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
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是工业、商业、银行业、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是640个专业集团。
而地方调节经济的机构则是“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构)。
在实际操作中,经济集团更多代表资本(其中国有资本比例约占25%)。而省经济厅代表的则是政府。两类经济调节机构在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和经济部的共同协调下进行运作——看上去就复杂无比,不过希特勒当局却把一切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基本上实现了资本、政府、劳动者的三方共赢。
按照赫斯曼的认知,德国现在实行的是“有计划的经济”、“有管理的企业”和“有竞争的市场”三重结合的体制。
计划经济存在于宏观层面,类似于后世中国发改委指导下的经济发展。
而在微观层面,由于德国历史上并不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因此也不可能如苏联那样完全由政府指令控制企业生产。资本在企业中仍然发挥作用,私人和外国投资依旧活跃,而且产品能不能卖出去也要看市场。哪怕是国家采购,也不是依靠计划分派而是通过招投标确定的。
在这种计划和管理模式下,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被发挥到了最大,但同时经济的活力又得到了保持。这是国家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苏联式计划经济的最大不同。
德国经济也因此在过去近四年时间中实现了可观的增长。工业发展速度不仅超过了英、法、美,甚至比起苏联也毫不逊色。生铁的产量由1931年的660万吨上升到了1620万吨,钢产量则从910万吨上升到2180万吨。汽车、飞机、船舶、铝和各种化工产品的产量,也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而在德国工业迅速增长的同时,德国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和对外出口的情况同样非常喜人。
在第一个四年计划中,德国政府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就超过12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支出是修建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和住宅,再次是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整治河道、开凿运河、架设桥梁、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等等。这些大兴土木的工程不仅改善了德国的投资环境,而且还吸纳了大量失业人口。到1934年时,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摆脱经济萧条,但是在德国失业早就成了一段快要被人遗忘的记忆了。
虽然德国的国力还没有到了足以支撑一场战争的地步,但也是时候考虑打仗的问题了——正在拟定的第二个四年计划,在战争准备方面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增加!
“那么,你们是不相信我能成为一场战争的领导者了?”希特勒看着赫斯曼,目光有些阴沉,而且非常锐利,似乎能把赫斯曼看穿一样。
拿了诺贝尔h平奖的希特勒是比较不想打世界大战的,但是他还是有立足于打的准备。
“总理先生,您是一位非常好的总理,但您不是统帅!”赫斯曼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您不懂未来的战争。”
“上将,我在战壕里呆了整整四年,我知道什么是战争!”希特勒怒视着赫斯曼,“这一点我比你清楚,你在世界大战中几乎没有蹲过一天战壕!”
赫斯曼耸耸肩,看着有些狂暴化的希特勒,“您知道怎么蹲战壕,但是未来的战争不大需要蹲战壕了。”
“不需要战壕?”希特勒一愣,“靠什么?用飞机去轰炸吗?”
“当然,飞机很重要!”
赫斯曼一笑,用非常严肃地语气对希特勒说:“另外还有坦克!成千上万的坦克,它们将在可以精确投弹的俯冲轰炸机和能够快速移动的自行火炮掩护下,在敌人坚固防守的战线上撕开致命缺口。然后才是深入、迂回、分割和包围。依照传统方式进行静态战争的军队,将会被这样钢铁洪流粉碎。如波兰、法国这样军事强国,如果他们不能顺应这种潮流,未来也许会在两三个星期或是一个月内,被我们打翻在地。总理先生,你知道这样的战争应该如何进行?”
