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淙饶志跋蟆�
抬眼望,城门与城楼中间,上书三个大字——长安城。
二青知道,自己离目的地已然不远。
纵身下峰,往官道旁暗潜,经数日,听得骊山具体位置后,他才转身上山,往目的地游去。
不出半日,他便来到目的地,但见山高峰险,涧深壑幽,松柏翠翠,草木森森,云雾缭绕,霞光灿灿。
风拂山岗涛声荡,虎啸猿啼伴耳畔。
野彘胡羊影绰绰,雉鸟狐貂漫山蹿。
风扫叶落,草木渐枯,秋风已至,百兽齐忙。
二青游身进山,鸟兽自去,翻过几座山头,见一古庙矗于山巅。
古庙前,有松柏数列,有奇石横卧。
古庙古朴,门上书‘人祖庙’三字。
第17章 始祖神庙
人祖庙,相传乃后人祭祀人皇始祖伏羲女娲之所。先秦时,此庙还作‘始祖庙’,只因撞了秦始皇的名讳,遂改为‘人祖庙’。
据后世考古研究,此地人祖庙,其历史甚为悠久,也被称为始祖发源地之一。且这骊山上,传说故事实在不少。
而骊山老母,亦是这些传说故事的主角之一。
而从秦至汉,再到现在,这骊山,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之一。寻常人迹罕见,虎豹虫狼不少。唯骊山老母宫有百姓上山进香。
而二青出现在这九龙峰之一的峰巅上,自是无人知晓。
人祖庙占地不广,远看更似一间寻常瓦屋。探首推开庙门,但见二位始祖神相立于眼前,摇首四顾,壁上有壁画几幅,略显斑驳。
二青望着二位始祖神相,心中思索,神话故事中,二位始祖乃人首蛇身,女娲娘娘捏土造人,遂有人族,因此被喻为人族先祖。
然在许多神话小说中,他们却又是妖族的始祖。
这方世界,算不算得神话小说世界?
且二青自觉己身为蛇,至少也有一半与这人祖相类。
于是,他叩首诚拜,心中祈祷道:“二位始祖在上,后生晚辈岑二青,在此诚拜二位始祖先圣,望二位始祖在天有灵,感二青心诚,指点于二青,助二青脱万世轮回之苦……二青虔乞,叩首诚拜!”
叩了几个头,二青退出人祖庙,于庙前盘身,顿首再拜。
夜,银月如盘,高悬于空,月华倾泻大地,二青于庙前举首吞噬。
日上三竿后,二青便藏身于庙旁草丛,睡起大觉。
这一住,便是七日,他日日朝神相叩拜,便是希望有朝一日,人祖能够显灵,显圣于前,点化于他。
行为看似无稽,却也不能说全然不对。
毕竟这是神话世界,仙佛满天,谁知二位始祖是否真会显灵?
二青只以为自己不够心诚,遂日日叩拜。
然一个月过后,依然还是不见半点回应,二青渐渐心死。
回想这一路行来,七载日夜,如今依然毫无建树,顿觉心酸。
正好,此时亦入初冬,二青又身犯懒疾。
于是,他寻个地穴钻进去,进入冬眠状态。
北风萧瑟,万物凋零,天降初雪,寒冬渐至。
风雪欺大地,霜花飞满天。银妆裹万物,山川缈云烟。
寒冬渐过,万里江山雪渐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意盎然;惊雷震震,鸟兽归巢蛰虫起;细雨绵绵,草木披翠润大地。
又是一年春风起,二青出游已八载。
从饥寒交迫中醒来,慵懒地伸着蛇腰,懒疾还未尽去,却也不得不抖擞精神,出洞觅点食吃。
随意寻了几株山药填腹,二青复至人祖庙前,观人祖神相,思己身所为。出游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接下来又该何处去?
仔细想想这一路行来的凶险与困难,二青不由心酸落泪。
然孤家寡蛇,又有谁供安慰?想想,更是哽咽凝噎。
良久,他才收复心情,想想那只猴子求道长生,在世间浮荡九年之久,才寻得真道。再想想自己,不是主角命,多花几年又如何?
