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地球去封神-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说笑了。”
楚王的表情有些阴沉,眼下都火烧眉毛了,说这个有什么意义?他倒是想入主神都,可那是想想就能有的吗?!
丢了南禺城,怕是连想的资格都没了。
贾诩却不为所动,道:“殿下,夺嫡之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功成,那就不该贪恋一城一地之得失。与其狼狈撤军,功败垂成,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顾一切,抢先拿下昆吾城。”
“那有什么用?”
楚王头脑前所未有的清醒,“即便拿下昆吾城,等到朝廷大军压境,还是要有一场恶战。等到那时,怕是整个南禺郡都没了,还拿什么跟朝廷斗?”
贾诩道:“如果,能避免这场恶战呢?”
楚王眼睛就是一亮,“先生可有什么良策?”
贾诩道:“殿下难道就没想过拉拢昆仑派,而不是跟对方死战到底?”
“什么意思?”楚王不解。
贾诩道:“朝廷可以拉拢紫霄剑派,殿下为何不可以?眼下的昆仑派已是陷入绝境,倘若殿下能在此时伸出橄榄枝,那昆仑派岂有不答应的道理?一旦拿下昆仑派,不仅昆吾城唾手可得,就是那昆吾军也将是殿下囊中之物。届时,还担心朝廷大军吗?”
“这……”
楚王乾恪着实没想到,还能有这种操作。
“这,能行吗?”楚王还是有些不相信,不过语气中已是带着激动,犹如被黑夜遮蔽之人,突然又看到胜利的曙光。
“如果殿下允许,我愿亲自进城跟昆仑派接洽。”贾诩主动请缨,显得很是自信。
“那就有劳先生了。”楚王自然应允,跟着又道:“南禺郡那边,可还要做什么布置?”
贾诩道:“西南兵团虽然厉害,还南禺城可是南境最大城池,有坚城可守,又只面对一倍之敌,想来第三师团守一周以上,该是没问题。”
楚王点头,显是认可贾诩的判断。
西南兵团的将士也是人,又没长着三头六臂,横亘在他们眼前的南禺城,将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
九月十二,阴。
这一天,薛仁贵率部连克两座县城,终于率部来到南禺城外。
正如贾诩所言。
作为南境中枢之城,南禺城的雄浑壮阔只会在招摇城之上,别的不说,光那护城大阵就不是好易于的。
对西南兵团而言,唯一的好消息,估计就是,为了攻克昆吾城的防御,楚王乾恪带走了大部分的高级修士。
让南禺城的护城大阵大打折扣。
而在薛仁贵军中却又一大利好,除了身兼西南兵团随军法师的徐福,还有一位神魂期大修士——于吉。
显然,这是乾元为这次大战特意招募的。
随着灵气复述加速,兼且乱世来临,往年鲜少露面的神魂期大修士,如今已经成了各方势力手中的明牌。
作为一方诸侯,身边不跟着一位神魂期大修士,连自身安危都护持不住。因此,左慈并未参与到这一场东征之战,留在乾元身边听用。
如此一来,仅凭徐福一人,想要攻破南禺城的护城大阵,可就太难了。
这才有了于吉的出现。
于吉,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传《太平经》,制符大师,历史上为孙策所杀。
能召唤到于吉,对乾元而言又是一大惊喜。
继葛洪炼丹大师,左慈阵法大师之后,封地又喜获一位制符大师,就差炼器一项,就能集齐四位大师。
大军安营扎寨之后,薛仁贵就在中军大帐,跟徐福、于吉以及李淳风三人商议破阵之事。
薛仁贵心里很清楚,攻打南禺城的机会稍纵即逝,他必须赶在第四军团的援军抵达之前,率先破城。
否则,他就只能率部灰溜溜离开南禺郡了。
因此一刻也怠慢不得。
接下来三天,徐福、于吉以及李淳风三人,祭出本命法器,对着护城大阵是狂轰乱炸,企图强力破阵。
在两位神魂期大修士的攻击下,南禺城的护城大阵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高级修士主持,已是摇摇欲坠。
破阵,只是时间问题。
这让南禺城的守军跟百姓心惊胆颤,城内的各大世家也是心思各异,暗潮涌动之下,各路牛鬼蛇神是各显神通。
最让他们担心的是,援军至今都杳无音信。
“难道,楚王殿下已经放弃了南禺城?”这是摆在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军心浮动。
…………
于此同时,昆吾城。
贾诩作为楚王特使,得以进入昆吾城,跟昆仑派掌教赤壶真人密谈。
