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闲人 >

第1117章

唐朝小闲人-第1117章

小说: 唐朝小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艺道:“这个微臣倒是愿意去,但是微臣与山东集团有着诸多过节,还得陛下先跟他们说清楚,微臣才好跟他们去谈。”

    其实对于韩艺而言,元家更加好谈一些,但是元家的钱都投到两广去了,就算朝廷投资,他也没有能力再去发展山东那边了,因为那边广州还得造船出海,让山东集团去发展山东,这也合情合理。

    李治点点头道:“这你放心,朕会找崔戢刃谈的。”

    就当日晚上,李治又找来了李绩和独孤无月,商量着究竟采取那种宣传。经过一番研究,最终还是决定采取韩艺的骗术,毕竟骗术还是老千的好使,因为如果你要大举进攻,那你国内就得兴师动众,这样一来破绽就多了,大唐这么开放,国内什么人都有,说不定就有高句丽、百济的间谍。

    而且,大举进攻,肯定会遭到很多大臣反对的,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就算表面上做做样子,也会到重重阻碍的。

    韩艺的骗术就可以避免这两点,首先救援新罗,这个是有足够的理由,至于掩掩藏藏,偷偷摸摸的做一些样子,谁知道你要干什么,不知道才是最为恐怖的,如此才能迷惑高句丽。

    此番商定之后,李治就立刻召来枢要大臣,以及军中的大将们,正式讨论此事。

    但是契何力、薛仁贵他们并不知道内情,他们还是希望趁机消灭高句丽,许敬宗他们同样也不知道内情,就还是坚决反对出兵。

    李治也没有做声,就让他们争。

    政治吗,争到最后就是相互妥协。

    最后李绩就站出来,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我们只是救援新罗,不需要兴师动众,伤筋动骨,解除新罗危机就行了,毕竟新罗年年向我们纳贡,咱们不去救他,今后怎么当这老大。

    首先是卢承庆、许圉师就率先妥协了,一群这么牛x的武将,你天天让他们待在家里带孩子,他们如何会答应?只要别伤及国本去打,那他们也是能够接受的,他们反战目的也是因为爱惜百姓,出于对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因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贞观时期打了那么多大战,前不久出动十万大军去消灭了西突厥,这一场接着一场,谁受得了啊,人力不足,国家也很难发展起来。

    他们妥协了,许敬宗、李义府也不好意思再坚持下去,也都点头妥协了。

    统一意见之后,李治就立刻下诏,先是狠狠数落了高句丽和百济一遍,你们两个欺负新罗一个,不是英雄好汉,我们大唐乃仁义之师,天下之霸主,岂能坐视不理,决定出兵救援新罗。又封李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从辽东地区发兵两万攻打高句丽,刘仁愿河南道大总管,从胶东地区发兵两万,渡海驰援新罗。

    另外,薛仁贵、契何力、阿史那弥射、梁建方、程名振、高侃统统随李绩出征,即便是韩艺的老丈人,萧锐也被派去管理后勤,因为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也是萧锐在管后勤。

    也就是说除西北边苏定方、裴行俭那一批将领外,能够打仗的可就都去了,就留下杨思讷等一些大将防卫京师,这是因为杨思讷从未去过辽东地区,一直都在江南,而那些将领曾都参与过对高句丽的战争,因此李治没有让他去。

    这高句丽和百济都还没有上道,许敬宗、李义府他们倒是先怀疑起来了,你这围魏救赵弄得忒也大了吧,这些个大将,随便拿出一个都能够独当一面。只有当初灭颉利时,才搞了这么大的阵仗,统帅们倾巢而出,哪怕是打阿史那贺鲁,李绩、薛仁贵他们也没有去,裴行俭还是之前就贬过去的,程咬金顺带捎上他,可如今是去救援的,你弄个这阵容出来,你究竟打算干什么?

