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全面战争-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元帅具备最高指挥权,但只能给那些大贵族将领下达军事命令,而无法剥夺大贵族将领的兵权,除非对方犯下了严重影响战争进程的错误,才可以在众多大贵族将领的公认下剥夺其兵权。)
这位大元帅来自斯克热图斯基家族,名叫杨·斯克热图斯基,如今掌握着波兰立陶宛王国最具战斗力的5万大军,即便其中包含了不少民兵等二三线部队水分,但这已经是波兰立陶宛王国在初步动员军事贵族后的过半力量了。
毕竟,这个时代是不存在所谓全民动员这么一说的,最早的真正全民动员还要追溯到拿破仑时代,拿破仑能崛起不光是靠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大革命后法兰西政体的变化与普遍意义的市民阶级大量参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刺刀和火枪的时代,军队的人数是一项很重要的衡量战斗力的数据。
“元帅阁下,太平天国的天王洪天成虽然是御驾亲征,但根据我们的线人提供的情报估计,这次前来迎击我们的太平军不过只有一万多人罢了,其中只有1000多骑兵部队,反倒是洪天成在老巢处留下了6000人应对哥萨克叛军。
这可是我们的天赐良机,根据线人回报,盘踞在切尔尼戈夫城的哥萨克义军最后的精锐,已经跟进逼的4000太平军打出了‘火气’,每一天都会有数十乃至上百人死在双方的乱战当中,哥萨克义军虽然人数上不占据优势,但他们依靠地利人和牢牢的拖住消耗着那4000太平军主力。
基辅城南面的2000如同游牧骑兵的太平军,战斗力更是不堪,被松散的哥萨克部落联盟打的灰头土脸损失惨重,太平天国治下的日托米尔城和卢茨克城更是被我们大军围困,能自保已经不容易了。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只要我们解决了洪天成亲自带领的这支部队,太平天国的统治将立刻土崩瓦解!”
一旁的小个子波兰平民贵族,号称王国第一把战刀的波兰翼骑兵军官米哈乌·伏沃迪约夫斯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就差脱口而出要主动请命出击的话语了。
杨·斯克热图斯基元帅自然能听明白米哈乌的意图,但他却有着很深的顾虑。
“米哈乌你说的不错,但关键就在于洪天成带领的这支部队,洪天成带领的军队人数虽不多,但却全部都是太平军的本部精锐!”
米哈乌神色微微一愣,疑惑道:“元帅阁下如何看出来的?”
“很简单,跟随洪天成出征的绝大多数都是和他一样黑发黑瞳的蒙古族裔鞑靼士兵,根据太平军以往的战绩推断,太平军内部成分虽然比较复杂,但唯独这种与洪天成天王同出一脉的蒙古族裔鞑靼士兵最是难缠,每逢战斗几乎总是能奋战到最后一人,士气高的骇人听闻,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群狂信徒战士还要疯狂!
洪天成率领的一万多太平军步兵几乎都是悍不畏死的蒙古族裔鞑靼士兵,米哈乌你还觉得我们取胜会很容易么?”
米哈乌听后,眼中傲然之色一闪而逝,高声回道:“元帅阁下,我麾下的波兰勇士也个个都是愿意为王国的荣光献身的好汉,未必就比太平军那群蛮子差!”
杨·斯克热图斯基元帅呵呵一笑,问了一句:“米哈乌将军,你麾下又有多少真正精锐的士兵呢?你不会是把那些骑士扈从和民兵都计算进去了吧。”
米哈乌嘴角抽了抽,硬挺着脖子嘴硬道:“反正我就是不服太平军,元帅阁下如果给我安排先锋位置我当仁不让,哪怕只让我带领我的本部人马,我也敢带人对着太平军中路阵地发动荣耀冲锋!”
杨·斯克热图斯基听后眼底深处闪过一丝赞赏之色,脸上却面色不变道:“米哈乌将军果然是王国栋梁之材,我这里刚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杨·斯克热图斯基一边说一边在心里想道:整只波兰立陶宛联军貌合神离,也就这个米哈乌是一个纯粹为国的将军了,有他看守后路至少在发生意外战况时,可以给波兰立陶宛王国留下一些元气,而不是如同那个兵败的好战国王一般,只带着数十骑逃了回来!
