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577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77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鲁晓夫的发言仿佛是个发令枪,所有与会的政z局委员、候补委员全都表了态。

    当然都是坚决拥护斯大林同志的!

    斯大林点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列席会议的巴甫洛夫元帅和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他们两人是列席会议,没有资格主动发言,只能等候斯大林的询问。

    而斯大林的眼神就在提问——体面的和平靠谈是谈不出来的,必须要靠打!

    在北线苏军必须解了列宁格勒的长围——这座城市已经被包围了大半年,储备物资将要耗尽,再不解围,就怕拿列宁格勒户口的苏维埃人都叛变投敌。

    在中路,红军的计划是守住东白俄罗斯和华沙,确保莫斯科的安全,同时将华沙当成议和的条件。

    而在南线,第聂伯河防线是不能失去的。第聂伯河防线保卫着左岸乌克兰,一旦被突破苏联就有可能失去重要的顿涅茨克重工业区。

    “总书记同志,”巴甫洛夫说,“国防人民委员部和红军总参谋部一致的意见是德军有可能维持列宁格勒包围圈,同时向莫斯科挺进!”

    “德国人意图复辟罗曼诺夫王朝?”斯大林不确定地问。

    “也可能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取得最大的筹码!”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说,“如果我们同时失去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苏联将会出现可怕的内战和分裂……”

    斯大林挥挥手打断了用词谨慎的沙拉什尼科夫,他苦笑道:“不,不是内战和分裂,而是我们彻底完蛋!莫斯科将会和1815年3月的巴黎一样……”

    1815年3月1日是逃出厄尔巴岛的拿破仑登上法国土地的时刻,当时巴黎城内的舆论一边倒的反对这位皇帝,就如现在莫斯科城内的人们反对俄国女皇奥丽加一样。

    但是当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巴黎城的时候,他已经从“科西嘉的魔鬼”和“吃人的怪物”变成了巴黎人民热爱的皇帝陛下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46章 斯大林不高兴

    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丢一个就有大麻烦,丢两个肯定是红色苏联的末日!

    对于这个结论,参加政z局扩大会议的人们是没有什么不同意见的。而今天的政z局扩大会议上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当然就是如何解列宁格勒之围,并且打败试图进犯莫斯科的敌人了。

    “巴甫洛夫同志,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们说一下作战计划吧。”斯大林抬起手,指了指挂在会议室墙壁上的大幅军用地图——这是整个苏德战场的形势图。

    从形势图上看,这个时空1943年4月时苏联面对的形势仿佛比历史同期要好得多。

    首先是苏联没有沦陷大片国土,对比世界大战开始前的1939年8月,苏联几乎没有失去什么土地。现在苏德两军的主要战线就沿着苏联1939年8月时的国境线展开。

    在中路战场上,德军占领了原属波兰的西白俄罗斯,双方的前沿目前在明斯克…平斯克一线(南北走向),以及东白俄罗斯和波罗的邦的边境线(东西走向)展开。而且德军从去年秋天的泥泞季节到来时开始就在白俄罗斯处于守势,有些点到为止的意思。

    在南线的乌克兰战场上,德军的攻势倒是贯穿了整个秋季和冬季,直到德军完全占领了基辅。但是德军却没有跨过第聂伯河的意思,哪怕在第聂伯河结冰而且东岸防守相当空虚的情况下,德国人都没有大举过河(小规模的火力侦察当然是有的)。德国人在乌克兰的目标,似乎也仅仅是取得原本波属的右岸乌克兰。

    而德军唯一越过1939年8月的苏联边境线的地方就是列宁格勒附近,而且还把列宁格勒团团包围起来了。不过德国人并没有进攻列宁格勒的意思,只是围困,仿佛想要靠饥饿迫使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屈服。

    当然……也有可能围城仅仅是个筹码!

