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141章

大宋将门-第141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侬智高不行,王家军行啊,要不了多久,就让他尝尝正牌的手雷是什么滋味!

    这三支人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丘八大爷的刻板印象,他们衣甲鲜明,队伍整齐,剽悍勇武,威严十足。

    狄青那是公认的人样子,王良长得也不俗,他个头很高,腰细膀宽,粗胳膊壮腿。以前王良多少有些绵软窝囊,可掌军之后,不得不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化妆品。王良越发深沉寡言,气度十足,光是一个眼神,就让人心惊肉跳,两腿发软。

    有好事之人甚至暗中比较,王良和狄青到底谁才是大宋的人样子。经过大家伙的热烈讨论,一直认为狄咏才是新一代的人样子!

    小伙子白马银枪,就像戏台上的赵子龙一般,他负责往来穿梭,通报情况。

    “启禀庞相公,王大人,人马已到,恭请陛下校阅!”

    庞籍脸色凝重,事情弄成了这个样子,他心里很不痛快,虽然庞籍不像文彦博那样,忌惮武将入骨,可是看到百姓们狂热的样子,他也是阵阵心寒。莫非还要回到五代的时候,文人任由武夫操纵生死吗?

    诚如是,自己就是罪人了!

    庞籍五味杂陈,却又不能不管朝廷大礼,他怀着复杂的心情,转身进入东华门,没有多大一会儿,鼓乐喧天,一队队皇家依仗从大门出来,分列两旁。

    在众星拱月中,大宋的皇帝赵祯出现了。

    今天的赵祯和往日完全不同,他竟然穿着金甲,骑着黄马,佩戴金剑,从上到下,和个小金人似的。

    试问哪个男人心中没有一点热血,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弄得很多人都忘了,他也是个正常的男人,也想出风头,也想展示强悍的一面。

    王宁安之所以敢玩这一手,就是窥视到了赵祯的心思,投其所好,自然无往不利。

    说起来赵祯也是早早起来,他昨晚选在了曹皇后的宫中安寝,毕竟老夫老妻,不用那么在乎。

    刚过四更,曹皇后就亲自爬起来,替赵祯整理戎装,穿上几十斤的铠甲,顶着十几斤的头盔。

    赵祯的身体比不得年轻时候,没戴一会儿,脖子就要断了,只能先摘下来,可赵祯又舍不得,只能抱在怀里,那个模样,就好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刻不愿意放松。

    当他迎着朝阳,从东华门出来,数以十万计的军民百姓,一起山唿万岁。

    狄青、折继闵、王良,率领着部下,从马背上跳下来,单膝点头。

    “臣等恭祝陛下万寿康宁,祝大宋国势昌隆!”

    看到这一幕,赵祯的眼泪差点流出来,他情不自禁策马向前,王宁安急忙给狄咏一个眼色,两个人一左一右,护送赵祯,来到了三员大将的面前,赵祯酝酿了好半晌,才说道:“三位爱卿,还有众位将士,请起!”

    瞬间,大家都起身,立在赵祯面前,整齐划一的动作,让赵祯又是眼前一亮。

    “好,不愧是我大宋王师,训练有素。狄爱卿,朕今日就赐你军旗宝剑,平定岭南之乱,不要辜负朕和天下百姓之望!”

    “臣遵旨!”狄青大声说道:“臣等就是陛下手里的利剑,誓为陛下,扫清四夷,斩尽北虏南蛮,不胜不归!”

    狄青这话说的掷地有声,两位全程打酱油的辽使,耶律化葛和张孝杰脸色全都变了……(未完待续。。)

第211章 交锋

    东华门外,赵祯亲自授予狄青战旗一杆,又把自己佩戴的宝剑交给了狄青。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尚方宝剑,可是像赵宋的皇帝平时都不佩剑,又哪来的随身宝剑,故此尚方宝剑不过是一说而已。

    但是,狄青得到的这一把却是名副其实,这个山一般的汉子激动地无以复加,拜倒在赵祯面前。

    “臣肝脑涂地,难报陛下天恩于万一。”

    狄青说完之后,勐地起身,高举宝剑。

    “出发!”

    一声将令,鼓乐响起,狄青率领着大军,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离开了汴京。

    在这一刻,狄青和所有的将士,成为了全场最炫目的焦点。

    即便是很多年过去,已经上了年岁的人提起来也会赞叹不已。

    什么才是好男儿,报国杀敌,百死不悔!