“什么?一个月左右打败波兰?”希特勒在这个时空过问军事问题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他对战争的认识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个月左右打败法国!”赫斯曼静静地看着希特勒,“在法国战败后,再用最多2年瓦解大英帝国,然后是美利坚合众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06章 未来的统帅 二
【播报】关注「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赫斯曼看着满脸惊诧的希特勒,他在历史上统率德军,真的只用了短短35天就迫使德国的宿敌法国崩溃投降。
不过现在,希特勒根本不能想象这样的场景。机械化战争现在还停留在理论和探索阶段,英国的富勒和法国的戴高乐提出了理论,但是在他们的国家很少有人愿意听取。而德国虽然有不少人对他们的理论感兴趣,但是因为缺少性能可靠的坦克,德国装甲部队的发展也不算快,到目前为止只能算是探索阶段。
按照计划,从1935年开始,德国国防军才会开始组建第一、第二和第三装甲师。不过这三个装甲师也没有什么好坦克可以用,目前德国的坦克开发研制速度,仅仅比历史上稍快,训练用的一号坦克已经正式投产,已经生产了几百台交付使用了,这让装甲兵的训练得以大规模展开。
但是陆军战斗坦克(三号坦克)和支援坦克(四号坦克)目前还在开发。目前完成的除了根本不能上战场的一号,就是7。2吨重的二号。
开发先进武器是个复杂且持久的工程,想要开挂也不容易。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制约,德国在很多武器的设计和生产上都落在了后面。坦克就是其中之一,在开发一号坦克之前,德国本土甚至没有像样的拖拉机工业。而且在世界大战后,德国也没有开发过坦克,所以一号坦克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上将,”阿道夫。希特勒用明显带着怀疑的语调说,“如果我没有记错,你们现在甚至连一款真正有战斗力的坦克都没有!”
“是的,我们没有。”赫斯曼非常坦率地承认,“而且我们在未来和法国打仗的时候,很可能不会有性能超过对方的坦克。”
那是根本不可能有的,法国人在坦克设计和生产方面领先德国一大截。法国的夏尔d1、夏尔d2、s35都是30年代中期就装备部队的坦克。而德国至少要等到4号量产才能有与之一战的坦克——仅仅能当面较量一下,想要确保取胜恐怕得让“老虎”和“黑豹”上场。至于法国人的哈奇开斯h39、雷诺r35这两款3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轻型坦克,在火力和装甲上同样能压倒德国的1号、2号。
“那你准备怎么获得胜利?”阿道夫。希特勒问。
“用一个体系去获得胜利!”赫斯曼说,“战争从来都是体系的对抗,往小了说是由诸多兵种合成的军事力量之间的对抗,往大了说是综合国力的对抗。而对于我这样的总参谋部高官而言,主要的责任就是寻找到最合理的兵种合成方式,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作战计划。由于过去十几年的技术进步,下一场世界大战的陆战和海战模式,将会大不相同!
总理先生,我将会用一场军事演习向您证明这一点。”
……
“亲爱的,总理先生同意支持复辟了吗?”
赫斯曼从柏林的总理府回到自己在措森的庄园时,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就像一阵风似的迎了上来。
“哦,克洛伊,你小心点儿。”赫斯曼连忙将手里的提包丢给仆人,伸手搀扶着又一次怀了孕的妻子。
他和克洛伊已经生了三个孩子,最大的鲁道夫已经进入格罗斯利希费尔德军校了——这是每一名容克军事贵族长子必须要去的义务。第二个孩子玛丽亚、第三个孩子莱茵哈特都已经上了学,现在可能在做功课。
现在克洛伊又以38岁高龄第四次怀孕了。不过这个日耳曼女人的身体非常强壮,一点都没有把自己当成“被重点保护对象”的意思。
“我没事儿,”克洛伊在自己丈夫的脸颊上吻了一下,“我像一匹母马一样强壮,这是你自己说的。”
这是赫斯曼某次喝醉酒的时候说的——克洛伊不就是一匹“大洋马”吗?不过克洛伊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快,有时候还会开玩笑称自己是“路德维希的母马”。
“亲爱的,”赫斯曼看了看妻子可以用“壮硕”形容的身材,然后也在克洛伊已经有些鱼尾纹的脸蛋上亲了一口,“你毕竟38岁了,这个年纪生孩子可不安全。”
“我很好啊,”克洛伊自豪地摸了摸肚皮,“我还想再替你生两个孩子……对了,总理先生支持你的主张了吗?”
