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76章

逆水行周-第1276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大的下一代十来岁就能骑上马,跟着成年人去抢劫,抢更多的女人,生更多的后代。

    然后吞并小部族,使得自己的部族宛若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以后,除了实力强悍的周国,没有人可以欺负他们!

 第一百九十八章 滚雪球(续)

    冬日的柳城,一片白雪皑皑,寒冷的北风不停吹拂,却吹不散城中的热气,城内各处民居烟囱冒出烟雾,烟雾的热量,使得上空的雪花似乎都变得少了许多。(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街头巷尾,有许多顽童嬉戏着,滚雪球堆雪人,打起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斑驳的街道上,平添许多人气。

    新年将近,柳城的居民们忙着准备年货过年,城外靺鞨各部定居地,靺鞨部民也忙碌着准备过年,孩童们在雪地里追逐打闹,同样在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

    孩童的家人们在自家所住院子里忙碌着,将刚包好的饺子逐一摆开,任其冻结,如此一来,这种以面为皮以肉为馅的面食就可以储存很久。

    一转眼将近两年时间过去,南下的八个靺鞨部族已经在营州柳城正式定居下来,在这里他们得到周国官府的关照,有了安全的定居地,人和牲畜都能平安度过寒冬。

    待到春暖花开,靺鞨八部的青壮们骑上马,举族前往营州外围那些官府划定的地区狩猎,获取各种猎物以及皮货,行动不便的老弱则留在柳城外聚居区,养猪养鸡,免去奔波之苦。

    靺鞨人世代生活在辽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而南下的靺鞨八部在柳城定居的这两年时间里,渐渐熟悉了一些中原的生活方式,许多柳城居民常见的食物,也渐渐成为靺鞨人的主食之一。

    饺子便是其一。

    包饺子需要用到面,而面粉来自于磨碎的麦子,在柳城有麦田,有水力磨坊,甚至还有外地客商贩来的面粉,所以在柳城的靺鞨人,可以用皮货换取大量的面粉,用来制作各种面食。

    用擀面杖将饺子皮擀好,再用菜刀剁好肉馅,一家人围在案边包饺子,然后将大量包好的饺子冻上,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用铁锅一煮就好,再方便不过。

    与此同时,靺鞨人过年的习俗,也增加了一些花样,其一就是贴窗花。

    从商贾那里买来红纸,然后用剪子将红纸剪成各种好看的图案,贴在窗户纸上,看上去十分漂亮。

    剪纸是一门手艺,靺鞨人只能剪出简单的图案,而城里的手艺人可以剪出许多漂亮而又复杂的图案来,让靺鞨人惊叹不已。

    他们剪不出这么复杂的图案,却可以用很便宜的价钱从手艺人那里买,贴在家中的窗户上,愈发彰显新家和旧家的不同。

    靺鞨人没有造纸的手艺,所以纸张在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里属于奢侈品,但在柳城,纸张的价格不是很贵,所以剪纸用得起,窗户纸就更不用说了。

    房间必然有窗户,以便采光和通风,但有时候要在确保采光的同时防风,就得给窗户糊上窗户纸。

    窗户纸的糊法有讲究,不能糊在窗棂内(窗户的室内一侧),道理很简单,但靺鞨定居者们记不清楚,所以第一年冬天时,各种状况就来了。

    秋天糊完了窗户,一开始没问题,但当北风吹起来的时候,室内可以烧火盆,有火炕,所以不是很冷,但外面天寒地冻,室内外温差大,窗户纸就结露,然后变湿。

    窗户纸一湿就不结实,风一吹,就都吹坏了,于是大冷天里,窗户漏风,室内也就冷起来。

    即便结露情况不严重,窗户纸糊在内侧,会导致暴露在外的窗棂落有积雪,积雪冻了化,化了再冻,用不了多久,一扇窗户就会变成冰瀑布。

    所以窗户纸不仅要糊在窗户外侧,还得糊双层,中间夹着麻,呈网状,这样才牢固耐用。

    种种生活细节,是初来乍到的靺鞨人所不知道的,但在周国官府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生活,对于未来愈发憧憬起来。

    寒冬腊月时,即便外面寒风凛冽,一家人在坚固的房子里,坐在温热的火炕上吃热乎乎的饺子,这样寻常却又温暖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南下前不敢想象的。

