水军的军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几位有何贵干?”老卒恭敬地询问道。

    听闻此言,沈彧走上前去,沉声说道:“今夜,征用此地借宿一宿。”

    征用?

    老卒愣了愣,还未反应过来,就见沈彧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悬示于他面前。

    只见那块乌木所制的令牌上,清晰雕刻着肃王府三个篆字。

    “肃……王?”老卒惊骇地险些连眼珠子都瞪出来,要知道这处驿站虽然地处圉县附近,但终归也是在颍水郡,而在颍水郡,肃王弘润那可是名声赫赫的。

    绝大多数居住在颍水郡的魏人都知道,肃王弘润便是两年前率军击溃了楚国前来进犯的军队,且一路反攻至楚国的皇子。

    “诸位请,诸位请。”

    老卒连忙将赵弘润一行人迎入驿站,口中对另外一名年轻兵丁喊道:“二小子,还愣着做什么?帮忙将这几位大人的坐骑带到后面的马棚。”

    “记得喂些水与草料。”沈彧从怀中取出一小块银子,放到那老卒手中。

    “明白、明白。……几位请。”

    老卒将赵弘润一行人请入了驿站内,指引着他们来到一间大屋子里,他回头对赵弘润等人说道:“几位在此稍歇,我去请我们这里的驿长。”

    所谓驿长,即驿站的负责人,是主持驿站事务的人。

    “且去。”赵弘润点了点头,遂负背双手打量起这间屋子的装饰。

    以往,除了出征打仗,赵弘润几乎没有离开过大梁,自然也不必提及借宿在荒郊的驿站,不过大梁的驿馆,当初楚暘城君熊拓抵达大梁的期间,赵弘润倒是去过两三回。

    不可否认,与大梁的驿馆相比,这里的驿站相当破败,屋内随便可见断砖碎瓦,木具设施也相当简单,比如这间屋子,就只有一张桌子与几把椅子,而且看这些桌椅的成色,已不知在这放置了多少年。

    除此以外,这间屋子四壁皆空,不比大梁的客栈,墙壁上到处都挂着山水、字帖。

    不过想想也是,大梁的驿馆,一般都是接待大人物的,要么是入京的官员、王侯,要么就是其他国家的使者,岂能是地方上的驿站可比的?

    片刻后,那名老卒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一位年纪大概四十几年的中年人,只见这名中年人,并未穿着官服,而是穿着一身皂青锦服,头戴布冠、腰间系带,一派乡绅打扮。

    虽然此人的虽然他的衣束看起来有些陈旧了,但不知为何,此人穿在身上,却显得颇为精神、挺拔,给人一种俊朗稳重的感觉。

    “鄙人何之荣,乃是此间驿站的驿长,几位便是手持肃王府令牌的贵客?……能否将那令牌让鄙人一观?”

    此人说话的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而且观他谈吐,赵弘润觉得这是一位读书人。

    而听了这人的话,沈彧遂再次从怀中取出那块令牌,递给何之荣。

    只见何之荣这位驿长双手接过令牌,仔细端详,认真地让赵弘润感觉有些纳闷。

    于是,赵弘润忍不住问道:“这位驿长,你是怀疑这块令牌有假么?”

    何之荣闻言连忙摆摆手,在将令牌恭敬地归还给沈彧后,这才笑着说道:“尊驾误会了,鄙人只是好奇肃王府的令牌究竟是怎样,是真是假,鄙人见识少,看不出来的。……不过想来,不会有人胆敢冒充肃王殿下的。”

    说罢,他上下打量了几眼赵弘润,有些不甚肯定地询问道:“恕鄙人眼拙,尊驾可是肃王弘润殿下?”