正如贾诩预料的那般,此时的昆仑派已经陷入山穷水尽之境,对楚王抛出的橄榄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贾诩的有意引导下,双方很快谈妥。
赤壶真人的要求很简单,一是将昆吾山及其周边划为昆仑派的清修禁地,任何人无故不得擅自闯入。
二则,楚王府每年要向昆仑派提供一笔修炼资源,以换取昆仑派弟子的效力。说是各取所需,其实就是变相收保护费。
作为交换,昆仑派将交出昆吾城跟昆吾军。
毫无疑问,如果以上条件达成,就将开创一种新型的宗门跟王朝关系,让两者在互相妥协之后,获得一种共生关系。
就等楚王拍板了。
第两百三十二章 戛然而止的南境之战(二合一)
针对昆仑派提出的条件,楚王乾恪感到非常迟疑。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因为一旦接纳昆仑派,那将意味着要改变王朝上千年的既定策略,颠覆世人观念,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
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消息,南禺城的护城大阵被西南兵团攻破了,双方正在进行更残酷的攻城大战。
在西南兵团的炮火之下,形势很是不利。
楚王也很清楚,如果没有援军,南禺城必定陷落,这促使他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接受昆仑派提出的条件。
九月十五日。
楚王乾恪跟昆仑派掌教赤壶真人正式签订协议,并且以灵魂向诸天神灵起誓,打上灵魂烙印。
如此一来,无论哪一方都不能撕毁协议。
否则灵魂就将遭到誓约反噬,这种反噬无关修为高低,就算是强如赤壶真人,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修为受损都是轻的,一个不好就可能损坏道基,彻底断去长生之望。
这对一名修士而言,简直是致命的。
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在签订协议之后,立马就建立起足够的互信,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结识的基础。
当天晚些时候,楚王乾恪就率部进驻昆吾城。
接下来,楚王有两种选择。
一是率部北上,跟正在前线鏖战的昆吾军汇合之后,打退朝廷大军,完成对昆吾郡的实质占领。
二是派兵南下,驱逐西南兵团,以解南禺城之围。
“先生以为,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对贾诩,楚王现在几乎是言听计从。
贾诩分析道:“此时率部北上,不仅有助于收编昆吾军,还能彻底架住昆仑派,等于是把到手的鸭子煮熟了,防止鸭子飞走。
“派兵南下的话,既要面对朝廷大军的威胁,又要跟西南兵团鏖战,等于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最终可能什么也没捞着。”
“当然,具体如何选择,还是由殿下裁断。”贾诩补充道。
“这么说,只能北上了?”楚王乾恪有些不甘心。
南禺城到底是他的老巢啊,为了经营南禺郡,笼络当地世家,他花费了多少心思,耗费了多少钱财,岂是说撇开就能撇开的。
而在昆吾郡,楚王却无甚根基。
贾诩安慰道:“殿下在昆吾郡难,秦王在南禺郡只会更难。殿下想想,就算西南兵团占据了南禺郡,以殿下在南禺郡多年的经营,秦王想彻底控制南禺郡怕是没那么容易。届时,秦王可还有精力配合朝廷,对殿下实施围剿?下官以为,用南禺郡换昆吾郡,不亏。”
楚王点头,心里总算好受了些。
“那就这么办吧。”到了这种时候,楚王也无法犹豫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
九月,骄阳似火。
这一场波及整个南境的战争,随着楚王乾恪跟昆仑派的意外姘和,战争形势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可谓急转直下,原本外界以为的一场耗时日久的大战,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匆匆走向尾声。
九月十八日,南禺城被薛仁贵部攻破。
虽然楚王乾恪在做出舍弃南禺郡的决定之后,依旧给第三师团下了死命令,让第三师团务必死战到底,但是第三师团上下也不是傻子。
坚守近一周仍无援军,说明他们已经成了楚王手中的弃子。
既如此,将士们又怎会死战到底?