赫斯曼的主张就是复辟霍亨索伦王朝!这个主张是他最先提出的,兴登堡遗嘱也是他写的,他控制的陆军政策会和军事情报局也在尽最大的努力推动复辟。
基本上,赫斯曼已经成了军队中复辟派的领袖——这事儿要成了,赫斯曼就是“拥戴首功”。爵位、军衔什么的都不是事儿,就是在容克贵族军官中的威信,也能再上个几层楼。
复辟可是容克军官团十几年来的梦想,赫斯曼要是搞成了,那他就是兴登堡那样有分量的大总参掌门人了——赫斯曼要复辟的可不仅是霍亨索伦王朝,还想重新树立大总参谋部为核心的指挥动员体系。
不过赫斯曼推动复辟也不纯是为了攫取二战指挥权,也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着想——如果不复辟皇上,自己这个伯爵就是叫着玩的,有了皇上,自己不仅能成为真正的伯爵,而且还能更进一步两步,当上侯爵、公爵。
而且没有个皇帝摆在最上面,鲁登道夫一死,容克和纳粹党就得摊牌……这摊牌会摊出什么结果谁知道?希特勒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还没有,”赫斯曼说,“不过他也没有表示反对,我们可以推进此事,慢慢想办法说服他。”
“怎么说服?”克洛伊和赫斯曼一起往餐厅走去。
“用一场军事演习证明他的才能和见识不足以担任统帅。”赫斯曼解释说,“这样,我就能亲自担任军队事实上的统帅!对了,过两天我准备去一趟荷兰面见陛下,你和我一起吗?”
“见陛下?”克洛伊惊喜的笑了起来,“当然,我们一起去。”
……
“一次军事演习?路德维希,你想怎么弄?”
第二天,在措森的总参谋部,赫斯曼和总参谋长库尔特。哈麦施坦因大将、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说起了举行“装甲兵、步兵联合军事演习”的想法。
“明年第二季度,在波罗的共和国搞。”赫斯曼低声说,“陛下和总理都会前往观摩……”
“陛下?哪个陛下?”哈麦施坦因大将愣了愣。
“当然是皇帝陛下了!”赫斯曼看着自己的顶头上司,“顺便安排陛下和总理先生、戈尔茨总统阁下见面,讨论一下建立复辟和第三帝国的事宜!”
“真的吗?”哈麦施坦因大将看赫斯曼的眼神都有点变了——本来他看不大上没有指挥过连以上野战部队的赫斯曼,认为他根本不配当上将。可是看着赫斯曼一步步推动复辟,似乎就要成功了。身为容克军官的大将,哈麦施坦因又怎么能不激动呢?
“当然!”赫斯曼说,“戈尔茨总统是坚定的保皇派,总理先生对恢复霍亨索伦王朝一直是持支持立场的,只是担心英法的反应。如果我们能向他证明军队的强大,那么复辟一定会成功。”
这场机械化战争演习不仅是给希特勒看,而且还是给老皇帝威廉看的——好让老头子知道,现在的战争和他了解的已经完全两码事了!
“那么演习准备怎么安排?”古德里安插话问。他不是贵族出身,对皇帝陛下没有特别的感情。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试验他根据富勒和戴高乐的理论脑补出来的一套机械化战争的打法。
“一个军打两个军!”赫斯曼说,“组建一个装甲军,由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组成,再配属一个轰炸航空大队,作为蓝方。红方则是两个步兵军,固守预设阵地。其中波罗的方面提供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步兵军。
另外,在陆军演习结束后,还要在里加湾举行一场海军航空兵的远程攻击演习。100架双发鱼雷轰炸机、侦察机组成的机群,将会从东普鲁士起飞,扑击里加湾中的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