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60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60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造舰计划,总参谋部和海军部的分歧很大,讨价还价还在继续当中。

    ……

    夏尔。戴高乐非常吃力地从狭小的坦克舱门中钻了出来,波兰人的7tp轻型坦克对他这个大高个来说实在太小。不过他仍然对这款波兰人的坦克感到非常满意。

    “上将,这是非常好的坦克,几乎和我们的r…35坦克一样好。p坦克上跳了下来,跑到了被一群波兰将军众星拱月般围着的法国陆军总参谋长甘末林上将面前。

    甘末林军事代表团的来访,意味着法国和波兰军事同盟关系的全面加深,也给波兰人吃了一个定心丸。

    “我想波兰应该加快7tp坦克的建造,”戴高乐提出建议说,“然后再将所有的7tp坦克和我们提供的r…35坦克以及英国的维克斯坦克集中使用,这样就足够组成4个到5个坦克营。如果将这些坦克营组成两个坦克旅,再和两个正在组建中的摩托化旅混编,就能组成两个轻装甲师了。”

    7tp坦克是波兰自行“攒机”生产出来的坦克,装了瑞士或英国的发动机,采购了瑞典博福斯的炮塔和火炮(也有一些型号使用了自行生产的炮塔加上英国的火炮、勃朗宁的机关枪),算是一种很不错的轻型坦克。不过产量不高,历史上只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台。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波兰拿下了右岸乌克兰和立陶宛,财力和工业实力都有所增强。p坦克,同时采购更多的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和法国的雷诺r…35轻型坦克(历史上波兰人也有这两款坦克)。但是总数也多不到哪儿去,按照一个营49辆的编制水平,波兰人的轻型坦克最多可以组成5个营。k系列的超轻型坦克,不过这些超轻型坦克只能用于支援步兵,没有组成装甲部队的价值,所以每个波兰步兵师都拥有一个装备tk坦克的连。

    ……

    “夏尔,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的波兰朋友听听。”

    在波兰国防部内的一间作战室内,甘末林上将让戴高乐说出法国陆军总参谋部对于未来战争的设想——从20年代德国还被《凡尔赛条约》束缚的年代到现在,法国军队一直在研究如何同波兰、英国一起再次打败德国。还制定了许多个版本的计划,而且其中一些计划就是针对苏德联盟的。

    夏尔。戴高乐从一位波兰军官手中接过指挥棒,然后走到了一幅巨大的军用地图前面。地图上展示出来的是波兰联邦目前面对的严峻的防御形势。波兰联邦“太大”了,需要防御的地方太多,而且还被德国本土、东普鲁士、波罗的、波希米亚、斯洛伐克和苏联的国土包围。想要采取“寸土必争”的战略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认为,波兰联邦在未来的战争中不可能在每一条边境线上都部署重兵进行防御。”夏尔。戴高乐说,“因此只能采取重点防御和机动防御相结合的战略,将整个波兰联邦划分成‘重点防御区’、‘机动防御区’和‘暂时放弃区’。”

    戴高乐用手里的指挥棒点了下属于波兰自由邦的布列斯特和平斯克;属于乌克兰自由邦的基辅和利沃夫(乌克兰自由邦首府)。

    “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辅和利沃夫都是重点防御区。”戴高乐说,“由于波兰面临多线开战,因此坚守整条毕苏斯基防线是不现实的,波兰联邦没有那么多的兵力。

    但是毕苏斯基防线上的三个重要支撑点布列斯特、平斯克和基辅却有很大的坚守价值。另外乌克兰自由邦的首府利沃夫也必须坚守,因为那里是波兰的重工业中心。而坚守这些地区,将能够最大限度拖延苏军的进展,杀伤苏军的有生力量,为西线的机动防御作战取得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50章 准备开战 五

    戴高乐,或者说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提出的“重点防御”方案,其实就是死守困守几个大城市。

    具体说,就是重兵死守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辅和利沃夫四座城市——由于吞并了右岸乌克兰和立陶宛,现在的波兰联邦和苏联的边境线弯曲绵长,超过了2000公里!想要全线布防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便在20年代就开始营建的毕苏斯基防线,也只是重点防御右岸乌克兰地区,同时在西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重要城市进行布防。

