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第4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担心,可能唯一的担心就是怕被遗忘,怕皇帝想不起这个人,怕百姓忘了曾经有这样一个相公。。。。。。
所以罚不罚俸对于曾公亮来说根本无所谓!他在意的是:赵祯还能想起他,还有心思责罚于他。。。。
且不说曾公亮,京里这几个月一直被癫王的这个口信儿弄的不得安宁,群臣鼎沸,百官激昂,非要赵祯给个说法。不然,唐子浩说要打断谁的腿就打断谁的腿,那还了得?
对此,赵祯还是和稀泥,闹的轻的安抚,实在闹的凶,或者上来就要削唐奕的王的,则是直接打发出京,小半年也没个准确的说法。
终于,魏国公和群臣们反应过来了,不能再特么闹了,他们让赵祯给耍了。
这半年,大伙儿的注意力都在一个岭外的流放之人身上,倒是把“正事儿”放到了一边。不知不觉,却是让赵祯又把革新之举向前了一步。
文扒皮前些日子上了一本,请谏重设官员考勤、堪舆制度。大伙儿都在跟唐疯子使劲,官家随口一提,包拯、唐介等人附议,这事儿就算成了。
本来大家也没当什么大事儿,考察吏制大宋改的勤着呢,几乎是三五年一动。可是,这几天文扒皮和范镇把亲制报上去,大伙儿才发现不对味了。
新制明显就是针对恩荫举荐之制,要是照着新法行事,那将来谁的七大姑八大姨,八杆子打不着的二舅母家的亲戚想蒙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上了赵祯的鸟当!”魏国公大怒。“这分明就是官家与那个疯子唱的一出双簧好戏。”
下首韩琦、赵宗懿个个低眉顺眼,这事儿是大伙儿疏忽了,可这时候不能出声,出声就是给自己扣屎盆子。
而贾昌朝,此时不知为何,甚至有点幸灾乐祸。
这回知道唐疯子的手段了吧?除非你把他弄死,否则别说是涯州,就算把他流放到大辽去,他也有招儿让你不自在。
魏国公现在可不知道贾子明心里在想什么,依旧怒不可揭,几近抓狂。
让一个万里之外的疯子牵扯了他小半年的精力,吏制一改,表面看不出什么,可是深远影响却绝对不小。
谁家还没几个烂眼子的亲戚,谁家还没个想吃皇粮的后人?让官家这么一弄,却是把恩荫的窟窿堵上了大半,再想往朝迁里安排白吃粮的自己人,却是没那么容易了。。。。
“且先放过那个疯子!”魏国公阴沉着脸。“涯州虽远,但也跑不了他,早晚收拾了那疯子!”
“先。。。。。。”
。。。。。。
“先个屁!!”魏国公拍着桌子跳着脚,想说先把吏制的事情扳回来才是正事儿。
可是,还怎么扳?当初他是在朝上点了头的,百官也是山呼过“臣等附议”的,这块吐出去的肥肉是说什么也收不回来了。
“那就继续死盯唐子浩,不除了这个后患,老夫终不得安寝!”
正说着,“老爷,小人有事禀报。”
门外的传来仆役的禀报之声。
“什么事?”
“鲁国公府上的王咸英来访。”
“王咸英?”不光魏国公一怔,一众人等也是怔怔地左右四顾。
“他来做什么?”
“而且,听说王咸英出京好几个月了,这是回来了?”
。。。。。。
第770章 嘴炮最强阵容(三合一)
王咸英来访,这是魏国公说什么也想不到的。
王家与唐奕合股观澜商合这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王家的那尊大神王德用就住在观澜,几乎就是观澜的一块镇山神石,魏国公又怎会不知?
说王家和唐奕是穿一条裤子的都不为过,王咸英怎么会来魏国公的地头儿?
狐疑良久,最后还是给韩琦等人使了个眼色。
“几位且先回避片刻,老夫见一见这个王咸英!”
众人自然没有话说,由使女引着,先到后厅吃茶。
不一会儿,王咸英到,魏国公倒也算客气,起身迎出厅外。
“贤侄到访,当真是意外之喜,快请快请!”
“国公爷客气!”王咸英松松挎挎地一拱手。“过府叨扰,罪过罪过!”
