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凤有些郁闷的道:“这才刚刚热身,某还没有打上几战,就要回去了,心中有些不甘啊!”
“堂堂一个大将军,难不成你还想要和小兵一般冲锋陷阵不成?”
孙权有些恨铁不成钢:“这乱世还没有太平,有的是仗打!”
“某倒是想要做一个小兵了!”潘凤垂头,喃喃的道。
他本来就不太想做什么大将军,练气成罡,让他成为名声斐然大将,冀州一战,让他功成名就,投诚吴国比较早,奠定他的资历。
吴国大将军,他是当仁不让。
“不思上进!”
孙权摇摇头,懒得搭理这个好战的疙瘩。
他站起来,目光扫过大堂之中的众人,最后落在了黄忠的身上。
“黄汉升!”
“末将在!”
黄忠闻言,连忙的站出来,恭敬的跪下,双手拱起。
“孤现在加封汝为吴国车骑大将军,兼幽州将军之位,建立幽州大营,统帅幽州兵马,镇守幽州,北抗鲜卑匈奴,南挡魏国!”
孙权从怀中拿出一个虎符,放在黄忠的手掌上。
他以吴国疆域,建立七大军营,铸造七大全新的虎符,幽州大营的虎符是一头白虎的形态,意在杀戮。
幽州大营将来会是主力军,如今的幽州已经不太平了,北面有鲜卑人匈奴人虎视眈眈,南接河间,魏国在屯重兵相对,西面是并州,马超也会盯着幽州这个地盘。
三面环敌,长年处在战乱之下,兵马必须要精兵,大将必须要猛将,黄忠能力够猛,性格够稳,是镇守幽州的不二人选。
“末将,领命!”
黄忠闻言,有些激动的接过了虎符,这是真真正正独当一面的主将之位,他昂然的道:“大王之信任,忠无以为报,当以血肉之躯,捍卫幽州之全,绝不负大王之托付,黄忠不死,幽州不乱!”
“孤既然让你负责幽州,就是相信汝!”
孙权拍拍黄忠的肩膀,勉励的道:“汉升,幽州是吴国之疆,前狼后虎,所要面对都是敌人,汝要小心,该强硬的时候,就打,敢示弱时候,就要学会忍,明白没有!”
“末将明白!”
黄忠点点头,脸庞上有一抹萧杀。
“汉升,如今朝廷之中的变法,汝可知道?”孙权问道。
“略有耳闻!”黄忠目光微微一动。
“军方的制度也改变了,幽州的兵马将会重新整顿!”
孙权道:“幽州大营,将会建立十三个师,建立八个骑兵师,加上五个步兵师,鞠义的兵力,潘凤的兵马,你的兵马,都要一一打乱,重新编制,还有,乌丸的降兵,你也要大胆的去用,这是骑兵最好的苗子!”
“大王,乌丸人如今才刚刚投诚,他们能用吗?”旁边潘凤闻言,皱起的眉头,最先表达出来了不满。
蓟城血战之后,他对乌丸人有一种的很深的戒备。
“能用!”
孙权只是淡淡的说了两个字,然后才道:“用人当不疑,乌丸部落既然投诚吴国,吾等也需要展示吴国的胸襟。
“诺!”
大堂里面的众将面面相窥,最后应声的点点头。
“好了,今日孤也累了,到此为止!”
孙权站起来,伸手打了一个响亮的响指,诸葛瑾迅速的把一份卷宗递上来。
“黄忠,这是兵部和军机处对幽州大营的编制草案,还有一份将领拟定卷宗,汝细细的参考一下,需要改变的人选或者编制,尽在上报,孤返回金陵之前,幽州大营一定要建立起来!”
“诺!”
