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作为波兰联邦代表团的团长到日内瓦参加国际裁军会议的。还“碰巧”和希特勒住在同一所酒店里面,而且两人都是“奥匈帝国老乡”,还都自认为是画家,因而有颇多共同语言。
“我和他不一样,”和波兰候补独裁者相谈甚欢的希特勒突然抬手一指赫斯曼,仿佛半开玩笑地说,“他是一位容克伯爵,出生在东普鲁士的腊斯堡,那里靠近俄国,气候寒冷,没有什么风景,而我则出生在风景宜人的奥地利。所以在对待艺术和波兰联邦的问题上,我和赫斯曼中将是不一样的。”
和后世许多人的想法相反,希特勒并不是最恨波兰的德国人,实际上他并不太恨波兰——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德国,最憎恨波兰人的是赫斯曼这样的容克。因为他们这些人的老家就是东普鲁士、西普鲁士和波森。而现在,西普鲁士和波森都被波兰占据,许多容克贵族的土地都被波兰人夺取,他们的一些同乡和亲人则在波兰人欺凌。
所以容克军官团极度厌恶波兰,甚至愿意为了毁灭波兰去联合苏联。赫斯曼主持的联苏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和这些憎恨波兰的容克支持是分不开的。
当然,苏联那里也是一样的,列宁同志“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的遗嘱可是深入人心。
而在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执政后,德国的外交路线就开始了一连串的调整。
首先,同苏联的关系开始逐步降温。虽然双方的许多经济军事合作项目还在持续,但是自纳粹上台以来,双方就没有在航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的问题上达成任何新的协议——航空技术合作过去一直是苏德合作的重点,在过去的几年中,双方都会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签署几个和航空工业有关的大单,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
其次,德国政府开始努力寻求和英国改善关系。虽然之前的几届德国政府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那只是一种改善德国处境的战术安排。无论把“欧共体”和“欧洲银行”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希特勒政府之前的历届魏玛共和国政府都没有把联英当成战略。但是阿道夫。希特勒显然想用“联英”替代“联苏”——赫斯曼知道,希特勒对英国的友好肯定是真诚的!
最后,德国和波兰的关系却在悄悄改善。这其实有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出生和成长在奥地利的希特勒对西普鲁士和波森的情感并不像容克军官们那样深厚——相反他对捷克这个奥匈工业中心很有“感情”,在希特勒的计划中,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必须包括捷克,而波兰则是未必要灭亡的。
另一方面,在德国成功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恢复义务兵役制后,波兰独裁者毕苏斯基已经意识到波兰无法依靠和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组成的“铁三角”同盟去对抗苏德。因此开始寻求和德国改善关系的机会。这才有了今天希米格维和希特勒的“咖啡厅会面”。
“总理先生,大部分德国人民都不会忘记西普鲁士!”赫斯曼轻轻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用相当严肃的口吻说,“我想大部分苏联人民也不会忘记右岸乌克兰!”
赫斯曼和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有分歧,但是现在他们却是在分工合作,赫斯曼演恶人,而希特勒装好人。
“我想大部分德国人民也不会忘记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沉痛教训吧?”波兰国防部副部长的语气瞬间就变得冰冷阴沉。
“苏德对抗波兰、法国和捷克……”赫斯曼笑了笑,“很不错的组合啊!”
如果真能按照这个组合打,英美无论如何赢不了。可是赫斯曼却很怀疑苏德友谊能够维持多久——斯大林到现在还没有承认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看来娜塔莉的观点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斯大林是教宗,而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大约就是君士坦丁堡教会或是路德宗新教。虽然都是耶稣。基督的信徒,但是互相之间可算不上和睦啊。
“不过大部分德国人民都不愿意打仗,”希特勒用力挥动手臂,“没有人希望世界大战,1914年到1918年的教训太过深刻,不会有人希望再来一次的。所以德国不会和苏联结盟对付波兰,只要我当德国总理就不会!”
他盯着波兰国防部副部长看了一会儿,然后语气凝重地说:“当然,我们必须就边界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只有这样才能永久地避免波兰和德国成为敌人。”
希特勒很可能是真心想避免世界大战!
赫斯曼知道,希特勒对波兰也是真诚的。只要旦泽自由市可以加入德国——这是理所当然的,旦泽自由市的三十多万居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德国人——同时再把连接旦泽和德国本部的小小的“波兰走廊”划归德国,或是作为波德“共同领土”,那么他就愿意和波兰结盟!
“我的要求并不高!”阿道夫。希特勒看了眼赫斯曼,然后对希米格维说,“旦泽市回归德国,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那里无论如何都是德国的,而且那里现在也不是波兰联邦的领土!然后波兰走廊可作为波德双方的共同领土存在。”
希特勒提出的要求真心不算过分,波兰联邦失去的东西非常有限。但是却可以得到一个强大的盟友,今后在国家安全上可以高枕无忧。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沉默着,那张看上去没有什么威严的娃娃脸上毫无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点了点头,说:“希特勒先生,我可以把您条件告诉第一元帅阁下(指毕苏斯基)。另外,第一元帅阁下也有一个要求,他希望波兰和德国之间,可以在解决旦泽问题前先共同发表一个互不侵犯宣言。”
“可以考虑,我们两国之间应该有一份这样的宣言!”希特勒给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复,“咖啡厅会晤”也到此为止。
告别了波兰人之后,希特勒带着一丝轻松的神情看着赫斯曼。“你说未来一定会有世界大战吗?”
