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护国公 >

第77章

护国公-第77章

小说: 护国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澳门葡萄牙人造的那种。

    水师所有战舰必须全换成这种。”

    杨庆说话间看着郑森。

    “就是借鉴红毛人的船型,但改成我们大明海船的帆,速度比我们大明的海船更快,所需水手更少,而且可以装最多二三十门大炮,臣父所部就有不少此类战船,海上交战虽比不得红毛人的大舰,但也不会差太多。”

    郑森向崇祯解释道。

    实际上也就是欧洲人称呼的戎克船,或者中国称呼的老闸船,鸭屁股船。

    郑芝龙早就在大量使用这个,郑家舰队最大的戎克船无论吨位还是火力,都已经达到欧洲这时候刚刚开始流行的巡洋舰水平,这东西发展的巅峰就是太平天国时候大量使用的红单船。这也是目前情况下杨庆能找到的最好选择,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争雄中,这个明显比明军的那些老式战船靠谱,尤其是哪怕以后面对欧洲战舰时候,这东西也可以当做巡洋舰或者护卫舰使用。

    崇祯淡然地点了点头。

    他其实不知道郑森说的是什么。

    不过他已经明白了,杨庆这就是空手套白狼,他是一分钱不用往外掏的,以佐渡岛金山这个诱饵吸引江浙士绅掏钱,这钱转手借给朝廷造新式战舰组建援朝军,并且以他的旗号北上救援李倧,大明皇帝存亡继绝的美名到手。明军北上控制朝鲜在建奴身边竖起炮口,避免多尔衮利用这个跳板南下袭扰沿海,至于夺取佐渡岛成功不成功并不重要,反正他也没掏一分钱。就算不成功那五百万赔了也是户部的事情,那又不是皇帝陛下借的钱,最多他时常督促一下户部别忘了还人家的债,户部要是还不上……

    我会再督促的。

    但如果成功了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年就采相当于大明岁入的金银啊!

    他分一半啊!

    户部的和他的区别不大,毕竟户部的钱越多,他从內库掏出补缺口的也就越少。

    这可真是惊喜啊!

    而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

    他们的并没有从这里找出任何不对的地方,事实上他们根本不懂杨庆说的绝大多数东西,他们唯一能明确的就是一座金光闪闪的金山,这一点郑森已经以他爹的名义向他们明确保证了,佐渡岛年产多少他不知道,但倭国的黄金绝大多数都来自那里是确定无疑的。

    而且郑森还现场掏出一袋子倭国的小判金来。

    这种相当于大明不到半两,但在倭国算一两的椭圆金币,是德川幕府财政的根基,同样佐渡岛等金矿也奠定了倭国闭关锁国的基础,毕竟他们对外几乎没有什么可需要的了,所以杨庆就要戳他们的心窝子,逼着德川幕府为争夺佐渡岛把流干血。但这些大臣们同样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只知道杨庆没有骗他们,一座每年产出相当于大明岁入的金山银山在等着他们,而他们的对手是几十年前就被明军踩在地上摩擦过的倭国。如果是登陆倭国本土或许会过于冒险,可这不是在倭国本土,这是在距离倭国海岸百里之遥的大海上,一支实力足够的水师,就能轻松保卫这座金山。

    而倭国水师……

    好吧,当年露梁海战的老兵估计还能有活着的,毕竟过去才不到五十年,而且当时多数是江浙水师,他们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

    乾清宫大殿內一片沉默。

    “陛下,臣代父认购一百万两股份。”

    郑森突然说道。

    “给南安伯世子记上!”

    崇祯满意地对王承恩说道。

    后者赶紧拿出账簿记上。

    “陛下,那这,这个公司如何进行经营?何人来管理?”