    李治表示自己也无奈,这些武将纷纷请战,我落下谁都不好。毕竟如今大唐没有多少敌人可以打了,吐蕃虽然有些小动作,但目前而言两国还是处于蜜月期,来往非常频繁,这些将军也看不到跟吐蕃交战希望,就高句丽在那里闪闪发亮,不都争着要去。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骨感的现实

    如果不是大规模用兵的话,那唐朝的动员还是非常迅速的,这是因为府兵制的关系,各地都有折冲府,只不过统帅是从京城出发的,而且各州县的财政相对而言也比较独立,不完全受到中央的控制,连税收他们都不是全部交上来,州县都有自己的粮仓,一来就是为了平仓法,如果遇到什么天灾,州县自己就可以救济,等中央发粮食,那人恐怕都死了。二来就是用于战争。

    李绩他们只需要从南衙点将,带上自己近卫军就可以出发了,这不需要准备太久,大概一两日就可以出发了,因为将领其实都已经定好了,等于就是一个仪式。

    但这对于后勤而言要求就非常高了,萧锐很是忐忑,这战争来得真是太快了,因此出得皇宫,他就拉着韩艺到一边,小声道:“贤婿,这老夫都没有准备,大军即刻就要出征,这粮草怎么办?”

    韩艺道:“去户部谈。”

    韩艺与萧锐来到户部,将门关上,道:“丈人,关于粮草一事,你勿用担心,陛下会亲自会给莱州、登州、淄州、青州、齐州这五州发出诏令,让他们全力配合大军作战,你可以将他们粮仓的粮食都调去前线,到时户部会立刻发粮食给他们补上。”

    萧锐听着皱了皱眉,道:“这五州的农耕都是想当发达,而且这几年那边战事停歇,又是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水师一共才两万大军,不需要这么多粮食吧。”

    韩艺叹道:“但是谁知道战争会进行到何种地步,这有备无患吗,而且,这粮草不会一次性运送过去,而是分批运过去,毕竟这战事来的太急了,莱登等地也需要筹备。”

    萧锐可也不蠢,你那边派出这么多大将,而这边又征集这么多粮食,这不像似去围魏救赵的。

    韩艺又道:“另外,关于船只的事,丈人也不必担忧,陛下会让当地官府征集船只的。”

    萧锐就更加肯定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可不是一场小仗,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这翁婿二人又就细节商谈一番之后,萧锐便也离开了,他只需要去到河南道负责从各州县征集粮食,中原的粮草运送是由户部直接调度。

    打仗打的是后勤,皇帝说派两万人,但是这两万人并不重要,因为古代打仗最爱吹嘘了,两万人都能吹成二十万人,敌人都是以灶和粮草来判断对方的兵力,因此后勤的调度才是这一场战役最精华的部分。然而,韩艺知道萧锐的性格,没有骗人的天赋,真正的佛教中人还是比较诚实的,你如果告诉他,这只是做做样子,他装不出那种大战在即的样子,因此韩艺只能瞒着他,给他一点点错误的暗示,让他觉得围魏救赵只是表面功夫,真得的目的是要下毒手。

    因此在萧锐离开之后,韩艺与张大象等户部官员开了个会议,暗中下达命令,让黄河以北各州县都准备好规定的粮草。

    其实准备粮食,只是让州县将粮食屯好在某一个地方,人力物力都得准备好,随时准备发往前线,并不是真的就发往前线,韩艺这么做,就是要让黄河以北大规模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大举进攻的假象来。

    其实这假得比真得还要麻烦一些,如果真的要大举进攻,直接算好粮草,发送到前线那就可以了,假的话,你得让对方相信你这里面藏着杀招,但是又不能造成过度的浪费,要是骗个高句丽,你耗费太多钱,那说出去都丢人。

    这会议一直开到傍晚时分才结束,但会议的结束,预示着接下来会非常忙碌,户部官员都不是赶着回家,而是赶着去做事。

    “郑主事?你回来了。”

    忽闻一人说道。

    “嗯!”

    屋内的韩艺听罢,急忙起身迎上,只见郑善行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当即苦笑道:“你知道的,原本你回来,我肯定是要给你放一个长假的,但是你回来的时机真是太糟糕了。”

    郑善行笑道:“这我已经听说了,是不是因为高句丽、百济联合攻伐新罗一事。”

    韩艺点点头,道:“进屋谈吧。”

    郑善行点点头。

    入得屋内,这才刚刚坐下,郑善行不禁叹了口气,道:“这太平多久,又燃起了战火。”

    韩艺愣了下,道:“我以为你也会如独孤无月他们一般,支持对高句丽动武。”

    郑善行苦笑一声,道:“不瞒你说,我倒也不反对,高句丽反复无常,觊觎辽东地区已久,若不灭高句丽,始终是一个隐患。”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只不过每回打高句丽,总是要死不少人。”

    韩艺道:“这一回只是围魏救赵,陛下没有打算大举进攻,死伤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不会很大。”

    郑善行呵呵道:“可我看着不太像啊!”

