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71章

大明1624-第71章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乃国之根本,自然缴税最多。”杨涟说道。

    “士农工商中,谁最有钱?”朱由校问道。

    “这……自然是商人。”杨涟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天下最穷的人承担了最重的赋税,最有钱的人却是少缴税,甚至不缴税,这是为什么?这是哪里来的道理?”朱由校问道。

    “这……”杨涟一下被朱由校问住了。

    “赵南星曾经说过‘士农工商,生人之本业’,这句话朕是认可的,李应升希望朕‘爱商恤民,上不妨工而下利于途’,朕也认可,但绝不是给商人免税,天下财富十之五六皆在商人之手,三十税一,如此低的税收,依然还有这么多人却是想尽办法不缴税,为这些人争辩的大多就是东林人,你以为朕不知道,许多东林人只知东林,而不知朝廷吗?”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黄尊素刚说了一句就被朱由校打断了。

    “现在国库空虚,为什么国库空虚?你们总是在说不可与民争利,要朕节源,但节源也要开流,你们告诉朕怎么开流?”朱由校问道。

    朱由校见三人都不说话,他又说道:“朕养新军十万,每年所费就高达上百万两,养新军是贵,但是却有用,大同之战我们所有人也看到新军的厉害之处,朕如果有一百万这样的新军,别说建虏了,就算任何敌人朕都不怕,朕定可横扫六合,享万世之太平。可是养新军的钱应该从哪里来?你们告诉朕,难道一直要靠内努来支持吗?”

    “朕告诉你们,钱从哪里来?京师对商户征税以后,京师去年赋税就翻了一倍,今年朕预计最少可以翻三倍,如果全国的商人都缴税的话,那就意味着国库收入一年可以翻三倍。现在士人不缴税,商人少缴税,却只有最穷的农民在缴税,你们这是在逼着他们造反,如果明亡,百年之后定会有人说明亡在于对士人过宽,与庶民过严。你们以为朕说得有道理吗?”朱由校问道。

    “陛下,东林人中的确有部分人贪赃枉法,违背了东林当初的宗旨,但这一切绝对跟东林书院无关。”左光斗说道。

    “东林书院朕可以答应你们暂时不解散,但你们东林人必须得改,从今日起,左光斗出任陕西巡抚,黄尊素出任河北巡抚,杨涟协助你们两人,你们两人与徐光启治理的山西做一次比试,朕明年年初就要看到结果,如果你们都赢了,东林书院朕就不解散,如果你们两都输了,可见朕说的就是对的,东林书院就必须解散。”朱由校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五税一

    (全本小说网,。)

    “陛下,这一切似乎太过儿戏。”黄尊素说道。

    “儿戏?不,绝不是儿戏,你们东林人不是讲究求真务实、实学实用吗?朕以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朕会在山西实行摊丁入亩,朕将在山西废除丁税,将其并入土地税,以后只丈地计赋,丁随田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而无论是皇室田地,还是官员的田地从今以后丈地计赋,无人可以免除。”

    “第二,山西全境都将实行火耗归公,各州府县都将设立帝国银行;第三,山西和北直全境的所有商贾都将按律纳税,从今天起,将实行十五税一的新政。这三项将是朕准备在山西实行的新政。”朱由校说道。朱由校直接就将商税翻了一倍,但是十五税一的商税相比后世算是低得可怜了。

    对于朱由校即将在山西实行一系列的新政,杨涟三人听得有点目瞪口呆。除了火耗归公已经早在京师执行之外,其余的两项举措放在当下都有点惊世骇俗。三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绝对和东林党有莫大的关系,不少的东林人本身就是中小地主兼营工商的,明末工商皆本的观点也是东林党提出的,第一个公认的“中国启蒙思想之父”黄宗羲也出自于东林。只是这些东林人只是注重私利而忽视了国家大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国家对商人征税,万历的“矿税”就是终结在东林人手里。