    顾锡畴说道。

    “朕不会管的,之前忠勇伯已经说过了,这个公司算民间商号,朕也只是这商号的参股者,故此商号的掌柜人选及重大事务的决定,皆由股东商议,众股东共组一个叫董事会的机构,需要的时候召集起来一同商议。朕会派一名內臣替朕参加,户部也会派一名官员参加,但无论这名內臣还是户部官员皆无决策权,由所有股东按照持股比例决定,若超过五成赞同某一决议,朕纵然在那反对的不足五成之中也必须同意。”

    崇祯说道。

    “诸位,泰西之人皆以此法决定其商号事务,红毛人在南洋亦非其国之主所遣,而是其东印度公司之武装商人。”

    郑森在一旁补充道。

    “而且不只是红毛人,准确说他们的国名为荷兰,他们不但商号事务如此处理,甚至其国君主都是这样推选出来的,他们称之为共和国。

    此外泰西诸国中的英吉利,葡萄牙,丹麦同样是武装商人。

    他们其实也都不是其国君主所遣,全都在其国君主支持甚至参与下,以股份制公司为组织的武装商人,他们泛舟东来,跨越五万里辽阔大洋,依靠大炮火枪之利灭国无数,在沿途建立无数要塞,通过贸易和抢劫获得无数财物。

    诸位知道荷兰人仅仅通过台湾一地每年获利多少吗?

    四十万荷兰盾。”

    杨庆说着拿出一枚准备好的银币。

    “马剑银币,每个接近一两,而这四十万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一座岛上的收入,整个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在南洋和台湾获利最少两百万这个,而荷兰东印度成立之初,总股本也只有两百五十万。

    一年他们就能赚回投资。

    赚钱能力与盐商相比毫不逊色啊!

    诸位,财富都在海外。

    我们以为大明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但却不知道在大明以外还有无数财富等待着我们,这个世界纵横八万里,我大明才多大,海外无主之地有的是,那地下金山银山同样有的是,只要出去就唾手可得,泰西之人从两百年前就开始了开拓世界的步伐。

    而我们却在这里一无所知!”

    他感慨道。

    那些大臣们依然在沉默,很显然他们还是无法做出决定。

    就在这时候,一名小太监走到王承恩身旁说了几句话。

    王承恩脸色立刻一变。

    “陛下,凤阳总督马士英急奏,北军袁宗第部乘冰夜渡淮河进犯中都。”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

    大殿上群臣立刻一片哗然。

    甚至还有人露出明显的惊慌之色,话说淮河北岸那数十万顺军可是他们头顶最恐怖梦魇,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衮衮诸公们的恐慌,尤其是这个消息来得如此突然如此毫无征兆,真得堪称是晴天霹雳了。

    “慌什么,这些逆贼还没到长江呢!”

    崇祯一拍桌子怒喝道。

    他身旁的杨庆岿然肃立,和王承恩以极快速度交换了一下眼神……

 第一零五章 老子的剧本不是这么写的

    (全本小说网,HTTPS://。)

    滁州。全本小说网https://。

    “忠勇伯,这样不妥吧?”

    黄得功看着手中圣旨愕然道。

    “刘良佐部有十万大军,而袁宗第渡河之军才不过四万,短期內中都可保无虞,滁州为南京屏障,一旦高一功突破盱眙,骑兵不出两天就可至江北,我军不可轻动啊!且以鄙人所见,袁宗第部倒像是佯攻,高一功倒像才是北军进攻的主力,这是调虎离山之计。”

    他紧接着说道。

    忠勇伯亲自向他传旨,让他率军去救援凤阳,但很显然他对于这份圣旨不是很苟同。

    当然,他猜的完全正确。

    顺军的计划就是以袁宗第所部佯攻凤阳,将他吸引到大明中都,为高一功的南下清场,后者突破高杰防线直扑天长,拿下天长后继续向前饮马长江,从这一点上看黄得功还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他能一下子看出这个局还是很令人意外的。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顺军的剧本就是他眼前这位忠勇伯写的啊!

    而这个剧本的后半部分是宋权率领京营三军迎战于江北,黄蜚所部从侧翼威胁逼迫顺军停止向前,然后崇祯的使者带着圣旨以大义怒斥,于是高一功畏服天威,并以被高杰所逼做辩解,皇帝陛下顺坡下驴以擅开边衅的罪名把高杰撤职解决这个不听话的军阀,高一功带着收获心满意足地返回,进攻中都的袁宗第同样撤退。

    一个完美的剧本。

    绝对不能让黄得功给破坏了。

    “靖南伯,凤阳乃中都,皇陵所在岂能冒险,若皇陵有失谁敢担此责?”

    杨庆板着脸说道。

    “皇陵已被张献忠所毁。”

    黄得功低声提醒他。

    不得不说这个家伙也的确是个大嘴巴口无遮拦,这种事情能说吗?难道杨爵爷不知道崇祯的祖坟都被张献忠烧了吗?难怪原本历史上他连诏书都敢撕。

    “这是圣旨,靖南伯欲抗旨?”