    肩扛社稷,手持钢锋,夷狄惶恐,八方慑服……相比之下,让人如痴如醉的东华门唱名,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群即将步入官场的士人而已。

    说好听点叫蟾宫折桂,说不好听点,就是多了一群吸食百姓血肉的赃官,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为了他们欢唿吗?

    经过此事,不但东华门唱名失去了风采,甚至连喜闻乐见的榜下捉夫也变得冷落下来,虽然大家伙依旧看重科举,依旧文贵武贱,但对普通人来说,仿佛一盆凉水浇头,不再那么狂热,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燃起了希望,从军报国,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王宁安的这一手,堪称绝地反击,公然在所有人面前,亮出了将门大旗,亮出了武人威风!

    不但是狄青这些将领,心中感动无比,就连曹佾等在京的将门,都倍受鼓舞,欢天喜地,跟过了年似的。

    老百姓也看得高兴,那么雄壮的队伍,一下子就给人安全感,到处都在说什么侬智高叛乱,大家也都不怕了,就连辽国和西夏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赵祯同样兴奋不已,长久以来,他身边都是文官,总是不断灌输给皇帝,什么武人骄纵蛮横,狂妄残暴,不服管教,不听命令,如果不严加管束,就会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赵祯虽然知道这些话是因为文官们的偏见,但是天天说,月月讲,也难免产生了刻板的印象。

    可是当赵祯真正见到了将士们之后,他明显感到了不一样。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双双炽热的眼神,仅仅因为自己见了他们一面,将士们便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相报!

    比较起来,那些皮里阳秋,满腹心机的臣子,远不如武人们纯粹,天然,值得信任……很多事情就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文官们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塑造出他们想要的圣明天子,可自从六塔河的事情,一路发展过来,赵祯渐渐想通了很多问题。

    文武就是帝国的两条腿,无论其中一条强壮到什么程度,缺少了另一条,都是个残疾人,是站不起来的。

    赵宋的天下承袭后周,得国不光彩,加上赵光义又夺了侄子的位置,更加心虚,只能拼命打压武夫,保证可怜的安全感。

    但近百年过去了,天下承平,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赵家的皇帝,天下已经不一样了,这时候再去压制武夫,根本是自断手脚,自毁长城……

    联想到一连串的事情,加上研读《管子》的心得,赵祯的确不一样了。

    如果二十年前,他能想到这些,肯定会掀起一场彻头彻尾的变法,去扭转干坤,只是现在他老了,没有了雄心壮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生出一个皇子,承袭江山社稷……赵祯的变化没有显露出来,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精明了一辈子的诸位相公,竟然没有发现皇帝的改变,他们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在接下来的一连串争斗当中,尝到了致命的苦果……

    有人高兴,就有人愁。

    首先最愁的就是文彦博,从头到尾,他都沉着脸,好像一块万年的玄铁,一丝笑容都没有,吓得周围的人都离得远远的。

    还有很多文官看到了武夫鲜衣怒马,趾高气扬的样子,就从心里害怕,战战兢兢,仿佛又要回到暗无天日的五代十国,一个个满腹思量,想着应对的办法。

    至于另外两个很难受的人就是耶律化葛和张孝杰了。

    他们本想到大宋找回面子,借着大宋麻烦事缠身,多捞取点好处,可是哪里想到,大宋竟然玩了这么一手。

    不得不说,这几支人马都非常强,至少能和皮室军抗衡。

    不是说辽国害怕大宋,问题是辽国内部乱哄哄的,根本没法形成一个拳头,十成的力量,能拿出两三成就不错了。

    大宋有如此军力,根本不用在乎。

    强盗集团最担心的就是猎物变强了,他们自己做的恶事太清楚了,有朝一日,大宋找他们算账,那可就大祸临头。

    “我主刚刚开科取士,上千士人齐集一堂,论才大典,英豪云集。本以为大宋以文采风流自诩,会看到更为壮观的盛举,只是想不到,竟然是金戈铁马,粗野蛮横,难保不让人升起穷兵黩武之念,窃以为此举不利于两国议和,实在是让人失望,失望得很!”