黄忠恭敬的接过了卷宗。
一个小会便散了。
随后几天,孙权开始随着孙河去视察幽州的民生,经济,还有水农问题。
一份水土一方人。
幽州在北,与南方的水土不一样,相对来说,随着吴国引进的蜀黍开始推广,如今幽州倒是在粮食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
十二月的幽州,很冷,天空之上,冰雪舞动长龙,一片茫茫。
刺史府的一个别院之中。
孙权走了幽州几个地方,返回蓟城之后,倒是放松了不少,这一天,他在孙尚香玩起了雪仗,地面上积雪,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有着一种先天的吸引力。
孙朗已经选择了从军,进入了黄忠的军营,如今庭院就只有他们两兄妹而已。
“香香,被我砸中了,你就完了!”
庭院之中,白雪皑皑,雪花铺地,孙权被几个雪球打中,全身都是雪花,滚在的雪堆里面,他的目光看着假山后来的倩影,恶狠狠道。
“王兄,你太过分了,我要告诉母后,你欺负我!”孙尚香这时候也比较惨的,被孙权砸了,俏丽的小脸蛋粉扑扑的,还有晶莹的雪花在挂着,蓬头乱发,全是雪花。
“就许你砸我,还不许我砸你了!”孙权闻言,有些气急。
“哼,就不许你砸我!”
孙尚香小琼鼻发出了一声冷哼,手疾眼快,一个大雪球偷袭了孙权:“我要砸死你!”
“丫头,我不会放过你了!”
孙权凶狠的追了上来。
“咯咯,咯咯,你追不到我,你追不到我!”孙尚香在雪中不断的奔跑,还滚在的雪堆里,发出一阵阵犹如铃铛般的笑声。
“这丫头,真能跑!”孙
权有些气喘喘的了。
打了一阵子的雪仗之后,两人好像两个大小孩一样,在庭院之中堆起了雪人。
“香香,你这么堆这么多人啊?”孙权堆起了一个大大的雪人之后,目光看着孙尚香的位置,堆起了十几个小号的雪人,一个个都有板有眼。
“王兄,你看,这都是我堆的雪人,最高最大的是父王,这是威武的大兄,这是文质彬彬的王兄,这最华贵的是母后,这温柔娴淑的是母妃,这个漂亮的是大姐,这痞笑的是三哥,这闷葫芦是四哥,这是小不点五哥,这就是香香,旁边是伊伊!”
孙尚香很努力的咋堆起一个个小雪人,让他们围在一起,仿佛重现了是当年孙权在吴县过的第一个新年的那个场景。
那个时候,孙家人齐。
那个时候,孙家心齐。
那个时候……
孙权看着一个个雪人,心中有些苦笑,孙尚香堆的不是雪人,是她心中这些年堆积的悲伤,随着孙家日益昌隆,她却看着这个家支离破碎,心中一直压抑着自己情绪。
“大王,孙河刺史,关靖长史和诸葛瑾大人来了!”这时候,雷定从外面走进来,低声的道。
“让他们等等,孤去换件衣服!”
孙权从雪人之中回过神,目光又看看孙尚香,叹了一口气,半响才低声的道。
“诺!”
雷定点头,走了出去。
“香香,对不起!”孙权走上来,低声的道:“是二哥无能,保护不了这个家!”
“咯咯!”
孙尚香俏脸上露出一抹舒适的笑容,道:“王兄已经做的很好了,最少,香香还有大哥,还有母后!”
“我不会再让你失去他们的!”
孙权言语之中有一抹决绝。
他离开金陵,其实就是试探孙策,但是即使孙策做出了他预料之外的事情,他也不会取他之命。
……
偏厅之中。
孙权大步流星的走进来的时候,孙河几人连忙站起来的行礼。
“不用这么多礼,坐吧!”孙权落座之后,才挥挥手,淡淡的道。
“诺!”
三人各自坐在位置上。
“让你们来,是告诉你们,幽州刺史府要罢免!”孙权开门见山的道:“伯海大哥,你返回朝堂,任兵部左侍郎。”
“诺!”孙河点点头。
在来之前,他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了,朝廷变法,刺史府罢免,他也无可奈何,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孙策一袭的人。
如今能得到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之下第一人,也算是安慰了。
“关靖,孤当年以公孙瓒血脉,挟持汝归顺,汝心中可有怨言?”孙权目光凝视着关靖。
“臣不敢!”
