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060章

逆水行周-第1060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日是除夕,豳王府里热闹非凡,宇文温和家眷们熬夜守岁,自然有些睡眠不足。

    他的“家属团”有大、小十三人,大人(正室、侧室)五人,儿女八人,不过继女宇文娥英已经出嫁,所以王府里的“家属团”共计十二人。

    而不久之后,杨丽华、萧九娘和尉迟明月,又要为他添儿添女,或者宇文温再努力一下,张丽华也可能为他生儿育女。

    昨晚,宇文温和妻妾及子女在一起其乐融融,身为一家之主,见着大团圆的场面,自然很高兴,但他觉得这样不够,真的不够。

    宇文温很羡慕一个人,所以希望向对方学习,不说达到对方的成就,但至少能达到对方成就的一半,那就是有二十个儿子。

    榜样人物,是陈国宣帝陈顼,这位很能生,有四十个儿子。

    宇文温觉得大家都是男人,他自己也没什么“难言之隐”,虽然目前不是皇帝,但要养活儿子们不成问题,那么有二十个儿子,好像也不是什么很难完成的任务。

    所以,除了继续和妻妾努力之外,还得多纳妾,若以平均每人生三个儿子算,至少得有妻妾七人,并且“命中率”要高。

    任务很艰巨,但宇文温对此很有信心。

    夫妇俩正低声交谈间,马车行驶的速度放慢下来,没多久继续前进,尉迟炽繁轻轻掀起窗帘,看见窗外情形:自己所乘坐的马车,正在通过街道上的一处“关卡”。

    这座由沙袋、拒马以及数十士兵把守的关卡,宛若一个小型关隘,将街道拦腰截断,往来关卡的人必须接受检查,确认身份之后方能通过。

    当然,豳王府的车队是无需接受检查的,因为这关卡就是豳王下令设置,今日要绝对保证官署的安全。

    对于宇文温来说,这与其说是检查站,不如说是街垒,他在总管府署所在地附近主要街道、路口都布置了士兵,以用沙袋、拒马构筑的一个个街垒为依仗,展开对内对外的警戒。

    要到总管官署参加庆典的官员及宾客,必须通过街垒处军吏的检查方能继续前进,其随行人员,大部分都会止步街垒之外,不得接近官署,更别说进入官署。

    任何妄图以小股骑兵冲击官署、对豳王实施“斩首作战”的人,想要攻破这些临时设置的街垒,都得花费不小时间,基本上不可能在援兵赶来之前突破。

    精心构筑的街垒,可以让驻防的士兵有效狙击来犯之敌,特制的拒马,可以有效拦截强行闯关的马匹和马车,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行突破。

    自爆马车也不行,即便有人以多辆自爆马车闯关,都不行。

 第四十二章 元日(续)

    一列队伍在街垒前停下来,街垒处披坚执锐的士兵严阵以待,许多弓箭手站在沙袋垒起的壁垒后面,瞪大眼睛看着这队人马,虽然士兵们还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坐在马车里的河南道巡察副使乐运,对于自己的队伍被拦截并接受检查一事有些不满,不过他不打算为难前来核对身份的军吏,因为对方是职责所在,虽然增加了自己的麻烦,却不能说无理。

    今日总管府署举行元日庆典,因为亳州总管、豳王宇文温身兼数职的缘故,诸如市舶司、河南道织造司、河南道巡察大使行辕的佐官们都要到总管府署参加这一庆典。

    人一多,安全问题就很突出,所以必要的防范必须有,乐运对此很理解,不过豳王的防范措施如此之特别,让他颇感意外。

    昨日傍晚宵禁刚开始,总管府署派出的士兵给大小官员们带来了亳州总管、豳王宇文温的临时决定,说明日(今日)各官员前往总管府署时,只能在总管府规定的街道关卡穿过、接近官署。