    杨庆恼羞成怒地喝道。

    “忠勇伯,鄙人只是据实所说不想看到逆军饮马长江惊扰南京!”

    黄得功说道。

    突然间一名军官狂奔而至,还没等停稳就跳下战马,一脸凝重地向着黄得功行礼说道:“禀都督,刘良佐弃凤阳不战而逃奔合肥,马士英和卢九德退保临淮。”

    “呃?!”

    杨庆和黄得功全傻眼了。

    “还不快去!”

    两人傻了足有半分钟,杨庆才爆发一样喝道。

    黄得功也瞬间清醒。

    “快,各营集结增援临淮,玛的,花马刘这个废物!”

    他不无悲愤地怒吼着。

    这也用不着纠结顺军饮马长江之类的事情了,袁宗第拿下凤阳转头再拿下兵力不多的临淮关,盱眙的高杰毫无悬念会崩溃,袁高二部合兵就不仅仅是饮马长江了,估计连扬州都得被拿下。

    “玛的,老子的剧本不是这么写的。”

    他身后的杨庆低声骂道。

    当然,匆忙召集部下准备出动的黄得功是听不见这话的。

    话说顺军的确按照剧本干了,可杨庆却没想到明军没按剧本啊!

    袁宗第率领四万顺军趁着冬季严寒淮河封冻,踏着坚冰渡过淮河佯攻凤阳,原本他是不需要打下的,他只是给崇祯调走黄得功这个唯一妨碍计划的家伙提供一个借口。毕竟黄得功是高杰的后援队,一旦盱眙危急他是肯定要提前北上天长的,这个家伙的战斗力要想守住天长还是没问题,他要是不调开整个戏是没法演下去的。然而让人无语的是袁宗第刚一渡河,凤阳总兵刘良佐就不战而逃,抛弃了大明中都,而且所部居然还有近万人投降了袁宗第,凤阳总督马士英和守备太监卢九德在混乱中逃到临淮关并与守将牟文绶固守临淮。

    但原本预计中弃城而逃的高杰却坚守在盱眙,至今还没有逃跑的意思。

    估计此时高一功正在骂娘呢!

    “没一个省心的东西!”

    杨庆在狂奔的战马上喟然长叹。

    此刻他正和黄得功一起向合肥狂奔。

    他来传旨时候调用高得捷五百骑兵,而黄得功所部也有五百精锐的家奴骑兵,两人的目标是挡住溃逃的刘良佐阻止其进合肥。

    老刘明显是不安好心。

    他是想抢这时候江北除了扬州淮安以外剩下最好的地盘,这家伙在凤阳拥兵十万,无论如何不战而逃是不正常的,他想换一个更好的地盘是真的。必须得明白,这时候这些家伙实际上已经是军阀,保存实力并且抢最好的地盘是他们最喜欢的,原本历史上这些家伙为了争驻扎扬州差一点火并呢。而此时江北各镇地盘最差的就是刘良佐,凤阳出了名的穷,可以说除了朝廷的军饷很难有其他好处。

    刘良佐明显想跟左良玉学。

    他借着袁宗第的进攻,弃凤阳南下挤占曹友义的防区,把这一带最富庶的合肥和安庆控制在手,那就可以像左良玉一样舒舒服服地发财了。

    至于崇祯那里……

    他有十万大军,崇祯还能把他怎么样?

    左良玉能割据武昌,他凭什么不能割据合肥安庆?惹火了信不信他带着部下出巢湖奔南京去讨说法?

    说到底江北这片地方就是预备当战场的。

    他们这些全是朝廷的炮灰,无论他还是他部下招纳的那些北方南逃而来的杂牌们都明白这一点,朝廷要的只是他们在这里当屏障,但本身这片地方如何衮衮诸公们并不在乎,既然这样那就凭本事抢地盘了。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兵,有兵斯有威的道理,民国时候军阀懂,这个时代的军阀们同样也懂,刘良佐堵在凤阳这个又穷又危险的地方当炮灰,哪天顺军南下第一个挨刀,明显不如抢一块又富又安全的地方当土皇帝更舒服。

    庐州和安庆就很好。

    曹友义无非就三万关宁军,而且一半在信阳前沿,合肥实际上只有万把人,他完全有能力将其吞并。

    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