话是好话,可是语气怎么就那么别扭呢?
魏国公心里犯嘀咕,看来,这是来者不善啊。
只是心里想着王咸英到底为什么来,倒也没工夫和他计较这些礼术。
把王咸英让进厅中落座,一边等着下人备上茶汤,一边寒暄道:“听闻贤侄出京数月,不知是何要事,要贤侄亲出方可顺达?”
王咸英一笑,朗声道:“去了趟岭外,倒是让国公爷惦记了。”
“。。。。。。”
王咸英用的是“惦记”,不是“挂怀”“挂心”之类的客套话。
魏国公就纳闷儿了,没听说王家老大是个愣头青啊?你来拜访我,说话还夹枪带棒,这也是没谁了。
强忍着不悦,“哦?岭外?贤侄去岭外做甚?”
“呵。”王咸英干笑一声。“国公爷还真是有趣,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去岭外,当然是见我那个兄弟唐子浩!”
“呃。。。。。。”魏国公有点不适应,够直接的。
王咸英也没工夫和这老货磨洋工,伸手探怀,取出书信。
“咱们本来也不是一路人,且直来直去些来得干脆。”
“这是子浩让我带给国公的书信,但请国公爷过目。”
魏国公眼睛一眯,脸色拉了下来。既然人家已经撕破面皮,那他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冷着脸刚要去接书信,可是,王咸英把手又缩了回去,把信放小几上一扔。
“您老自己看吧,某家告辞!”
说完,起身就走。
“你!!!”
魏国公这个气啊,欺人太甚!耍横已经耍到自家门里来了。
可惜,王咸英根本不给他撒气的机会,充分贯彻了唐奕那一套装完逼就跑的理论。调头就走,留给魏国公一个大大的背影。
行至门前,又停下了,看了看门口侍立了两个使女,蹦出一句:
“还不去扶着点你家老爷?别一会儿一头载下去,明年就得过祭日喽!”
。。。。。。
等王咸英走了,韩琦等人出来,大伙儿都看不下去了。
看着魏国公脸色铁青的样子,赵宗懿只得出声:
“这个王咸英与那疯子呆久了,却也沾染了一身匪气,简直不像话!”
韩琦则道:“老国公保重身体,何必与这粗人一般见识?”
“且先看看唐子浩的信上都写了什么吧。”
“呼。。。。。。”魏老国公长出一口浊气,这才想起唐奕给他写的那封信来。
立时好奇,那个疯子怎么会给他写信?写的又是什么?
拿起信来,拆开蜡封。
“写的什么!?”
魏国公还没来得及看着,赵宗懿就急不可待地凑上去急问。
嘎。。。。。。
回答他的,是老头儿嘎的一声翻着白眼儿就往地上载。
真如王咸英所说:得扶着点。
“老国公!!”
众人大惊,七手八脚地上去搀扶。唐子浩到底写的什么啊?这么大威力?说晕就晕了?
韩琦狐疑地捡起地上的书信展开一看,“。。。。。。”
瞬间石化,脑袋都不会想事儿了。
“敢贪老子一文钱,老子弄死你!”
韩琦哭笑不得,就一句话,真的很唐子浩。
“扶老夫起来!!”此时,魏国公已经缓过劲来。
“诸位。。。。。。随我面圣!”
这就是再一再二啊!
魏国公咬牙切齿,“前面那件还没解决,他自己又送上门儿来了,这回且看赵祯如何为他开脱!”
韩琦和赵宗懿眼前一亮,登时明白了魏国公的用意。
气是挺气人,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好事。正愁怎么才能永除后患,唐疯子这算是自己往刀尖儿上撞。
。。。。。。
“国公,还是慎重行事吧!”
出声的却是贾子明。
这老货可没另外三位那般激动,双手抄前,不温不火。
魏国公登时就来气了,不说他说的话气不气人,单这神情就该杀。老夫让人几次三翻的威胁,你就是装,能不能装得义愤填膺一点!?
“老夫心意已决,怎地?汝南王府要做壁上静观!?”