    韩艺笑道:“那不知你是如何想的?”

    郑善行道:“我小小一个主事,这些事可轮不到我来出主意,我们还是谈谈关于桑田的事吧,我这番出行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顺利。”

    韩艺皱了皱眉,对于他而言,那围魏救赵跟他的计划关系不大,也轮不到他去操心,可这桑田计划才是他看重的,忙问道:“怎么呢?”

    郑善行道:“我只谈下大概六成的田地,但还有四成怎么也谈不下来。”

    韩艺惊讶道:“才六成?”

    这的确出乎他的意料,那都是贫瘠之地,种不出什么粮食来,我这是送钱给他们,这都有人会不答应?

    郑善行点点头,忽然问道:“你梅村没有士绅吗?”

    韩艺微微一愣,随即摇头道:“我梅村比较偏僻,都是一些上野村夫,哪会有什么士绅。”

    “这就不怪了。”

    郑善行点点头,又道:“你忽略了士绅在乡村中的声望。”

    韩艺一脸疑惑道:“不太明白。”

    郑善行道:“俗语有言,官有政法,民从私契,何谓私契,其实就是乡村中的宗祠,而宗祠一般都是乡中德高望重的人建立的,这些人多半都是贵族士绅,在很多时候,县衙的影响力远不如士绅,士绅只是配合县衙,而不是服从县衙,虽然我们得到了县衙的支持,但是我们没有得到士绅的支持。我谈下的州县,都是相对而言,非常贫瘠的地方,那些大士绅不会待在那里,而像县这种地方,士绅影响力极大,因此根本谈不下。”

    韩艺问道:“为何士绅要反对?”

    郑善行道:“这很简单呀,士绅之所以地位高,那是因为乡民都依附他们,一般乡村的规矩都是由士绅制定的,其实我郑氏也是如此,在荥阳,我郑氏说句话可比官衙要好使多了。”

    韩艺终于明白了过来,道:“而我的承包方案,会导致乡民依附商人,而非是士绅,因此士绅会反对商人进入他们的领域。”

    郑善行点点头道:“这几乎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这会对士绅造成致命的伤害,会破坏官有政法,民从私契的规则。”

    韩艺微微瞥了他一眼,道:“你觉得官有政法,民从私契是好是坏?”

    郑善行笑道:“你无须试探我,在这事上面,我不需要隐瞒你,我觉得利要大于弊,但并非是因为我自己是出身世家大族。”

    韩艺道:“愿闻其详。”

    郑善行道:“首先一点,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风俗和文化,国家制定任何政策的时候,不可能考虑到每个乡村的风俗,而士绅熟悉当地风俗,同时士绅都有文化基础,他们能够很好理解的国家政策,并且从中调和,取得平衡。其次,士绅与官员也能够相互制衡,士绅与乡民毕竟是一直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有着同样的习惯和风俗,这是官员不具备的,有士绅在,官员也不敢肆意妄为,士绅同样也不敢乱来。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与士绅勾结,但这只是少数。最后,朝廷也需要士绅动员百姓,而且在战乱的时候,官员很容易逃跑,但是士绅不会逃跑的,一般都是士绅跟那些枭雄去交谈,用金钱或者臣服来保全乡民的性命,但即便士绅要走,一般都是带着乡民一块走,当年衣冠南渡,可不只是我们士绅逃去江南,故此乡民也不是一味愚昧的尊重我们,这里面还是有原因的。”

    韩艺听后沉默不语。

    郑善行瞧了他一眼,道:“但是经过这一次谈判,我发现你振兴商业的计划,首先一点,就是要打破官有政法,民从私契的规则,因为商业是相通的,那就必须各个地方都平等,这样才能够相互交易。”

    韩艺问道:“你认为我该停止吗?”

    郑善行道:“我知道你肯定有办法去打破这个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