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801章

逆水行周-第801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他真的是左右为难。

    年初周军全线进攻,陈叔宝心中惴惴、夜里辗转反侧,而今他夜里依旧辗转反侧,但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前者是在为墙破了几个洞、要先补哪个洞而烦恼,后者是为宅院要外扩、要先扩哪个方向而烦恼。

    这种烦恼,孔范能够理解,他一向说官家喜欢听的话,做官家喜欢做的事,现如今,就是他和施文庆背台词的时候了。

    隋国降将于仲文,确确实实有真才实学,针对目前局势,写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策论,孔范和施文庆仔细研究过后,又和于仲文彻夜讨论,终于拟好台词,要在陈官家面前一显身手。

    此时此刻,孔范开始发表“真知灼见”,他首先指出目前首要之务,是化解建康面临的安全问题。

    隔江北面有周军(尉迟氏),江州、广州也有周军(宇文氏),权衡轻重,当然是要收复江州和广州,才能确实保证建康安全。

    其次,收复江州,可以调集彭蠡湖地区的粮食接济三吴,这可是关系到士兵吃不吃得饱肚子的问题,光凭三吴之地的粮食产出,根本就无法长期维持目前官军的军力。

    若收复了江州、广州,陈国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一旦尉迟氏和宇文氏决出胜负,胜者迟早要再次大举南侵,到时候该怎么办?

    三吴地区受到江州、广州敌军的威胁,这是近忧,而说到远虑,那就是北方胜者若再次卷土重来,届时御敌的难度必然比现在要大。

    远虑近忧,应该怎么解决?

    很好解决,确保宇文氏和尉迟氏长期对峙,如此才能让这两家无暇打陈国的主意。

    孔范“认为”,如今尉迟氏的实力占极大优势,宇文氏实力明显处于下风,也正是如此,周国丞相尉迟惇才忽然发难,试图打杞王宇文亮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事态发展的结果,是宇文氏初步顶住对方的主动进攻,甚至还有一支奇兵进入豫州占据悬瓠,如同一把匕首顶在尉迟氏的腹部。

    这说明宇文氏有机会和尉迟氏分庭抗礼,一如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陈国当然就是那个渔翁,可以来个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爱卿说仔细些。”陈叔宝隐约想到了什么,但一下子没有头绪,孔范笑而不语,施文庆随后开始背台词:

    “官家,如今宇文氏和尉迟氏必定有一个相同的想法,那就是希望我国派兵进攻他们的对头,如此一来,官家可分别向北面和西面派遣使者,提出一些要求。。。。”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左右逢源

    舌辩之士,在各国之间合纵连横,凭借三寸不烂,说得敌对之国握手言和,亦或是说得歃血之盟反目成仇,区区一人而已,却能抵十万兵。(全本小说网,https://。)

    此时此刻,陈叔宝不关心自己国内有无如此舌辩之士,他关心的是施文庆要如何安排,能让自己左右逢源。

    施文庆早已做好功课,此时成竹在胸,将一份条陈奉上,请天子一边看一边听他细细道来。

    如今周国内乱,以权相尉迟惇为代表的尉迟氏,已经和以杞王宇文亮为代表的宇文氏水火不容,一山不容二虎,两者必然你死我活。

    当年魏分东西,东西魏互称对方为逆贼,攻伐数十年,一直无暇南顾;如今周国有可能又分东西周,两边对峙,定然也无暇南顾。

    所以从全局出发考虑,联西(宇文氏)抗东(尉迟氏),来个三足鼎立,对于陈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但在那之前,要确保陈国三吴之地的安全,而宇文氏所占据的江南巴、湘、江以及岭表之地,也是要拿回来的。

    关键是怎么拿。

    现在就派兵西进,那就是三足鼎立中的两个弱者火拼,只会便宜了强者,所以陈国要收复失地,得讲究策略,要来个慢刀割肉。

    施文庆在条陈里“建议”,陈国派使者去山南安州,面见周国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最好也能见见周国的真天子,重申周、陈两国的“友好情谊”。

    其实这就是个幌子,那个落难天子是真是假无所谓,关键是陈国主动派出使者,就代表着和解之意,如今宇文亮父子忙着对付尉迟氏,就怕陈军进攻江州,当然有强烈的议和意愿。

    但他们绝不会答应让出江州、岭表广州的要求,所以,陈国可以试着讨价还价:

    让陈军暂时不要西进?可以,用粮食交换,比如说一百万斛。

    让陈军北攻尉迟佑耆?可以,但我们怕你们偷袭,把江州、岭表广州还来,不然休想!