    张孝杰满口酸言酸语,那些文官刚刚被打了脸,现在也不愿意出头,竟然没人反驳。张孝杰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简直是口才无双,有苏秦张仪的本事。

    可是他别忘了,文官们不出头,还有个王宁安呢!

    “哈哈哈,张大人是贵国的状元,在下呢,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本以为状元之才,该是何等惊天动地,现在一看,真是大失所望,竟然连一点人间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是不知道贵国是怎么论才取士。”

    张孝杰把眼睛一瞪,“我乃辽国使节,奉皇命而来,如果你讲不出道理,只是张口骂人,那可就更丢人了!”

    “哈哈哈,我大宋是礼仪之邦,说话岂能没有根据。张大人,我问你,如果去拜会朋友,对方是年高之人,应当说祝他长命百岁之类的话,如果是小孩子,则是要祝他健康成长,你以为然否。”

    “这谁不知道!”张孝杰不明所以,随口说道。

    “哈哈哈,原来辽人也懂得礼节,实在是难得啊!”王宁安话锋一转,笑道:“老人要祝长寿,说句不恭敬的话,是因为年纪大了,寿数不多。由此看来,缺什么补什么,没有什么,才总是挂在嘴边。譬如你们辽国,的确应该多开科取士,多读一点书,多学学圣人之道,才能化解身上的戾气,消去蛮横的秉性,倘若假以时日,没准也能衣冠楚楚,和寻常人一样,堂而皇之,行走在世间之上。否则,虽有人一般的相貌,却有蛇蝎一般的心肠,虎豹一般的行径,当真是妄披了人皮,让人不齿!”

    王宁安这一张嘴啊,简直不是损可以形容,直接就把辽国说成了野兽,好些大宋的臣子都忍不住,想要笑出来。

    虽然王宁安打了文臣们的脸,但是大家伙毕竟还是宋人,看到老冤家吃瘪,都心花怒放。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和辽国打交道,还真就需要王宁安这样的。

    张孝杰被说的脸色涨红,怒斥道:“按照你的说法,你们大宋就是武备不兴,朝廷孱弱,不堪一击了?”

    “哈哈哈,辽使,我大宋武备如何,已经摆在了你的面前,至于强弱与否,你自己心里有数。我只是提醒你一句,如果连你们最强大的一项,都被大宋追上来,你们辽国还有什么指望?你又如何跑来颐指气使,洋洋自得?我奉劝你一句,我大宋固然是礼仪之邦,待客有道。可是要是遇到了恶客,也小心我们手里的刀枪!你们扪心自问,比匈奴如何?我汉家铁骑燕然勒功,所向睥睨。不要把偶然的得志,当成了永远的胜利,如果大宋真的发了雷霆之怒,天下万民之怒火,只怕会烧得大辽国一丝一毫都不剩!”

    “你大胆!”张孝杰仿佛被踩到了尾巴,怒斥道:“我大辽疆域万里,立国尚在你们大宋之前,万邦来朝,上国气象,岂是你可以大言恫吓的?我们一心为了两国苍生百姓而来,你们却如此狂妄,不把大辽放在眼里,实在是无礼之极。我大辽二十万铁骑,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南下,是我主心存不忍,才让你们苟活至今,还不知道感念我主恩德,莫非也要尝尝我大辽的雷霆之怒吗?”

    王宁安放声大笑,“我就说嘛,哪怕披了人皮,也难改野蛮的本性!我大宋整军经武,加强武备,就是防备那些窥视中原繁华富庶的贼子强盗。不管谁敢向大宋伸爪子,就要做好被剁下来的准备!”

    ……

    宋辽自从澶渊之盟以后,每年都有使者往来,每一次都是明枪暗箭,交锋不断,包拯、余靖、富弼、范仲淹、欧阳修……数得着的名臣,几乎都出使过辽国,每一次也都斗得天昏地暗。能保住国格不失,回来一定要加官进爵。

    只是这么多年,像王宁安这样的,还是头一份!

    一上来就是拼命的架势,每一句都不客气。可偏偏辽国就吃这一套,两位辽使的气焰完全被王宁安压制住了,只能被动还击,看得人好不过瘾!(未完待续。。)

第212章 绝对

    谈判要都是像王宁安这样,非谈崩了不可,实际上只要王宁安压得住对方,大宋君臣就很满足了。

    要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