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993章

逆水行周-第993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说的,我当然会说。”全有为人有些憨厚,但不代表他蠢,“卢队主,不该打听的事情,你可不要打听,我也不会说的。”

    “哪里哪里,卢某不是打听什么大事,就是想知道,这流通券是怎么一回事。。。”

    卢勿吉先前被俘,带着同伴一起在西阳王帐前听命,他任队主,管着一拨人,都是骑兵,按着西阳王的吩咐执行“特别任务”,主要是刺探军情和抓俘虏。

    他和西阳王府侍卫头领、中尉全有打过交道,凭直觉判定此人可靠,不是奸猾之人,于是有些不明白的事情,喜欢找对方“答疑”。

    此次,卢勿吉等人伏击敌军溃兵,立了大功,得西阳王赏赐,每人一百匹布,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

    韩氏部曲,选择了什么“流通券”,据说就是一张纸,卢勿吉等人第一反应是这根本不可靠,但转念一想,搞不好是自己没见识,在路边见着狗头金却当成石头,不屑一顾。

    众人退下后,卢勿吉几个越想越坐立不安,琢磨着找“万事通”全有打听打听何为“流通券”。

    卢勿吉怕自己脑子不够用,特地带了几个机灵的同伴,一起过来向全有请教。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颇为麻烦,全有请几位入帐,席地而坐,自己也盘腿坐下,一开口却是提问:“你们会算数么?”

    “算数?嗨,我们几个字都不认得几个,只会数手指,算是不会算数吧。”

    “那就别用流通券了,免得心里不踏实。”

    全有不懂什么大道理,说话直白,卢勿吉就喜欢他这点,而全有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卢勿吉莫要急着用流通券。

    他实话告诉对方,流通券确实就是一张纸,至于这张纸上面印着的布匹数量到底算不算数,那要看是谁收。

    说白了,这张纸就是一个信用凭证,如果买卖双方都认可,那就值钱,如果卖方不认可,这就是废纸。

    进一步说,在黄州以外地区,除非收到流通券的人有见识,否则流通券还就真是一张废纸,如今在军中,主要是军市里的商贩认可,所以流通券才能“流通”起来。

    这些商贩,在黄州都有邸店,所以流通券到了他们手上好用,而外地商贩或者百姓,可不信这种花花绿绿的纸能当布匹用。

    而且,流通券用起来时需要算“余额”,也就是用来买东西时,卖家会“找零”,如果用流通券的人算数不好,大概用起来总会觉得自己被骗了。

    卢勿吉闻言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么。。。我等未见识过官军的军市,不知何时能参观一二?”

    他和同伴投降宇文温没多久,大部分时间在外哨探,所以大军驻扎小黄时,卢勿吉等人没时间没机会见识东南道行军的军市有何不同。

    全有明白这一原因,大概向卢勿吉介绍了一下官军军市的情况。

    军市,其实天下间各地军队多少都有开设,有的是在军队驻地附近开设,有的则是在军中开设。

    然而按照以往的旧例,军市一般乌烟瘴气,那些将领平日里克扣士兵的口粮,然后把本该发放的粮食放到军市里高价出售,让饥肠辘辘的士兵花钱来买。

    或者是将军需物资换个手,拿到军市上来卖,中饱私囊,这种军市一般在军营里开设。

    大军驻扎某地,将士们的各种需求不小,所以当地百姓或者商贩,会借此机会做买卖,发一笔小财,这种军市一般是在军营外附近地区开设,必然要分给带兵将领一些好处。

    故而许多军队的军市,实际上是那些带兵将领捞钱喝兵血的手段。

    而如今山南军队,无论是河南道行军,还是东南道行军,军市里的商贩,全都是在各总管府“备案”的“信誉商家”,销售的都是黄州等地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小食品,价格公道,带兵将领不得插手军市买卖。

