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浩然正气 >

第49章

抗日之浩然正气-第49章

小说: 抗日之浩然正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汉?不单只你这样想,当时我们的调查就是分两处行动的,事实上我这次来武汉,就是受‘粘杆处’故友相邀。因他觉年已老迈,不想离开家闹个客死异乡的结局,想着武汉失守之后,可能就跟我再无相见之时日,趁着这最后的时间见上一面。可我到时,却发现他们家已经人去楼空,想来是突然发生了什么变故,匆忙离开了,不然他不会不给我留下任何讯息。他就是一直负责武汉这方面的调查,这么多年也一无所获。我个人认为,宝藏即使真的存在,藏在武汉的这种可能性更小,郭松林在武汉的时间并不长,回湘潭后,再也没有来过武汉,这么大一笔财宝,他不可能放在外面不闻不问吧!”

    蒋至武这样一说,蒋浩然立即就想到,他说的这个故友,极有可能就是绿箭要找的这个人,现在失踪也可能与绿箭和王山虎有关。但这些都不重要,最主要的,他们都还不知道宝藏的位置,于蒋浩然来说,这就够了。就在他暗自得意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蒋夫人的声音:“两兄弟这是聊些什么呀,这么投机?”

    蒋至武的声音:“没有什么!就是一些家常事,弟妹,没有耽误你们吧!”

    “至武哥,看你说的!你们兄弟俩也难道见面,你们继续,我看看浩然醒了没有,如果没有,我再跟他将鸡汤热热去!”

    蒋浩然一听说蒋夫人要进来,急忙将书房的灯打开,别到时吓到夫人,反正他们也以为自己听不到外面的情况,就装成刚醒,泰然若在地喝着盆里最后一点鸡汤,心里却在想着,自己该直接喊婶婶咧,还是叫蒋夫人好?

    外面蒋至武还在唏嘘,蒋浩然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得到夫人的如此厚待,蒋夫人已经推开门进来,看到蒋浩然已经起来,正喝着鸡汤,顿时一脸的惊喜,呼道:“浩然醒了!”

    蒋浩然立即起身,在机场的时候人多眼杂的,也没怎么注意这蒋夫人的长相,现在蒋浩然才发现,这夫人之美还真不是盖的,一身素色旗袍,将她完美身材包裹得前凸后翘,稍显丰满的鹅蛋脸上,杏眼、琼鼻、瑶唇无不彰显东方古典美女神韵,随着她的进来,屋内顿时生起丝丝好闻的香水味,蒋浩然神情一呆,竟然不合时宜地喊出一声:“好美的姐姐!”

    “什么?姐姐!咯、咯、咯”蒋夫人顿时笑得花枝乱颤。

    听到蒋夫人喊蒋浩然醒来了,委员长和蒋至武也急匆匆地进门,刚好听见蒋浩然这一声“好美的姐姐!”。蒋至武顿时怒不可赦:“你胡说八道什么?这是你婶婶!出门这么久怎么还是这般没规矩,还不跟你婶婶认错!”

    蒋夫人急忙说道:“至武哥,你这就不知道了,浩然这是夸我年轻漂亮,我喜欢得紧咧!哪里有什么错?来,浩然!快来见过你父亲和叔叔。

    蒋夫人这样一说,蒋浩然也明白,王世和定然是将自己已经知道身份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当下也不再扭捏,老老实实地叔叔、婶婶、父亲,喊了个遍。只是走到父亲面前的时候,面对这个长相和自己神似,虽然六十多了依然腰板挺直,甚至比自己还要魁梧的老人,酝酿了半天“父亲”这两个字才出口,毕竟只是身体上的父亲,心理上多多少少还有点不适应。

    蒋至武虽然还是一副佯怒的样子,但脸色柔和多了,居然没有觉得蒋浩然有什么不妥之处。委员长两夫妇更是心花怒放一脸的喜不自禁,七嘴八舌地就问起蒋浩然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从南山上开始,蒋浩然原原本本将这十几天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当然,和王山虎之间的所有交集,以及和陈依涵之间的勾搭,统统略过,至于去九江,直接就变成了刺杀多田骏未果,只好偷架飞机回来当座驾,也算不虚此行。