    如果走别的街口,不好意思,对不上名单,不能过。

    另外还有要求,那就是随行人员不用太多,因为多了也没用:在经过街道关卡时,大部分随行人员都得止步,谁敢闹事,以意图不轨论处。

    这一突然通知的决定,让乐运感受到豳王的防范之心有多重,对方特地在宵禁后才派人通知,明摆着是要应对可能存在的阴谋。

    这阴谋若存在,就是有人在元日庆典,策划袭击总管府署,对特定人物不利。

    而面对临时出现的这些规定,试图袭击总管府署的人,会发现计划无法实施,也无法临时应变:宵禁开始,任何出现在小黄街头的人,都会被巡夜士兵注意到,阴谋参与者无法相互通气。

    而所谓“特定人物”,很大可能是豳王,因为豳王这大半年来在亳州总管任上雷厉风行,铲除或者整肃了许多豪强大户,肯定会被不少人视为仇寇,所以豳王加强防范理所当然。

    身份核对完毕,街垒的拒马被士兵搬开,乐运所乘坐的马车继续前进,但随行人员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队士兵,护送乐运的马车前往总管府署。

    而被“拒之门外”的那些随从,会得到一份“通知单”,单上有庆典结束的时间,以及巡察副使离开总管府署后,他们要到哪个街道关卡“接人”。

    如此复杂的保卫,随从们是第一次见,他们作为乐运的家仆,见过许多市面,郎主在长安数十年,自从有资格参加元日大朝会,历次入宫参加大朝会都没这么麻烦过。

    如今,郎主到总管府署参加庆典,要在指定的地方“入门”,又要在指定的地方“出门”,真让家仆们腹诽不已。

    他们觉得,区区一个小黄城,如今搞得如临大敌一般,不明真相的人见了,还以为这里是长安。

    抬头看看天色,仆人们不由得想起长安来。

    此时的长安,元日大朝会差不多要开始了,文武百官入宫的情景,一定会如往年那样,场面很壮观吧?

    。。。。。。

    长安,皇宫,距离元日大朝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但文武百官已经陆续抵达皇宫正门…应门外,下了马车,和同僚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顺便整理朝服,做好入宫的准备,其随从则在一旁候着,看看郎主还有何吩咐,至于官员们乘坐的马车,都已集中到制定区域停放,以免拥堵道路。

    宇文氏的周国,复古周礼,依周礼所言,王有五门,是为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故而长安城的皇宫,有五门。

    这五门是为露(路)门、应门、崇阳门、肃章门、玄武门。

    露门为皇宫之朝门,门外为外朝,而露门之南的应门为皇宫南门,是为皇宫正门,崇阳门为皇宫东门,玄武门为皇宫北门,肃章门为皇宫西门。

    聚集在应门外的文武官员,就等着时辰一到,列队入宫。

    此时天气寒冷,宫门前积雪已清扫一空,官员们都身着披风,倒也不觉得太冷,如今三五成群,议论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今年是否改元。

    今年若不改元,那就是乾兴五年,但这年号是天子还在邺城、朝政为尉迟氏把持时所定,后来天子逃离邺城,来到长安之后,就有大臣上书,建议改元。

    不过朝廷去年依旧沿用“乾兴”年号,有彰显正统的意味在内,而尉迟氏去年年底走向末路,按说今年可以改元,来个“新年新气象”。

    但直到如今,天子似乎都没有改元的念头,看样子对于这个年号很满意。

    其中缘故众说纷纭,但百官大概琢磨出天子的想法,那就是乾兴年号虽然是尉迟氏把持朝政时所定,但这个年号对于大周来说,确实很吉利。

    乾兴元年(正统八年),杨逆灭亡;乾兴七年末,尉迟逆灭亡,“乾兴”二字,彰显着大周天命所在,注定皇朝大兴,还有现成的事实为佐证,不由得大家不信。

    天子屡次遇险,却屡次为忠臣义士相助,每每逢凶化吉,脱离尉迟氏控制,在长安重建朝廷,“乾兴”二字,真是再吉利不过了。

    由此,有人又开始琢磨,往深一步想:莫非天子保留‘乾兴’年号,是为了祈祷上天保佑,再度一劫?

