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1372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372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权的目光斜睨了一眼张昭,不给他留一口换气的机会,直接来了一个暴击。

    “我同意!”

    “我同意!”

    “……”

    全票通过。

    这个结果其实张昭的心中一点都不惊讶,毕竟事先他已经亲自说服江东系的大臣直接放弃他的位置,但是面对这讽刺的一幕,他终究还是有些的心痛。

    这么多年的首辅位置坐下来,最后只能换取一个这样的下场,他哀叹不已。

    “既然全票通过!”

    孙权缓缓的举起直接的手,然后淡然的说道:“此事情就此决议,即日起,张昭解任内阁首辅的位置。”

    这一刻,张昭仿佛苍老了十岁。

    他的时代,终归结束了。

    “但是内阁为天下之中枢,重中之中,不可无主领导,那么现在趁热打铁,甄选出内阁首辅的位置!”

    孙权很直接的说道。

    “陛下,臣举荐一人!”钟繇一眼扫过众臣,迅速开炮。

    “说!”

    “臣举荐内阁大臣荀彧,荀彧才学出众,曾为曹魏王朝丞相,早有独当一面之能,昔日担任西域巡阅使之事,更是为朝廷这一次西征立下了赫赫功劳!”

    钟繇的直接很快就打破了众臣之间的那一丝丝诧异,一双双眼眸凝视着他,有些想要把他的脸皮看穿,但是这丝毫没有能打击到钟繇的发挥。

    “臣认为,荀彧最有能力统帅内阁,为陛下分忧,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

    钟繇洋洋溢溢的歌颂了一大段之后,大殿之中有些冷寂下来了。

    “我同意!”

    郭嘉这个助攻也不错,他接的很快:“陛下,荀文若有王佐之才,若能为内阁首辅,乃是天下万民之福!”

    孙权眯眼,看了看钟繇,在看了看郭嘉,突然笑了。

    这个组合不错。

    “还有何人举荐?”孙权淡然问道。

    “陛下,臣举荐朱治次辅!”

    顾雍眸光闪闪发冷,斜睨了一眼钟繇之后,直接上奏:“朱治次辅多年来辅助首辅大人办公,兢兢业业,对内阁事务早已得心应手,此时内阁当以稳为主,所以臣认为,朱治次辅最为合适接替首辅位置!”

    当初张昭要支持孙策登基,顾雍是不同意的。

    但是不可否认,他依旧是江东系的顶梁柱之一。

    江东系的力量很广阔,也很分散,其中有江东元老派系,青壮派系,世家派系,还包括当年独立出去,独当一面,盛极一时的孙周系。

    “还有人举荐英才吗?”

    孙权闻言,面容平静如斯。

    众臣对视一眼,摇摇头。

    “既然如此,那就表决吧!”

    孙权的目光对着左右的朝议大臣,沉声说道:“内阁首辅事关朝廷未来,各位需慎重,言出无悔啊!”

    内阁首辅的位置很重要,一般情况之下,需朝廷议会上有九票通过,才能就任,如果只有七票通过,只能代任。

    表决很快就开始了。

    结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孙权还没有投票,剩下十二席位的朝议大臣,十二票,十比二的大比数,朱治以华丽而毫无悬念的大比分击倒了荀彧,就任内阁首辅的位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孙权苦笑了一下,心中突然就明白了,不是江东系根深蒂固,而是曹魏王朝出身成为了荀彧的一个硬伤,哪怕曹魏王朝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影响力依旧巨大,特别是当年曹彰和张鲁的叛乱之后,最少不能让吴朝之上的朝臣对曹魏出身的降臣毫无保留的相认。

    难怪荀彧拼死拼活都要让荀湛和诸葛钧入阁,他就是担心会遭受排斥,无法掌控内阁局势吧。

    朝廷议会得出的结果,除非到了一个不得不反对的地步,不然孙权都不会动用一票否决权,这样就代表,他已经失去了对朝廷议会的掌控。

    所以这个结果,他接受了下来。

    朱治,朱君理,这个当年孙权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收复的第一个心腹大将,接替了张昭的首辅位置,成为了大吴朝内阁第二任的首辅。