    这一通海阔天空,直听得三人如痴如醉,惊呼时起,甚至几度落泪。毕竟这一路过来也的确是惊险不断、血腥不止、精彩百出、感动不离。听到决死营的伤兵,为了全旅突围全部阵亡,委员长当即表态,蒋浩然对他们许诺的抚恤金,分文不少地发放,同时再对全旅官兵进行嘉奖

    请分享

 第九十二章 三三一基地

    (全本小说网,HTTPS://。)

    整个谈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几个人都还神采飞扬、沉醉其中,委员长更是兴奋不已蒋夫人自是明白,委员长少不了,还要跟蒋浩然深讨一番当前的战事和战局,遂起身表示,时间已经是十二点多了,要安排蒋至武休息。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蒋至武也是从事秘密工作的,察言观色这一套自然深得其髓,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端倪,也急忙表示已经困乏,的确是需要休息了,对蒋浩然一番教导之后,就随蒋夫人离开书房。

    看着两个人离开,委员长很急切地问蒋浩然对当前的战事看法,以及战局的分析。

    蒋浩然也不扭捏,首先对武汉保卫战的战绩做了一番肯定。虽然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保卫战,最终虽然只能以国军主动退出武汉而告终,但中国军民英勇卓绝的表现,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而国民政府也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将东南与中部的工业,尽数迁移至西南大后方,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对于武汉会战中暴露的居多弊端,蒋浩然也毫不客气地指出。部队的指挥单位过多,师上有军、军团、集团军、兵团,以致战区长官部,真是极叠床架屋之能事,欲其不误事机,怎么可能?各部门争名、争利、争地位,官僚主义遗毒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如不因势利导,极有可能引起离心离德的后果。

    兵不在多而在精,整个武汉会战,国军投入兵力达110多万,而日军不过区区40万。日军之所以能以少击众,除装备的优势外,就是他们军事素养高,单兵作战能力强。反观我军,人数虽众,但量的优势每为质的劣势所抵消,空费军饷,故素质才是部队的命脉,与其多而乌合,不如量少而精。

    缺乏协同精神,虽有百万之众,但如同一盘散沙,各部自私自利、为了保存实力各行其是,缺乏祸福与共的牺牲精神,如对友军危急,不实时加以协助,奉命救援,多敷衍塞责。马当要塞失于此,南山独立旅捣毁27师团指挥部,74军畏敌不战,致使南山独立旅错失突围机会,也籍如此。

    当然,蒋浩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委员长事实上岂能不知?只是无力改变现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起着滋生的作用,比如说保存实力、纵容亲信等等。而蒋浩然的意思,也只是趁此机会敲敲警钟而已,毕竟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如果这种风气继续蔓延,则抗战将更加艰难。

    对于战争的发展趋势,蒋浩然当然是门清,自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国力已经空虚,侵华战争的步伐只能暂缓,抗日战争也将进入长达三年的战略相持阶段。而转机将在三年后,日军奇袭珍珠港,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来临。但这些蒋浩然却无法告诉委员长,只怕是说了他也不会相信。只好从日本的国力下手,根据岛国有限的经济和匮乏的资源,从“九一八”侵略开始到现在,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上来推断,日本已经无力延续侵略,虽然他们占领了中国大半国土,但是经过战火之后,大部分地区不但不能给他们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反而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填充、去重建,日本已经陷入泥沼不可自拔。

    最主要的,日本一直认为中国是个贫油的国家,而战争对于燃油的损耗极其大。没有燃油,飞机、舰艇、坦克、汽车都是一堆废铁。日本也是燃油匮乏的国家,如果要继续发动侵华战争,他们必须先解决燃油问题,而武汉会战前,日本与苏联之间的“张鼓峰事件”,足可以看出日本有北上入侵苏联的企图,只是此役苏联展现了不可轻易招惹的实力,让日本人放弃了这种想法。蒋浩然断言,日军必定会在三年内,南下太平洋以窃取东南亚富庶的资源,再来继续侵华战争。也由此,中国将迎来三年相对安定的时间。