    这种猜测只能在心里想想,可千万别不能说出来,否则被人听了去,会有杀身之祸,但如今朝中局势,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来,曾经被外患遮掩的矛盾,已经渐渐浮现。

    随着矛盾浮现,斗争也开始明显,虽然如今斗争双方还只是暗地里较劲,但迟早有一天会激化,到时候百官可就两头为难了。

    即便是现在,就有一桩现成的例子。

    天子册立梁氏女为后,明摆着就是要引外戚作为助力,结果郕国公马上就薨了,让天子的盘算落空,这件事到底是阴谋,还是及其巧合的意外,大家不得而知。

    反正杞王已经亲自到郕国公府吊唁,看样子真是问心无愧,然而朝政的走向大势,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来,那么当矛盾激化到那一步时,大家该怎么办呢?

    不知道,到时候再说呗。

    基于这样的心态,官员们议论时事之际,涉及到那个矛盾,都颇为默契的点到即止,年号的问题,没人延伸讨论。

    正议论间,一大列队伍向宫门前进,百官纷纷转头望去,见着队伍打出的旗号,知道是杞王来了。

    城门上,鼓吏敲响大鼓,预告入宫的时间即将到来,官员们纷纷列队,再次整理衣冠,等候杞王抵达,然后入宫上朝。

 第四十三章 将进酒

    元日大朝会,又称元会,自古(汉)以来都是历代朝廷最为重视的排场之一,这也意味着元会的繁文缛节格外多、格外复杂,而仅仅是元日的确定,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秦失其鹿,群雄共逐之,汉高祖于十月定秦,便将十月定为岁首,所以汉初的元日,实际上是在十月,而汉廷所定元会礼制,成了历代元会礼制的基础。

    后汉时将岁首定在正月,元会的礼制愈发完善。

    首先是天子大朝受贺,时辰到,钟声起,百官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

    然后举觞御坐前。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

    魏文帝受汉禅之后,修洛阳宫室,暂时以许昌为都,许昌宫殿狭小,魏文帝在元日时于城南立观殿,以青帷为门,设乐飨会。

    待得新建宫殿落成,魏国还都洛阳,元会礼制依汉旧事。

    晋时,元会的礼制愈发复杂,讲究越来越多,排场越来越奢华,毕竟这个时代以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闻名,世家门阀出身的权贵们生活奢靡,朝廷的元会排场自然不能寒酸。

    但到了永嘉之乱后,在建康的晋国朝廷风雨飘摇,加上江左多虞,元会的排场只能降格,不再有晨贺。

    至此,天下南北对峙,各国元会之礼大同小异,无非是排场繁简有别,而对于宇文氏的周国来说,既然强调复古周礼,那自然要特别讲究。

    但再讲究,流程其实也和晋时差不多,漏未尽十刻,百官齐聚皇宫正门(应门),庭燎起,随后钟声响,宫门开,百官入宫,过露门,直抵太极殿外阶下。

    漏未尽七刻,百官于太极殿内分列完毕,漏未尽五刻,礼部奏曰:“群臣就位定”。

    漏尽,皇帝出、钟鼓大作,百官皆拜伏,当然,玉阶前有一人只是躬身行礼,不需要拜伏,那就是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杞王宇文亮。

    杞王宇文亮,匡扶社稷、劳苦功高,受天子殊礼,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可策马入宫,过应门,于露门下马。

    至于加九锡和假黄钺之礼,杞王拜谢,坚决不受,上谢表称,古来受此礼者,多为篡逆之臣。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本来是天子授予臣子的最高殊荣,汉时的萧何、霍光就有殊荣,而加九锡、假黄钺,同样是天子给予臣子的最高礼遇。

    但如今这一套殊礼,已经是权臣篡位的标准步骤,权臣有了这五项特权,接下来要做什么,大家可都能猜出来了。

    不过“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倒还好,毕竟当年天元皇帝崩、故赵王宇文招亦曾受此殊礼,所以不能说受此三项殊礼就是意图篡位。

    否则就是指桑骂槐,说故赵王有篡位之心,连带着把当今天子都骂了。

    杞王不受“加九锡、假黄钺”,也算是表明心迹,或者说避嫌,当然,杞王的真实想法到底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大臣们都知道,杞王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要有别于其他臣子的。

    所以元会时,皇帝升御座,百官必须拜伏,唯有杞王可以站着躬身行礼,杞王先行礼,百官才可以拜伏。

    眼下,在太极殿内、百官拜伏的场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