    赵弘润觉得,反正他们的行踪都在那伙企图行刺他的贼人的见识下,也不必在意是否暴露身份了,于是,他便坦诚地点头承认了:“正是本王。”

    听闻此言,何之荣面色一正,疾步走到赵弘润面前,恭恭敬敬地拱手拜道:“鄙人圉县何之荣,拜见肃王殿下。”

    “何驿长免礼。”赵弘润虚扶了一记,随即上下打量着何之荣。

    在他看来,看上去像是一位教书先生的何之荣,怎么看都不像是出身行伍,可此人却担任着此间驿站的驿长,那么毋庸置疑,此人必定是圉县的贵族。

    “老李,你叫厨房准备一些上好的菜肴,另外,再让人打扫几间住房。”何之荣徐徐吩咐那名老卒道。

    “明白明白。”

    老卒连连点头,应命而去。

    而与此同时,何之荣则将赵弘润请到桌旁的座椅坐下,歉意地说道:“此驿站内寒酸,还请肃王殿下多多见谅。”

    赵弘润微微一笑,说道:“无妨……何驿长,你也请坐。”

    “这……”何之荣犹豫半响,婉言推辞道:“尊卑有别,鄙人何德何能,岂敢在肃王殿下面前就座?”

    见此,赵弘润再次请他就座,何之荣再次婉言推辞,如此反复三次后,后者这才坐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坐全,仅仅只是坐了座椅的外沿而已。

    见此,赵弘润心中暗暗点头:此人虽是贵族,但显然是一位洁身自好、修养颇好的贵族。

    诚然,就算同样是贵族,但彼此都是有区别的,有的贵族会让赵弘润感觉恶心、厌恶,但眼前这位,赵弘润却并不反感,相反,他觉得何之荣就像是一位教书先生似的。

    “何驿长接管这间驿站多久了?”赵弘润问道。

    “已有六载了。”

    “以往何驿长是做什么的,教过书么?”赵弘润好奇问道。

    何之荣愣了愣,随即脸上流露出几许尴尬与羞愧,说道:“鄙人资质不高,空读了二十余载的书,却屡次没能高中科举,使老父蒙羞,只能厚颜返回家乡,教授族内的小辈识文断字。……前些年老父过世,推荐鄙人接掌这间驿馆,总算是能有口饭吃。”

    赵弘润闻言默然不语。

    虽然他对国内贵族的印象不怎么好,但不可否认,贵族中也是有循规蹈矩之人的,比如像眼前这个何之荣这样的贵族,虽然是贵族,但事实上家中并没有多少财富,他们担任着魏国地方各县内看似渺小但实则非常紧要的职位。

    所谓贵族是国家的基石,指的其实是这类人,而不是那些家财万万却仍然钻营于利益的贵族。

    因为对何之荣的印象颇好,赵弘润遂与他聊了起来。

    这一聊,难免就聊到了赵弘润之所以会出现在这边的原因。

    而当得知眼前这位肃王殿下之所以借宿于驿站,居然是因为遭遇了行刺后,何之荣又惊又怒,忍不住骂道:“何方的贼人,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行刺肃王殿下?”

    而对此,赵弘润苦笑说道:“说来本王也纳闷了,本王自忖还不至于将什么人得罪到这种地步……”

    听闻此言,何之荣捋了捋胡须,思忖道:“那肃王可曾考虑过,那伙贼子行刺您,可能并非是因为私仇呢?”