一下子就上升到整个汝南王府的高度,赵宗懿却是不能不说话了。
“国公爷哪里话,我汝南王府自然是站在国公一边的。”说着,还瞪了一眼贾昌朝,意思是说,你别出声。
贾子明暗暗摇头,心说,我也是多余有此一劝。
“那我回去换朝服,几位先去,随后就到。”
说完,转身离去。
魏国公看着贾昌朝离去的背影,眼神微眯。
“宗懿啊,贾子明已经不是从前的贾子明了。”
赵宗懿一怔,“国公的意思是?”
魏国公也不说破,“你们兄弟,要早做打算啊!”
。。。。。。
老贾说是回去换朝服,可是这货分明就是做朝服去了。魏国公在皇城前等了半个时辰也没见他来,心道,贾昌朝果然是躲了。
看向赵宗懿,“老王爷英武一生,最后却所托非人。宗懿,现在明白老夫之前的话了吧?贾昌朝已经不会尽心为你兄弟出力了。”
后面的话魏国公没说,只能赵宗懿自己去体会。那北方诸族的网联细账放在贾昌朝手里,已经不是最明智之举了。
他有此一说,图的不也是那样东西吗?
多说无益,老贾不来也是他意料之中,看向身后,十数文武位列左右。
少了贾子明,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召集这么多的朝臣与他一同入宫,这阵仗也不算小了。
与韩琦、赵宗懿对视一眼,不再迟疑,进宫请见。
。。。。。。
而此时,赵祯正在福宁殿中听支度判官王安石汇报工作,起居注编修司马光侍立一旁,记录着皇帝的一言一行。
文扒皮和包拯、唐介在一边没事儿干,就那么站着。
内侍来报,魏国公、汝南郡公,还有三司使韩琦等十数朝臣请见。
正听着王安石汇报的赵祯轻声一笑:
“来的倒是挺快!”
文彦博则是苦笑,“子浩这一封信,没把魏国公气出个好歹,却是苦了陛下又要与他受累。”
“诶。。。。。。”赵祯长叹一声。“子浩心里有怨气啊!”
唐介和包拯则是眼观鼻,鼻观心,这一仗可不好对付,大宋的两门重炮此时也是严阵以待。
王安石就算情商再低,都这份儿上儿了,哪还看不出原来文相公和唐、包二人在这是等着别的事儿,自己在这汇报纯属多余。
“既然陛下不便,那臣。。。。。。改日再报。”
赵祯摆了摆手,对于这个新任的三司支度判官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朝中就缺这种能干实事的踏实官员,自然宠爱多些。
“不用,且在此听听,对介甫无害。”
这是明显有栽培之意,王安石自然谢恩从命,站在末位,等着魏国公等人的到来。
。。。。。。
这要是拖后十年,如果魏国公知道福宁殿里等着的是这样的阵容,说什么也来不触这个霉头。
可着两宋三百年,最犀利的几张嘴,嗯,少个寇准,剩下的都在那儿了。
。。。。。。
魏国公一进殿,人还没见着就嚎开了。
“陛下圣明,为老臣做主啊!”
“陛下圣明,为臣等做主啊!”
“陛下圣明,为宗礼正典啊!”
呼啦啦拜倒一片。
赵祯眉头微皱,纵使知道会有这么一遭,但见这场面也有点发怵,暗骂唐奕怎么就没个省心的时候呢!?
想来也属正常,王咸英拿着唐奕的信回来,怎么可能不给赵祯先看后再说送不送呢?
按常理来说,赵祯应该把这信扣下,不能由着唐奕胡闹。
但是,他也知道亏欠了唐奕。不管是唐奕发疯也好,还是打断了汝南王府一家的腿,包括天下至圆之说,哪一件不是为朝廷在分忧,哪一件又不是为了他这个皇帝?
可是,最后不但人去了涯州,辛苦十年创下的观澜也被收走,有些怨气也是正常。
所以,赵祯明知道这信让魏国公看到肯定又是一番大闹,可还是硬着头皮让王咸英送去了。不为别的,只为那个混小子能顺气。
和声一笑,尽量平静,“老国公这是作甚?有话好说。”
魏国公心说,好说得了吗!?
也不废话,直接拿出唐奕的亲笔信。
“陛下看看吧,且为老臣做主!”
“且为臣等做主!”
一帮跟风的大臣又是一阵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