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诸天万界-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空中,便多了一个小太阳。
无尽的光辉,一瞬间净化了所有的黑暗,甚至高空上的阴云,也被炽烈的火光驱逐的消失无踪。
黄昏,在这一瞬间,竟似乎变成了中午。
地面上本来是阴风阵阵,这一会,却是温暖如夏,烈日炎炎。
一切的污秽,都被清除的一干二净。
自然包括鬼王宗的那个身影。
当陆云的火丹爆炸开来后,鬼王宗的那个身影,连带着万鬼噬魂法阵,都被摧毁的一干二净。
当然,地面上的流民依旧活着。
陆云并没有要害他们的意思,他们自然活着。
只是他们的面色,都无比的震惊,恐惧,似乎没有从面前的这一幕中清醒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陆云自高空之中飞来,落到了一干流民面前,开口问道。
场中突然变得寂静起来,一个个流民,看着自天而降的陆道人,神情满是不可思议。
“神仙啊!”
片刻后,一个个百姓跪在陆云面前,大叫了起来。
有的,甚至不断磕头。
“求神仙救救我们吧!”
“救救我们吧,我们快活不下去了!”
“……”
“发生了什么事,慢慢说!”
陆云继续开口,话语落下,自有一股稳定人心的作用,大哭大叫的百姓,一个个安静了下来。
其中一个老翁缓缓开口:“我们是金华府的百姓,今年收成不怎么好,却也能过得去,却不想,金华府的府令鱼肉百姓,火耗银子都收到了八成!”
话语之中,满是愤怒与无奈。
陆云也是做过皇帝的人,自是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按着正常来说,一成已经是够多的,若是八成的地步,完全是横征暴敛!
换做他当皇帝,必然要砍这个官员的头!
既然是八成,接着来的事,陆云都可以想象出来了。
果然,只听得老翁继续说道:“我们要讨个说法,府令不但不听,反而派兵镇压我们!最后,大家实在是忍无可忍,就起兵反了府令,开仓放粮!”
“可是没过多久,朝廷的大军便到了,我们只好逃走,却不想在这里遇到了妖魔鬼怪,要不是有神仙相救,我们就都完了!”
“走吧,你们去东华郡,那里应该会有人安置你们的!”
陆云叹息了一声,幽幽言道。
他想了想,又问道:“来的官兵首领叫什么名字?”
“神刀侯!”
第二百一十七章 重返东华
第二百一十七章重返东华
神刀侯。
这个称号,陆云已经听到过不止一次。
只听着“神刀”二字,便知道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不过,神刀侯姓什么,名什么,知道的人,却不怎么多。
世人只知他是神刀侯。
若是姓洪,或者姓杨,那就有些意思了……
陆云决定过一会去问问诸葛卧龙。
他的速度远甚于诸葛卧龙,这一会,诸葛卧龙的肉身并没有到现场。
“神刀侯姓什么?自然是姓朱了。”
当陆云见着徐徐来迟的诸葛卧龙,问起这件事时,诸葛卧龙的神情有些诧异,似乎觉得陆道人不应该不知道这件事,随即悠悠开口。
“姓朱啊。”陆云轻吟。
这个答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神刀侯,姓朱的可能性极大。
毕竟,现在还是大明朱家的天下。
一个侯爷姓朱,很是正常。
“不过么,镇北侯姓杨,这个应该对道友没什么用吧!”
诸葛卧龙面色更为诧异,有些狐疑,道:“道友,莫非是要用卜算之术算什么潜龙?”
“我只是问问……”
陆云有些无语,这位诸葛先生,想的有些多了。
“我大明帝国有四大侯爷,镇北侯镇守北疆,位高权重,神刀侯乃朝廷重臣,坐镇朝廷,镇南侯镇守南疆,还有神威侯,经营西域,都是响当当的武道大宗师,有万人不挡之勇!”
诸葛卧龙款款言道。
“哦!”
陆云点点头,听着诸葛卧龙的话,心里想着许多事。
神刀侯本来镇守朝廷,如今却来到了这金华府,那么朝廷,是不是空虚了?
传说中的蜈蚣精,会不会乘虚而入?
还有他的徒弟,可万万不要让他失望。
这争霸的事,做过一次就好了,没必要再来一次。
当然,他不介意做一个帝师。
毕竟,他虽然不畏惧皇权,更不在乎天子,但朝廷往往有着最多的资源,将他的弟子推上位,岂不是说整个天下的天材地宝都可以为他所用?
虽然没这么简单,但大概的道理还是这样的。
……
心中想着太多事,符车的速度丝毫没有慢,不过几个时辰的功夫,符车便飞到了东华郡城。
东华郡依旧是繁华无比,并没有什么衰败的气象,这里的百姓,过得也要比郭北县好许多。
一团团的刚猛霸道的气血气息,蔓延在整座城池上空,将许多妖魔鬼怪远远逼迫开。
一眼可以看出来,这座城的城主是一个有能耐的人。
“若是天下所有的官吏都有这个官吏的书评,岂容妖魔鬼怪猖狂!”
诸葛卧龙面露赞叹之意,颇为感慨。
“好了,我们进去吧!”
陆云笑道。
见着这繁华的城,让人的心情也不由好了几分。
“陆哥哥,这座城好凶啊!”
桑桑小姑娘变作萌萌小狐狸的样子,在地上跑来跑去,最后猛的一跳,跳到了陆云的手上。
“放心吧!现在的我,已经能够罩得住你们了!”