毕竟这不是人妖两族之间的种族大战,只是一场帝国内战,无关乎家国情怀,也无关乎军人荣誉。
因此,在城破之后,第三师团残部非常干脆地选择投诚。
占领南禺城之后,虽然部队因为连日攻城,兵困马乏,薛仁贵还是派出狄青部跟岳云部这两支精锐,四面出击,扫荡南禺郡剩下的四府之地。
在各府还有地方屯军,需要一一扫荡,收编。
除了扫荡屯军,狄青、岳云两部更重要的任务,还是要在南禺郡的北面跟东面建立起新的防线,防止第四军团趁势反扑。
薛仁贵可不希望到手的鸭子飞走了,哪怕被楚王趁机收回一府之地,对他而言,那都是一种失败。
九月二十二日,乾元驾临南禺城。
乾元心里很清楚,南禺郡情况复杂,虽然表面上的反抗力量基本被平定,但是内里却一直在暗潮涌动,不知道有多少楚王嫡系蛰伏了起来。
正因为如此,他才亲自赶到南禺城坐镇,以定军心。
随乾元一同抵达南禺城的还有一位陌生文士,面容镌刻,长须,既是文官,身上又带着一丝修士的飘逸出尘气质。
此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宰相萧何。
作为大汉开国功臣,第一任宰相,萧何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最是契合禹余天的大环境,难怪能被乾元召唤过来。
乾元动用这次甲档文官召唤,就是要召唤一位重量级文官,替他坐镇南禺城,镇守南禺郡。
既然拿下了南禺郡,乾元就没想过要把它交给朝廷,至于将来以何种名义经营南禺郡,那还需要他跟新帝博弈一番。
乾元不急。
虽然南禺城是南境中枢之地,但乾元并未有将秦王府搬迁到此的打算。
一则秦王府以及六司衙门刚在招摇城落定,不宜频繁转移,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动摇民心,殊为不智。
二则招摇城是乾元的“龙兴之地”,不管招摇城以前的地位如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该是封地中枢的不二选择。
乾元不想让南禺郡世家产生什么别的想法。
抵达南禺城之后,乾元忙着接见世家代表,反而将南禺郡政务交给萧何料理,将军务暂时交给薛仁贵打理。
西南兵团第一师团,也将肩负起镇守南禺郡的重担。
…………
就在乾元在南禺城忙碌时,楚王乾恪也没闲着。
除了留下少量军队镇守昆吾城,余下的部队全数被楚王派往前线,跟昆吾军汇合,一同抵御朝廷大军。
昆仑派也派出弟子协助,以示两家之合作诚意。
有了第四军团第一、第二师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原本快要扛不住的昆吾军,又奇迹般地坚守下来。
反而是原本来势汹汹的朝廷大军,突然变得顾忌起来。
南境大战风云变幻,原本形势对朝廷大好,却不想,一转眼却变成这幅局面,让城卫军跟第三军团都变得很被动。
尤其是城卫军。
当初,城卫军统领公孙龙选择投效新帝乾慎,并不是对新帝有多忠诚,那不过是判断形势之后的一次正常站队。
公孙龙很清楚,他能在新朝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比之前更高,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依仗他手中的城卫军。
这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此,在投效新帝之后,公孙龙对城卫军的掌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让新帝根本插不进手来。
新朝刚立,新帝正是要依仗城卫军的时候,自然不好对公孙龙发作,君臣之间委实已经在暗中博弈、较量过。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龙又岂会在看不到胜利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