“什么任务?”米哈乌双眼放光的追问道。
“莫济里城是我们整个联军的后路,万万不可遗失,一旦莫济里城失守,太平军只需要派出小股骑兵沿途烧村子坚壁清野,就足够将我们的5万大军活活饿死,毕竟太平军只有一万多人,粮草的消耗比我们少得多,没有了后路我们的联军就不攻自破了。
米哈乌将军,你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米哈乌将军一听自己被安排到后方的莫济里当一个‘守城大将’,脸上的表情顿时憋得通红,因为杨·斯克热图斯基元帅说的句句在理,他即便想要反驳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杨·斯克热图斯基确实将最重要的地方安排给他了,一直以王国大事为首要任务的米哈乌,自然不愿意意气用事扰乱大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28 庞然大物
(全本小说网,。)
杨·斯克热图斯基元帅认为最靠谱的米哈乌将军被安排到关系大军后路的莫济里城,充当一名守城大将后,没了后顾之忧的杨·斯克热图斯基带领着所有的波兰立陶宛联军正面迎向洪天成率领的太平军主力。
俗话说得好,人数上万无边无际,自然而然的,上万大军行军赶路,只要是拥有基本的战场斥候能力或者是当地人的线报,都可以推算出大致的行军路线。
毕竟,上万大军不是人数不多的旅人,穿山越岭踏过丛林都不算什么,没有路也能走出一条路来,只要想,行踪很难被确定。
但军队就不一样了,军队可不是一排排士兵列成行军队形走过去就可以的,那么庞大的军队每天消耗的粮草物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大军前行都伴随着大量的驮马运输队随军行走。
士兵们或许吃吃苦多耗一点时间穿越丛林也可以,但那些驮马车队可走不了那种路线,而且军队每多消耗一天的行军时间,就多一天的粮草消耗,这对于没有铁路线的时代绝对是个后勤悲剧!
因此,大军行进不是走方便修好的‘官路’,就是在相对平坦的平原沃野前行,翻山越岭不光会加大对后勤的需求,还会产生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即便到了20世纪那个科技爆发的年代里,万里长征中的非战斗减员也是十分恐怖的,当然,也正是因为万里长征的不易,才值得传扬歌颂。
至于死人的问题……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能获得胜利,他们就是烈士!
洪天成就是御驾亲征来决战定胜负的,自然不用掩藏踪迹,选择的是进程最快的‘官道’,理所当然的,波兰立陶宛联军主力的斥候想要发现洪天成的太平军主力也不是什么难事。
反之,太平军主力的斥候要发现波兰立陶宛联军主力数万人的踪迹,也很容易。
想要把几万人藏起来,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即便去掉米哈乌将军的本部人马,波兰立陶宛联军主力包括后勤杂役民夫在内,人数也超过5万人,其中真正的精锐人数只比太平军主力多出一点,不足俩万人,剩下的基本都是充数的民兵、城防营和不入流的雇佣兵。
这些部队打打固定模式的攻守战和顺风仗还行,但士气值却十分愁人,只要战场形势急转直下,第一个崩溃的就是他们,要是阵线被突破,他们也容易被裹挟着雪崩。
不过,对于这种三流炮灰部队的士气问题,欧洲将领早就有相对解决的办法,容易崩溃没关系,让他们分成一块一块的站成固定的作战阵型即可,到时候军官会一字一句的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然后用精锐的部队将他们分割开来,这样一来,当某一点或一线被突破打崩时,精锐部队就可以及时填补过去,保证整个阵线的稳定,给那些三流炮灰士兵足够的信心继续打下去。
这就是古代战争往往会将部队多层次布置的原因,最简单的军阵布置也会分为前中后三阵。
杨·斯克热图斯基元帅和洪天成为了更好的‘消灭’对手,不约而同的将决战的时间选择在了一个晴朗的早晨,摆开阵势。
杨·斯克热图斯基元帅率领的波兰立陶宛联军主力摆出来的是标准的西班牙大方阵,莫里斯方阵虽然在对阵西班牙大方阵的时候打出了不少经典战役,但莫里斯方阵的适用性却远不如西班牙大方阵。
简单来说就是,西班牙大方阵是任何一支训练过的军队都能摆出来的简易步兵阵型,而莫里斯方阵却需要步兵们具有更高的军事素养和纪律服从性。
莫里斯方阵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主要是因为当年荷兰联合行省与西班牙王国的独立战争中,荷兰士兵是为自己的祖国独立而战,为了摆脱西班牙王室残酷剥削奋起反抗的,所以士气很高,加上荷兰联合行省的兵员文化素质较高,军事训练很全面,才能玩转当时的莫里斯总督创造的莫里斯方阵。
莫里斯方阵的成果欧陆各国模仿过,但却少有成效,原因很简单,荷兰军队精简素质高,但欧陆大国却是军队数量多兵员素质极差!
