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7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7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不,我现在是不会支持尼古拉二世复辟。”威廉二世说话的时候,侍者将一盘烤好的小羊脊肉端了上来,香喷喷的非常吸引人。皇帝拿起一把磨得很快的小刀子,开始切割羊肉。“现在的俄国是一块生羊肉,即使切下一块肉也不容易吞咽。但是将来可没有一定,所以我先要把刀子捏在手里,这样时机成熟时就可以迅速出手。赫斯曼少校,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如果到那时您还是德意志皇帝的话……赫斯曼阴郁地想:不过真的把沙皇一家子弄来,倒也不是一点儿没用。至少可以在德国战败后用他们当个筹码——如果英法美想更有力度的干涉俄国内战,用一个沙皇来团结各路白军还是很有必要的吧?

    想到这里,赫斯曼啪的一个立正:“陛下,我会想方设法将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带来柏林!”

    ——

    求收藏,求推荐。这是罗罗的第四更,大家还有票票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十章 经济促进公司

    在夏洛腾堡宫中和德国皇帝的对话仿佛产生了一些效果。在第二天下午,由鲁登道夫亲自主持的托儿小组会议上。赫斯曼得知了当天上午召开的御前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对线的目标是要达到“保障边界的绝对安全。”在沿德边界线的东侧建立德国的势力范围。除了立陶宛、库尔兰及波兰之外,势力范围还扩大到利夫兰和爱沙尼亚。采取民族自决方式来实现兼并,就是在德国占领军控制之下进行选举,建立亲德政府,要求德国保护或与德国合并;或者采取与普鲁士德国实行身合(合一君主)制;或者要这些地区宣布脱离俄国而独立,然后要求德国援助,德国就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来控制这些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德国的附庸国。德国已在立陶宛、库尔兰、波兰这样做,现在要把地区扩大……

    鲁登道夫随后告诉赫斯曼等托儿小组的成员:“德国公开的媾和条件是:1。波兰、立陶宛、库尔兰、爱沙尼亚、立夫兰、立窝尼亚应享有自由的自决权;2。首先使原有的贸易条约再延长三年,以此来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3。废除一切战时立法;4。交换战俘;5。俄国送还至少50万德裔居民;6。双方放弃战争赔偿(当然指公开的赔偿)。”

    至少在这个最初的版本中,德国放弃了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要求,也没有提及芬兰。如果不考虑波兰——即便是非布尔什维克的俄国革命者,也很少有人会将波兰看成俄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波兰现在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军团)和独立的政府,目前的俄国根本没有能力将之征服——俄国失去的土地不过十五六万平方公里,虽然惨痛,但也不是不能承受。至少比历史上那个失去乌克兰和芬兰的《布列斯特条约》要宽厚的多。

    同时,鲁登道夫还提出了一个“秘密的补充版本”,主要就是四条:1。俄国秘密移交至少600吨黄金;2。在乌克兰和芬兰实现自治;3。成立俄德农业技术合作公司,由双方合资,德方控股,负责低价采购俄国的农产品和资源品(目前主要是煤炭),同时向俄国(布尔什维克)出口武器装备,提供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以帮助他们赢得内战——俄国布尔什维克必须大量的提供粮食和煤炭,否则德国就要考虑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敌人;4。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属移交德国保护性关押——他们是保证德军东线主力撤退后依旧保持对德友好的抵押。

    “赫斯曼少校。”在大总参谋部内,一间相当僻静的会议室内,托儿小组的秘密会议正在召开。主持会议的鲁登道夫上将宣布完了德国公开和秘密的议和条件后,就用相当低沉严厉的语气点了赫斯曼的名。

    “上将阁下。”赫斯曼站起身,啪的一个立正,等待着鲁登道夫的命令。

    鲁登道夫朝他凝视了好几秒钟,然后露出阴森而傲慢的微笑说:“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用来负责向俄国布尔什维克提供援助是你的建议。”

    这是赫斯曼在提交给大总参谋部的报告末尾提出的,他希望能有一个半官方、半民间,而且相对独立的机构——一间由德国军方秘密控股的公司,来专门负责和苏俄的合作。这不仅是着眼当前,还放眼长远。一旦德国输掉战争,被《凡尔赛条约》捆住手脚,同苏联的合作将变得非常重要。赫斯曼只要拥有这条渠道,他在战后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了,而且这样一家公司完全是他这个少校可以掌握的。

    鲁登道夫微微顿了下,露出了些许惋惜的表情,“赫斯曼少校,如果我任命你担当这家公司驻俄国总部的经理,你会接受吗?”