    用一百万斛粮食,换得陈军不进攻江州,以便腾出手集中兵力对付尉迟惇,宇文亮父子难道不会对这样的条件动心么?

    如果让出需要分兵把守的江州、广州,换得陈军进攻尉迟佑耆,缓解宇文氏面临的正面压力,这笔买卖,也值得宇文亮父子认真考虑吧?

    两个要求,如果都能实现,那么陈国可以兵不血刃收复江州和广州,确保最基本的安全。

    如果对方找借口不愿意让出江州、广州,只愿意提供粮食,那也不错,至少也能解决陈国的粮食问题,日后看情况,再软硬兼施要回江州、广州。

    宇文氏要对付尉迟氏,按常理来说除非取得重大突破,否则不会轻易进攻陈国,那么在短期内,陈国即便没有收复江州、广州,也不会面临来自长江上游、南方广州海上的威胁。

    又有了对方给的粮食,可以稳定军心,从容实施下一步行动,这一切只需要派使者去谈,不需要真的派兵西征。

    与此同时,派出使者去江北见周国江南道行军元帅尉迟佑耆,见面的理由是要求对方释放被俘的陈国将士、官员及其家属。

    当然这只是个幌子,实际是主动给予对方议和的机会,如今周国西阳王宇文温占了豫州悬瓠,尉迟佑耆大军的侧翼不稳,想来也有些头痛。

    如果悬瓠这个溃疡解决不了,尉迟佑耆必然要考虑带兵北返,那么稳住江南陈军是必然选择,对方对此肯定有强烈的议和意愿。

    但他必然不会答应让出淮南的要求。

    所以,陈国也可以试着讨价还价:

    两国休兵?可以,放还所有俘虏,你们“借出”一百万斛粮食,帮助陈国过冬总可以吧?

    让陈军西进?可以,但是军粮不够,你们再“借出”一百万斛粮食,可以吧?

    用一百万斛粮食,换得陈国休兵,这笔买卖,对于尉迟氏来说难道不值得考虑?

    再用一百万斛粮食,换得陈军西进进攻宇文氏侧翼,这笔买卖,对于尉迟氏来说难道也不值得考虑?

    粮食的数量要看谈判结果,粮食到手后,陈国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当年是周国先不要脸,陈国以牙还牙又怎么了?

    “如此反复之举,朕日后会不会留下骂名?”陈叔宝开始纠结起来,施文庆见状献策:“官家,可以让人负责议和之事,事后怪不到官家这里。”

    “呃。。。”

    陈叔宝觉得这样不错,但又不太好,容易被人诟病是刻薄寡恩,孔范见状立刻现出“忠臣本色”:“官家!微臣愿主持议和之事,所有骂名,微臣愿意承担!”

    有如此忠臣筹谋划策、主动把责任和骂名往身上揽,陈叔宝觉得自己果然是明君,所以才有孔范、施文庆忠心报国。

    施文庆见着天子有些意动,便继续说下去:“官家,主持议和的人选日后再说,微臣方才所说粮食数目只是建议,具体得看议和结果,总而言之,我国左右逢源,当能获得不下一百万斛粮食。”

    “有了粮食,就能支撑官军北伐,至于北伐时机,还得从长计议。”

    “若宇文温搅得豫州甚至河南大乱,那么尉迟佑耆必然回师,但对方撤军时,并不是最佳进攻时机。”

    “刚撤军时,尉迟佑耆必然布置精锐断后,贸然追击必然受挫,待其主力跨过淮水,官军便可誓师北伐。”

    说到这里,施文庆又拿出一份条陈,陈叔宝展开之后,发现里面还配有舆图。

    “官家,这是微臣与孔尚书呕心沥血所拟定的北伐方略。。。”

    施文庆拿出的北伐方略,实际上是于仲文所写,陈叔宝当然不知道其中缘由,他见着这份凝聚着两位“中流砥柱”心血的图文,愈发感动起来。

    “官家,请看这里。。。”

    施文庆告了声罪,然后坐到陈叔宝身边,为其讲解北伐方略的具体内容,孔范在另一旁泰然自若,喝了杯茶后,心思飞到别处。

    西阳王果然财大气粗,一万两白银分毫不差,成色十足!