关靖垂头,漠然回答。
“不敢?也就是有了!”孙权笑了笑:“汝有怨言,很正常,孤再问汝一个问题,公孙瓒统治的幽州,和吴国下辖的幽州,谁更得民心?”
“吴国!”
关靖深呼吸了一口,才坦然的道。
他使不得不承认,吴国管理下的幽州,仅仅不过数年之间,所得民心,已经超过了公孙瓒十几年的统治。
蓟城一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兵临城下之日,城中百姓,不是人人自危,是响应府衙的征兵,不少青壮在关键的时候,都站出来了,这才保住的蓟城。
“汝既然承认了,那汝还在执着什么?”
孙权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关靖闻言,神情挣扎了一下,半响之后,他双膝跪地,恭敬的跪在孙权面前,双手拱起,道:“关靖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孙权闻言,顿时笑了,笑的很灿烂,数年的时间,终究把这一个人才,收拢于麾下。
“刺史府罢免,幽州在原来的基础有有些变化,孤初步会划分为,天河郡,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辽西郡,还有楼班郡,右北平会分割出来,辽东属国也会并入辽西和辽东。”
孙权递给关靖一份卷宗,道:“这是孤对幽州的改革的草案,幽州的刺史府将会罢免,但是为了能让新政顺利的实施,孤将会建立幽州都督府邸,汝为都督,诸葛瑾为都督府长史!”
“臣等领命!”
关靖和诸葛瑾连忙庄重的接过卷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九十四章 北地商会
十二月,风雪之中,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
在这段时间之中,孙权也没有什么心情去观赏幽州的风光,他很忙碌,整个人忙碌的一塌糊涂,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虽然幽州都督府和幽州大营的大致架子都已经搭起来,明确的军政大权的领导者,但是他必须亲自去调配人员。
人员配置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幽州大营的每一个师长,幽州都督府的每一个郡守,孙权都有亲自过目,一一审核。
放在边疆的大将或者郡守,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了,若是不能了解,他都不敢去用。
最重要的是,吴国如今的新政,改变的不仅仅只是编制而已,还有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军政分家!
无论是承接着昔日大汉的制度,还是孙坚留下的制度,在军政方面,一直都是融合了,界限很朦胧,很模糊。
不少身居高位的人,既统军,有管政,一把手,掌控军权和政权,就等于一方诸侯。
这对中央的长期统治,带来很大的麻烦。
一个手握重兵的诸侯,再管理上民生,有兵有钱,自然而然就膨胀起来,就算再忠心的人,没有了压制,很容易就诞生野心。
一个领兵大将,有了野心,他就会想要独立,就会不服从中央统治。
所以,吴国变法的同时,孙权很强调军方大将和民生管理官吏的界限。
如今他建立七大军营,就是把军方隔离出地方。
七大军营是接受军机处和兵部的直接统领,和地方上没有关系。
不过在幽州,情况却不一样,军阵方面却是不能分的太清楚,虽然如今全国的军政分治的格局基本上已经清晰。
但是一些镇守边疆的人,需要给他足够的权利。
幽州大营和幽州都督府建立之后,孙权考虑的很久,最后选择了让黄忠挂了幽州都督府都尉的虚职。
需要是虚职,但是有了这个虚职。一旦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黄忠可以申请,幽州进入军管。
幽州毕竟是吴国的边疆之地,三面环敌。驻守在边疆的兵马虎视眈眈,最重要的是,距离金陵城有些远,一旦开战,不能束手束脚。
孙权在蓟城脚跟不着地。一连十来天的努力之下,幽州的改革算是上了正轨,这时候,也是孙权要返回金陵的时候了。
他不能在北疆久留。
家里什么情况,他还不清楚呢,出来两个多月的时间,虽然说他很放心张昭周瑜等人,但是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某些人会不会坐不住。
十二月十八日,孙权率兵,带上孙河和潘凤。离开蓟城。
——————————————————————
十二月十九日,清晨。
平津港口。
这是幽州第一港口,位置在后世的天津一带。
这一个港口,是昔日江东和幽州交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