    而在戴高乐提出的建议中,波兰东线的布防被进一步收缩,以便节省兵力,同时又能让每一座设防的城市可以分配到足够多的兵力。

    “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辅和利沃夫应该要塞化,”夏尔。戴高乐说,“并且储备上足够的粮食和弹药,做好坚守12个月的准备。而每一座重点布防的城市都应该拥有充足的兵力,至少需要部署5个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师,配备足够数量的大炮,并且还要充分动员民兵。”

    在如今的波兰,大炮并不稀缺,兵源也不缺乏——特别是在乌克兰自由邦打毛子,连动员都可以省了!

    因为在沙俄崩溃后的二十年内,乌克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已经从原本的兄弟变成了如今的死仇。在右岸乌克兰脱离俄罗斯(苏俄)的过程中,乌克兰人就对右岸的俄罗斯人进行了清洗——先是屠杀,然后在奥丽加女皇的抗议下改为了驱逐,但是在驱逐过程中依然有许多老人和孩子死去!

    然后,轮到了苏联对东乌克兰的乌克兰人下手了!1929年、1930年、1931年这“三年困难时期”,左岸乌克兰成了地狱,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人活活饿死,而且苏联当局还禁止他们逃往右岸乌克兰,还不允许波兰联邦境内的乌克兰人接济他们的同胞……

    而且在右岸乌克兰和西乌克兰合并为乌克兰自由邦的这二十年内,那里的乌克兰人生活得相当舒服——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口又不多,而且还实行了土地平分,日子再不好过就奇怪了。

    所以在乌克兰自由邦,是没有一个乌克兰人在期盼苏联红军来解放的。

    一旦苏军入侵,乌克兰自由邦可以毫不费力地组织起上百万人参加战斗。

    不过波兰人对乌克兰人也不放心,不敢在苏联入侵之前过分武装他们,否则乌克兰自由邦很可能会变成乌克兰共和国!

    另外,乌克兰人,特别是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人对德意志人都有好感。

    因为他们原本都是奥匈帝国的臣民,如果他们自由选择当“德国人”、“波兰人”还是“苏联人”的话,他们肯定都会心情愉快地高呼起“皇帝万岁”的。

    所以波兰政府也不敢让太多的乌克兰人去参与西线的作战——以乌克兰人守乌克兰才是上上策。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立陶宛,立陶宛人是被迫加入波兰联邦的,他们也不喜欢俄国人。如果没有办法独立,成为德国人总比成为波兰人要好。实际上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就有很多立陶宛人移民波罗的,融入了波罗的德意志人。

    因此在法国人和波兰人的计划中,除了波兰人聚居的维尔纽斯之外的立陶宛,都是准备“暂时放弃”的。

    不过在夏尔。戴高乐现在提出的方案中,连维尔纽斯也必须放弃了。因为动员立陶宛军队去守城不现实,而把波兰军队放在那里则是白白丢掉部队。

    “至于立陶宛,我们认为没有必要部署除立陶宛防卫军以外的其他部队,”夏尔。戴高乐说,“维尔纽斯应该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穿着神气的波兰元帅军服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点了下他的光脑袋,算是认可了暂时放弃立陶宛的战略。

    “立陶宛必须放弃,但是……东线能够拖延多久?”他有些担心地问,“苏联有没有可能绕过布列斯特要塞,直接向波兰腹地进军?”