    “并非因为私仇?”赵弘润愣了愣,随即双眉紧皱。

    何之荣的话,一言点醒了他。

    因为倘若那番行刺并非是出于私仇的话,那么,行刺他的那伙贼子,问题可就更大了。

    换句话说,这是对魏国内重要人士的暗杀。

    倒不是赵弘润自夸,事实上朝廷也不得不承认,这位素来脾气不好、不好相处的肃王殿下,使得魏国逐渐变得愈发强大,这种改变有目共睹。

    倘若有什么人不希望魏国变得强大的话,那么势必就会设法暗杀他赵弘润。

    而一想到不希望使魏国强大的人,赵弘润立马就想到了当初在雍丘袭击楚国使节熊汾的那一伙凶手。

    似乎这两批人的手法还挺相似的,皆是那般狠辣、果决。

    原来如此,并非是我得罪了什么人,而是有什么人希望我死……

    想到这里,赵弘润眯了眯眼睛。

    他觉得,有必要接触一下那些所谓的隐贼,以方便顺藤摸爪,揪出那伙雇佣这些隐贼的背后主使。

    当然,在此之前,还得逃过这次的沿途行刺,想来那伙贼子企图行刺他的目的既然已上升到使魏国衰弱这种层次,那就显然不会因为几次失败而终止暗杀的行动。

    换而言之,那伙贼子很有可能会再次袭击这间驿站。

    “哼唔。”

    赵弘润轻哼一声,心中有了主意。(未完待续。)

第515章:二度行刺

    夜半,驿站内静悄悄的,仿佛里面的人都睡下了。

    唯有一间屋子里,隐隐渗出几许烛光,映照在窗户纸上。

    在这间屋内,赵弘润与此间驿长何之荣一边弈棋,一边交谈着。

    他们聊的话题是如何使魏国变得强大,因为赵弘润向来不喜欢空谈学问,他不需要一些夸夸其谈的老儒生教他礼法、王道,赵弘润想听的,是那些具体的策略。

    不过在听赵弘润提出这个话题时,何之荣不由地苦笑起来,连连摆手说道:“乡下士绅,岂敢妄言国事?”

    听闻此言,赵弘润笑着说道:“无妨,就当是两个****闲着无事叽呱一阵。”

    何之荣犹豫了好一阵,在赵弘润几次三番催促下,这才开口说道:“既如此,肃王殿下可莫要笑鄙人见识短浅。……鄙人愚见,若我大魏要强盛,须内外安定。”

    “唔。”赵弘润不置褒贬地应了一声,毕竟这种言论前的开场白,他并不是很感兴趣。

    “先说内安,鄙人以为,调和百姓、平民两者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注:百姓,在最早的时候指的是“诸多有姓氏的人或家族”,一般指各地的名门望族、乡绅豪族,以及贵族。而真正的平民,普遍都只有一个名,没有姓氏,甚至于有的连正经名字都没有,冒出一些“狗蛋”、“狗剩”、“大壮”之类的小名。不过在本书内,非过场龙套的平民会有姓,这是为了方便阅读,不至于与别的文字混淆。诸位书友别弄混就好。

    缓和阶级矛盾?

    正要落子赵弘润瞥了一眼何之荣,心中稍稍有了些兴趣,闻言问道:“如何调和关系?”

    何之荣顿了顿,低声说道:“给予平民或有可能成为贵族的希望。”

    “……”赵弘润眼眸闪过丝丝诧异。

    事实上,魏国国内平民与贵族两者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贵族对平民的压迫,其二,平民对贵族的嫉妒心。

    而这两点所导致的,就是平民对贵族的敌意。至于反过来,贵族对平民能有什么敌意?后者根本无法进入前者的眼界。

    因此,缓和平民与贵族两者间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设法减少平民心中的怨气。

    而何之荣所提出的那招给予平民或有可能成为贵族的希望,着实是一条非常高明,但也非常狠辣的策略。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人只有在万分绝望的情况下才会铤而走险,只要给予他们一些希望,就能很好地驾驭他们,引导他们。

    朝廷的科举,不就是给寒门与贫户子弟开了一扇通往仕途的方便之门么?注:寒门并非指平民,泛指小康家庭,一般能弄到书籍,也读得起私塾。而贫户子弟,指的就是类似“凿壁偷光”成语中匡衡这样穷苦人家的孩子。一般平民介于寒门与贫户之间,但都属于平民。

    不可否认,事实上魏国朝廷早已在逐步提高平民的地位,比如两三年一回的科试,在乡试时何止数万人,可是乡试刷掉一部分、郡试再刷掉一部分,以至于到了会试,赵弘润当年监考会试时,就只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