    军市有专门的军吏管理,负责处理商贩和将士之间的纠纷,商贩不能强卖,明码标价,严禁贩卖粮食,而军中将士不得强买,不得赊账,有违反者以抢劫论处。

    商贩出售各种实用的日用品、小食品,买卖所得都要规定税率纳税,税收归主帅统一分配。

    以东南道行军为例,在军中时不时开设的军市,既让士兵有了消费的去处,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又让商贩赚到了钱,而所缴纳的商税能够补贴军中开支,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东南道行军里的军市,鼓励用流通券,用流通券买东西能有优惠,但全有还是劝卢勿吉,既然算数不好,还是用布匹买东西比较实在。

    要几尺布,当场拿尺子一量,剪开就好,明白易懂,好过数手指竖半天都数不过来。

    全有这么一说,卢勿吉等人大概听懂了,他们虽然没见识过流通券是如何在黄州通行无阻,但他们认为那些韩氏部曲不会是傻瓜。

    这些人既然选择流通券,必然说明流通券真的能在军市“流通”,所以卢勿吉等人觉得自己换流通券后,去军市用应该没问题。

    所以。。。。。

    卢勿吉看了看同伴,见着几个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再次问全有:“呃。。全中尉,就是不知下一次军市会何时开张?”

    全有想了想,答道:“我觉着吧,大王必然领兵驻扎左城,那么左城必然会开设军市,按以往经验来看,迟则五六日,必然就有军市在左城开张了。”

    “那么。。。咳咳。。。”卢勿吉期期艾艾起来:“那么。。。呃。。。不知军市里,是否有小娘子?”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决断

    傍晚,左城外大营,中军帐内人声鼎沸,休息了一下午的西阳王宇文温正在召集众将军议,此次曹州之敌灰飞烟灭,东南道行军形势一片大好,所以接下来该怎么打仗,是将帅们关注的问题。(全本小说网,https://。)

    对于他们来说,面前是一片坦途,距离伪帝所在邺城,不过两三百里距离,所以需要主帅、西阳王宇文温立刻作出决定,定下战略。

    战前,宇文温就已经和主要将领们议定了几个不同的战略,若己方左城一战败北,那就退守亳州小黄;若己方左城一战惨胜,那就稳扎稳打,横扫河南,其中包括东面的青齐之地。

    若大胜。。。。届时再说。

    而现在确实是大胜,所以看着西北方向门户顿开的邺城,让宇文温和将领们心跳加速。

    尉迟氏的伪朝廷如今只有三支大军,一支由尉迟勤率领,在河东蒲津隔着黄河,与关中的朝廷大军对峙;一支由尉迟顺率领,在河南郑州与河南道行军对峙,剩下一支曹州大军,现在已经被东南道行军歼灭。

    所以,趁着另外两支军队没有回过神,东南道行军集中兵力突击邺城,让伪朝廷速灭,短期内结束战争,这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这种选择有些冒险,因为是直接置东西两翼(东翼青州,西翼郑州)敌军于不顾,行的是精兵斩首战术,一旦突袭邺城的精兵无法速下城池,很容易被反应过来的敌军包围、歼灭。

    这种斩首战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进攻邺城之前,得拿下黄河渡口白马津,守军在作战时很大概率烧断浮桥,那么己方渡河需要时间,邺城那边得了喘息机会,不至于完全猝不及防。

    邺城守军即便没有野战能力,但守城的能力总是有的,即便只有一日时间作反应,关闭城门总能做得到,对于东南道行军来说,己方在邺城里没有内应,很难一战破城。

    说白了,派精兵突击邺城是大冒险,成功的话收益很高,但失败的话,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却让今后的战事进展扑朔迷离。

    因为若是把这股精兵投入到别的方向,收益同样很大。

    譬如,东南道行军不是北上突击邺城,而是分兵东进,收复青州总管府地界,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分兵西进,包抄郑州尉迟顺的后路,配合河南道行军将其歼灭,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比起孤军深入、突击邺城的战略,分兵横扫黄河以南的选择更加稳妥,风险小,收益却不小。

    歼灭了郑州尉迟顺大军,官军再挥师北上,因为河东尉迟勤大军无法动弹的缘故,邺城同样孤立无援,届时攻入河北地界的官军,数量占有优势,肯定不会是孤军深入的局面。

    但这样一来,战争必然拖延到明年,何时结束还说不准。

    两种选择,一种是速胜,风险大收益大,一种是缓胜,风险小、收益略小,对于武人来说,其实都无所谓,反正只要打仗就必然有立军功的机会,而对于执政者来说,速胜,是减少损失的最好选择。