    对于德国人的真实目的,说实话,连高瞻远瞩的斯大林现在都一头雾水。

    因为德国人一方面没有大举入侵,一方面也同意和苏联展开密谈,而且还提出了条件——在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以1939年8月时的苏波、苏芬边界为苏联的国境线,同时将整个乌克兰移交给德国管理。

    条件当然不能接受,但是德国人的野心似乎也就此暴露了,他们最多只想要个乌克兰,并没有想过要灭亡整个苏联。

    但在同时,德国人又支持了前俄罗斯女皇奥丽加……

    所以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政z局研究了半天,终于得出了一个看上去似乎最接近现实的结论——德国内部对于是否要消灭苏联是存在巨大分歧的。

    以帝国元帅赫斯曼和帝国元帅施莱彻尔为首的容克军官集团可能不愿意灭亡苏联,他们这些人在1942年6月前大多是苏联的朋友,还在苏德合作和苏德贸易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而以纳粹党魁希特勒为代表的德国右pai工贼势力显然是极端仇视苏联的,这些人虽然也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但是对苏联的仇恨甚至超过了贪婪的资本家!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判断,认定德国纳粹帝国主义集团在1943年内的目标将是夺取整个乌克兰,通过长期围困夺取列宁格勒和华沙,并且在中路向莫斯科挺进,但是不会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

    巴甫洛夫元帅首先介绍了最高统帅部对德军意图的判断。其中夺取整个乌克兰的判断是基于苏德秘密和谈,德国……至少德国容克集团的目标是乌克兰,这是非常明确的,那么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就有可能用军事手段攫取,这也是容克军官集团一贯以来的做法。

    而通过包围夺取华沙孤城是肯定的,无需多言。至于列宁格勒的得失,在斯大林看来很可能会决定德国的对苏政策。如果列宁格勒最终成为“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那么灭亡苏联就可能变成德国的国策!

    反之,列宁格勒人民宁愿饿死也不屈服,伟大的苏联红军又及时解了列宁格勒之围,那么德国人将会充分认识到苏联人民不可战胜的抵抗意志。

    至于德国在中路向莫斯科挺进但不会夺取莫斯科的判断,则是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在仔细研究了德军以往的战例后得出的。

    现在的德军很少攻打坚城,华沙是围困,列宁格勒也是围困,明斯克干脆不予理睬。而在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中,德军也几乎没有攻打重兵坚城的战例。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都认为德军似乎害怕攻打坚城可能造成的巨大伤亡。

    唯一的例外就是基辅之战,基辅是有重兵把守的。但是攻打基辅的德军大都是来自利沃夫的西乌克兰人,并不是日耳曼人。他们死伤再重,对日耳曼人都没有坏处,反而有利于整个右岸乌克兰和西乌克兰的日耳曼化……

    巴甫洛夫元帅接着叙述道:“因此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研究后认为,1943年红军应该在第聂伯河以东采取大纵深防御态势,以应对德军可能发起的大规模攻势。同时加强加里宁方面军,并且以该方面为主力,发动第二次列宁格勒解围战役。

    而在中路,则可以用较少的兵力进行防御,并且开始在莫斯科市附近修建防御工事。”

    “在莫斯科城附近修建防御工事?”斯大林突然打断了巴甫洛夫,“有这个必要吗?”

    “总书记同志,这只是预防性措施,”巴甫洛夫马上解释说,“同时也是一个吓阻德国人的策略,德军统帅部只要知道了莫斯科是一座坚城,就不会轻易向莫斯科进军……”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他们挡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斯大林抽了几口烟斗,脸色阴沉了些许,“从去年6月我们预料到德国将要入侵而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开始,我们一直在进行动员,而且还从远东调回了几十万大军,难道还没有足够的兵力把德国挡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吗?”