如此一想,二青心里顿时便好受多了。
于是,他回首复拜二位始祖,而后朝游骊山,夜宿龙峰。
他也于其他峰上见有骊山老母宫,老母宫上,祥光灿灿,条条瑞彩照西山;庆云笼罩,霞气霭霭绕天峰;人声鼎沸,万家香火点苍茫;檀香馥馥,缕缕轻烟舞碧宵。
见此地香火如此旺盛,人气太足,二青不敢轻易前往,唯有等夜深人静时才敢进前。只是老母宫上,有人照看,他也只得远远遥拜。
但却是什么效果都没有。
二青不知是自己的诚意不足,还是老母她老人家未在行宫,出游讲道去了。
总之,就是没什么用。
无奈,他只好又归返人祖庙前,继续过着‘朝游万山壑,夜宿祖庙前’的日子,常寻宝药吞食,亦复教化万兽。
从此,可常见走兽于人祖庙前伏立,有飞禽于此方空中盘旋。又有青色巨蛇盘卧于其间,时而吐信嘶鸣,时而口吐人言,鸟兽谓之二青师君,尊其教化,常救山中采药人,亦度涧边寻幽客。
如此这般,寒来暑往又三年。
二青离家访道已有十一载,而他的体长,因夜吞月华,朝食紫气,又服宝药,且饮灵泉,体长已长至十五丈有余。
如此巨蛇,在世人眼里,早已谓之为龙矣!
有到老母宫进香者,常听闻此山有一灵蛇巨似青龙,言此灵蛇不害人,还救人,有受救者言,其顶有红斑,可口吐人言,亦可驱万兽,可御风而行。潜行时如潜隐九幽,腾跃时如巨龙横空,惟见青影。
又有人言,此乃老母座下弟子显化,救民于困苦之中。
甚至还有人商量着,是否在老母祠边,筑一小祠,供此灵蛇?
二青闻得这些传言时,自是哭笑不得,他倒是想成为骊山老母座下弟子呢!然这不过奢望而已,若老母真愿收他为徒,若老母真个有灵,他暗里不时前去诚拜虔乞,她又怎会看不到?
一日,暑气正浓,二青藏身于人祖庙后的树丛中避暑,忽有飞鸟来报,“二青师君,山下有人类来此。”
二青闻言,点头道:“你去让大家都散了,莫在此处停留,免得惊了那些人类,回头派兵前来驱赶捕杀。”
飞鸟点头应是,而后展翅而去。
二青从树丛里溜出,盘于人祖庙前,俯首下瞰,便见山下有一队人马缓缓登山,那旌旗迎风召召,枪戟映光曜曜。
有人抬着红稠盖着的东西,有人挑着担,前后有甲士相护,又有文士相引,看起来像是来祭祀的。
然此人祖庙,已多年无人前来祭拜,此番又为何有人前来?
虽不知这些人为何到此,但二青还是转身朝人祖神相叩拜,道:“二位始祖,此地于我,已经不再是桃源,二青走了。虽然二青也不知接下来该往何处去,但还是多谢二位始祖这些年借此地于我栖身!”
拜毕,二青从山背面溜下山,远遁深山。
然刚翻过两座山,便有呼救声于一幽涧边传来。
第18章 骊山老母
涧高数丈,边有飞瀑,下有深潭,有一采药郎悬于涧边,背负竹篓,手中紧拽一根细藤,双足悬空,有坠涧之险。
然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险的是,有一花豹停于涧边,对其虎视眈眈,喉间低咆如雷吼,眸似铜铃尾如鞭,钢牙如锯爪似勾。
呼救声,便是从那采药人处传来的。
二青游至此,昂首轻嘶,那花豹如遭雷殛,四肢瑟瑟发抖,双股战战兢兢,可怜兮兮地看着缓缓游来的二青,乞求之色浓浓。
那采药人看到自己的呼救声居然叫来这么一条庞然大物,不由目瞪口呆,而后双眸翻白,手一软,直朝涧下坠去。
忽然一道青影出现,将其卷住,拉至涧边放下,而后才转首看向那花豹,道:“你虽为食肉者,吃肉亦是本能,这不怪你,然人类乃万灵之长,山中肉类食物众多,何必伤人?去吧!以后莫再伤人。”
那花豹没曾想,二青居然不吃它,如蒙大赦,夹起尾巴遁逃而去。
很明显,这花豹灵智未开,只懂本能行事。
二青摇头轻叹,看了眼地上的采药人,转身攀上一株大树,隐伏其上。半晌,那采药人才幽幽醒来,见自己躺在涧边,有些愣神,而后又想到什么,大惊,转身疾逃。
二青见其离开,复下大树,朝深山游去。
然没想到,行不出百米,便见一老媪拄着龙头拐,行于林间,二青怕惊到她,便换了个方向,结果便见那老媪又出现在前方。
二青一愣,便知道自己碰到高人了,一老媪出现在深山中,本就已经有些奇异了,如今居然还有如此神通,那还能是凡人?