    “可能性很小,”甘末林上将回答,“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他们的目标是乌克兰,而不是帮助德国人尽快打垮波兰。对他们而言,乌克兰的作战越快结束越好,而波兰和德国的战争拖延得越久则越有利。”

    这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研究了十多年得出的结果,绝对靠谱!而且,反过来也一样。德国人同样希望早点摆平波兰,然后让苏联人慢慢啃乌克兰这块硬骨头。

    “乌克兰人会替我们拖住苏联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对此毫不担心,“如果法国朋友能够支援一些武器,他们一定会拖延的更久。”

    “我们不仅提供武器,还会提供军事顾问。”甘末林说,“不过这场战争的重点还是在波兰自由邦的土地上!”他一指戴高乐,“夏尔,你继续吧。”

    “是,上将,”夏尔。戴高乐用手里的木棒在地图上波兰本部的西、北、南三面各画了一个弧形。“如果不愿意放弃一些土地,以便依托河流建立防线,那么波兰就必须在三个方向上布置相当漫长的防线……”

    “不,我们不能放弃那么多土地。”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立即否定了戴高乐的建议——这也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的建议。“波兰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乌克兰人能够拖住苏联的前提下,我们波兰人没有理由害怕德国。而我作为波兰军队的总检阅官,更没有理由感到害怕!”

    这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波兰国内高昂的民族自信心决定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不能表现的畏首畏尾,否则就会失去人心,等不到开战搞不好就会被政敌赶下台。

    戴高乐和甘末林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这样的情况早在预料之中!

    “元帅,那么我们就只能采取分兵布防,同时保留强大预备队,在战时采取后退决战的办法。”戴高乐缓缓地说,“由于我们没有办法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将部分军队平均部署于第一线。同时预留下足够的预备队,预备队应该包括强大的骑兵集群和机械化集群,以确保可以迅速机动赶赴决战战场。”

    “机械化集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知道机械化战争的理论,可是波兰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很低。

    戴高乐说:“可以由5个坦克营和2个摩托化旅组成。p坦克,还订购了75台r…35坦克。p坦克增加到200台左右,加上75台r…35坦克就可以组成5个坦克营。可以将它们和你们的两个摩托化旅合编在一起,如果再加上落干个骑兵旅,就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半骑兵半机械化的打击力量了!”

    ……

    “赫斯曼大将,12艘p级装甲舰是实行大西洋破交战的关键,绝对不能取消!”

    在威廉街73号的帝国国防部会议室内,海军元帅雷德尔这个时候正在冲兼任军备委员会主席的赫斯曼大发脾气。

    双方争执的焦点是12艘p级装甲舰的建造计划。p级装甲舰是“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后续舰,在赫斯曼看来是德国军用舰船制造水平退步的又一个铁证!

    近2万吨的空载排水量,却只配备了6门280毫米主炮、14门105…150毫米副炮、20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20门厄立孔20毫米高射炮——防空火力倒是不弱,但是主炮火力实在太贫弱了!而这一级装甲舰最大的亮点,按照海军的说法就是32节…34节的高速。

    这让p级装甲舰可以甩开所有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而它的6门280mm大炮有足够打败所有的英法重巡——不过赫斯曼对此深表怀疑。

    “到1939年6月前,海军将能拥有300艘潜水艇!”赫斯曼连连摇头,“其中可以执行远洋任务的潜水艇超过60艘,你们还需要用p级装甲舰打破交战?”

    “大将,您不了解海战!”雷德尔元帅也有点哭笑不得,一个陆军大将,好好搞坦克就是了,插手海军干什么?你又不懂。

    “上一次战争的结果已经表明,封锁英国的任务是没有办法依靠潜艇完成的。一旦英国人将他们的运输船编队,再派出驱逐舰护送,潜艇的作战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同时使用多种手段。一是潜水艇;二是大航程巡逻轰炸机;三是派出由两艘p级装甲舰和落干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突入大西洋。”

    雷德尔元帅说:“而只要有两个或三个双p级编队突入大西洋,那英国的生命线就会被暂时切断!

    而一旦英国人的对外贸易线被切断,哪怕是暂时的,他们的工厂也会因为缺少原材料而大幅减产!用这个办法打击英国,比派飞机去轰炸有效和安全多了!如果英国人想要确保运输线,就必须把有限的战列舰派出去护航,这又会减少他们在北海和地中海的力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51章 准备开战 六

    雷德尔的话仿佛也有些道理!

    赫斯曼记忆中德国海军的战舰破交战打得难看,或许真的是因为实力太小,或者是因为没有航母保护——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