    当一家军方控制的拥有特殊使命的贸易公司的经理,这样的事情要放在后世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肥缺!

    但是在1917年的德国,对一名25岁就挂上少校军衔的陆军军官而言,却不是什么好差事——从陆军的仕途出发,赫斯曼应该去前线担任一名营长,参加几次血腥的战斗,然后再去西线司令部当参谋。这样他在战争结束(胜利结束)后就能晋升中校,30岁左右就能升到上校,40岁之前肯定是将军了。

    可是一旦去担当什么经理,以赫斯曼在俄国的人脉,这份差事很有可能会干上半辈子。他会成为百万富翁——和俄国人做大买卖肯定会有许多油水,但却没有在前线获得经验和资历的机会,中校、上校就是赫斯曼仕途的终点了。再往后就是转行从政,当个驻俄国大使什么的。虽然也是个大人物,但终究不能和帝国的将军甚至元帅相比。

    “上将阁下,我愿意!”赫斯曼毫不犹豫地回答。别人眼中的鸡肋,在他看来就是块大肥肉,因为他知道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未来。

    “好的,”鲁登道夫微微谈了口气,“这份工作也只有你能够胜任了。外交部的埃特尔先生和海因斯贝格女士都会作为公司的职员配合你的工作。托尔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也会以定期轮换到彼得堡去任职。公司的总部将设在柏林,总经理由总参谋部派人担任,公司的资本金为四十万金马克……”

    草创的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相对于大总参谋部而言,只是个不起眼的存在,连资本金也只有区区四十万金马克,差不多十万美元。不过它要负担的责任,在眼下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鲁登道夫这样的大人物才会亲自过问。

    “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购买俄国的粮食和煤炭,”鲁登道夫眯缝着眼睛,加重语气交待道,“可以用大炮和炮弹去交换,也可以用德国和奥匈出产的其他民用工业品……记住,粮食和煤炭越多越好,东西到手的越快越好!”

    德国和奥匈的粮食、煤炭储备已经非常紧张了,从一减再减的配给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还在策划新的大规模攻势,这必然会加大物资供应的困难程度。

    鲁登道夫又道:“而公司的次要任务,则是将至少50万俄国德裔运送到里加湾。一切费用,都用公司的利润支付。”

    “上将阁下,我一定尽力而为。”赫斯曼信心满满地回答。

    鲁登道夫点点头,笑道:“很好,赫斯曼少校,我期待你在彼得格勒取得新的成绩。你在彼得格勒的工作,对整个战局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好好努力吧!”

    然后这位上将阁下就站起身,迈开大步离开了会议室。今天,还有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等着这位上将去主持呢。东线看起来是能够安稳了,如果年底之前能够签署条约拿到黄金、粮食和煤炭。那么明年春天,德奥联军就能在西线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了!

    这将是一场决定德意志帝国命运的大战!

    ——

    第一卷终,接下去就是1918年了,德国将会战败,社会撕裂,经济崩溃,在国际上饱受欺压。而赫斯曼则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会成为一个相当关键的人物。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十一章 赫斯曼在1918

    1918年1月初的彼得堡仿佛已经恢复了平静。和历史上久拖不决的布列斯特和谈不同,在赫斯曼的蝴蝶翅膀拼命挥动之下,托洛茨基同志在1917年11月底,便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下了名字。