陆云呵呵一笑,将目光看向了辛十四与菊花精。
两个小妖精,受着这铁血煞气,本来有一种欲望,变回原型的欲望。
不过陆云说话间,自有一股气势升腾而起,将所有的摄人气势一举隔开。
顿时之间,她们的心中,那股沉甸甸的感觉消失不见了,不由得大喜过望。
而诸葛卧龙看着这一幕,面色有些复杂。
若是在盛世时期,像陆道友这样的道士是最恐怖的,也是许许多多的帝王视之为眼中钉的存在。
无他,只因为他们已经能够忽视军队的存在。
大军,尤其是精锐的大军,千锤百炼凝聚在一起的杀气,可以驱除一切阴气邪魔,破除许多道法神通。
但是,却对鬼仙境界的存在没有任何用。
他们的道法修为,甚至可以硬生生压制军队的铁血煞气,施展法术,对军队的杀伤力极为恐怖。
“陆道友啊,真是厉害!”
诸葛卧龙自言自语了一声。
幸好这样的道友,如今与他一条道。否则,会另人很头疼。
一干人没有任何问题的进入了东华城之中,而东华城的守将,也浑然不知他们这座城里,已经混进去了三只小妖精。
“这就是你说的王都尉家?不错,不错,有些气象!”
进了城,来到了城中心的王都尉府,诸葛卧龙并不着急着进去,而是打量着王府的布局,啧啧称赞。
在他的眼中,这王府之上,有着一片清明之气,甚至隐隐透着些紫色的味道,显然是大富大贵的表征。
若是灰黑色,则说明气运不顺,亦或是有霉气,有鬼气,不是什么好兆头。
而清明透着紫色的味道,乃是大富大贵的象征,所谓大红大紫,讲的正是这么一回事。
“嗯?有贵客前来?”
便在诸葛卧龙打量王府的时候,王都尉府之中,陡然中门大开,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了出来,面上似乎有些诧异。
随即,变成了大喜。
“老师!您来了!”
惊喜的声音响起,一个年轻人立马走了过来,重重的行了一礼。
不是冯书生又会是谁?
“好徒儿,变化非凡啊!”
陆云笑眯眯道。
如今的冯书生,比起陆云走时多了几分成竹在胸的味道。
不错,就是成竹在胸的味道。
看上去,有一种“观一叶落而知秋,看日月而知阴阳”的成熟感。
陆云知道,这是书读的多了,出现的一种境界。
读书养气,读着读着,渐渐到了修道明心的地步,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境界。
上古的圣贤,往往看一件事情,就能知道这件事情五百年后的变化,虽然未来是灵动变化的,但大圣贤细心推敲,能够把握到其中的一些经纬脉络。
比如箕子的故事。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箕子见着纣王用象牙做的筷子吃饭就感觉到了畏惧,因为接下来纣王就会想用玉做的杯子;用了玉杯,则必想品尝远方的珍稀奇怪的食物;必然想建美轮美奂的宫殿,坐精心打造的车马……层层递进,欲望越来越多,而国家极有可能灭亡。
上古圣人,便是这样的境界。
而冯书生,如今也有了些这样的气象。
“不过,还不够啊!”
陆云想了想,取出了一门秘籍,上面写着四个字:梦中证道。
上一次陈抟老祖就这么把他的一个徒弟王重阳给玩坏了,这一次,不知道冯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第二百一十八章 铸造大儒
第二百一十八章铸造大儒
“原来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通天博学士诸葛先生!”
当陆云一干人进入王府之中,冯书生听着诸葛卧龙的名号时,顿时肃然起敬,似乎是见到了传说中的前辈高人,文坛中的领袖前辈。
“啧啧!”
陆云不由称赞了几声。
诸葛卧龙的名号,看起来挺好使,似乎在读书人的心中,很有名气,颇有一种梁山好汉闻宋江之名便俯身即拜的既视感。
无论是宁采臣,还是冯书生,都是一样的表现。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冯书生的养气功夫还不到家,有提升的空间。
“来来来,好徒儿,我这儿有一本神功秘籍就给你了,往后保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安全的重大使命,就落在了你的身上!”
陆云半开玩笑,半认真,伸手一挥,一本秘籍就到了冯书生面前。
“梦中证道,这是什么?”
冯书生刚接着书卷,便看到了书卷之上的四个大字,心中陡然升起了一种感觉,这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甚至对他的未来,将发生无比重要的作用。
“梦中证道,乃是我道家的高深秘籍,一经入梦,便会经历人的一生,在梦境之中度过一生,而现实,不过是一炷香的功夫。”陆云淡淡开口。
“什么,竟有这样的神功秘籍,那岂不是?”
冯书生面色大变。
梦中一辈子,现实里却只是一炷香的时间,世间竟有这样的神功秘籍?
若真是这样,高手岂不是可以速成?
而自家的老师,居然会将这样的神功秘籍交给自己,难道真是要自己保护这个世界的和平么?
诸葛卧龙也面色一变,随即细心思索了片刻,问道:“想必这门功法应当不能提升修炼者的功力吧?”
“梦中所学的功法,记忆都会保留,只是,就算是有几十年的功力,也绝不可能带回来!”
“即便是这样,那也够逆天啊!”诸葛卧龙想了想,感慨不已。“我辈读书人,读书眀性,书读的越多,见识的便越多,自身也会有了自己的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多少年的功力,却与我们读书人无关!”
“徒儿,你可愿意学?”陆云笑眯眯问道。
“徒儿愿意!”
冯书生坚定开口道。
这样的事,他必须要接受。
若是不接受,反而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甚至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他如今正好到了一个瓶颈,不妨去修炼试试。
他也不急着观看。
将这梦中证道的道卷收藏好之后,冯书生辞了陆道人与诸葛卧龙,来到了书房之中,端端正正的坐好,点燃了一炷香,然后轻轻磨墨,在纸上写着“静”字。
一连写了十多个“静”字,心思彻底地静了下来。
静下心来之后,他起身洗了手,再闭上眼睛默坐,直到香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