在17世纪的欧陆各国中,士兵的识字率甚至低于百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百个士兵里未必能有一个识字的……
更可怕的是,不少国家的基层军官都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文盲’,全都是凭借战场经验指挥……
好在,中高层军官需要能看懂基本的军事条文和军事地图,基本都识字……
识字也是当时欧陆贵族阶级垄断军官团体的一大因素,不是国王们不想提拔底层平民加强自身的中央集权进程,而是底层平民根本供养不起自己的孩子上学识字,更不用说学习系统的军事常识,当兵没问题,当军官就是坑人坑国了……
如此低的文化素养,当然很难练出真正的精兵,因此,欧陆大国干脆继续沿用简单的西班牙‘大套餐’,直到同样简单更加实用的线列战术普及开来,西班牙‘大套餐’才被彻底淘汰。
线列战术流行的年代是17世纪末和18世纪,在17世纪中期,由于燧发枪没有全面列装,西班牙‘大套餐’的使用率还是蛮高的,特别是对于相对落后的东欧国家而言。
在欧陆近代史中,单从文化和科技进程来看,西欧领先中欧,中欧领先东欧,下放到普通人的观念就是,富裕的地中海欧洲人和西欧人看不起中欧内陆的土老帽,中欧的土老帽一直将东欧的白人看作蛮子,然后东欧国家将俄罗斯人看作蛮子中的野蛮人,俄罗斯人将更东面更落后的鞑靼人看成下等人……
双方列好阵列后,率先发起进攻的不是洪天成的太平军,而是波兰立陶宛联军主力的炮兵队!
一门门各种口径的老式火炮被人力畜力推到了前线,其中尤其瞩目的是5个庞然大物!(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29 巧合
(全本小说网,。)
太平军本阵中军,洪天成穿着十分‘朴素’的战场袍服,站在附近的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上,昂首而立,眯着双眼举着单筒望远镜看向远处望不到尽头的波兰立陶宛联军主力。
双方为了尽可能的摆开数万大军对战,选择的是一处宽阔的平缓地带,在东欧大平原地区,这样的野外战场比比皆是。
波兰立陶宛联军主力阵线上,除了密密麻麻挡住后方视野的西班牙大套餐外,就让人心悸的当属游弋在两翼数之不尽的骑兵部队了。
无论是着装轻便的波兰龙骑兵、轻骑兵队伍,还是背后悬挂着拉风羽翼的波兰翼骑兵,都让人看上去充满了压抑感,要不是太平军的本部士兵个个都是狂热满值的士气值,光是双方军阵这么在平缓地带摆开,波兰立陶宛联军两翼的骑兵兵团就足够在声势上压过敌人一大截。
只要是稍微有点战争常识的士兵,都知道平缓地带的野战中,骑兵部队的可怕之处,面对灵活机动冲势凶猛的骑兵猎杀,步兵除了勇气外毫无其他依仗,逃跑对步兵来说都成为了奢侈的选择。
反观骑兵部队在平原地带面对步兵军团,却拥有着极大的心里优势,打不过就跑,没事就骚扰,作战经验丰富的骑兵们可以轻松掌握战场主动权,即便遇到最差的情况,也可以保存大半的实力脱离接触。
正因为这一点,在历史上明军面对后金鞑子的野战中,总是败多胜少,明军在野外稍有差池就是被追杀到天涯海角的绝望崩溃,后金铁骑即便犯下无数个错误,也很难被彻底歼灭。
“天王陛下,外面风大,抬轿上的高度和视野比这里更好,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