“阿道夫,我不相信英国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崛起而无动于衷,要不然上一次世界大战都不会打起来。”
“那好,我们走着瞧吧。”希特勒站起身和赫斯曼一起往自己的套房走去。“虽然你不相信,但我还是有把握在不爆发战争,至少在不爆发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完成和奥地利、波罗的的合并,收回波希米亚和旦泽!”
现在的德国有约48万平方公里,波罗的共和国有约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共和国有8万多平方公里,捷克斯洛伐克有12万多快13万平方公里——如果只拿下捷克也有近8万平方公里,再加上旦泽自由市,德国的领土面积差不多就是80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应该有八千多万接近九千万。
在小国林立的欧洲,这样的德国绝对可以算庞然大物了——如果这种体量的德国可以存在到21世纪,并且仍然拥有国家社会主义思想,欧洲联盟会是什么样子,可就很难想象了。
“当然,我也希望如此。”赫斯曼说,“毕竟打世界大战是有风险的,如果输了我这样的人可不会有好下场。”
两人说话的时候,已经从一部专用的电梯,上了德拉白鹤酒店的三楼——整个三层都被德国政府包下来了。克洛伊这时正站在电梯门外,看到赫斯曼和希特勒出来,就微笑着上前去告诉他们,“爱因斯坦先生、魏茨曼先生和古里安先生已经到了,就在308号房间内。”
这三个犹太复国主义分子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到日内瓦了。在不久之前举行的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通过了建立“临时以色列国”的决议。
这意味着犹太复国主义已经同意和德国合作了——如同本。古里安说的那样,犹太复国主义行走在头发丝上,没有太多的选择,任何可以支持他们的力量,哪怕是纳粹也要争取。
不过抵达日内瓦的三个犹太复国主义大佬并没有马上去见希特勒和赫斯曼,他们还在观望。在得知了希特勒和阿瑟。亨德森的会面情况后,才决定正式和希特勒见面。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92章 希特勒新政 十三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犹太复国主义,”希特勒皱了下眉头,看了一眼赫斯曼,“如果说有什么犹太人的主义我是赞成的,那一定就是这个了……如果能让德国的犹太人都去巴勒斯坦,那么德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特勒说的当然也是真心话。经过《限制犹太人法案》的折腾,现在德国的犹太人数量减少了很多,从大约55万人减少到了不足25万。“消失”的30万当然不是被送去集中营了,而是离开了德国或是变成了荣誉雅利安人。
其中离开的不多,大多是资本家。变成荣誉雅利安人的才是多数,许多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或者融入德意志的程度比较高,在德国又有一份不错的事业的犹太人,现在都纷纷放弃了犹太教(其实有些人早就改宗了),取得了路德宗或公教神甫的证明文件。
而剩下的大约30万德国犹太人。一部分是很难融入德国主流社会的“波兰人”。他们都是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从波兰的土地上跑到德国的。不仅多数德国人不大喜欢他们,就连德国犹太人自己也看不起他们。
而另一部分还没有取得荣誉雅利安人证明的德国犹太人,则有两种情况,一是还在申请,二是为自己的犹太血统感到无比骄傲——这些人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者!
在原本的历史上,希特勒在世界大战前就送了好几万犹太人去巴勒斯坦。如果后来没有发生战争,德国也未占领波兰,那么德国国内的几十万犹太人中的大部分,都会被陆续送去巴勒斯坦,如果他们自己没有更好的去处的话。
“爱因斯坦先生,魏茨曼先生,古里安先生,欢迎你们。”赫斯曼毫不掩饰自己的“亲犹”,在德拉白鹤酒店308房间中非常热情的和三个犹太复国主义者握手。然后将他们一一介绍给了阿道夫。希特勒。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刚刚和波兰国防部副部长希米格维将军见了面,还达成了一些共识。”
阿道夫。希特勒并没有流露出对犹太人的厌恶,而是非常得意地将自己和波兰人的会面情况告知了三个犹太人。
“德国现在只有25万犹太人,而波兰有400多万犹太人(波兰人现在比德国人更讨厌犹太人)。”希特勒说,“如果我们能和波兰在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相信英国人也会改变他们的立场。”
英国人现在还是不大愿意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他们在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在1917年时他们是支持的,而现在又转而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因为大英帝国治下有不少msl都对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表示不满。
不过德国和波兰如果在犹太复国主义问题上采取了支持的立场,英国多半会做出一些让步。
“我们的设想是首先争取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赫斯曼顺着希特勒的话往下说,“成立一个占有巴勒斯坦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土地的‘小以色列国’。”
有个小国家总比那个什么“临时以色列国”要好。在波德关系改善之前,单靠德国的力量很难让英国改变巴勒斯坦政策。但是在波德暂时成为朋友以后,英国的立场就极有可能变化(历史上英国在二战前一度动过巴以分治在巴勒斯坦成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的念头)。
“如果这个小以色列国可以建立,”赫斯曼接着说,“我们希望这个国家成为欧洲而不是亚洲的一部分。如果将来欧洲联盟成立,以色列也应该成为其中的一员。”
“当然,以色列当然是欧洲的!”本。古里安回答,“而且它还将是亲德的。如果德国可以在犹太复国主义最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那么以色列国将永远视德国为最亲密的朋友。”
这样讨好的话,赫斯曼是没有什么兴趣听的。他微微笑了笑,对本。古里安说:“我们现在就需要犹太复国主义这个朋友,如果犹太复国主义想得到德国的帮助,那么就应该采取亲德和欧洲第一的路线……犹太人如果想要得到属于自己的国家,就只能依靠欧洲而不是美国的支持!”
历史上30年代和40年代,欧洲犹太科学家转进美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中最重要的科学家,大半都是从欧洲跑过去的,其中又以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