    八个靺鞨部落,举族离开世代居住的栖息地,实属情非得已,南下投奔周国,只想着有一块栖身之处度日即可,却没想到在营州有一片新天地。

    当然,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聚居区一隅,作议事之用的大帐篷内,营州总管杨济,在此与靺鞨八部的首领们会谈,商讨一件大事。

    营州官府作为东道主,对于远道而来的靺鞨部落给予各种便利,如今各靺鞨部落已经正式成为周国治下子民,那么作为子民,该履行应尽的义务了。

    靺鞨人世代渔猎,不会种田,所以即便现在成了营州“城傍”,也不可能被编成农户,每年向官府缴纳租、调,然后服劳役去修桥补路。

    但劳役依旧是必须服的,只是换了个方式罢了:那就是以兵役的形式来“兑现”。

    当官军出征时,城傍靺鞨必须出兵助战,这就是各部落的义务,必须履行。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此,靺鞨各部首领没有异议,但周国对于城傍靺鞨各部有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改制,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以靺鞨首领突地稽为首的厥稽、忽赐来、窟突始、悦稽蒙、越羽、步护赖、破奚、步步括利凡八部,设“靺鞨八旗”。

    每一部落是为一旗,旗(部落)内的最小单位是“录”,每“录”三百人,每五“录”为一“甲”,每五“甲”为一“固”,每五“固”为一旗。

    旗的首领为旗主,即部落的族长,“固”、“甲”、“录”均有头领,听命于旗主。

    每一旗,有固定的旗帜,固定的猎场、牧场、定居地,平日无事时各旗自己渔猎、放牧,有事时征集旗兵,随官军出征。

    各旗的武备,包括铠甲、武器,以及口粮,按照各旗额定人数由官府配给,马匹则由各旗自备,平日里旗兵的训练,由旗主自行主持。

    各旗的内部事务,也由旗主自己主持,官府不干涉具体旗务,而各旗每年的贡赋,同样由旗主负责。

    如此一改制,靺鞨八部就变成了靺鞨八旗,每旗的员额不下七千五百人,而靺鞨八部总人数都没有这么多,解决之道,那就是“滚雪球”。

    兼并边地番族,招募亡命之徒,反正只要不违反官府的规定,各旗旗主不管用什么手段扩充部众至额定人数都可以。

    当然,不是说各旗出兵时要出七千五百兵,是以此为基础定为每旗七千五百户(不含奴隶),按五户出一兵的比例征兵,也就是说,各旗出兵助战时,最大出兵兵力是一千五百人。

    这是战兵和辅兵的总数,按一个战兵配两个辅兵来算,实际上各旗需要派出的精锐战兵是五百人。

    官府会武装八旗兵丁,但谁要敢不老实,吃里扒外或者有什么不良企图,官军的火炮已经饥渴难耐。

    柳城驻军的实力,靺鞨首领们看在眼里,所以没人敢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而如何更好更快的“滚雪球”,就是今日会谈的主要内容。

    八旗制,是某人的构思,杨济对于“八旗”二字再熟悉不过,而这种制度如今套用在靺鞨八部,让他觉得心里不自在。

    但为了用好城傍靺鞨,以及其他城傍番族,借鉴八旗制度倒也不错。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契丹的“头下军州”、金国的“猛安谋克”,还是建虏的“八旗”,除了名字不一样,实际内容和目的都大同小异,就是要将游牧或渔猎部落有效组织起来,发挥最大的军事能力。

    靺鞨八部长期生活在辽北的深山老林里,对于辽西地区各部族来说是外来者,那么朝廷将这八头野狼驯化为猎犬,平日里“牧羊”,必要时狩猎,再合适不过。

    但由狼驯化而成的猎犬,也许哪一天就会野性大发、反噬主人,这是不得不防的事情,具体怎么防,提出“靺鞨八旗”构思的宇文温,把锅甩给了杨济。

    现在,杨济看着面前的八部。。。八旗旗主,心中顿生一种很荒谬的感觉。

    仿佛自己成了建虏大头目黄台吉,正召集八旗将领议事,意图对中原不轨。

    “天子的旨意,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八旗建立,员额空缺很大。。。”杨济看着在场众人,缓缓说着:“但这世上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青壮多得是。”

    “朝廷会按照各旗的员额配备甲仗、口粮,至于马匹,各旗如今不缺马,所以,缺员的问题,请各位旗主自行解决,到了来年春天。。。。”

    杨济顿了顿,大声说道:“本官率军出征时,各旗助战的骑兵,一个也不能少!”

