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1000辆4号坦克和3号突击炮!”丘吉尔继续说,“对外就这么说,斯大林一定会相信的。德国人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连航空母舰都沉了2艘,怎么可能只运送3万几千人?起码运了十万人,很快还会有一个装甲军运到爱尔兰……根据情报,他们已经在路上了。所以爱尔兰很快会成为世界反纳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丘胖子这番话一说出口,这间屋子里的英国内阁大臣和海陆空三军的头头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这是说给莫斯科的红色沙皇听的,现在抵达爱尔兰的15万纳粹只是个开始,长远来看必须得有100万或150万!这才像是主战场嘛。如果纳粹的军队大部分都被牵制在了爱尔兰,那么苏联红军就能在东线开辟第二战场了。
“首相先生,”布鲁克子爵马上提出建议,“第12军应该被扩编为第12集团军,另外还应该宣布向爱尔兰增兵。”
丘吉尔点了点头,“现在设立爱尔兰集团军群,使之和本土防务司令部平级。总司令可以由第1集团军司令官哈罗德。亚历山大出任,同时让他晋升上将,以显示爱尔兰战场的重要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19章 伸长脖子的红色沙皇
1942年5月3日上午,刚刚在凯尔特海上遭遇失败的英国人,这会儿却在爱尔兰自由邦靠近北爱尔兰的邓多克收获了胜利的果实。
这是德国的纳粹超人在这场战争中的陆上战斗中遭遇的第一次失败!也是历史上的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的首场胜利。
在英军隆隆的炮声中,刚刚晋升成为集团军司令官的蒙哥马利坐着一辆aec装甲指挥车离开了自己设在北爱尔兰纽里…莫恩的前敌指挥部,向爱尔兰东北部城市邓多克驶去。
虽然得到了十几辆德国38t坦克和几百全副武装的德军的支援,但是邓多克的爱尔兰军防线还是没能坚持到天亮,就被英军第11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的攻击下崩溃了。爱尔兰人和他们的德国朋友,在拂晓后一起丢下了邓多克市和大量的武器弹药,沿着邓多克…都柏林的公路仓惶撤退了。
现在从纽里…莫恩南下的道路上,拥满了坦克,装甲车,拖拽着大炮并且装满了士兵的卡车,还有不少步行开进的士兵和马拉的火炮——英国陆军在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是全摩托化的,在战争开始后又获得了大量的美国卡车和装甲车辆,自己也生产了许多。本来是有足够车辆让蒙哥马利的部队机动开进的。
但是现在燃料已经比较短缺了,大部分步兵已经从摩托化变成了骡马化……实际上连骡马都不大够,士大部分步兵都是步行开进,而他们的辎重则主要靠铁路运输,仿佛一夜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过这并不影响官兵们的高昂士气,虽然战争的前景非常黯淡,但是大部分英军士兵还是蛮乐观的。
坐在造型难看有点像棺材aec装甲指挥车内的蒙哥马利都可以感觉到这种盲目乐观的氛围,而且也能理解。接受了两年或三年的严格训练,但是却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士兵都会觉得自己很厉害。而且他们刚刚还取得了初战的胜利,现在踏上了爱尔兰的土地。只要能让他们接连不断取得小胜,士气和经验就会不断累积,部队的战斗力就会越来越强——毕竟第12集团军官兵所接受的训练和所拥有的武器并不比德国人差,是不应该打败仗的。
这时一队垂头丧气的爱尔兰战俘被人押送着沿着公路走来,和步行南下的英军步兵擦肩而过,顿时就有英军士兵骂了起来。
“爱尔兰猪!”
“下等的爱尔兰人!”
“活该!”
“去死吧!”
听到这些言语,蒙哥马利不禁皱起了眉头,他也有一半爱尔兰血统啊!