    孔范一想起自己府里刚入库的一万两白银,心跳不由得加速,这是他“友人”、西阳王宇文温命人秘密送来的“意思意思”。

    收钱办事、收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可是孔范一贯的行为准则,宇文温如此舍得花钱,他当然也要使出浑身解数,促成陈国“北攻西守”。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他要保住宇文温这条“后路”,到时候在陈官家和西阳王之间左右逢源,就能财源广进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盘算

    一万两白银,粗略来说约等值于一万贯足色铜钱,但实际上一万两白银能换得更多的铜钱,毕竟黄金白银自古以来都是硬通货,而市面上金银的流通量不算多。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许多人拿到金银之后,用瓦罐装好,埋在家中某处,轻易不使用。

    建康城里能随时拿出万贯铜钱的人有不少,但能随时拿出万两白银的人就没那么多,所以孔范收到的一万两白银,其价值可比一万贯铜钱高上一截。

    因此,他对“友人”宇文温的财力雄厚有了新的认识,这可不是在对方的老巢西阳城,既然能在建康拿出如此多的白银,孔范觉得宇文温肯定在城中有秘宅。

    而秘宅存着的白银肯定不止一万两。

    孔范有些好奇,他不太清楚宇文温是如何积累下如此多的白银,虽然对方通过出售琉璃镜赚取大量利润,但‘直接销售地点’可不在建康。

    之前他受宇文温所托,为其在建康收购大量香药,所以觉得对方是靠转卖香药才赚来白银,但细细一想,又有新的问题。

    宇文温在建康进了香药,不可能就在城里转手,势必要运到别处销售,那么销售所得的金银珠宝之类的等价物,也只会是在别处囤积。

    可宇文温却能在建康备有这么多白银,孔范觉得极有可能是对方的人将贩卖香药所得运往西阳途中,在建康存了一部分。

    西阳是终点,建康是中途,那么宇文温手下做买卖的地点就是建康以东,而建康以东是长江入海口。

    孔范时不时给宇文温的人行方便,知道对方是将香药装船外运,那么入海之后,船只是去哪里呢?

    如果是在北地销售,那都是周国的地盘,宇文温没必要冒着风险用船运,所以有可能是做海贸。

    从长江入海之后往南,可以抵达岭表广州,但广州是海外蕃商的集散地,也是建康香药的主要来源地,所以孔范知道宇文温的人肯定不是驾船南下去岭表。

    那就一定是北上去高句丽、百济、新罗,甚至还有倭国,在那里出售香药后满载白银返程,入长江后回西阳,经过建康时,将部分白银存在城里秘宅。

    想到这种可能,孔范为自己的这种推断所震惊,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和建康朝廷的联系时断时续,使者都是乘船通过海路来建康,但陈国很少有人专门和这些域外番邦做海贸。

    据他所知,陈国海商的船队,大多往返于建康(京口)、丰州候官、广州番禺、交州龙编等港口,也就是说海贸区域是南方,长江入海口以北的海域,基本上没人去。

    结果地盘位于长江中游黄州的宇文温,却极有可能搞起北方海贸,孔范觉得这位的野心恐怕不小,因为海贸利润丰厚,足以让人一夜暴富,而宇文温若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富贵郡王,根本就没必要如此折腾。

    孔范知道宇文温的财力雄厚,即便没有海贸,这些年靠着出售琉璃镜的利润,都足以让其大肆挥霍,在此前提下依旧要涉足海贸赚大钱,只能说明所图非小。

    虽然孔范是陈国人,周国如何与他无关,但他觉得宇文温要是真弄出什么名堂来,自己从中渔利不是不可能。

    远的不说,就说眼下的局势,方才他和施文庆在官家耳边鼓吹什么“挥师北伐、统一中原”,其实这种话他和施文庆是不信的。

    陈国国内局势实际上并不乐观,上游之地连带岭表都丢了,持续将近一年的战事,让军民们疲惫不堪,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