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闲人 >

第1715章

唐朝小闲人-第1715章

小说: 唐朝小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第一步其实是韩艺非常熟悉的套路,就是……拆迁。

    韩艺发行货币的步骤,是先发行铜币,再发行代金券,因为货币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分钱、五分钱、五文钱、一元钱的货币,代金券上面是有字的,百姓的识字率也不高,直接给他们代金券,百姓可能有些适应不过来,难以形成这个概念,先将铜币发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先切身的感受一下这集中面值的货币,然后再发行代金券。

    铜币一直都在铸造的过程中,已经铸造一大半了!

    这铜币是属于朝廷的,朝廷得砸到百姓头上去,怎么去砸,那就是执行阎立本的城内建设计划,而城内全都是人,你要改建,那必须先拆,所以你总得安顿这些百姓吧,就得另建房屋。

    为什么韩艺当初非常支持阎立本的这个政策,就是因为这其实也他的计划之内,他一直都觉得城内太封闭,难以发展出商业的气氛,所以他一早就在布局,就是他的城镇计划。

    这个拆迁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在郊外大规模的改建居民区,这其实都是韩艺早就计划好的,除北郊之外,东西南都有大规模的作坊,也形成了一些居民区。北郊是因为大明宫在那里,就是一直发展不起来,然后直接去兑换百姓在城内的房屋,其中也没有什么补贴,就是一对一兑换,你爱换不换。

    即便如此,这个政策都还没有正式颁布,只是消息传出来,城内的百姓那是欢天喜地,许多百姓都非常愿意兑换,就怕朝廷不找他们兑换。

    这在以后那真是不敢想象的,这时候应该是漫天要价的,人人都恨不得去当那钉子户。

    但是如今的百姓可不会这么做,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这对于他们太有利,你不肯换,有得是人肯换。

    这就是因为居住在城内的人,除官员之外,就都是一些市民,而市民里面都是以书生和工商阶级为主,或者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人,农夫一般都不住城内。以前是自给自足,市民在家做点东西,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或者去跑跑腿,既当工人,又做小贩,以此为生。可如今这时代,你在家做得东西,那是既费力,又没有人家作坊里面出来的好用,而且人家价格还不贵,怎么斗得赢人家。

    再加上之前那一场危机,最终结果是商人回归,大规模招收市民去到作坊做事,帮助市民度过了那一场危机,可问题是商人的作坊多半可都建在郊外,等于城内很多市民都得大清早就赶去作坊,又要赶在宵禁前回来,这可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现在当然愿意住城外,而且,还可以住新屋,这想着都很美啊。

    就舒适度而言,当然也是住城外比较舒服,城内显得多拥挤呀,而且还有各种限制。

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惊喜连连

    如今的百姓,可没有以前自给自足的时候那般懒散,以前百姓都是个体户,自由规划时间的,如今都在作坊上班,那就要求他们变得非常严谨,而且在大环境刺激下,百姓个个都是干劲十足,说干就干,因为时间就是金钱。

    所以郊外很快就开始动工,其实那样板间都已经盖好了,看上去那是非常漂亮,百姓也都过来看过,个个都非常满意,这其实也是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如今盖房,那都是有着标准的尺寸,而且有着大批的技术工匠,不跟以前一样,都是百姓自己盖,木头也不需要刨得很整齐,都是非常简陋的。

    至于这材料么,当然还是以木头为主,砖瓦为辅,水泥一般都是用于道路、围墙,以及一些公共建设。

    因为这是给百姓住的,百姓都已经习惯住木屋,突然改变太大的话,他们可能一时无法适应,而且这木材盖屋也要快许多,能够配合整个计划。话说回来,就算百姓愿意,那目前的水泥产量也满足不了这个大工程,因为城内建设还需要很多水泥,水泥基本还是处于供应不求的状态。

    相比较起来,这木材那都是现成的,是直接从大明宫那边运送过来的,这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民间修建房屋,从宫里运送材料,这完全就是相反的呀!