    这也是朱由校要利用东林人,又要控制东林人的原因。现在朱由校突然要提高商税,的确让他们有点不知所措。朱由校没等三人开口,继续说道:“明日朕会将大同通敌卖国案做一个了结,到时候朕会解除大同的封锁,你等都可自行回驻地,记得朕要的是结果,过程朕并不在乎。”

    “臣等告退。”三人一起说道。

    ……

    杨涟等三人虽然让朱由校暂时放弃了解散东林书院的决定,但是朱由校即将在山西实行的新政,让三人觉得获胜的希望几乎为零。

    此次山西的旧官僚阶层本朱由校的一把火烧得精光,而且以晋王为首的皇室阶层也已经向朱由校妥协,接下来朱由校要在山西推行的新政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阻力。

    摊丁入亩,对官商阶层同时征税,这无疑极大地扩大了征税的对象,赋税肯定就会增加。再加上商税,可以预见,如果只是单论赋税的话,山西已经是稳赢的局面。当然这场比赛肯定不能只论赋税。

    “我以为要想赢得此次胜利,就必须学习陛下在陕西和河北两地实行摊丁入亩,对商人实行征税。”杨涟建议道。

    “摊丁入亩是一定要执行的,自一条鞭法以来,部分丁银已然摊入田亩征收,实行摊丁入亩,必然不会引起太大波动,只是对士子、官员和皇室征税还得从长计议。还有对商人也必须征税,山西执行十五税一,而我们两省只需按《大明律》执行即可,山西税重,难保山西一地商人不会流往河北和陕西两地。”左光斗说道。

    “浮丘兄所言极是,只是火耗归公此事应该如何处理?”黄尊素说道。

    “我也以为火耗归公必须执行,此策自实行以来,养奸育邪,不可不除。”杨涟立刻说道。

    “实行火耗归公,恐会得罪当地的官员,不利于我等便宜行政,我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黄尊素反对道。

    “我等本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岂可因为怕得罪贪官而畏手畏脚。”杨涟反驳道。

    “两位,现在不是谈论此事的时候。陛下虽未明说我等要比些什么内容,但无非是吏治、民生、赋税等许多方面,就算赋税上略输山西,但只要在其他方面胜过山西即可。”左光斗见状说道。

    “大同通敌案之后,陛下必定会将大同官场的清扫一空,而其他两省的吏治,又该如何跟山西相比?”杨涟说道。

    “这就要仰仗大洪兄你了,到时大洪兄可一定要辛苦一点。”黄尊素微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虽然我忝为左都御史,但我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恩赐。”杨涟信誓旦旦地说道。

    ……

    送走杨涟三人,朱由校立刻召见了徐光启,朱由校也不想输了这场比试,只有赢得这场比试,朱由校才能让更多的官员来支持他的新政。

    “明日通敌案就会完结,预计山西一地被处置的官吏不在少数。”朱由校说道。

    “还望陛下能网开一面,从轻处置。”徐光启恳求道。

    “此事明日大堂之上再议,今天朕找你来是有几件事情找你商议的。”朱由校说道。

    “不知陛下有何事要与微臣商议?”徐光启恭敬说道。

    朱由校首先将他跟杨涟三人说的三策跟徐光启再说了一遍。徐光启的反应显然没有杨涟三人大,徐光启不同于东林人,他绝对比这个时代的这个国家的任何人都能接受新鲜事务,只要是他认为对大明有益的东西,他都愿意去尝试。

    “陛下,臣赞成先只在山西一地实行新政,就算有任何错漏影响也不会太大。”徐光启说道。

    “山西将是执行新政的特别区域,如果有不当的地方,也只会影响山西一地,并不会影响整个帝国。你以为如何?”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徐光启说道。

    “朕准备在山西取消茶引和盐引,以后茶叶和食盐可以允许百姓自由买卖,但是朕会重新在山西征收矿税,民间采矿者必须在官府办理手续才可采矿,否则的话,朕会从严从重处理。”朱由校说道。