“不知婆婆为何方高人?为何阻止我去路?”
二青盘身垂首,口吐人言,端是吓人。
那老婆婆眼睑微抬,看了他一眼,笑道:“你不是时不时向老身祈祷,希望能拜入老身门下?怎么今日见到老身,却言不识?”
二青闻言,不由愣了愣,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青心中大喜,疾身游至老媪面前,叩首道:“老母在上,弟子岑二青诚心叩首,虔乞老母收归门下!”
临近才知,那老媪鹤发童颜,眸若点星,看似苍老,行动间却风轻云淡,健矫如龙。那老媪伸手拍了拍二青的大脑袋,笑道:“你这长虫,心地倒也仁善。只是,你不懂修行,何以可以开口说话?”
二青闻言,解释道:“回禀老母,十一年前,二青从东郡一座大青山出发,一路西行,历经五载,游至西边一座神山,有幸见到值年和甲子二位仙神,值年上仙见弟子身具功德金光,感弟子心善,便一道仙光化去弟子喉间横骨,故此弟子才可口吐人言。”
老媪闻言,了然地点了点头,末了道:“你能得遇他们,倒也算是一番造化。”顿了下,她又问:“时才老身见你救那采药人,为何不即时离开,反而躲在树上?”
二青回道:“弟子只是担心自己救了人,可他还在昏迷,要是再遇到什么野兽的话,那就不是救人,而是害人了。”
老媪点了点头,末了道:“其实你来到骊山,老身便已知晓,之后你所做的一切,老身都看在眼里。老身也很好奇,你这长虫来到此处,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三年细观下来,倒也没让老身失望。”
“望老母垂怜,收弟子为徒!”二青又复拜道。
“起来吧!”老母微笑道:“念你心善,又一心向道,老身便点化于你,望你以后再接再励,莫要为祸世间,否则老身定不饶你!”
二青闻言大喜,顿首复拜道:“师父但请放心,二青定遵教诲。”
“记住便好,随老身来吧!”
骊山老母转身行去,身形飘飘似风,行径处,草木自分,藤蔓自开,仿佛恐伤及老母双脚。
二青紧随其后,虽身似游龙,但却逾发觉得吃力。
转眼间,一人一蛇便翻过几座山岗,来到一处山巅。
山巅上有巨石,巨石下有一石洞,石洞幽深,不知几许。
抬眼望去,前方千峰似戟,万刃开屏,忽有云雾蒸腾于山间,青峰于云雾中若隐若现,如接宵汉,仿似人间仙境一般。
老母言,“此地便是以后你所居之处,若未褪去这畜形,便莫要再下山,免得惊扰世人。”
“师父的意思是,在我化形为人之前,不许下山?”二青问。
老母点头道:“正是!”
于是,二青便在此地居住下来,并给这石洞取名‘青衣洞’。
青衣洞前往下瞰,可见老母宫于前方山中,祥云笼罩,瑞气腾腾。
侧耳倾听,虎啸猿啼入耳畔;抬首之间,鹤舞鹰飞入眼帘。环顾左右,幽壑深涧云雾绕;回首望去,却见千峰在眼前。
夜里,二青便盘身于洞上方的大巨石,吞吐月华,早上便迎初升朝阳吸纳紫气。白天便于青衣洞中盘身修行,引天地精气入体。
老母授下经书数卷,有上清仙录数册,内含引气炼神之法。
道家修行,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之说。
这数册上清仙录里,亦有记载,这是道家正统修行之法。
除此外,还有《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等修心经书数卷。
道家讲性命双修,不仅修身,也修心。
性,指人内在的道,即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
命,指人外在的道,即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
性命双修,便是指‘神形兼修’。
很明显,老母并没有将二青当成妖怪来培养,而是让他往正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