    接下来就是内阁大洗牌。

    内阁和军机处不一样,军方的力量还是单纯了一点,无论是补缺还是换人,都很好梳理,但是内阁相对来说,就错综复杂了。

    朝廷八部,除了兵部和参谋部属于军机处统帅的势力之外,内阁直接统帅的就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商部,刑部,工部。

    在加上如今朝廷疆域足足有五十八州疆域,每一州的总督都是封建大吏,这一次的动荡,几乎把中原半壁江山的总督都牵涉其中。

    内阁立十五内阁大臣,候补席位更是有十八位之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大洗牌 八

    最关键的是十五席的内阁大臣。

    内阁首辅朱治,内阁次辅鲁肃,内阁次辅荀彧,内阁长史钟繇,内阁主簿蒯良,宗人府宗正孙静,御书房左参谋诸葛瑾皆然顺利入围。

    内阁前任首辅张昭,虽卸去了首辅位置,但是无论是朝议大臣,还是内阁大臣的位置,目前都没有撤掉,所以他依旧还是朝廷内阁大臣之一。

    接下来就是各部尚书。

    吏部尚书顾雍,商部尚书糜竺,工部尚书刘晔,礼部尚书伊籍,刑部尚书高名。

    十三席位的位置已经确定。

    接下来应该商议的有两席。

    “户部尚书吕范已经被罢免,他空缺下来的内阁大臣位置也需要补缺,谁愿举荐英才!”孙权目光扫过,淡然问道。

    吕范已经被处决了。

    他空缺下来的位置,需要立刻补上。

    “臣认为冀州总督荀湛这些你来兢兢业业,为朝廷建立河北大粮仓,功不可没,可提拔为户部尚书!”开口说的是钟繇。

    “还有何人举荐?”

    孙权在看了看。

    众臣左看看,又看看,想了在想,却没有继续说话。

    “既然如此表决吧!”

    孙权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孙权没有投,但是已经是七比四的结果,七票赞同票,四票反对,一票弃权。

    这倒是有些出乎孙权意料之外。

    不过他看了看鲁肃等人的闪烁的目光,顿时也明白了。

    之前在你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他们压制曹魏系,压制荀彧的上位,所以现在就变相的补偿一下。

    最重要的还是荀湛的身份本来就不属于曹魏系的人。

    荀湛虽为颍川荀氏族人,但是他并非曹魏旧臣,他是当年晋国降臣出身,这些年也算是对朝廷尽心尽力。

    虽说他有可能会成为荀彧的得力帮手,但是在某种意义来说,他不属于曹魏系,他应该比较忠心朝廷,因此鲁肃李儒等人还是投了赞同的票数。

    户部尚书荀湛,占据一席内阁大臣的位置。

    接下来就剩下一席。

    第二席要商议的是大吴钱庄苏双。

    之前因为大吴钱庄的规模已经迅速膨胀起来,在各城基本上都设立了钱庄,掌控整个帝国钱币命脉,苏双已经和商部尚书糜竺并肩,位列内阁大臣位置。

    但是这一次孙策登基,苏双却没有能稳得住,鼎力支持孙策,如今自然要被秋后算账。

    “陛下,臣举荐一人!”

    李儒拱手说道。

    “说!”

    “雍州总督诸葛均颇有能力,近年来开拓商机,以丝绸之路为根基,为朝廷铸造了一个商业极致繁荣的长安城,于朝廷有功,于百姓有功!”

    李儒声音沉沉,言语平静。

    他的声音一落,大殿之上都有些寂静起来了。

    提出诸葛均的名字,一点都不奇怪。

    但是李儒提出来的,就有些奇怪了。

    李儒作为锦衣卫大都督,他向来步伐保守,孑然一身,绝不攀上各派系,也是不管朝内阁的争锋,这时候突然为诸葛均出头,多少有些可疑啊。

    “诸卿认为如何?”

    孙权眯着眼睛,目光迸射出一抹碧绿萧冷的眸光,一扫而过,沉声的问道。

    诸葛均是曹魏旧臣。

    如果是钟繇他们提出,张昭他们就很快就会反驳。

    但是李儒提出,那问题来就来了,谁都知道李儒是孙权的最阴险的一把刀,这是不是孙权的意思。

    “臣赞同!”钟繇大声说道。

    “臣赞同!”郭嘉也很直接的开口。

    “臣赞同!”