不过他并不责怪自己的这些口出不逊的士兵,因为犯错的的确是爱尔兰人。他们自甘堕落,放弃了作为一个大英帝国臣民的骄傲,向卑贱残暴的德国纳粹卑躬屈膝。这是不可原谅的,他们也必将付出代价。
而这个代价,就是整个爱尔兰岛在战争中化为废墟!这里会变成德国和英国军队血战的战场,就如一战中的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一样。如果英军可以在爱尔兰狠狠打击纳粹的军队,不,英军只要能在爱尔兰和德军打一场残酷而漫长的消耗战,让德国人陷入泥潭,英国就能胜利!
因为德国身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后顾之忧——苏联!
现在gc主义的沙皇一定伸长了脖子在看着爱尔兰战场吧?
……
蒙哥马利想到斯大林的时候,这位gc主义的伟人正手拿着雕花烟斗,站在一幅巨大的,挂在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一面墙壁上的爱尔兰军用地图。
地图上面,都柏林和科克湾两处都贴上了醒目的纳粹万字标志,而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旁边则贴上了一面小小的米字旗。一个巨大的蓝色箭头则从贝尔法斯特一直延伸到了爱尔兰自由邦境内的邓多克。
同时,在爱尔兰岛以南的海面上还有一个黑色的长箭头,是从法国东北部的布雷斯特一直延伸到了爱尔兰的科克湾。这是德国人往爱尔兰岛上输送物资和军队的生命线,如果被英国皇家海军切断,那么德国就会输掉爱尔兰之战。
可惜,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在5月3日凌晨的凯尔特海大海战中再次败北。根据打入皇家海军内部的国际主义战士报告,英国人是被一种德国的秘密武器打败,损失了1艘战列舰和3艘重巡洋舰,现在连本土舰队的泊地都往北迁移了一百多公里。
看来现在英国人不能指望他们的海军,只能依靠他们陆军去抵抗德国侵略军了。
“巴甫洛夫同志,朱可夫同志,你们怎么看爱尔兰战役?谁会获胜?会打多长时间?”
斯大林低声向站在自己身后,穿着笔挺军服,挂着大将军衔的红军西方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和刚刚从远东返回莫斯科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提问。
西方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首先回答问题,他自从波兰战役后就升任了西方军区司令员,统帅苏联红军最强大的军区(战时是方面军)和德国对峙,自然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德军,对德军战斗力的情况是最易发言权的。
巴甫洛夫说:“总书记同志,我认为爱尔兰战场会变成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因为爱尔兰毕竟是个和欧洲大陆不相连的岛屿,距离不列颠岛很近,离欧洲大陆却相对较远。英国人可以很快的将部队运上爱尔兰岛,而德国的增援部队和后勤物资的运输则会困难的多。”
他顿了顿,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因此我认为,在英国陆军耗尽大部分实力前,他们是不会在爱尔兰岛上认输的,因为那意味着大英帝国历史的终结!”
“巴甫洛夫同志,你的意思是德国人会在爱尔兰岛上付出惨重代价,但最后还是会胜利?”
“是的。”巴甫洛夫很肯定地点点头,说,“如果我们不对德开战,德国人会取得胜利。也许会有几十万德国人战死,但是最终他们会胜利。”
“为什么?”斯大林问。
“因为英国的反动统治阶级没有为了保卫祖国而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决心!”