    现在轰轰烈烈的世界革命已经变成了……预防性的先发制人了,而苏德战争也转变为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而在宣传口径逐步变化的同时,苏联政府也在竭尽全力扩充红军。由于德军并没有深入苏联腹地并且占领大片人口密集的地盘。因此苏联政府在动员扩充军队上,拥有比历史上更加有利的条件。而且美国也提供了海量的援助,以帮助苏联红军迅速恢复元气。

    所以到了1943年春,红军的实力甚至比1942年6月世界革命……不,应该是预防性卫国战争爆发的时候更强大了。红军在账面上的兵力早就超过了1200万人,也组织了更多的集团军、军和师,机械化部队的规模也更加庞大。

    而且红军的坦克部队现在还少量装备了足以对抗虎式坦克的kv…85重型坦克,同时t…34/57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规模。

    苏联人还借鉴了德国用坦克底盘生产无炮塔的突击炮/坦克歼击车的思路,在1942年年底和43年初拿出了su…122和su…85这两款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

    而美国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解冻后,又通过北太平洋航线给苏联运来了500辆m4中型坦克、500辆m10坦克歼击车和300台m7自行火炮以及数万辆各种型号的汽车。现在这些美援的武器装备已经全部运抵了莫斯科分配给了几个新建的坦克军。

    不过,红军也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变得比1942年6月前更强大的,红空军的实力现在就有点疲软。

    因为在去年秋季泥泞季节后,德国空军和红空军的战斗依旧在激烈进行。而且德国空军也在东线采取了“油箱战术”,利用福克零式d系列的大航程和优异的低空机动性以及对地攻击能力,狠狠修理了“小短腿”的苏联战斗机。让苏联红空军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损失惨重,失去了大量的优秀飞行员。

    但是斯大林却仍然认为红军的实力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所以不必在莫斯科采取有可能会动摇民心的行动。比如发动上百万人去城外挖沟修壕……这几乎在承认莫斯科将会遭到攻击,红军在前线节节败退!

    “而且我们还应该守住第聂伯河一线,”斯大林接着又提及了乌克兰战场,“巴甫洛夫同志,我注意到你提及了大纵深防御,我想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总书记同志,这……”巴甫洛夫咬咬牙,说,“我们的力量可能不足以守卫第聂伯河,需要用空间换取防御……”

    “防御哪里?”斯大林显得很不高兴,“我们难道要在顿涅茨克工业区和哈尔科夫同德国人打仗?那里是打仗的地方吗?如果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沦陷或者被大炮轰成平地,我们要损失多少钢铁,多少煤炭,多少电力……这个你知道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47章 问题很严重

    斯大林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而且斯大林的怒火不是毫无道理的,乌克兰对苏联而言实在太重要。而在如今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土地上,最重要的地盘就是斯大林诺州(首府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州。

    其中斯大林诺州首府顿涅茨克从沙俄时代开始就是著名的煤城,苏联虽然资源丰富,随便拿出点什么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大部分的煤矿资源都埋藏在不易开采的寒冷和偏远地带,经济价值很低。而最容易开采的大型煤矿就在于斯大林诺州,如果斯大林诺州都陷于战火,那么苏联就会失去至少一半的煤炭供应,而没有了煤炭,苏联的电力和钢铁工业就会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也会出大问题。

    而且顿涅茨克市本身就是苏联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有亚速钢铁厂和伊里查钢铁厂等两大钢铁巨头。如果这两座钢铁厂无法正常生产,那么钢铁斯大林就会失去差不多一半的钢铁了!

    而哈尔科夫州在苏联重工业中的支柱地位和斯大林诺州一样重要。因为紧邻顿涅茨克煤田和钢铁工业中心的缘故,从1869年通往顿涅茨克的铁路通车时起,哈尔科夫的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就迅速发展起来。到了苏联时期,哈尔科夫更成为了乌克兰的首府,经济和政治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在3个五年计划中都是重点发展地区,成为了苏联机械工业重镇。苏联四大坦克制造中心之一的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就在哈尔科夫。现在四大坦克制造中心之一的列宁格勒基洛夫机械制造厂因为列宁格勒被包围,已经处于基本停产状态。如果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再停产,那么苏联的坦克生产也将遭遇重创。

    此外,距离斯大林诺州不到300公里,距离哈尔科夫州不到100公里的库尔斯克州(属于俄罗斯)又是苏联最重要的铁矿石产区,供应着苏联钢铁工业所需要的大部分铁矿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