    “矿监税使,残害百姓,臣以为此事必须慎重。”徐光启建议道。

    “的确,矿税政策是好政策,只是用人不当而已。这次朕准备在山西成立一个专门的负责此事。”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臣一定会慎重处理此事,绝不会再出现万历年间祸害百姓之事。”徐光启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七章 特事特办

    (全本小说网,。)

    “另外通敌案牵涉到了山西一地的贪污案,被处置的官员不在少数,朕以为可以从胥吏中提拔有才干者担任官员。胥吏长年在基层历事,熟悉政事法律,其能力不下于科举出身的官员。”朱由校提议道。

    “臣会按照陛下的意思从胥吏中选拨一批人出来担任山西的官员,同时臣也会要求吏部选派一批官员出来担任山西的官员。”徐光启说道。

    “此言甚妥,有比较才会有优劣之分,这关系到以后官员的选拔方式。”朱由校赞成道。

    “另外臣准备将高产农作物种植纳入大计的四格之中,同时种植高产农作物的地区,明年能免税一年,还望陛下批准。”徐光启说道。

    京察和大计是明朝对官员考核的制度,“大计”是考核道、府及州县官员的,大计也是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所谓“四格”是指“才”(指才干,分长、平、短三等),“守”(指操守,分廉、平、贪三类),“政”(指政务,分勤、平、怠三类),“年”(指年龄,分青、中、老三类)。

    “准。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关系到帝国的民生,事关重要,不能有任何马虎。”朱由校点头说道。

    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使用行政干预手段,速度会更快,效果可能也会更好。现在最重要的是有得吃的问题,每餐能不能吃饱是放在第二位的,至于能不能吃好那是最后才考虑的事情。

    “朕要山西一省广设乡学,凡十岁以下孩童都可免费入学学习三年,学习内容包括数学、国学和思想教育。”朱由校说道。朱由校不敢立刻在全国铺开六年义务教育,这都是需要钱来支撑的,这可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陛下此举乃圣人之举,自云南实行免费教育之后,反响之好出乎意料之外,大明各省皆有意举办这样的乡学,奈何国库空虚此事不得不一拖再拖,今陛下有意在山西再行乡学,臣定会全力以赴办好乡学。”徐光启高兴地说道。

    “正如徐卿家所言,国库空虚,办学所需的钱钞暂时只得由内努提供,朕决定办学所需的钱钞由内努提供一半,地方自行筹措另外一半,这应该没问题吧?”朱由校问道。

    “另外一半就算臣不拿一分银子的俸禄,臣也要把这部分钱钞筹措出来。”徐光启信誓旦旦地说道。

    “按朕方法一定能筹措出这笔钱的,记得一定要做好财政预算,京师自从做了财政预算,每年预计能节省一成左右的费用。”朱由校说道。

    “对于京师实行的财政预算,臣在京师时仔细学习过,发现的确很有效果,臣也准备在山西推广。”徐光启回答道。

    “还有一点,凡是依附大明的外族子弟也一定要让他们读书识字。”朱由校强调道。

    “这是为何?”徐光启问道。

    “一个人从小吃的是大明的米,喝的是大明的水,穿的是大明的衣,学的是大明的话,写的是大明的字,这个人才能被真正的同化成一个大明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朕第一个选择要在云南普及乡学的原因?”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了。”徐光启点头说道。

    ……

    大同通敌案开始得突然,结束得更加突然,仅仅几天的时间这么大的牵涉到上百官员的案子就这样匆忙地结束了。

    这样匆忙的结束,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优,没有被这场席卷整个山西官场的风波波及的人,自然是开心的,而被波及了的人,自然是悲惨的。

    今天的会议,没有被波及的在大同官员都来了,他们就是想看看朱由校怎么处理这批官员。

    “凡有通敌卖国者,判斩立决,三天之后立即执行。凡贪污受贿者,应该如何处置?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朱由校问道。

    “按《大明律》: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受财不枉法者,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