    委员长对于蒋浩然的分析大为赞赏,有广州的先见之明在哪里摆着,这次委员长绝对是深信不疑。

    对于夫人建议的,给蒋浩然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委员长还是征求了蒋浩然的意见。蒋浩然当即表示服从安排,令委员长大为感动,立即表态,蒋浩然有什么要求和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他一定会全力满足他。

    蒋浩然很想仗着自己特殊的身份,直言不讳地建议委员长,彻底放弃“买办”思想,利用这黄金三年大力发展轻、重工业,研发、生产自己的武器、军舰和飞机,彻底摆脱洋人的“经济殖民式掠夺”。但想想,还是没有说。因为这样,蒋浩然势必会成为“四大家族”最大的敌人,不说这件事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自己的宏伟蓝图,也会受到影响。还不如向委员长多要实惠强得多。

    于是,蒋浩然向委员长提出,以株洲为中心,将湘潭和与江西临界的茶陵划为自己的防区,允许自己在防区内建设“331”军事基地。所谓“331”,第一个“3”代表三年时间,第二个“3”代表轻重工业、武器研发生产和一支海、陆、空三军协同的精兵部队,至于“1”,代表一个目的——马踏东京。

    蒋浩然的话音刚落,委员长顿时被他的宏伟蓝图吓了一跳,虽然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儿逆天,但这想法也太不可思议了,就算是他这个国家的主宰者,倾其所有力量也不敢夸这种海口,这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凭什么?吓归吓,在这一点上委员长怎么也不可置信,只当是少年气盛的豪言壮语,所以只是很淡定地对蒋浩然说道:“浩然啊!年轻人有点想法是好滴,但还是要脚踏实地,你说的这些我也很想支持你,只是目前的国力,根本无法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呀!”看首发请到938

    请分享

 第九十三章 埋下祸根

    (全本小说网,HTTPS://。)

    蒋浩然知道,现在要委员长相信他的话,的确是有难度,也不反驳,淡然笑道:“放心吧,叔叔!钱,我不要你出,我会成立一家股份制公司,从民间融资至于您,就只须将东南与中部转移过来的,工业设备、武器生产线、相关的技术人员和一些专业人才,匀一部分给我就行。/全本小说网/https://。/”

    一听蒋浩然只是要这些东西,委员长顿时大为放心,一口就应承下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转移过来的各类物资的安置,事实上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资金、场地和种种原因,很多东西都没有再发挥它们的价值,只是堆在某个仓库腐烂、生锈,现在蒋浩然要,委员长也乐得送个顺水人情。至于技工和各类人才,国民政府从来都不缺,长期的依赖“买办”,让这些人才更多的被埋没,根本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华,这也是为什么从北洋军到现在,十一年的时间里,一次次外敌入侵,一年年国土沦丧,没有一天停止过的内战。虽然军费一直占政府支出的80是中国军队的装备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中国仍然不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国防需要的飞机、坦克、重炮的主要原因。

    当然,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国防建设,早在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资源委员会,根据“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的方针,在制定工业建设三年计划时,确定湘潭下摄司为新兴工业基地。当即在下摄司征地9000亩,兴办中央钢铁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机器厂,并配套建设湘江发电厂,铁路支线,水运码头和煤气厂,当时还计划要修飞机场。1935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整套设备和全部设汁工作,均由德国克虏伯公司提供,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则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总揽,1937年7月签订了施工设计合同,1938年土地平整,铁路专用线等建筑工程基本完成。整套的设备已经运抵,德国方面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已经到位,只是因为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已经深入内地,使得这一计划夭析。

    而蒋浩然将331基地建在株洲的真正原因,也就是盯上了这一批设备,他知道前面所提的那些东西无关痛痒,委员长一定会同意的,只是这批设备可是在他心头上割肉,恐怕还要费一翻周折。果然,蒋浩然将这事一提出来,委员长顿时蜂蜇了样跳起来,双手连摆,连说了三个不行还不够,再加上了一个绝对不行!

    委员长有此反应,也在蒋浩然的意料之中,毕竟以当时的国力,置办这批设备实属不易,自己虽说战功卓绝,但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