    一般都是宫里修建宫殿,从民间抢夺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水泥的出现,可是减少宫内木材的使用,大明宫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木材,而且大明宫那边暂时只修建寝宫,将皇帝给安顿好便行了,等到要修建的时候,再运送木材过去就是了。另外,大明宫那边也同时在动工。

    可以说大明宫给整个计划,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可以令整个计划立刻执行。

    但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本质上还是刺激经济。

    建筑工人的工钱,那是日结的,他们手中拿到的是钱,不是米饭,也不是绸缎,那么他们必然要去消费。

    长安市场立刻就迸发出活力来!

    虽然之前说走出危机,但是整个市场还是半死不活的,不是没有货物,就是因为缺乏货币,虽然早就颁布了劳工法案,但是多半商人还是发粮食,因为江南的崛起,吸走了大量的货币,他们手中也没有多少货币。

    北巷!

    “伙计,给我来十坛子果酒。”

    但见一个粗汉子,来到钱家酒铺,大声嚷嚷着。

    “哎呦!原来是江工来了!”

    一个大胖子笑脸迎了出来。

    “呀!老钱,你也在啊!”

    “我正好来这里瞅瞅。”

    这大胖子正是钱大方。

    而那汉子名叫江同,乃是凤飞楼建筑团队中的一个工头,故此街坊都称呼他为江工。

    别看人家只是一个工头,但是早就发财了。

    钱大方笑道:“怎么?又请弟兄们喝酒啊!”

    江同点点头,道:“这几天兄弟们日夜干活,都挺辛苦的,刚好这两日阴雨绵绵,工地上也干不了活,我就打算请兄弟们好好吃上一顿。”

    钱大方呵呵道:“朝廷这么大得工程,你们这回可是要发财了!”

    江同没好气道:“老钱,你就省省吧,咱们这些人,再有钱,也比不上你们啊!我这几天的工钱,不就都扔在你这里吗。”

    钱大方笑着指了指江同,道:“不愧是韩小哥的人,这说话都带刺的啊!”

    说话间,一个伙计跑过来,道:“江哥,这酒已经备好!”

    江同从袖中拿出一大把代金券来,递给那账房。

    钱大方忙道:“等会!怎么是代金券,你们发的工钱不都是最新的铜钱么?”

    江同道:“原本发得是铜钱,但用着实在是不方便,我让咱们桑木总管给咱们兑换成了代金券,桑木总管说了,虽然新得代金券都还没有出来的,但是到时可以拿着老得代金券去兑换,你若不信,可以现在叫人去换,换不来的话,来找我就是了。”

    钱大方笑呵呵道:“只怕这是韩小哥让你这么做的吧?”

    “韩小哥这么忙,哪里有空管我们。”江同岂不知钱大方的心思,又道:“老钱,我说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忒也精明了一点。你也不想想,当年咱们韩小哥就是回家守个孝,你们就惨成啥样了。有韩小哥在,这代金券就一定不会失效的,要是韩小哥不在,有不有效,你们也都好不到哪里去。”

    这还用你说!钱大方尴尬道:“我就随便说说而已,你较什么真啊!”

    。。。。。。

    与此同时,韩艺也正与王玄道、郑善行三人去到西市,视察市场,刺激经济才是整个计划的本质所在,如果不能刺激经济,韩艺不可能答应阎立本建设计划,所以他们一定得去观察市场的变化,这也是现在当官跟以前当官最不同的一点,以前的官,都是天天坐在府衙里面。

    沿途不少百姓都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这一批枢要大臣,真是深得民心,因为他们以前就一直在民间,跟百姓打交道,所以就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跟长孙无忌他们不一样,当时许多人都还没有见过长孙无忌,但是韩艺的话,人人都见过。

    “这做买卖厉害的人,可是有不少,但是能够向尚书令一样,将市场分析得如此透彻的,还真是没有啊。”

    王玄道看到这西市一下子就变得繁荣起来,不禁很是感慨。

    其实韩艺做了什么事,不就是发行了货币么,但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动作,立刻令整个市场都活起来了,要知道,如今这还是刚开始,等到全新代金券出来之后,那更加无法想象。

    韩艺笑道:“你们在读圣贤书的时候,我就在混市井了,要是这方面还比你们差,那我凭什么在朝中立足。”

    郑善行呵呵道:“尚书令真是谦虚了,混迹于市井的人可是有不少,但是混到你这种地步。。。。。。。!”

