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蔡山水域的南北江岸,都是陈国控制的地方,尤其北岸新蔡城,是陈国晋州的一个重要津口,没了新蔡,江北晋州和江南江州的联系就中断了。
叮叮当当的声音从四周传来,那是工匠们在修补山上的营寨,作为周军将士们驻扎时的宿舍,山脚下的方船越聚越多,如同浮萍般将蔡山所在江心洲围起来。
用大型船只组合成‘浮岛’,让本来占地面积不算大的江心洲‘长’成了一座大岛,在这大岛上,既有码头,也有宿舍,还有辎重库,甚至还有马厩。
一根根钻入水底淤泥的木桩,保证了浮岛的稳定性,不习水性的士兵,站在浮岛上和站在平地没有区别,跨越时代的思路,让长江之中的蔡山变成岭南道行军的大本营。
行军元帅宇文温将在这里指挥接下来的一系列作战行动,这里还将是粮草等各类辎重的中转站,一切的‘重建’工作之所以在战斗刚结束就开始,是因为这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无数个木箱被士兵们从船上扛下来,又依次运上山,里面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物资,凡是搭建营房的一应所需包括木材全都配好了。
当年,官府有能力在鄂州快速安置关中移民,靠的就是‘安置箱’,如今这种将物资统一装箱的做法,极大方便了工匠们‘重建’蔡山营寨的工作。
蔡山不高,宇文温很快便来到半山腰处,走进刚扎好的中军帐,行军元帅的主要佐官均已在内,众人向宇文温行礼之后,军议随即展开。
元帅长史崔达拏,元帅司马崔弘升,对今日的战斗结果十分满意,他们不太懂水战,但己方攻打蔡山的方式如此特别,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我军竟然有如此楼船,下官真是佩服之至。”崔达拏是真心感叹,宇文温之前提出的战法太过于匪夷所思,他一直担心官军会在蔡山下撞得头破血流。
“崔长史,寡人事前就说过,要对黄州水军有信心,毕竟这几年来,将士们都没闲着,蔡山的地形不是秘密,只是陈军死脑子,没想到我军会从顶部开始进攻。”
宇文温和崔达拏交谈,而崔弘升则看着舆图,这副舆图画的是蔡山及其南北江岸地区,正好涵盖了接下来周军的作战区域。
“大王,新蔡果然能于数日内拿下么?”
“那当然,虽然不打算过多使用轰天雷,但对付区区新蔡,数日时间足够了。”
见着宇文温如此信心满满,若是换做数日前,崔弘升可不敢相信,宇文温制定水陆同时强攻蔡山和新蔡的计划,实际上很冒险,一旦拿不下蔡山,恐怕周军会伤亡惨重。
而如今周军确实拿下了蔡山,他不得不对宇文温另眼相看。
崔弘升如今年纪三十过半,作为征战沙场二十余年的前辈,年轻的宇文温就如同其后辈一般,崔弘升自然对这种胆大包天的‘愣头青’有些不放心。
放弃沿途陈军据点不管,集结大规模船队,连主力兵马都用船装着随同水军主力一起出动,突袭一百多里外戒备森严的江心洲,一旦水军战败,能跑回来多少人都难说。
若不是黄州军本为宇文温麾下兵马,崔弘升有理由怀疑这是对方故意剪除异己的做法,可即便宇文温不会故意坑害官军,他依旧认为这种战法是一场豪赌。
但如今细细回想起来,他觉得宇文温是因为有信心才敢如此出战,光是从顶部进攻蔡山的战法构想,就需要特制的楼船来支撑,而这种楼船,可不是临时赶制的。
宇文温在黄州这么多年,对陈国江州一带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制定了针对性的作战方案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想到这里,崔弘升不由得有些期待起来。
想来日后攻打江州,西阳王大概也会有信心速胜吧?