 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东青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雪水汇入河水之中向东流淌,两岸缀有斑驳翠绿,那是熬过寒冬的野草,在春风的呼唤下吐出嫩嫩的叶舌。(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熬过冬天的牛羊饥肠辘辘,此时正津津有味的吃着这些嫩草,不远处的宿营地里,帐篷间里升起袅袅炊烟,看样子是牧民正在生火做饭。

    营地之中,一处篝火堆旁,一名年轻的牧民正用布擦拭铁锅,擦着擦着停下手,仔细端详着这口铁锅。

    铁锅可是件宝贝,用铁锅来烹饪食物,省柴禾不说,煮出来的东西还很好吃,又熟得透,用来煮肉,不怕煮过的肉吃了拉肚子。

    虽然即便没有铁锅,日子一样能过,但用过铁锅、见过铁锅的人,就会对这样的炊具动心不已,年轻的牧民也不例外。

    但一口铁锅价值不菲,本不是他这种人可以用得起的,只有靠出色表现,才能得莫弗纥奖赏这样的宝贝。

    莫弗纥,是契丹部族族长的称呼,对于部族成员来说,莫弗纥就是他们的主人,生死予夺,都在莫弗纥一句话之间,所以只要听莫弗纥的命令,莫弗纥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好了,就能得到奖赏。

    年轻的牧民,摩挲着这口小铁锅,就如同摩挲着女子的肌肤,爱不释手,虽然他肚子有些饿,但不会现在就架起铁锅来煮野菜。

    他站起身,将铁锅小心的收在坐骑的马鞍边,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绣着花纹的小布袋,再从布袋里掏出些许肉干,直接放到口中咀嚼起来。

    坐在篝火堆边,他一边嚼着肉干,一边看着这个小布袋。

    小布袋上绣着奇怪的花纹,他看不懂,不知有何用意,原本布袋里还装着一块木牌,木牌上也刻着奇怪的花纹,他听族里有见识的人说,这木牌是“护身符”。

    所谓护身符,就是南边汉人在出行的时候,从巫祝那里求得符咒,一般是刻在木牌或者写在纸上,随身佩戴时,天神会保佑佩戴者平安。

    对于这种说法,他是不信的,不然那日他用石块砸死那汉人时,怎么没见有天神显灵,救对方一命?

    想到那血淋淋的脑壳,想到被他用石块砸开的头颅溅射出红白之物,想到那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年轻的牧民激动起来。

    那次是他第一次杀人,被血腥的场景吓得后续几日都在做噩梦,但正是因为他在那场战斗中表现出色,所以得莫弗纥赏了一口铁锅。

    这口铁锅是那场伏击战的胜利品,虽然是最小的一口锅,但对于他来说是无价之宝,要知道若是平时,想要从汉人商队那里换来一口铁锅,得拿出十只羊。

    南边的汉地,时不时有商队北上,来契丹各部游牧的地区经商,这些商队之中,多以汉人为主,他们带来的货物很多,让人看得眼都花了。

    除了铁锅,还有各种日用铁制品,以及其他小玩意,对于物质匮乏的契丹人来说,这些货物大家都想要,但很多人却买不起。

    所以,还是抢比较方便。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被自己砸死的汉人,对方的衣着不错,看上去大概是个商人,没什么武艺,所以被他追得走投无路时,只会惊恐的挥舞佩刀。

    一边胡乱挥舞佩刀一边向后退,居然就自己跌倒了,他见状冲上去,一脚踢飞对方手中的刀,然后抓着石块对着脑袋使劲砸了几下,完事。

    他是第一次杀人,也是第一次看到人的脑浆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要能看到人的脑浆了。

    呼喊声起,他抬起头看向同伴所指方向,只见河流下游方向,此起彼伏的丘陵顶上,有大量骑兵出现,向着宿营地疾驰而来。

    对方吹起号角,声势如潮,还打出黑色的旗帜,因为距离尚远,所以看不清旗帜上的图案,但宿营地里的人们见状立刻动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