    诸葛瑾是绝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挡住弟弟诸葛均的前途,所以也顾不上会给人留下任人唯亲的把柄,直接开口助攻。

    一下子四票赞同,这上位的有些势如破竹。

    “我赞同!”鲁肃沉思半响。

    他想的比其他人多一点,诸葛均进入内阁,可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员的变动,更隐藏了一层深刻的寒意。

    迁都。

    一旦接纳诸葛均进入内阁,那就代表迁都已经是势在必行。

    现在他算是看明白了,迁都恐怕不是曹魏系的鼓捣,更多的可能是孙权早已经策划多时的事情。

    孙权心思之沉,哪怕他追随多年,恐怕都摸不透。

    但是作为孙权嫡系,他是绝不会违抗孙权的意思。

    “我赞同!”

    鲁肃能想到了,赵云能也想到。

    “我赞同!”黄忠看了看赵云,在看了看鲁肃,眸光一动,也表决了意见。

    七票赞同。

    大势已成。

    张昭他们面容阴沉的有些发黑,却无可奈何。

    最后一致弃权。

    诸葛均将会接替大吴钱庄大掌柜,并肩八部尚书的地位,进入内阁,为内阁大臣之一。

    十五席内阁大臣的位置彻底的稳固。

    ……

    第四天的朝廷会议继续进行之中。

    大洗牌已经初步完成。

    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基本上已经定局了,但是大乱之后就是大治,所以还有很逗战略方阵,民生大事需要商议。

    “陛下,臣提出迁都!”

    “我反对!”

    “大吴帝都,乃是关乎天下安稳之根本,岂能轻易迁动!”

    “我也反对,金陵城乃是耗费了朝廷无数钱财人力才建立而成的都城,试问普天之下,还有那一座城池能比得上金陵城之雄伟壮阔,能代表朝廷之里面,能让天下子民为之敬仰!”

    “……”

    第五天朝廷会议也是在吵吵闹闹之中渡过了。

    “陛下,臣认为,当今天下,国富民安,朝廷却因为征战数年,国库已空,粮仓空缺,当提高农税,增强朝廷收入!”

    “农税为天下安稳之根源,贸贸然提高农税,会让朝廷失去民心!”

    “那就提高商税!”

    “商业税赋早已经繁重不堪,多少行商之户抱怨不宜,若是继续提高,岂不是让商户埋怨朝廷!”

    “……”

    “陛下,养军数百万,国力不堪重负,臣提议裁军!”

    “臣反对!”

    “可笑,若无数百万的将士镇守四方,我大吴何来今日之太平盛世!”

    “裁军之商议,乃是有违朝廷之威,乱军心之议,决不可用!”

    “……”

    龙策元年举行的朝廷会议足足进行的五天的时间,第五天的日落,漫天火烧连云的晚霞光芒映照,才算把这一次议会拉下的一个帷幕。

    最后的决议很快就下来了。

    当大局已经安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的更彻底的清洗。

    这一次的清洗不仅仅是京官,还有各地方的总督,副总督,总督长史,总督府主簿,不仅仅牵涉二三品的官吏,甚至已经牵涉到了五品,六品阶级的官吏。

    有人一飞冲天升职加爵,有人被降职定罪甚至贬谪下狱。

    ……

    大雪纷飞之下,时间进入十二月的寒冬。

    冬日飞雪,今年的金陵城特别冷。

    朝廷依旧处于一个人心动乱之中,随着朝廷议会奠定的局势,从京城到各地的清洗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十二月七日。

    已经失去内阁首辅位置的张昭,正式上奏,告老还乡,辞去朝议大臣,内阁大臣,等等的朝廷一切职务。

    这一次君臣之间做足了戏码。

    孙权驳回了张昭奏书,言之,老当益壮,当为朝廷继续效命。

    十二月九日,张昭再次上奏,以身有寒疾,无法继续办公为理由,辞去了一切朝廷的职务。

    孙权再次驳回。

    十二月十三日,张昭第三次上奏。

    这一次孙权在无奈之中同意的奏书,同时加封张昭次子张休为四品爵位,无回侯,举荐为禁卫军团长。

    十二月十八日,张昭通过宗人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