    俄国失去了波兰、立陶宛、库尔兰、立夫兰、爱沙尼亚、立窝尼亚,割让出去差不多26万平方公里!同时,乌克兰也实现了“广泛的民族领土的自治”,或多或少地“近似国家的独立”。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由九个原俄国省和库班地区组成,在1917年12月27日宣布成立,但并不是独立国家,也不意味着脱离俄罗斯)的情况,乍看上去类似于八月革命前的俄国——存在两个政府,类似于临时政府的中央拉达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执掌中央拉达的是乌克兰社会民主工党和乌克兰社会革命党——这两个党并不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是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分家前的党)和俄国社会革命党的分支。它们的政治主张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俄国社会革命党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却分歧明显。

    而乌克兰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则由布尔什维克控制,不过乌克兰的苏维埃没有俄罗斯的本土的苏维埃那么强大。中央拉达得到了绝大部分乌克兰农民和部分工人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不少前沙俄军队(主要是乌克兰哥萨克)的效忠。

    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乌克兰的力量则限于少数工业城市。在八月革命之前,他们建立起了一定数量的赤卫队。可是在布尔什维克夺取彼得堡的时候,他们却在乌克兰遭遇失败——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在乌克兰统治,然后中央拉达又打跑了布尔什维克的军队。

    不过,乌克兰的中央拉达并没有让乌克兰独立的打算——乌克兰人的想法比较奇怪,不是要脱离俄罗斯而是想改造俄罗斯。中央拉达想要将俄罗斯变成一个各民族平等与自由的联邦。因此同彼得堡展开了谈判,而列宁则因为德国和奥匈对乌克兰中央拉达的支持态度,暂时不敢动用武力。所以乌克兰地区还维持着紧张地和平。

    至于芬兰的情况,则和乌克兰相反,当然也出乎了赫斯曼和其他德国人的预料。

    虽然在赫斯曼的影响下,德国没有在芬兰问题上和布尔什维克纠缠。但是芬兰还是实现了独立,芬兰并不是沙俄的一个省(这和乌克兰有明显区别),而是一个以沙皇为君主的国家。在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后,芬兰议会就取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力。而在八月革命之后,芬兰议会就宣布独立(以通过独立共和国宪法的方式)。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则在芬兰宣布独立的25天后承认了芬兰独立,随后德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国也承认了芬兰独立。

    可是事情却没有就此结束,列宁在承认芬兰独立的同时,又支持了一个旨在推翻政府、代之以马克思主义“新秩序”的芬兰中央革命委员会!到1917年底,新生的芬兰共和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内战的征兆!中央革命委员会控制的赤卫队和曼纳海姆将军组织的政府军都已经磨刀霍霍。

    不过乌克兰的紧张和平和芬兰的内战前夜,都没有影响俄国。在布列斯特谈判顺利结束之后,军队复员和将要召开的立宪会议仿佛就成了俄罗斯政治生活的全部。

    ……

    位于涅瓦斯基大街上的欧罗巴大饭店是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俄国总部所在。整个饭店的四层都被这家生意做得很大的公司用极低的价钱包了下来,成了闲人勿扰的地方。在饭店的楼顶,甚至还架设起了电报天线——用来和德国的“总公司”保持联系!

    欧罗巴大饭店很可能是整个彼得格勒最好的大饭店,前厅的装潢比柏林最高档的豪华旅馆都更加讲究。宽大的棕色和白色大理石的阶梯一直延伸到大门口,到处都能看见镀金或是包金的装饰。

    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会计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女士从一辆在奔驰牌的小汽车上下来,拎着一个做工精美的手提包,穿着闪着绸缎般光芒的貂皮大衣,快步走向了饭店大门。早就等候在那里的门童讨好地替她拉开了宽大的玻璃门,开口就是流利的德语:“女士,请进。”

    以往总是慷慨大方的海因斯贝格女士,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心事重重,既不报以迷人的微笑,也没有拿出个十戈比的银币作为小费。而是皱着眉头,一路小跑着进了直达四楼的电梯。

    电梯很快将她带到了一条光线有些幽暗,地上铺着松软的地毯,墙壁上镶着名贵木料的走廊上面。这里就是欧罗巴大饭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