    宇文温算执政者么?目前还不算,但不妨碍他以执政者的角度看问题。

    从大象二年时起,天下纷乱近十载,苦的是平民百姓,伤得是国家根基,打了那么久的仗,百姓身上的负担很重,服兵役、服劳役,还有各种摊派、多如牛毛的赋税,再这样下去,胜利者如何收拾烂摊子?

    战争旷日持久,百姓家破人亡,人口锐减,百里无人烟,水利设施破败,大量土地荒废,粮食产量骤减,这样凄凉的局面,待得战争结束,可能要花上数十年才能恢复。

    对于宇文温来说,他是“过来人”,知道一个“历史”,那就是隋末乱世结束后,李唐取而代之,然而天下户数要到天宝年间,才超越隋朝巅峰时期的天下户数。

    这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当然,天宝年间的天下户口数,其中肯定不包括大量隐户,可能唐朝总人口超过隋朝巅峰期总人口的时间不到一百年。

    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战争,对于武人来说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灾难,国以民为本,如果能速胜,对于快速恢复国力、让百姓修生养息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而从作战角度来说,突袭邺城,就和“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样,有机会最好试一试,以最小的伤亡,获得最大的胜利。

    邺城一下,河北各地可传檄而定,战争结束,将士们在邺城就能过年。

    此时,主张精兵突袭邺城的将领有很多,行军总管史万岁便是其一,他愿意亲率骑兵突袭邺城,即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也在所不惜。

    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史万岁极力主张以奇胜,不给尉迟氏死灰复燃的机会,尽快结束战争。

    而另一些将领认为要“以正合”,己方分兵横扫河南、站稳脚跟才是最佳选择,待得把郑州尉迟顺大军解决,再以优势兵力渡过黄河北上进攻邺城,行军总管韩擒虎便是持如此意见。

    他认为,按着如今形势,朝廷剿灭逆贼是迟早的事,并没有到必须冒险一击才能扭转局势的地步,既然官军胜券在握,那就没必要行险,平白增加变数。

    而邺城及周边驻军即便无力野战,但据城死守的能力肯定有,己方派精兵突袭邺城能否成功还未有太大把握,还会白白浪费打开局面的战机。

    曹州之敌土崩瓦解,是己方收复青齐之地、歼灭尉迟顺大军的绝佳机会,如果贸然分兵突袭邺城失败,再想短时间内收复黄河以南州郡就很难了。

    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双方争执不下,只能等主帅来做决定,而向来善断的宇文温,现在犹豫不决。

    说白了,因为利益纠葛太多,导致他下不了决心。

    作为全军主帅,单纯以作战的角度来看,突击邺城,速灭伪朝廷,这可是大功一件,没理由不试一试,只是成功率不算高。

    作为有想法的人,宇文温当然希望自己掌握大权时,天下不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凄凉景象,所以速胜、让百姓修生养息是很好的选择。

    但这样一来,河北的世家高门、各地豪强的实力依旧完好无损,五姓七望,依旧是士人敬仰的对象,谁都会以娶到五姓女而感到自豪。

    门阀政治,会继续延续下去,满朝文武都是姻亲或者叔伯兄弟,日后再想改革,恐怕难度要翻上几倍,甚至拿着刀都没地方下手。

    所以,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宇文温希望己方缓胜,换得一个斩草除根的机会。

    让邺城朝廷苟延残喘,对方必然为了保命而分权,以此吸引河北各地世家高门、豪强大户来勤王,河北的地方实力派很可能会因此站在邺城朝廷这一边。

    届时,大举渡河的长安朝廷军队,可以将这些人斩草除根,来一个总清算。

    以地域集团而论,是关陇集团对山东集团的总清算,当年的东西魏、周齐对峙,要在这时彻底分出结果。

    那时的邺城,会化为火海,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无数世家高门的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