“崔司马。”
“下官听命。”
“史将军和樊将军已登陆江北,拿下新蔡指日可待,届时攻略晋州及其相关诸般军务,就由崔司马居中调度了。”
“下官领命。”
刚攻下蔡山,佐官们还有许多事务要忙,宇文温转出大帐,拿出千里镜看着北面江岸旁的新蔡城。
数年前,宇文温曾经领兵奇袭过新蔡,一把火烧了陈军屯粮之处,还和同样前来偷袭的隋军打了个照面,如今即将‘故地重游’,拿下来之后,他不打算把地方吐出来。
身为岭南道行军元帅,他的一个任务是进攻蕲州以东、大别山东南麓的陈国州郡,拿下晋州之后,可以向着东北方向进军,从侧翼威胁合州州治汝阴(合肥)。
所以拿下晋州是他必须做的事情,但陈国晋州守军定然负隅顽抗,所以为了‘快、准、狠’的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宇文温来了个水军一波流。
蕲口到蔡山,将近一百六十里的水路距离,沿途南北江岸,要害之处均有陈军把守着,如果用陆战的形式一个个拔掉这些钉子,费时又费力。
面对戒备森严的防线,最好的办法不是强攻而是绕过去,宇文温把水、陆主力都聚在一起,顺流而下直接突击一百六十里,用陆战的方式强夺蔡山,直接把陈军的防线撕开一个大口。
蔡山江面会是一个重要的区域,陈国将帅不会想不到这点,所以集结了水军主力驻泊蔡山,避免江北新蔡被周军走水路在江边登陆后攻击。
顺便让周国水军知难而退,觉着没把握攻拔蔡山控制江面,只能走陆路去攻打陈军的江北各个堡寨,进而达到阻滞黄州周军进军速度之目的。
这是正常的决策,也是周军需要绞尽脑汁化解的一道防线,但对方将水军主力集结蔡山后,拉起南北两道横江铁索的做法,却暴露了其色厉内荏的本质。
无论水军或海军,战船都是用来进攻的!
蔡山的地形地貌,早已经被周军细作摸得一清二楚,所以宇文温异想天开,设计出了三体楼船,在船上竖起又粗又高的云梯,让先登们直接攻击蔡山山顶,从上而下突破蔡山守军自下而上的‘立体防线’。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宇文温对己方和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才敢有信心来个一波流。
千里镜的视野里,新蔡城外的陆寨火光冲天,隐约能看见周军旗帜取代了陈军旗帜,宇文温对登陆兵马的作战进展很满意。
不敢主动出击,只会躲在防线后守株待兔,简直是一群窝囊废!既然你们没有出击退敌的信心,那就看我怎么进攻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井然有序
蔡山脚下沙洲旁,两条栈桥已经搭建完毕,王府记室刘文静,正和其他佐官一起,在栈桥另一头的码头上忙碌着。(全本小说网,https://。)
所谓码头,其实是由方船连接而成的一个巨大“田”字,这种快速构建码头的方式,刘文静和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
不到一个时辰以前,他还坐在战船上,忐忑不安的等着战斗分出胜负,而现在胜负已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赶在天黑以前,把燕山的‘重建’工作完成。
所需物资,都已经装船随军到此,但要搬运上岸就得有码头。
货船吃水较深,要靠泊蔡山所在江心洲容易搁浅,原本洲上有码头,但陈军在撤退时已经放火烧毁,这已在周军事前的预料之内,所以新码头的搭建速度,关系到卸货、卸人的速度。
而主持卸货事宜的官员,其能力才是影响最终速度的关键。
“刘记室,货物箱太多了,一条栈桥不够用,另一条也用来运送货箱上岸吧!”
“不行,一条栈桥运货,青壮运完之后返回码头,就要走另一条专用栈桥上码头,决不能两条栈桥同时运货,否则栈桥上青壮来来往往,反倒容易乱。”
“可是,如果不能赶在天黑前装卸完毕,军法如山。。。”
“届时自然先追究本官的责任,要砍头也先砍本官的头,你们慌什么?不要乱!!”
说是这么说,刘文静可不敢掉以轻心,他的府主兼上官宇文温治军赏罚分明,真要是无故延误导致卸货不畅,耽误了蔡山营寨‘重建’,宇文温可不会放过他。
今年二十岁的刘文静,被宇文温委以重任,负责转运后勤辎重的一部分职责,对刘文静来说即是考验也是信任,这个重任一但挑上,可是要拿身家性命来承担的。
拿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刘文静问一旁的书记:“现在卸了多少箱货了?”