    韩艺立刻道:“还有韩信。”

    郑善行、王玄道一愣,不禁想起韩艺当初初来匝道之时,就曾自比韩信,当时可是有不少人都笑话他,可是如今呢?

    他还真有这个资格。

    “那不是阎尚书么?”

    王玄道突然望着前面道。

    韩艺举目望去,只见阎立本带着几个官员一边走着,一边观望着,忙喊道:“阎尚书。”

    阎立本凝目看来,立刻快步走了过来,道:“是韩小哥啊!”

    王玄道、郑善行拱手行礼。

    “你们怎么在这里?”

    阎立本虽然官职没有韩艺高,但是年纪摆在那里,称呼上面,也比较随意。

    韩艺笑道:“我们刚刚放衙,准备来这里吃饭,顺便来这边视察一下。你呢?”

    阎立本道:“这边规划遇到一点问题,老夫就过来看看。”

    韩艺苦笑道:“阎尚书,你多大年纪了,这点小事,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吧,要是他们连这点事都干不好,你这个计划注定是失败的。”

    阎立本半开玩笑道:“老夫可不比你们,尤其是你韩小哥,出将入相,立下不少功劳,老夫既无贤能治国,又无本事开疆扩土,就靠着这个建设计划在史书上留个名字,不得不尽心尽力啊!”

    “阎尚书,你这也太谦虚了,代金券上面的画,可都是出自你手,你想不流芳百世都难啊。”

    韩艺笑了笑,又道:“正所谓相请不如偶遇,就一块吃个便饭吧。”

    阎立本显得有些犹豫。

    “这事是做不完的。”

    韩艺拉着阎立本就往边上的通熊店走去。

    几人刚刚来到通熊店,就见一个老者快步迎出来,朝着他们连连拱手道:“哎呦!几位贵客上门,张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这老者正是张通,通熊店便是用他跟熊弟的名字命名的。

    韩艺打趣道:“通叔,你如今这身价,还需要站店面啊!”

    张通笑呵呵道:“尚书令,你就别取笑老夫了,小胖都常来这里转转,还亲自做包子,老朽这又算得了什么。里面请,里面请。”

    如今十个张通也比不上熊弟身家。

    他们几个就直接坐在外面的木棚下,因为韩艺想多看看这市场的反应。

    “通叔,最近生意怎么样?”

    “这几日生意可是好得不得了,收入总算是回到几年前了。”

    张通很是开心道。

    回到几年前,他都这么开心,可见那场危机给他们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这个刺激政策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在饮食行业,谁人手里有钱,第一件事都是吃,然后才是穿和玩乐。

    闲聊之间,忽闻边上人道:“这………这不可能是崔老先生写得吧?这崔老先生怎么可能帮商人说话?”

    韩艺偏头一看,只见角落那桌坐着两个书生打扮的青年,正捧着一张报纸在看,诧异道:“那好像不是大唐日报。”

    张通忙道:“韩小哥真是好眼力,那是士族日报。尚书令,今日这士族日报可是将你们大唐日报给压下去了,你看,你们的大唐日报可都堆在屋里。”

    韩艺大为惊讶道:“这怎么可能,就那些老头子写得迂腐文章,怎么可能抢走我大唐日报的风头。”

    话音刚落就听得两声充满不满的咳嗽声。

    韩艺回过头来,只见郑善行一脸不悦的看着他,忙道:“抱歉,抱歉,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王玄道笑道:“无妨,无妨,尚书令这般说,无非也是想要证明出身于市井,要更受欢迎一些。”

    韩艺呵呵道:“这就是读圣贤书的好处,骂人骂得是不留痕迹。”

    王玄道吝啬一笑,道:“倒是让尚书令见笑了。”

    韩艺哈哈一笑,又问道:“说真的,你们士族日报最近耍了什么法,竟然压过了我大唐日报,这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啊。”

    王玄道摇摇头道:“这我也不知道,士族日报一直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