巴甫洛夫皱着眉头说:“实际上英国的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和德国的统治阶级并不是死敌,而是亲戚!他们都属于腐朽没落的欧洲贵族圈子,现在只是在争夺主导权,而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英国最高层的统治阶级已经在为逃亡和妥协做准备了。英国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长公主将会成为妥协派的首领,嫁给自己的表侄子也是德皇威廉三世的儿子,从而让霍亨索伦王朝入主不列颠岛。而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现在已经到了加拿大,未来将会成为加拿大的君主,成为逃跑派的领袖……所以现在的英国最高统治阶层中,只有逃跑派和投降派,真正想要抵抗到底的人是没有的。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英国最终会输掉在爱尔兰的决战,除非苏联红军及时参战。”
斯大林点了点头,他认为巴甫洛夫分析得很有道理,然后他又半转过身看着朱可夫。同样是被斯大林非常看好的将领,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却有截然不同的特质,巴甫洛夫大将更像一位战略家,能够站在相当的高度看待军事问题,这一点让斯大林非常欣赏,而且也容易和巴甫洛夫沟通。
而朱可夫则是比较纯粹的军人,他不会站在很高的战略高度,从政治问题入手去研究军事。对朱可夫来说,军事就是军事,从部队的数量、训练、士气、后勤、武器装备等等方面来分析就行了。
“总书记同志,现在的情况是德国人登陆爱尔兰岛的行动已经成功。”朱可夫说,“接下来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往爱尔兰岛上运输军队、物资和装备,建立空军和海军基地,部署足够威胁洛恩湾、克莱德湾和利物浦港的飞机,然后稳扎稳打地推进就能取胜,而且不会付出太大的伤亡。
不过时间还是要花上不少的,拖延战术,以拖待变是英国人唯一能做的。”
“那么你们认为英国人能拖出一个变局吗?”斯大林吸了口烟,打量着他的两个爱将。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朱可夫眉头紧张,似乎在苦苦思索。而巴甫洛夫虽然远在西部军区带兵,却是非常清楚斯大林的心思,他马上回答道:“能不能的关键在于英国人自身,他们如果足够勇敢,在爱尔兰岛上坚决抵抗,将足够多的德军从欧洲大陆上吸引到爱尔兰,那么变局产生的可能是很大的。”
斯大林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一言不发的朱可夫。朱可夫皱着眉头说:“总书记同志,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了解爱尔兰战场上的最准确的情况,否则就不能弄清楚德国人到底在爱尔兰投入了多少兵力。因此我希望能够带领一个高规格的军事代表团去英国,去爱尔兰战场上亲眼看看那里情况。”
斯大林摇了摇头,说:“不,你去不合适,你是总参谋长,需要为全局负责,还是让情报局长戈利科夫同志去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20章 肯尼迪的小目标
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是坐着一架属于巴西空军的福克36运输机,跨越大西洋,带着无比沮丧的心情回到美国的。作为一名一心想要“做官”的成功的银行家和大富翁,肯尼迪觉得自己在政坛上非常失败,除了在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的位子上干出了一点成绩之外,就是一连串的失败了。在英国当大使当的土头灰脸,最后让总统解除职务。跑到德国当大使更失败,忙活了好长时间想要促成一个平分世界的协定,最后却不得不给自己的好朋友希特勒先生送上一份最后通牒。
在被巴西人弄回(例行的扣留和交换而已)美国后,肯尼迪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好高骛远,应该脚踏实地。他决定给自己定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先赚他十个亿的美元再说……
不过在动手完成小目标之前,肯尼迪还得去白宫向罗斯福交差——虽然被罗斯福坑了一回,但是肯尼迪可不打算和总统闹翻,这对实现个人的小目标可没好处。
“总统先生,我的努力失败了。”
“失败了?”坐在椭圆形办公室内一把高背扶手椅上的美国国务卿赫尔惊讶地问,“约瑟夫,我还以为你和希特勒达成了一个平分世界的口头协议呢。”
“不是希特勒,是鲁道夫。赫斯。”肯尼迪说,“不过他可以全权代表希特勒,平分世界也是希特勒的意思……但是现在看起来不可能了。”
“为什么?”罗斯福插话问道。
肯尼迪看了眼明知故问的总统,罗斯福的气色看上去非常不错,粉红色的面孔,嘴角挂着充满自信的微笑,仿佛他已经战胜了全世界最强大的德国军队一般。
“这不是明摆着吗?”肯尼迪说,“我们向德国宣战了!”
罗斯福端起办公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你认为德国人能打败我们?”
“不,这不可能。”肯尼迪连忙摇头,“但是……我们也很难打败德国,真的有点难。”
“不是有点难,而是非常难,”罗斯福笑着说,“我很清楚,单靠美国的力量根本打不败德国。如果英国本土沦陷,我甚至没有办法把美国陆军送上欧洲大陆的土地。”
“那我们为什么不同意和德国人平分世界?”肯尼迪有些奇怪地问。
“因为我们还有机会领导整个世界。”罗斯福说,“能得到全部,当然应该尽最大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