“七百五十七箱!”
“很好,继续记录,没记录的箱子,再急也不能运上岸!”
每小时卸下七百个货箱,是按时完成卸货任务的底限速度,自从有了使用‘标准箱’运送物资的运输方式,管理起后勤来压力小了许多。
每个标准箱会涂上些许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物资,木材和铁钉算作一种,布帛是一种,米是一种,被服是一种,营帐又是一种。
每一个标准箱的尺寸都大致相同,能存放的各种物资其数量也大致相同,所以装卸时只需要记清楚各种标准箱的种类即可,不需要一箱箱打开来验货。
如果有货不对板的情况发生,在确认箱内封条没有破损之后,被问责甚至砍头的责任人,是装箱时的监督吏员而不是前线军吏。
省下了验货环节,可省下许多时间,被征发的青壮在吏员的指挥下,只需要扛着货箱下船,通过栈桥上岸,放好之后又转回码头即可。
两条栈桥,一进一出,码头上的人们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熙熙攘攘之中却井然有序,他们这里是货运码头,位于蔡山南侧,而位于蔡山北侧的另一个码头,则是专供人员上下之用。
蔡山东面还有一个码头,那是水军战船的驻泊地,一旦下游陈军战船来犯,他们能立刻做出反应,而蔡山南北两侧的横江铁索,如今其江岸两头的末端已被切断。
耗铁无数的铁索,一点作用都没起到,就这么被陈军放弃了,但对于周军来说,却是一个宝贝。
出征前,宇文温在军议时曾展示过蔡山的模型,模型共有两个,第一个是细作多次刺探之后,根据其所绘图案制作的陈军蔡山营寨模型。
第二个,是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制作而成,那是周军未来蔡山营寨的模型,刘文静仔细看过这模型,在其北面,将会有一条跨江浮桥,而其第一条锁链,用的就是陈军拉好的那条锁链。
待得周军拿下新蔡,连接新蔡和蔡山的那条浮桥随后也会投入使用,届时,蔡山将成为岭南道行军的一个重要物资中转点。
借着上游之利,对下游用兵时可以通过船运解决后勤问题,一艘载重量千斛的船只,从西阳运送粮草到新蔡,只需要数日时间,比上数百青壮的后勤车队要快得多,全程只要不翻船,根本不会产生额外的粮食损耗。
有了江中的蔡山做据点,东进周军的后勤压力顿减,陈军如此轻易就让其被周军攻占,也不知是蠢还是无能,想到这里,刘文静对接下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
抬头看看天色,他又看了看怀表:“抓紧时间,违了军令,谁都脱不了干系!!”
。。。。。。
夜幕下,西阳城内大部分区域俱已黑灯瞎火,但南码头却灯火辉煌,本该宵禁而关闭的南门,如今不但堂而皇之开着,还有许多人来来往往,许多马车穿梭其间。
城楼上,披坚执锐的士兵正在站岗,一是监视码头上有无偷鸡摸狗之徒,而是防备江面上有无可疑船只接近,西阳城南码头,如今是出征大军辎重的重要发货港,绝不容有任何闪失。
朝廷要对陈国用兵,出征日期都已定好,大军为了按时出征所以轻装上阵,船队出发时携带的军需物资只能支撑半月,所以剩下的辎重需要后继转运,而明日一早要发船的辎重,必须在今夜装船完毕。
“再忙也不许乱!装满一艘,就停到旁边去,每艘船都要派人守着,免得半夜有人偷梁换柱!”
“不管哪一种货箱,每十个都要抽一个来开箱验货,发现问题的立刻上报!”
“本官负责军需转运,出了问题第一个被砍头,然后你们一个都跑不了,都记清楚了!”
“所有装货完毕的船只,明早凌晨六点半准时发船,你们几个负责监督!”
码头上秋风阵阵,黄州长史郝吴伯正领着吏员监督军需物资装船,虽然装船的人、送货的人在码头上到处都是,但整个过程却井然有序。
历经了两年前的那大考验,黄州的吏员对于转运大量辎重很有经验,而郝吴伯依旧不敢掉以轻心,亲临现场监督军需装船的相关事务。
一艘船装货完毕,缓缓驶离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